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甘州:做好“三农”工作抓好粮食生产

甘州:做好“三农”工作抓好粮食生产

甘州:做好“三农”工作抓好粮食生产

甘州区抢抓政策机遇,落实“三抓三促”行动,全力抓好春耕备耕生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行高效生态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现代农业集群化、科技化、品牌化水平,助推“三农”工作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近日,在党寨镇机械化耕种质量提升现场推进会上,50多台农业现代化机械进行逐台演示。

该镇计划种植蔬菜3.8万亩,制种玉米5.8万亩,商品玉米1.3万亩,马铃薯0.6万亩,小麦0.2万亩。

石岗墩农场负责人说:“捡拾膜机比较适合农场,都是大面积的。铺膜播种机也挺好,一次性边铺膜边播种,比较省力。”

“下一步,镇将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统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通过农机推广、农技培训、惠农政策宣传,引导群众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机械化耕播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甘州区党寨镇武装部部长说。

在小满镇金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大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抢抓工程进度。该镇坚持高效节水、土地整理并重,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完成五星、石桥等13个村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

小满镇金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说:“小满镇金城村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3775亩,已经全部整理完毕。塘坝开挖和管道的铺设正在进行,将建设一座首部系统管理房。”

同时,甘州区粮食安全生产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在安阳乡和花寨乡种植小麦2万亩,并积极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播种技术,全区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播种技术示范1.5万亩。该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对实现稳粮、增产、节水、减膜等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是节水,比传统的漫灌播种技术节水将近达到40%,第二是增产,第三是小麦浅埋滴灌播种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漫灌技术的一些环境因素限制,通过小麦的播种技术能够扩大种植面积。”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说。

甘州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厅下达粮食生产任务90.33万亩,产量49.43万吨。分解种植粮食任务91.87万亩。全区小麦完成播种面积3.07万亩,完成下达任务的87.7%,其余面积正在按照农事时节逐步推进落实中,于五月上旬全部完成粮油作物播种任务。

同时,全力打造粮油生产示范点22个,带动农业产业有效发展,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此外,科学高效抓好春耕农业生产,组织调运储备化肥36800吨、农药60吨、有机肥22300吨、农膜0.53万吨、春播种子0.39万吨,28家农机经销企业供应品类齐全、货源充足。

“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奋力抓三农、促振兴,在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上求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全力推动农业高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奋力抓三农、促振兴,在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上求突破。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好脱贫人口增收31条政策措施,不断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施衔接资金项目89个,涵盖马铃薯产业、沙棘种植、蔬菜大棚、基础设施等10大类。

紧盯项目谋划、资金拨付、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管好用好2.58亿元衔接资金,确保项目见效、群众受益。

继续推进资产收益帮扶,健全完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帮扶车间提质行动,确保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9万人以上。紧盯国考省考评估反馈问题,举一反三、精准施策,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奋力抓三农、促振兴,在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上求突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全力推动农业高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抓三农、促振兴,在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上求突破。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好脱贫人口增收31条政策措施,不断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施衔接资金项目89个,涵盖马铃薯产业、沙棘种植、蔬菜大棚、基础设施等10大类。

紧盯项目谋划、资金拨付、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管好用好2.58亿元衔接资金,确保项目见效、群众受益。继续推进资产收益帮扶,健全完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帮扶车间提质行动,确保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9万人以上。紧盯国考省考评估反馈问题,举一反三、精准施策,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切实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坚决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严守62.38万亩耕地红线、57.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40万亩,产量稳定在8000万公斤以上。

积极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确保大豆种植面积不少于0.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不少于0.4万亩。

大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力争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抓好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年内启动城关粮站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粮食仓储能力。

全力推动农业高效发展。聚焦“1+N”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做“优”马铃薯主导产业,以打造“三晋种薯第一县”“全国马铃薯主粮化开发第一县”为目标,加快培育马铃薯市级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提升岚县马铃薯知名度。

高标准建设水肥一体化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5000亩、种薯繁育基地10000亩,争取年生产微型薯5000万粒。

持续加大土豆宴推广力度,推动省城1个土豆宴配送中心、2个连锁店、8个主食坊年内建成投用。积极开发马铃薯醋、马铃薯酒等特色农产品,不断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规划建设土豆交易市场,推动构建“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品牌平台”一体建设的马铃薯产业体系。

做“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养殖业扩群增量,支持山西新大象公司新建3个生猪养殖场,全县生猪产能达到50万头、出栏15万头。因地制宜发展肉鸡产业,全县肉鸡出栏达到600万羽以上。

以普明、社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湖羊养殖项目,启动湖羊产业园二期项目,年内新增湖羊种羊2000只。推动种植业提质增效,以东村镇、上明乡为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年产菌棒力争达到1000万棒。

以王狮、岚城、顺会为重点,推广糯玉米种植3000亩。高标准建设小杂粮基地3000亩,亩均补助500元,推动小杂粮产业做大做强。支持普明、社科、上明、界河口新建蔬菜、中药材、玉木耳、沙棘苗大棚155座,积极推动普明镇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推动沙棘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沙棘示范基地10000亩,其中界河口3000亩、王狮乡2000亩、社科乡3000亩、岚城镇1000亩、顺会乡1000亩。加大界河口、王狮2个种质资源圃扶持力度,对圃地保存的沙棘品种每个奖补3000元综合管理资金,对全光雾化大棚繁育的苗木每株补助0.3元,全力培育沙棘种质资源。

加大沙棘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力争2025年沙棘产业收益达到10亿元。推动加工类产业发展壮大,继续支持老磨坊粗粮八宝粉建设,推进高粱、辣椒、糯玉米精深加工,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以“五大振兴”为着力点,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编制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内推进33个村庄规划编制。

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9.7公里,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农村户厕改造“回头看”全覆盖。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重点打造1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尚。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1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