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尿素在土壤表层有效期是多少

在通常情况下,气温为10℃时尿素转化需7至10天,20℃时需4至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苗木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他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时间应视温度状况而定。尿素除含氮素养分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尿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氮素肥料。

尿素在土壤表层有效期是多少

长久以来,尿素均是含氮量最高的颗粒肥料。在高氮复混肥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苗木生产来讲,其易流失和氮素利用率低等缺点均是制约其使用的重要原因。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技发展,在尿素的开发研制上也有了较大的成果。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尿素,并从制作技术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般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10%、无机氮磷钾≥18%,并含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促长抗病剂、控释剂、活菌剂适量。

相比较而言,螯合型氨基酸尿素具有以下优点:(1)螯合型氨基酸尿素所含的有机质、土壤调理剂等能活化疏松土壤、破除土壤板结、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肥效更持久。(2)螯合型氨基酸尿素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既可撒施,又可随水冲施,还可进行叶面喷施,使用方便且不易产生肥害。

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叶面肥,其他施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中的氮素形态与碳酸氢铵、硫酸铵等中的氮素形态不同,将尿素施入土壤后,氮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虽然有一部分能直接被苗木吸收,但大部分是通过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被作物所利用,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油价迎来好消息。

8月9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第15轮调整,继续延续下跌走势,这也是油价迎来的“4连跌”。

这第四跌确实来之不易,本来在本轮变动之初,国际油价出现了回涨,根据推算如果照这个态势发展本轮成品油价格可能会止跌回涨。

但后来国际油价接连下跌,先是跌破了100美元/桶之后,继续向90元/桶进军,这使得本轮油价继续下调。

但是对于后续油价的走势,市场观点不一。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全球通胀见顶,以及高油价开始对需求的破坏,再加上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未来油价将持续回落。

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当前油价的回落只是暂时的,因为油价波动的关键在于供给,而不是需求。

虽然欧佩克决定增产,但是增产幅度很小,供给端仍然偏紧,而随着年底需求上涨,会再次推动油价上行。

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国内成品油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后续油价如何变化仍待市场验证。

另一方面,尿素也迎来了持续下跌。

从6月份开始,尿素从高位回落,一直到7月份,继续下行,当前最大跌幅已经超过了1000元/吨,主流价格从3200~3300元/吨的高位已经跌至2200~2300元/吨。

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处于需求淡季。

需求方面,农需占到了需求的70%,而工业需求占到了30%,随着农需高峰过后,工业需求相对平稳,波动不大,再加上出口受限,因此需求不旺,尿素一直不断累库。

另一方面则是成本可控。

尿素生产主要分为气头尿素和煤头尿素,而我国大部分是煤头尿素,即煤炭价格波动将影响尿素成本。

而从去年开始,我国对煤炭进行了大力的调控,在全球煤炭价格持续大涨的情况下,国内煤价却一直平稳。

并且从去年底开始,不断加大尿素生产,日产量一直维持在高位,因此尿素总体供给充足,成本可控。

后续来看,本年度的需求高峰已过,总体供给充足,在需求没有明显上涨的情况下,将会呈现弱势震荡的格局。

但是再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当前应该已接近低点。

除了油价和尿素以外,饲料方面也迎来了好消息。

8月份,玉米和豆粕持续震荡调整,使得饲料价格开始下降,其中猪料最大降幅达到了300元/吨,那么后续是否会持续下降呢?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原料成本的波动。

豆粕价格虽然一直涨涨跌跌,但从4月份以来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当前价格也已经从4900元/吨的高位回落至4000元出头。

而玉米也一直阴跌,一度还跌破了1.4元/斤的大关,引发市场一度恐慌。

随着春玉米陆续上市,而接下来夏玉米也将迎来大批上市,这意味着玉米行情很难出现暴涨的几率。

二要看需求。

当前生猪产能已回归正常保有量区间,而主要变化在于年底猪肉消费增长带动猪价上涨后,补栏情绪高涨,使得饲料需求可能会呈上升态势。

除了有油价、尿素以及饲料以外,还有哪些下跌了呢?

近期我们注意到猪价开始缓慢下跌,逐渐向10元大关靠拢。

但是我们之前说过,10元将是一个“坎”,猪价想要跌破10元并不太容易。

一方面是养殖户的惜售。

毕竟亏了两年多,好不容易迎来了利润,谁都不想就此失去,因此猪价在接近10元的位置上养殖户挺价惜售的情绪变浓;

另一方面,当前已处于猪周期的拐点,预计后续再大幅深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再加上存栏下降,进口猪肉减少以及下半年即将迎来的消费旺季,也都使得猪价难以大幅走跌。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水产品几乎也是全线下跌,包括我们常吃的草鱼、鲤鱼、鲫鱼等,同比跌幅约在20%以上。

水产品下跌主要是因为供给增加,消费回落,预计后续也会在低位震荡。

回顾上半年,粮价、油价和以及尿素价格等都呈上涨趋势,而转眼到了下半年就已经转入下跌通道中了,不禁感叹市场真的是瞬息万变。

你发现还有哪些农产品下跌了?欢迎留言告诉大家。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1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