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如果希特勒没有入侵苏联,而是继续打英国,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结局只能是英国垮台,美国自然也就没有了和英国联手的机会。如果美国失去这位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那么独木不成舟,孤掌难鸣,也就成为了美国的软肋。二战中戴在美国头上的所有光环及荣耀,就会荡然无存。日后称王称霸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希特勒没有入侵苏联,而是继续打英国,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德国战败,美国获得德国原子弹研发关键技术,加速了美国原子弹研制进程,如果德国先于美国制造出原子弹,无疑对整个世界都是灾难。

只要日本坚持发动太平洋战争,那么德国打不打苏联都是输。而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德国只要与日本结盟就是必输。如果德国与日本不结盟,并坚持只打英国,那么就会进入一段漫长的战略对峙。此时德国的战略应该是尽快切断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同时在大西洋发动潜艇战。可最大限度的压缩英国的战略空间,并加大海军投入,这样最终可以获得入侵英国本土的机会。不过英国有很多海外属地,完全可以将政府撤出英伦三岛迁往那里,所以要从根本上战胜英国,毫无可能。

退一万步说,就算占领英国彻底覆灭英皇统治,只要不能有效控制其海外属地,那么英国对德国而言就是鸡肋。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德国将要建造更多的水面舰队,如此就需投入巨大的资源,同时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德国所占领的欧洲并不能给予希特勒在水路两个方向上同时齐头并进的资源供应。也不符合希特勒所宣扬的为德国人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根本性战略。所以德国入侵苏联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也是必须进行的战争。历史的演进永远是必然的,没有假设的可能。

结局肯定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当时也不是希特勒的失策,当时英国想打下来基本不可能,德国资源小国耗不下去,更何况当时苏联还没有集结好军队正是打得好时机而且德国军队一向强势为什么要放弃陆军的实力而去跟英国海军并不占优去硬耗的,英国有美国的援助还。

不论德国打不打苏联,苏联肯定是会打德国的。第一,苏联在成立的时候,为了稳定局面,割让大量的土地给德国,并让一些地方独立了,如波兰,立陶宛等等一些小国家,历史的原因让他们必有战争。第二,一个强大的苏联不符合德国利益,同理,一个强大的德国也不符合苏联的利益。就是中国的那句老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没有历史上的原因,也会发生战争。第三,当时的德国需要粮食和矿石,这些东西离德国很近的乌克兰都有,如果德国占有乌克兰,基本上德国无后顾之忧。所以,德国进攻苏联了。那些说希特勒是蠢货的,自己想想,一个普通的一战老兵,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一个国家的元首的人,会不明白这些吗?有时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希特勒的错误是被闪电战迷惑了,错误的估计战争的时长和苏联的寒冷。不损失打苏联的几百万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得打,当时美国的战斗力只这样,德国不一定会输。

不打苏联,只防苏联。不全力打英国,主要防守英国。倾举国之力发展原子弹,如果能第一个研制出来原子弹,那么美国不敢参战,英国直接投降,苏联的土地要多少他们就会给多少,法国彻底被抹去。即使几年以后两边都有原子弹了,你有我也有,谁敢轻举妄动?

完全没有制海权,弩炮以后法国海军也废了,海狮成功的可能性等于0,其实当时可以倾向非洲战场,从地中海掐住英国喉咙,不要那么急着一巴掌拍死,挪威铁矿,罗马尼亚油田,毛子又贸易铝,农产品,我不知道小胡子急什么。唯一的解释是当时沙赫特主导的以纳粹中央银行担保的债券到期了,债券推动小胡子必须以战养战。

其实也是逼不得已吧!在欧洲已经没什么好打了,战略纵深拉的太长了,而且他不进攻苏联,等苏联集结好了也会反扑的,所以直接进攻苏联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能拿下莫斯科,直接去拿下高加索地区,那边的资源也很肥沃啊。

历史没有假如,如果真要假设,元首选择是正确的,大家不要忘记沙俄侵略成性,据档案解密,苏军有计划进攻德国,只是晚了二个月而已,德军近600万钢铁洪流东调,而斯大林始终相信德不会进攻苏联,单凭这一点,谁又能做到,大家不要忘了那是近600万大军,元首的确不简单。

希特勒最好的办法是英国苏联都不要去打,巩固苏德边境,和斯大林谈判签协议。推行统一欧洲的计划,书同文,车同轨,坚持二十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拖几年,德国也有原子弹了,加上德国的V2。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已把英国空军和飞机场打的差不多了,要不是德国空军误炸平民区,英国轰炸机就不会报复轰炸柏林,希特勒就不会命令大规模轰炸伦敦,从而让英国空军躲过灭项之灾。

我觉得英国会被消灭或与德国议和,苏联会在德国即将结束西方作战前发动大雷雨计划,陈列在边境上的百万大军将全面向西进攻。与德国的警戒部队发生交火。可能一时之间苏军优势兵力会占决对优势,随后进攻英国部队急行军试回国阻挡苏联攻势。随后苏军先头部队将损失惨重。德国死战不退保卫捷克等军事工业城市,维系法国坐山观虎斗,英国或议和或被攻占后残余势力重新夺回英国岛。随后德国与美国增加军事合作,美国为德国提高战争资源,一场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之间的战争打响了。

这个假设有太多因素要考虑,如果美国不掺和,英国对德国造不成什么威胁,北欧的隆梅尔一支偏师,把英国人打得满地爬,南亚的日本也帮很多殖民地赶走了英国佬,还有德国需要的石油和钢铁,在苏联地面上应该抢过来吗?希特勒是民族主义者,英国的盎格鲁和德国的日耳曼民族比斯拉夫更近,更优越。打了没蠃,就白扯了。

1925年,为了挽救对外贸易过剩造成的低汇率,日本向海外输出和支付黄金,同时在国内采取紧缩政策,控制货币发行。价格低了,利润率也开始下降,一年之内,工业利润率从17%暴跌到116%。虚弱的公司和银行开始动摇。1927年3月15日,东京的渡边银行和阿卡狄储蓄银行被迫停业,随后东京的仲井行也于19日被迫停业。东京和横滨的中小银行濒临危机,整个金融领域越来越不稳定,人心惶惶。政府立即放松银根,在短时间内发放大量贷款,试图挽救银行,稳定金融形势,但危机仍在继续扩大。4月初,大阪的Kingjiang等3家大银行倒闭。4月21日,连拥有天皇存款的东京第15银行也倒闭了。4月22日和23日,中国所有的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倒闭了。股指也大幅下跌,4月22日所有交易所休市。

当日本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的时候,1929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很快蔓延到了日本。1930年春,日本开始卷入这场大危机。1931年日本工业总产值仅为1929年的675%。对外贸易额,1931年6月与1929年6月相比,总产出减少373%,总投入减少403%。从1930年到1932年,日本资本急剧减少和倒闭的公司和银行的数量远远超过资本增加和新成立的公司和银行的数量。仅1930年就有823家工商公司倒闭,311家公司的资本急剧减少。这场危机也在农业领域蔓延和深化。一是1930年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无法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随后,1931年,全国范围的农作物歉收,农业陷入灾难的深渊。

金融危机以来,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在日本迅速发展。首先,大的垄断银行结合国家资本,他们的力量有了显著的发展。仅1928年一年,中国就有265家银行被政府“清理”,使中国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属于三井、三菱、安田、住友和第一银行。1931年和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0%。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危机促使垄断更加显著地发展。危机期间和之后,日本纺织业被五大公司垄断;大麻制造被安田公司垄断;水泥行业被两家大公司垄断;造纸业被三大公司垄断,后与三井公司合并;制糖业被三大公司垄断;面粉行业被两大公司垄断;在煤炭行业,三井、三菱、北岛、古河、安川、浅野长晟六大资本垄断了全国煤炭产量的62%,三菱和三井两大财阀占其中的70%。除此之外,硫胺素、人造丝、电力和私营铁路基本上被三井、三菱、安田和住友垄断。日本1929年有21个卡特尔,1930年有31个,1931年有54个。在钢铁、缫丝、啤酒、汽车等工业部门和北洋渔业中,信托组织也发展迅速。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自明治以来,它一直把对中朝的扩张和掠夺作为其“富国强兵”的基础。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依赖中国和朝鲜作为其原料基地和市场,而经济危机又强化了这种依赖。由此,日本垄断资本通过政府与日本军国主义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动日本经济向军事化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政府以产业合理化的名义强行建立卡特尔,制定了《重要产业控制法》、《中小企业产业协会法》、《出口产业出口协会法》。重要的工业控制法加强了政府的控制力

根据这一法律,1931年8月成立了一个重要的工业控制委员会,由官僚、两院议员和垄断财阀组成。他们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并与军方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个委员会领导了日本经济军事化的进程。1928年,日本进口军需品的费用占其外贸进口总额的39%,1929年和1930年增加到41%。日本的重工业集中于坦克、轮船、飞机和汽车的生产及其基础建设。1931年夏末,三菱飞机工厂完成了国产重型轰炸机的生产。装备国产坦克的机械化兵团也于1931年夏成立。化学工业、肥料工业、染料工业等。可以立即转化为炸药和毒气,尽管危机重重,但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日本经济的军事化,日本的陆海军装备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最终推动了日本法西斯势力与军国主义的融合,导致了日本法西斯势力对国家决策的影响。起源于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政治。早在1916年,日本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北一辉和大川周明就主张日本应该成为亚洲的霸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主张建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强权政治制度,培养效忠君主的“国家意识”,通过这样的所谓“国家改造”迅速壮大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他们的思想与传入东方的欧洲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的法西斯思潮。北和大川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法西斯主义的同时,在军队中积极组织活动。因为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大陆政策相似,在日本一经形成,就被统治阶级和军事集团广泛接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