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续大批量采购美国玉米和大豆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值得关注
我国继续大批量采购美国玉米和大豆,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值得关注
据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022年3月24日的一周,美国对我国装运了总计约108万吨的谷物和大豆。
其中装运大豆数量为29万吨、玉米46万吨、高粱33万吨。
这也使得近一个月来对华玉米装运总量逼近200万吨的水平。
此外,本周一美国私人出口商报告还显示,对中国销售13.2万吨大豆,对未知目的地销售12.8万吨玉米——一般来讲,未知目的地指代的是中国市场,因为国内一些买家不希望商业采购信息被披露。
据悉,今年一季度以来我国对美国粮食进口数量呈现明显增加,主要受当前俄乌局势影响,导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出现变化,黑海地区出口停滞。
此外,南半球大豆收获情况不及预期也导致我国对美豆进口增加。
从全球粮食供应形势来看,进入本周之后俄乌局势开始出现缓和局面,包括原油、谷物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但价格整体仍处于高位水平。
根据最新测算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玉米进口玉米成本仍位于3100元/吨的水平,美国进口小麦3400元,马来西亚棕榈油成本13200元,美国和巴西大豆成本5600元左右。
其中玉米、小麦及棕榈油价格均明显高于国内市场价格。
此外,由于印度宣布限制食糖出口,导致国际糖价出现上涨。
目前进口食糖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估算成本已经达到6600元/吨,对国内糖价构成上行压力。
在国内粮食现货供应市场,除了玉米外,目前包括稻谷、小麦、大豆等主粮品种的国储拍卖工作全面开启,其中稻谷和小麦的周投放量达到210万吨,大豆本周将安排50万吨进口大豆进行拍卖。
此外,针对玉米市场的供应,国家于本月重启了超期存储稻谷的定向拍卖,以满足饲料企业的需求。
但正如此前我们所分析的那样,供应的充足并不代表价格的下跌。
截止目前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位于1.6元附近的位置,黄淮玉米价格位于1.45元左右、东北玉米产区集中在1.2-1.3元的位置。
而大豆的下游商品豆粕价格则已经突破5000元的高位。
四大主粮中,仅有稻谷市场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
目前国内粮价的上涨已经开始向下游传导,部分地区终端面粉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局部馒头等面制品涨价幅度超过30%。
此外,历来备受关注的食用油市场,今年以来由于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食用油价格的变动并未引起市场关注。
但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到现在,各地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一直在持续。
当然,本轮粮价上涨潮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饲料养殖企业。
据悉,伴随着玉米、豆粕价格的走高,今年以来饲料价格在短短三个月内已经连涨3轮,而同期猪肉价格却持续保持着下跌的态势。
为避免出现极端的养殖产业变动,年内第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也即将启动。
从未来供应形势来看,去年黄淮地区小麦播种遭遇大面积晚播,导致苗情较弱,不过,好消息是,截止目前为止,主产区天气情况总体利于小麦生长。
针对春播期间化肥价格的飙升,中央财政已下达200亿元资金用于对实际种粮农民的一次性补贴。
不过,据行业机构JCI收集的资料显示,受地租、农资等价格影响,今年东北农户每亩玉米种植成本提高近350元,按照当地潮粮正常单产1500斤计算,每斤玉米成本已提高了0.23元,相当于每吨提高400多元。
此外,此前我们在报道中指出,今年1-2月我国进口的大豆中约有70万吨的非转基因大豆,其中来自美国的数量就达到49万吨,占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总量的75%左右。
而就在最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其举办的“2022美国特种大豆和谷物春季推介会及商务洽谈会”上,开始向我国买家推介美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产品。
2007年美国乙醇产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因为12月份的产量再创单月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乙醇库存减少,原因是需求异常强劲,继续超过产量水平,乙醇进口量创下了自2006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乙醇总产量为64.85亿加仑,日均产量约为42.3万桶,比2006年的日均产量增长33%,即10.6万桶。2006年美国乙醇产量为48.6亿加仑,日均产量为31.7万桶。
2007年12月份美国乙醇产量比11月份的创纪录水平增长了80.5万桶,即6%,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1516.1万桶。12月份的产量相当于48.9万桶/天,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
这份数据还显示,2007年美国乙醇需求总量为68.4亿加仑,而每天的乙醇需求量约为44.6万桶。12月份的日均需求量比11月份增长了2.1万桶,达到了51.8万桶。
12月份美国的乙醇进口量甚微,为617万加仑,即14.7万桶,创下了自2006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比11月份减少了61%。
12月份美国乙醇需求继续高于产量水平。
2007年美国乙醇进口总量为4.35179亿加仑,平均每天为36,265桶。
2008/09年度美国玉米产量数据略微下调
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20亿蒲式耳,比上月下调了1300万蒲式耳,比上年减少8%。根据截止到11月1日的作物状况,玉米单产预计为每英亩153.8蒲式耳,下调了0.1蒲式耳,但比上年增长2.7蒲式耳。如果属实,这将是历史次高水平,仅低于2004年的水平。玉米产量将是历史次高水平,仅低于上年。期初库存和进口数据维持不变,这导致供应总量数据稳定在137亿蒲式耳,低于上年的144亿蒲式耳。11月1日的玉米客观单产数据显示,十个客观单产州的亩穗数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十个州分别是伊利诺斯州、印地安纳州、衣阿华州、堪萨斯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内布拉斯加州、俄亥俄州、南达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除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威斯康星,除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其它所有州的穗粒数均达到了历史最高。2008/09年度玉米用量数据下调,因为出口数据下调了5000万蒲式耳,为19亿蒲式耳。玉米其它用量数据维持不变。出口数据下调,导致期末库存数据上调了3600万蒲式耳,为11.24亿蒲式耳。期末库存数据上调,海外供应提高,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这导致2008/09年度玉米价格前景暗淡。2008/09年度玉米平均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4.00-4.80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度曾达到创纪录的4.20美元。
2008年美国玉米价格将保持强劲
据美国国有玉米种植户协会执行总裁Rick Tolman在美国农业部举行的前景论坛上称,今年美国农户将种植足够的玉米,满足食品和饲料加工以及乙醇行业的需求。Tolman认同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玉米播种面积数据,不过他说,玉米单产强劲足以满足需求。美国农业部目前预计今年玉米播种面积为9000万英亩,低于2007年的9360万英亩。与此同时,美国乙醇行业的玉米需求预计大幅增长。Tolman表示,今年美国玉米产量能达到128亿蒲式耳,这要高于美国农业部在2月12日基线报告中预计的125亿蒲式耳,但是低于上年的130亿蒲式耳。今年玉米需求强劲,这可能使得养殖行业及食品加工行业的生产成本小幅提高。不过玉米供应应该充足。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Joe Glauber周四早间曾表示,养殖行业面临着饲料成本上涨的挑战。2007年净收益下降,养殖户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Tolman说,2009年玉米产量可能会恢复性增长,届时农户将会提高玉米种植面积。今年许多农户将会提高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因为国际进口需求强劲,不过这一趋势不会持续太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1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