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合作社可以加工农产品吗

法律分析: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种植业、饲养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合作社可以加工农产品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支持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为本集体成员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保障成员从集体经营收入中获得收益分配的权利。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以多种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第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以下一种或者多种业务:(一)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三)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等;(四)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

安徽天长:“四抓四增”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创新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集体经济、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

一、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

发展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帮扶。建议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各部门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向村级流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创新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

鼓励村级组织以兴办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开放式经营,优化集体资源配置。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

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从能人、退伍军人、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实力。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发挥优势。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二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经营,建设特色商品经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不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旧村改造工作,促进村级经济。

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

一是要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是进一步完“村帐乡管”制度。

安徽天长:“四抓四增”促进农民增收

在天长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帮助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400亩净利润72万元,比常规的稻麦种植高出不少。农民增收的路越走越宽,生活更有奔头了!在天长市稻虾产业协会春季生产协调会上,天长市惠德家庭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家庭农场流转承包130亩地,从事“一稻一麦”的常规种植,年收入徘徊在10万元左右。在农技人员引导下,卞惠德开始稻渔综合种养,收入逐年增加,2022年,其流转土地扩大到400亩,长期聘用15名当地农民,年人均工资3.5万元。同时,通过订单收购、技术指导等方式,辐射带动4个小型养殖户,年户均增收4.5万元。

天长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滁州市一号文件精神,聚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0元,增幅 7.2%。

抓就业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天长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300人。升级改造农民工创业园,大力扶持、引导农民工群体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市共为农业户籍劳动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户6340万元,带动671人就业。全市3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共有在孵企业71家,其中农民工创业实体4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800人。

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公益性新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全市共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4334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80个,托底安置151人就业,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道路管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74个,全部上岗就业。

抓产业发展 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该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立芡实产业化发展协会,支持“天长芡实”开展“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创建,新增芡实种植面积3200亩,芡实种植面积达7.02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3.38万亩,累计达19.49万亩,芡虾轮作面积超过2万亩。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总数达5个;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三品一标”总数达141个。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总数达104.64万亩。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总数达4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7亿元,其中今麦郎面品产值达23.77亿元,进入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天鑫粮油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滁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华云米业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市现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2828家,其中家庭农场2099家,农民合作社729家。县级以上示范主体总数达322个,占总数的11%。通过示范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培育一批主体、振兴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抓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天长市引导农户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以及“村集体+农户+公司”模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全市共盘活闲置住宅430宗103亩,闲置宅基地674宗769亩,增加农民收入5345.9万元。持续推进承包地有序规模流转,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6万亩,总面积突破100万亩,流转率达75%。

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424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100个,强村比率位居滁州市前列,全市共有29个村向成员分红,人均分红60元,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督促各金融机构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8.22亿元,增加1.94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29.24亿元,增加2.15亿元。金融存贷款快速增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0.8亿元,增加121.1亿元,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603亿元,增加115.2亿元,增长23.6%。

抓政策落实?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天长市全面落实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6亿元,惠及农户12万户。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拓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险种和范围,在全市范围开展薄壳山核桃、螃蟹、蛋鸭及商业性特色补充保险等10余个险种,特色保险保费合计2026.61万元。全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午、秋两季承保176.96万亩,达到全覆盖,为5.6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63亿元,规模经营主体100%参保。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该市严格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高龄津贴、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推进社保提标扩面,新增参保人数7260人,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5%以上。实施省定民生实事16项,投入资金15亿元。发放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补贴1.7亿元。

“下一步,天长市将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努力扩大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入挖掘财产性收入,积极稳定转移性收入,构建多元支撑、多点发力的促农增收新格局。”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7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