农作物预防小知识
1.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一)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实际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的,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内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在蔬菜的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为此,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蔬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 *** 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生态学、环保学、社会学为基础,生产无公害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三)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长体系。标准草案根据公众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术和经过辐射处理的产品标示为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国际承认的环保食品。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的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包容着有机、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绿色食品的过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环保、健康为目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2.农业植保知识
(1)发病初期、盛期各灌根1次: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防效80%~90%) 3%广枯灵500水剂倍液(苗床消毒)0.5%OS—施特灵水剂500倍液 9.5%克黄枯3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劳K素植物生命肽800~-1000倍液 50%使百功可湿形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l00ml,防效80%~90%。
(2)发病时喷雾: 用特效杀菌王1支(15毫升)加医用青霉素一支(80万—160万单位),加尿素5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加天威(氨基酸类)50毫升,加水30升混合喷雾,对重病田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效。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或移栽前要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5)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6)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7)大田直播的,要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幼苗封行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的混配药剂。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并在台风、大雨过后,及时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及时剪空枝、打老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施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11)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12)保护无病区。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区扩大。
(13)选用抗病品种。高抗品种有新陆中2号。
抗病品种有辽棉5号,辽棉10号,辽棉7号,中棉9号,中棉12号、19号,中棉99号,中3723,中8004,中8010,晋68—420、86—4、86一12,晋棉21号、16号,湘棉16,鄂抗棉3号,临66610等。耐病品种有晋无2031、中棉18号、晋无252、鲁343等。
在黄萎病、枯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耐)黄萎病、枯萎病的品种。如陕1155,辽棉5号,辽棉7号,中棉12号(381),豫棉4号,冀棉15号,中棉17号,中棉16号等。
二、物理防治: 用“二开一凉”温水(55~60℃)浸种半小时,或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可消灭棉种短绒带菌,效果很好。 三、化学防治: (一)种子消毒: (1)40%多菌灵胶悬剂100—200倍液浸种24小时捞出晾干播种, (2)取比重为1.8上下的浓硫酸放入砂锅等容器中加热到110~120℃,按1:10的比例慢慢倒入棉籽中,边倒边搅拌,等棉籽上茸毛全部焦黑时,用清水充分洗净,然后再用80%的抗菌剂402,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5~3倍加热至55~60℃后浸泡棉籽30分钟,可有效地杀灭棉种内、外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
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g溶在25ml的10%稀盐酸中,对水975ml,再加0.39平平加(棉纺用渗透剂,也可用海欧牌洗涤剂替代)配成1000ml药液,再按每5kg棉种用药液17.5~20kg于室温下浸种24小时。还可把多菌灵配成0.3%悬浮剂于室温下浸种14小时。
(二)土壤消毒: (1)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对病株超过0.2%的棉田采取人工拔除病株,挖除病土,或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福尔马林、90%~95%棉隆粉剂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
一般在6~7月发病高峰期以病株为中心,每m2内打深为20cm的孔25个,每孔中灌入氯化苦5ml共125ml,边灌边覆土踏实、泼水,防其蒸发,再用粗二二乳剂120倍液或含氨16%以上的氨水1:9溶液5L进行铲除,可消灭病点中的枯黄萎病菌,一般每m2病点灌药液45L。也可用90%~95%棉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3.6kg处理土壤。
9~10月第二发病高峰期,均匀注入氯化苦原液90ml,能收到显著效果。对病株在0.2%~5%的轻病田主要采用种植无病、抗病或耐病品种基础上,采取无病土精加工棉种育苗移栽,可控制该病发生;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耐病能力,清除病残体。
病株在5%以上的重病田,主要靠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及轮作等有效途径。 (2)用3%米乐尔或5%紫丹或10%克线丹或3%护地净或3%地下伏手颗粒剂1份+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干细土(30~50)份,拌匀后做播种后的覆盖土,或移栽前穴施。
(三)喷淋或浇灌用药: (1)发病初期、盛期各灌根1次: 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防效80%~90%) 3%广枯灵500水剂倍液(苗床消。
3.预防疫情小常识8条简短
一要见面倡导作揖礼,不要握手和拥抱。
二要外出上班戴口罩,不要胡乱丢口罩。
三要居家防护多锻炼,不要聚集少见面。
四要涉鄂人员须隔离,不要隐瞒不报告。
五要经常消毒勤洗手,不要烟酒少熬夜。
六要咳嗽喷嚏掩口鼻,不要随意乱吐痰。
七要室内通风常开窗,不要密闭吹空调。
八要五楼以下走楼梯,不要总是挤电梯。
九要坚持每天测体温,不要异常不就医。
十要众志成城有信心,不要恐慌乱传谣。一要见面倡导作揖礼,不要握手和拥抱。
二要外出上班戴口罩,不要胡乱丢口罩。
三要居家防护多锻炼,不要聚集少见面。
四要涉鄂人员须隔离,不要隐瞒不报告。
五要经常消毒勤洗手,不要烟酒少熬夜。
六要咳嗽喷嚏掩口鼻,不要随意乱吐痰。
七要室内通风常开窗,不要密闭吹空调。
八要五楼以下走楼梯,不要总是挤电梯。
九要坚持每天测体温,不要异常不就医。
十要众志成城有信心,不要恐慌乱传谣。
4.防疫小知识顺口溜
1、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较好线高高飘扬。
3、不信谣,不传谣, *** 防控措施好。
4、春节到,齐欢笑,肺炎来了瞎胡闹。
5、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6、弘扬垃圾分类新风尚,做好防疫废弃物回收处理。
7、科学防控疫情,文明实践随行。
8、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
9、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
10、戴口罩,福星高照!不串门,福气临门!
5.疾病预防小常识200字小短文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______,它是生态系
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 鉴于去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生活压力,同时,加重了国家在2011年防通胀的任务,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个中原由是多方面的,下面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通货膨胀直接导致的。 我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避免给我国实体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与影响,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的放贷得到很大程度的放大,市场资金面相对宽裕,同时,推出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的工程,大幅度地推高了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总体环境之下,形成了市场上流通货币量的“过剩”,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在社会商品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之下,货币容量增大,体现在价格上就是价格上涨,因此,这是推高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主要体现在大面积的农民工进城,特别是东南沿海较发达的省份与城市,这一转变曾一度解决了我国因“劳动力过剩”而就业难的问题,成功地激活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近年来这一趋势的不断走强,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农村及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结合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产品价格而言严重偏低的情况,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不断降低,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荒地”“荒土”的现象,就是说,人们宁愿将土地荒在那里不种,也要去做劳动力附加值更高的工业工种,那么,随着城市工人及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本来有限的农村劳动力的成本自然也会不断的上涨,从而推高了农产品的成本,那么,反映在农产品的价格上,就自然而然水涨船高了。 第三,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推高,使土地的价值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于开发房地产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以及个人,都更加重视房地产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基本农产品的生产,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间接推手。 同样的一块土地,用来进行农作物种植,根本产生不了多少价值,而用作房地产开发或者其他用途,则可以创造更多的收益,那么,作为土地实际拥有者,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农民,都更愿意用作农作物以外的其他用途,这也是我国为什么要对基本农田用地“划红线”的根本原因,不然,农作物种植面积还会进一步减少!由于用于农作物的土地减少,间接地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第四,与农业直接挂钩的工业品价格上涨,也是加深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手。 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各种商品的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与农产品相关的工业品,比如化肥、种子和农药等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也增加了农产品的直接成本,致使农产品价格不得不上涨。 第五,市场炒作资金的疯狂炒作,成为了某些农产品价格疯涨的“幕后黑手”。 2010年出现了一些网络新名词,比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等,在都在一定的侧面反映出某些“宽裕的炒作资金”将一些特定的农产品价格当作投机的价格工具,从而在也推高了实体经济中的对应农产吕的价格,比如大蒜的价格曾一度达到20元/公斤,绿豆15元/公斤等,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加重了额外的负担。 第六,税收的不断加重,推高了社会商品总体价格的上涨,同时,逼近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所以,我国的税收情况,在整体上来看,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由于税收部分产生的价格,会直接反映的商品价格之上,税收增加多少,商品的价格相应地就会上涨多少,生产商和销售商是不会去承担这笔费用的,因此,只好由消费者来承担,而消费者承担税收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商品价格。 由于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农产品价格也须上涨,否则,就会降低农产品的价值,损害农民的利益。 第七,我国的外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因为我国一直持有较高比列的外债,而外债方面的开支直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开动印钞机,以实际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为代价(即实际降低国民生产总值的价格水平)而获得,另一个方面就是增加税收,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得来,其最终反映在市场上的就是,社会商品价格的推高。 第八,“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推高商品价格上涨。 由于美国推行的“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开动美国的印钞机,大量地印美元,从而造成国际热钱增加,使世界经济环境在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更增加通胀的压力,并带动包括国际油价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使我国油价及相关商品价格上涨,这叫做“输入型通货膨胀”,而推高了我国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给我国农产品价格雪上加霜。 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不仅仅是影响石油的价格,它进而会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成本的上涨,这是一个“食物链”式的效应,因而,会在总体上推动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国际油价有上冲一百美元一桶的大关,这对于未来的物价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第九,信用卡的广泛推广以及类似按揭贷款提前消费的社会消费模式,为物价进一步上涨开了方便之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都有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各种时尚潮流更是蜂拥而来,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也伴随着成为了人们的消费时尚。银行推出的各类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等,为高消费和超前消费者大开了方便之门,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和周期,扩大了实际的货币流通量,因而,间接地助推了物价的上涨! 第十,农产品价值的回归,客观上要求农产品价格需要上涨。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始终会围绕价值的轴心上下波动。作社会总商品的一部分,其他商品的价格都逐年不断上涨,农产品价格没有理由始终保持低价格,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对农民劳动的不尊重,会导致对农民的歧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性原则所不允许的。现在,人们似乎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表现出不能忍受,至少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对农民的倾斜政策,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事实是,确实如许多农民所说的那样,农产品价格提高了,但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其中的原因正如上面所述的那样,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正因为农产品的价格直接关系到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因而,相比其他商品价格,包括房价在内的一切价格,都更加牵动人们的心声,因此,是必须迫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比如打击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规范电子商品交易市场,减免与农产品相关的税费,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等等一些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对农产品价格造成下降影响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局势!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应急措施,只能表示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并不表示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要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做到的,她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合理、健康的改善,才能使农产品价格与人们的消费水平实际相吻合,为与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的各方,以及消费者大家都能够接受!
(1)生产者(即农作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显示了生产者(农作物)、消费者(家禽、人)、分解者(沼气池中微生物),未标出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充分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也被充分利用,并且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4)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该图中的食物链3条,如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禽→人、农作物→猪→人.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 |
2 |
1 |
2 |
1 |
4 |
1 |
4 |
1 |
4 |
1 |
4 |
故答案为:
(1)农作物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A、B、C
(4)抵抗力? 农作物
(5)3?55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3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