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动物能传播疾病,哪些动物能危害农作物
1.蚊虽小,但是人们都害怕它、讨厌它,这为什么呢?
首先,说说蚊子的来源:雌蚊卵产在水里,一二天后就孵化成幼虫,叫孑子。孑子经过四次蜕皮变成蛹,蛹继续在水中生活两天,即可羽化成蚊。完成一代发育大约只要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蚊子是靠吸血来生存繁殖的,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所以,叮人血的只是雌蚊蚊子的一对触须和三对步足上,分布着很多轮生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地排列着圆形或圆形细孔。黑夜里,蚊子可以凭着这种传感器感知空气中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在千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就能正确敏捷地飞到吸血对象那里。蚊子在吸血前,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和,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排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假如一个人同时任意给一万只蚊子叮咬,就可以把人体的血液吸完。蚊子主要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昆虫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了。
世界上的蚊子有2千多种,我国约有140多种。能传播疾病的蚊子可分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2.苍蝇是人们熟悉而又厌恶的昆虫,它种类繁多,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传播疾病。经研究发现,苍蝇能携带 60多种细菌,一只苍蝇的体表可沾有百多万个细菌,最多的可携带五亿个左右。蝇类携带、传递的病原体很多,能传播痢疾、伤寒、霍乱、脊髓灰质炎、结核、沙眼、肝炎、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
3.首先老鼠携带细菌,传播疾病,造成人类死亡。最凶狠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全世界因鼠传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比历次战争死亡人数还要多。严重的还有,就是它损坏庄稼,偷吃粮食。地球上的老鼠数量是世界人口数的3-4倍,平均每只老鼠一年吃掉和损坏的粮食达成18公斤,其总价值为170亿美圆,相当于世界上25个贫穷国家一年的国民总产值。另外,老鼠还要窃食树籽,啃咬树皮,毁坏树苗,影响森林更新,有碍植树造林;
4.白鼠
5.蟑螂的体表、肠胃和苍蝇一样携带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及食具等来传递病原体,传播各种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结核病、绿脓杆菌、麻风杆菌,寄生虫病以及强致癌物--黄曲霉菌等,蟑螂的体液和粪便还能使人发生过敏,引起瘙痒和继发感染。
6.由香港大学著名微生物学家袁国勇教授领导的这一研究,发表在将于下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人员说,2003年中国内地科学家在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身上检验出了非典病毒,但果子狸身上的病毒又从何而来呢?他们猜想,果子狸可能只是病毒从其他野生动物迁移到人类的一个中介。
7.日前,上海有关部门特召开了“有害生物防制论坛”。在论坛中,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明确表示将在现有虫害监测基础上,扩大虫害监测种类,加入螨虫和白蚁。上海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谢谷芬说,近十几年来人们的居住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空调和地毯、布艺沙发、席梦思等在家庭中普及使用,螨虫繁殖也趋向频繁,并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人员认为螨虫种类繁多且繁殖量大,繁殖速度快,并且给人类传播多种疾病。其中螨类中的尘螨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过敏原。这些物质在人们打扫地面、铺床时飞入空气中,过敏体质者吸入肺内,会产生特异性的过敏抗体,出现变态反应,患上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已知尘螨可以引发哮喘病、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肾炎、肺螨症、尿螨症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全国疫情预计多久结束重磅!2月17日零时至疫情
2003年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4-02-19 08:03?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2003年,广东努力克服非典疫情、自然灾害、荔枝减产等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呈触底平缓反弹走势。2003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运行平稳,第一季度增长势头较好;第二、三季度受荔枝减产及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一度出现负增长,为历史少见;第四季度开始止跌回升,实现正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5.27亿元、增加值1051.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2%。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发展平稳。从现价总产值结构看,牧、渔业发展势头良好,两者产值之和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1.3%。种植业内部,全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56.4:43.6调整为55.9:44.1。优质稻比例提高,优质蔬菜、药材、花卉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面积继续扩大。
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发展平稳。据统计,全年蔬菜、瓜类、油料、花卉、柑桔橙、香(大)蕉、生猪、水产品等保持增长,荔枝、糖蔗、烟叶、茶叶等产量减少(详见附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全省各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加大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业龙头企业予以培育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003年底,全省较具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197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152家,提前实现了“十五”期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0家的目标。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322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8%,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年户均达2000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的重要力量。
(四)农民收入突破4000元。2003年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保持稳定,人均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虽然非典疫情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增收步伐,但随着疫情的解除和一系列利农措施的实施,农民收入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全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4.58元,增长3.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4%。
(五)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广东农村税费改革于2003年7月1日全面铺开,实行“五取消、一改革、一种税”,省政府安排了20.3亿元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确保镇级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据省财政厅初步统计,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人均年负担税费由106.93元降为17.39元,减负率为83.7%,为全国之最。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广东农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加工滞后、市场开拓不足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近年困扰广东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严峻。全省仍有4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村大量劳动力无法实现产业和地域转移。另外,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7.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认真重视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自1999年以来,广东粮食面积已连续5年减少,2003年粮食面积、产量较1998年分别下降25.4%和29.0%。1999—2001年,全国粮食也连续三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2003年又存在减产趋势。而粮食需求持续增长。2003年粮食价格上涨告诫人们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三)禽流感疫情须引起高度重视。去年非典疫情一度影响家禽业生产,不少大型养禽企业经济损失较大,种鸡生产企业被迫非正常淘汰大量种鸡种蛋,影响了家禽的可持续生产。从当前情况看,禽流感疫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2003年,广东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三个最暖年记录,年降水量则列在历史记录最少年份的第四位,大多数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偏高、月雨量较常年偏少。年内,异常气候事件频发,强度较大或出现灾情较重的暴雨过程有6次;7月底至8月中旬,粤北、粤西、粤东均出现旱情,部分地区旱情较重,韶关、清远、云浮、汕头等市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异常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使局部地区的农作物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好现有各项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培育、扶持科技型、流通型和加工型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针对广东目前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过剩、产品雷同、加工滞后等问题,一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精心培育产业龙头,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三要营造以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供应链。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
(二)保护基本农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广东是个缺粮大省,粮食产需结构性短缺将长期存在。各地要充分认清粮食生产和供需形势,把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一是要强化法律手段,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二是采取行政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扶持粮食生产,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投入,同时,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对产粮农户进行补贴,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四是建立安全预警,增强应对能力;五是调整作物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扶持和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建立优势产区,增强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要加强城镇化发展的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的小城镇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通过撤并乡镇,着重发展小城镇特别是发展具有产业特色的中心镇,由中心镇联结城市和周边镇,接收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提高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禽流感疫情。当前的禽流感疫情已对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部分省市包括广东也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各地务必充分认识疫情的极大危害性和疫情防治的艰巨性,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措施,狠抓预防免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控,千方百计把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保障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提到沉重!2月17日零点到疫情防控结束,很多朋友对免费的国道很感兴趣。但是,很多人会问,关于全国疫情的最新消息有多少例。我想大家一定想知道,2月17日零时起,全国收费公路所有车辆免费,直至疫情发生。今天边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2月17日零时起,全国收费公路所有车辆免费通行,疫情就来了。希望能解决大家内心的疑惑。我们来看看全国疫情预计多久结束!
重磅!2月17日零时至疫情防控结束全国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
在天津买车今天从天津市交通委获悉,根据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即日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天津市根据有关要求,自2022年2月17日零时起,对所有合法通过本市高速公路的公交车、货车、专用车等车辆免收通行费。具体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据了解,天津市交通委已部署各收费公路管理单位严格执行免收通行费操作规程,落实“一破三应急”和应急运输车辆“三不一优先”要求,进一步优化收费站安全通行服务。
天津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实施期间,对于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跨区域联合收割机、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等通行高速公路,无需提前预约,出口不再查验;所有进入高速公路的货车将继续在入口处称重,不允许非法和超限货车进入。
本文来自汽车之家车家豪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韩国疫情结束了。
2010年4月1日0时至24时,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5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55例,其中输入性无症状感染17例。当今中国的生猪疫情。
4月1日0时至24时,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5例,均为境外输入;新增死亡病例6例;新增疑似病例20例,均为境外输入。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7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98人,重症病例减少37例。非洲疫情最新情况。
国外确诊病例701例,疑似病例152例。确诊病例841例,治愈病例140例,死亡病例0例。
截至4月1日24时,据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确诊病例1863例,疑似病例153例。猪疫情何时结束?
确诊病例81589例,治愈出院病例76408例,死亡病例3318例。有20,072名密切接触者仍在接受医学观察。
2010年至2010年,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5例,新增死亡病例6例,确诊病例1132例,其中重症病例400例。疫情结束了。
治愈出院63471例,死亡3199例,确诊67802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猪肉疫情结束了。
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了55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包括17例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
港澳台共报告确诊病例1135例:香港特别行政区76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1例,台湾省329例。非典疫情结束了。
全国疫情最新消息相关内容为大家精心整理。2月17日零时起,全国收费公路所有车辆免费通行,疫情共享。看大片!希望2月17日零时至疫情防控结束,全国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后,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