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食品产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进出口这个链条传递,进出口依存度越大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敏感。基于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以及大多数公司市场化与国际化时间均较短,目前食品企业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为此人民币升值对产品出口的负面效应在食品产业整体影响不明显,但对不同子行业而言是有差别的。这里对涉及进出口的食品行业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一)原料进口型行业会有所受益
主要包括大麦、小麦、大豆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每年均需要进口相关的原材料,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使得这些行业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1.大豆:中国每年进口大豆约2000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的60%。大豆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历任美国总统访华,都在担任大豆的“推销员”。
2.玉米:受国内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和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下降双重因素的影响,玉米供求的弱平衡已经打破,尤其是饲料和加工用玉米增长迅猛,缺口将超过800万吨,中国将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
3.小麦:中国是小麦的净进口国,2005年预计小麦缺口为500万吨。这对于利润微薄的面粉行业是个好消息。
4.大麦:中国是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国和啤酒原料进口大国。目前,我国啤酒业有2/3的原料是靠进口,中国每年的大麦进口数量在28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购买量占了贸易总量的一半。从进口原料成本来看,进口大麦成本下降,相关啤酒企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的生产成本会相应有所下降。不过大型啤酒企业的出口业务也会受到影响。
5.奶粉:中国每年进口奶粉约为15万吨,相当于国产奶粉总产量的20%。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奶粉的价格,降低资本性支出水平,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从而给国内乳品企业的还原奶生产带来更大的动力。
(二)传统的出口优势型行业则受到直接冲击
主要包括蔬菜、水产品、果汁等行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会使得这些行业的利润率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仅2%的升值幅度影响不大,通过成本压缩和价格适当转移会使得这些行业的公司,特别是龙头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1.蔬菜: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国,蔬菜出口一直是我国农产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价格方面,中国蔬菜在国际市场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因此受汇率调整影响不大。
2.水产品: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位,水产品对外贸易一直在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约有6%~8%的水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盟等地。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价格压力进一步增大。
3.浓缩果汁: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果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浓缩苹果汁出口量达到5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40%。人民币升值在降低行业利润的同时,也会适当减小反倾销的压力。
4.肉类:中国肉类进出口总额约为25亿美元。近年来,进出口同时增加,但总体上维持贸易顺差。2004年底以来,国内玉米、豆粕、预混饲料、兽药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肉类产品的出口成本。我国肉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会受到影响,此次人民币升值,对于肉类出口企业是一个新的考验。
(三)进口型食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1.食用油:国内食用油市场需求旺盛,豆油、棕榈油国际市场价格偏低。人民币升值后,进口食用油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因为中国政府将会结束配额制度以履行WTO所规定的义务条款,未来一年内中国可能会超过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预计2005年棕榈油、豆油进口数量将分别达到310万吨、350万吨,菜籽油120万吨。
2.葡萄酒行业:中国每年进口葡萄酒约为5万吨,占国内市场的10%。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从而给国内企业带来价格竞争压力。
3.食糖:2005年中国食糖进口数量为2000万吨。
(四)对食品类上市公司的影响
1.对出口收人占比较大比例的企业构成较大负面影响:如丰原生化、安琪酵母、ST大江、国投中鲁、新中基、ST屯河等。
2.对出口收入占比较小比例的企业构成负面影响有限:茅台、五粮液、燕京啤酒有部分酒出口,汇率调整会有不利影响,不过考虑到出口量小、出口价格低于国内销售价,因此影响会非常小。
3.受进口产品冲击的企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张裕可能受到进口酒的压力,不过今年进口葡萄酒关税降低了,进口葡萄酒的价格电没有调低,汇率调整对公司存在的不利影响应该也不大。
4.原料进口型企业受益:伊利、光明、三元等乳品企业会得益于进口原料奶粉价格的降低,但进口原料奶粉占全部用奶量比重较低,因此受益有限。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趋势
总体而言,中国是农产品净进口国,存在50~1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当然贸易逆差突现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国内农产品供需形势所发生的变化是关键因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6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