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关键。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组织结构不断转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是人民内部矛盾多发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差距扩大是影响和谐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邓小平曾经说过:“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稳定压倒一切,和谐高于一切,和谐是稳定的最佳状态,和谐是积极的稳定,是持久的稳定。只有善待农民,农村才能稳定,农村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城乡一体化中,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和贫富分化,化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要着重解决“三农”工作中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流转、城镇发展战略等重要民生问题,抓重点、破难点,取得成效,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