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各地农商行和信用社什么关系?

在经济性质方面,是地方国营和集体经济共存的关系;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农商银行,由于资金结构或成分,相对于信用社有一定的变化。亦与其原信用合作社的集体经济相比,两者虽有差别,但都是中国特色的 社会 主义经济,同属国家法律保护的金融制度。

各地农商行和信用社什么关系?

在两个金融单位之间,是“母体裂变”关系。

①、 各地信用合作社,已经陆续有70岁以上的年龄了。她是从解放初期,以“三农”服务为主体对象,而发展壮大的金融机构。从乡镇信用社所在位置、业务辐射范围看,虽有一定的固定性和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亦需通过改革产生裂变,实现更好的未来。

②、 农商银行的组建,既含有信用社的“基因”,也具有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气息”。通过改革“裂变”为新型企业,亦不再是“原地踏步”,即可走出乡镇,向省内“大都市”延伸迈进。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综合实力,有益于在竞争中继续发展壮大,增强抗拒不良资金的风险能力,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

在金融业务方面,既是城乡“兄弟”或“伙伴”关系,也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与农商银行,虽然说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同样都是以经营货币,力争效益更大化为目的的金融企业。亦可称为是同行业的姊妹与兄弟。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亦是对手关系。

在经营管理与核算方面是各自独立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避免“大锅饭”的某种弊病。适宜于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体质”与生存活力。

在企业主体责任方面,是互不相干的两大企业法人关系。 但这种关系在市场运行中,亦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经营管理优势,避免某些不利因素,而扬长避短,助力比翼双飞。

在企业管理方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关系。 信用合作社与农商银行,没有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都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政策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和独立担责…,亦为有限责任。

简言之,从服务区域与经济布局…来看,亦是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关系;换句话说也是“蓄水池”与“蓄水池”的作用和关系。

要分清两者的关系,先来翻开 历史 书看看:

农村信用社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农村的网点就改为了农村信用社。最初的信用社,大部分出资来自国家,农民的出资只占很少部分。50多年来信用社的体制虽然改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官办”是一以贯之的。

例如:2004年左右,央行和地方政府曾拿出大量资金(央行就拿了1650亿)给信用社的亏空买单。所以说信用社的所有人就是政府。县联社与单个信用社的关系,就相当于总行与支行的关系。一个县里有县联社,一开始县联社归农业银行管。

1996年,农村信用社又划归央行管辖。

1999年,央行逐步组建了地(市)联社,县联社又归地(市)联社管。

2003年,央行退出,取消地(市)联社,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交给省政府,省政府又成立了省联社,省联社管着县联社。

农商行

就在农村信用社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的过程中,一个个农村商业银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成立。仔细看下各个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时间,就可以看出,从90年代东岸沿海逐步试点,再到2000年后全国铺开。

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新老交替的关系,不论是股权结构还是公司经营体制,都从原先计划体制经济的臃肿不良中焕发了新的朝气。

在报考农信社的时候总会有同学把农信社和农商行混为一谈,到底什么是农信社?什么是农商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番。

 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或“农商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信用社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将其进行股份制改革,婧中国银监局审批,改制成农商银行,可以说,农商行是农信社的升级版。

 农信社和农商行的区别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

 农信社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金融机构,农商行是股份有限公司区域金融机构。

 2、发起人

 农信社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农商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目前一般都是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发起成立。

 3、监管部门

 农信社作为省联社的发起人却主要受省联社监管,商业银行主要受银监会监管。

 4、管理方式

 信用社实行社员民主管理,而农村商业银行以股东大会作为最高管理机构。

 5、规模实力

 一般来讲农商银行与农信社相比,农商行规模更大、更具实力。

 农信社和农商行的联系:

 虽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两种不同形态,但两者在服务重点方面都是主要为辖区内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只不过农信社侧重于农户,农商行在满足“三农”需要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总体来说,无论是农信社还是农商行,两者都是向银行转化阶段的形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农信社将逐步改制成农商银行。最后两者在招聘考试方面,基本都是由省联社统一组织的,同一省内考试内容大致相同。

特色:

农商银行是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农民,虽然身份没有变化,但大都已不再从事以传统种养耕作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劳动,对支农服务的要求较少,信用社实际也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

优势:

1.本地化优势。农村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立足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更广,可谓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政府将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三农,它在接受国家扶持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政府指定的业务,这些业务往往烦琐却效益很少。但也使得农村商业银行活动于基层(乡村),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其他机构所没有的。

2.资金管控优势。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周边社区,却很少像大银行那样将当地吸收的资金转移用于外地,而是凭借着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将主要信贷对象仍然锁定在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诚邀农民和中小企业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社员。

3.信息获取效率优势。农村商业银行由于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同时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地缘优势,平时对已知和潜在的客户都积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识,在需要发生信贷业务关系时,无须再耗费过多的时间去搜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就能对客户需求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处置能力,从而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夺市场时取得先人一步的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6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