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运用哲学原理之关系看待房价问题

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上涨是因为买方(炒作团队也属于买方)需求大于卖方(惜售也要归结到卖方小的方面)需求,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是物质。卖方提高销售价格,这是意识。

运用哲学原理之关系看待房价问题

第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房价上涨是建筑原材料上涨的结果,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成本上涨,房价必然上涨;但开发商、建筑商及中介机构又利用这一规律,掩盖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房产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房价虚高的现实,而开发商等人从中渔利。

第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上涨,原材料上涨又拉动房价上涨。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在经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第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房价上涨,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规律,这是内因;外部力量影响,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间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规律,为了追逐暴利,为了地方税收,为了头上乌纱,不惜一切,以房地产立市,以房价高为荣。

2,房地产作为一个普通产业,与其他产业无异。但由于产业内部利润巨大,外部力量不加约束,慢慢形成了现在房价上涨的现象,以至于现在严重脱离现实。很多地区的实例已经证明,严重脱离成本区的商品,最终会泡沫破裂,比如香港楼市,日本楼市,这是量变而质变的道理。

第五,用矛盾的观点:

1,矛盾无处不在,开发商利益与民众渴求房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官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另外,这必然会造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

2,矛盾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必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知道有矛有盾,又必须认识到哪方更重。是应该以地方政府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需求为重;是该以财税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

第六,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房价上涨是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是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失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和谐。

2,普通家庭两、三代人的积蓄为了后代而买房,每套房产就能够消灭一个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见这一现象的危害之深,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藏富于民,民的财富大部分被严重不公平的再分配,导致贫富差距剧烈拉大,家庭积蓄严重缩水,人民生存安全感降低,影响社会稳定。这是本质。

有的。我们的邻国日本在20世纪80至90年代之间,就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房地产崩盘。

由于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飞速增长,日本民众随后疯狂的把自己的钱投入到房地产当中。日本的银行在此时的业务也主要是房贷。此时的东京一块银座五丁目鸠居堂前面的一块空地,拍卖出了1.1亿日元一平米的历史高价,折合97万美元一平米。

在当时日本东京平均每平米的房价在272万日元,中心地区的房价更是达到了1450万日元一平米,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相当于一平米要花15万才能买到。

到了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突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一度暴跌了近70%。同时国内的金融制造业利润大幅度下降,国际资本也纷纷逃离日本这个是非之地。日本的经济一下子就崩盘了。

当时的日本除了房价的泡沫之后,很多日本的大财团早已将自己的制造业、房地产、商社等捆绑在一起了,所以股票崩盘后,房子的价值一下子也跟着下跌了70%,而此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也被捅了个稀烂。

所以1992年的日本政府出台了地价税政策,于是大量炒房囤房的人开始将自己手里的房产低价出售,房产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彻底崩盘。

扩展资料: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经济泡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