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督导by张达人
案例名称:偏执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艰难生活
督导老师:张达人
观后收获:
1. 咨询师让来访用A4纸自由书写满“我是谁”,然后在“我是谁”前面加上“不”,探讨哪些标签可以撕下来,哪些标签不能撕,然后画3个同心圆,把撕不掉的标签放在最里面的同心圆里,正向的用红笔写,负向的用蓝笔写,写完后看颜色分布,如果同心圆里都是正向红色,则问负向蓝色的去哪了(负向的标签没有一席之地,体验到自己对哪些不接纳)
2. 精神病性的人,有2个最核心的动力:a.躁狂的否认—对自己的不好没办法承受,用反向的自己的完美来否认(比如认为别人都对ta有兴趣)b.内在有一个迫害的客体—外面的人都是针对ta的,把客体投射出去,认为别人都会迫害ta,于是ta可能不说话,把自己安静地包裹起来,防御,被外人看到的是不说话、反应慢的样子,会被认为是笨、有问题,于是就会“迫害”ta,形成恶性循环,看似没有和别人互动,其实有很深的互动。
3. 当来访聊到神明之类的话题,咨询师可以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类似于神明似的给你力量或指引的人?”把来访拉回现实。
4. 并不一定要消除焦虑,而是与焦虑共存。用正念训练可以很好地修炼共存状态。
5. 在咨询室内叫移情反移情,在咨询室外叫投射性认同。
6. 没有医学背景的咨询师,面对这样的来访,如果咨询后期感觉再也帮不到来访更多,则应转介,转介后与医生保持一段时间联系,降低来访的分离焦虑。
7. 对精神分裂症,老师推荐读克莱因的经典文章《内分裂现象》,里面对精神分裂症的动力写得很好,也包含了投射性认同、施虐、受虐等的描写。
8. 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有哪些?答:做马上有产能的工作,比如手工、代工、行动类的,避免动脑思考、文字性的工作。
9. 施虐与受虐:向上的愤怒没法表达,比如对权威人物(父母、丈夫等)隐忍,则将愤怒向下转化,比如对弱势群体(孩子、小动物等),或者另一种情况是虐别人不成,就制造被虐的情境让别人虐自己。
10. 阿尔法功能、贝塔功能。阿尔法功能就是一种涵容的功能、承载的功能,咨询师能接得住来访认为咨询师是坏的客体,但又不认同自己就是坏的客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