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大农业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农业环保和农村能源工作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已建成由2个国家站、33个省级站、300多个地级站和1700多个县级站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建成由1个国家级、41个省级、343个地市级、2675个县级和9976个乡级机构组成的全国农村能源管理推广体系,成为农业环境监测与管理、污染防治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坚实力量。
二是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启动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设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区和开展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工作。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动态变化;在太湖、巢湖、洱海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建设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四是农田残膜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在甘肃、新疆等10个省区180个县实施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新增残膜加工能力8.1万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3400多万亩,初步构建了地膜回收加工体系。
五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得到新提升。先后两批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2000多处,连续多年实施了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
通过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清洁田园推进、农业节水、生态模式与技术集成推广、农产品品质提升和生态自觉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抓生态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农业“两区”建设规划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要求,在种养业空间和及产业内部实行生态化布局,形成产业循环。
二是抓治污攻坚。以环保的硬约束为底线,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全面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关停搬迁,完成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的畜牧主产县(市、区)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设,并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2015年底,全面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提升,并进行达标验收。
三是抓肥药控减。到2017年,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
四是抓循环利用。加大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废弃物,以及沼液、沼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及无害化处置。壮大“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和规模,到2017年,全省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
五是抓示范引领。在湖州、衢州两市和16个县(市、区),打造全境域推进、全领域覆盖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构筑县域大循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成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形成园区中循环;培育1000个以上示范主体,形成一批生态农业主体小循环样板;通过畜牧养殖场整治提升,建设1万个以上生态牧场。
六是抓机制建设。按照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统筹、具体实践与机制建设相并进的要求,不断创新探索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机制、监管机制、评价机制、连接机制和保障机制,努力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政策支撑、市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强化政治引领和责任担当,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全县“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三农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该县政协紧扣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先后围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田园综合体、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视察调研或专题调研,其中“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调研的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调研成果被自治县党委、政府采纳。
该县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35亿元,实施并完工项目353个。 投入粤桂协作资金5204万元,实施项目8个,完工率100%。实施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清拆”专项行动。
完成3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治理,完成清拆治理5629处,拆除乱搭乱盖1598处,拆除C、D级泥瓦房1147座。建成“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新增家庭农场36家,带动脱贫户6129户。
开展轮值活动,提升委员素质。先后组织开展“强化农业示范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建强基层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等委员轮值活动。
邀请有关人员现场进行涉农政策宣讲及解答疑惑、举办农业品牌打造知识、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及禁毒信访维稳知识等讲座,为委员搭建互学互助平台,提升委员素质,为全县“三农”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该县小长安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明亿万亩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升级为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武阳江糖料蔗产业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
搭建履职平台,激发委员活力。积极推动协商议事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成11个乡镇22个协商议事室、委员之家的建立,指导基层组织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民生热点、社会难点”开展协商议事,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助推乡村振兴。
组织委员入室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近100场次,针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和群众进入协商议事室或直接到田头地间开展专题议事或座谈会协商,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