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特产有哪些?
一、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云南省建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
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建水酸石榴?
建水酸石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酸石榴在建水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是建水种植的传统地方名特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清康熙《建水州志》“物产篇”已有关于建水石榴的记载,并将沙坝石榴列为“最有特色之水果”之一。
石榴种植大多以甜石榴为主栽品种,而建水则是以酸石榴为主栽品种,果实酸甜爽口,籽粒饱满、晶莹剔透,品质优。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建水酸石榴”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三、红河灯盏花?
红河灯盏花,云南省红河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红河州位于东经101°47′—104°16′、北纬220°26′—24°45′之间的北回归线上。州内海拔1750米—2550米的区域,因常年太阳投射角度较大,变化幅度较小,光照充足。
所生产的灯盏花品质较优良,是灯盏花的最适宜种植区,根据测定,红河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比其它地区的高出37%至50%。?
红河灯盏花不论在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上都优于其他产区的灯盏花,具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特征。红河灯盏花能具有这样的特点。
首先是红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消耗少,有利于灯盏花干物质的积累和养分的合成积累;其次是土壤中各种含量的独特性质非常适宜灯盏花生长。?
2007年12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河灯盏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云南省建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泡糕?
泡糕是建水的传统糕类名特小吃之一。
在建水城乡,每逢起房盖屋,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礼物前去祝贺。所带的礼品中,少不了一甑雪白松软的泡糕。泡糕的历史极其悠久。从明代至今,一直是建水的地方名特小吃之一。在其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批高手,西门外的蔡明是其中的代表。
蔡明,外号蔡瞎子,因所做泡糕出名而得其绰号。他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开业至1956年的45年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制作的泡糕极受欢迎。
他的选料精致,专用建水狗街的青肚皮、老里洞秧草沟的冷水谷大白米和开远布沼坝、建水南庄的优质红糖,加以玫瑰、芝麻等。蒸制时,每甑用大米面四斤,红糖二斤,玫瑰糖二两的比例严格制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建水紫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建水酸石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河灯盏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建水紫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泡糕
月16日,汪德和的草莓摊子前生意不断,刚刚一位客户购买了两箱草莓,又有人要到他家地里采摘。汪德和说:“春节前后,是我们草莓销售的旺季,今年过年又不能回老家了,我在浙江工作的儿子年前将赶过来与我们团聚。”生意好的不止汪德和一家,在铜陵新桥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的320省道边,十几个草莓摊边,都有客人在询价购买。
2002年,汪德和和妻子曾雪云从老家浙江建德市来到铜陵,成为铜陵市较早进行反季节草莓种植的大户。由于铜陵投资环境好,他这一干就是10年。他们种植的反季节草莓在每年春节前后上市,成为节日期间备受青睐的水果。汪德和夫妇种植的十几亩草莓,不用运往水果批发市场,仅在马路边,每年就销售几万斤,收入十分可观。
种草莓的日子并不轻松。“摊位后面就是我们一家人的住所。”记者来到了马路边的这个红顶的石棉瓦房子。房子很小,冬天不暖和,夏天也热。他们住所旁边就是十几亩的草莓大棚,地里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草莓,分别为甜宝和丰香品种。在草莓大棚里,曾雪云掰着指头为记者说着种草莓的辛苦:“每年4月份扎苗,9月份移栽,12月份开始出售,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扎苗时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浇水,全是弯腰的活,春节期间是销售旺季,我们已经很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虽然辛苦,但草莓的效益还是不错的。一亩草莓的平均产量在2000斤至3000斤,与外地运来的草莓相比,他们种植的草莓品种好又新鲜,价格卖到了每斤15元至25元,每亩的纯收入在12000元以上。
在汪德和的带动下,周边的村民也纷纷跟着种起反季节草莓。家住西联乡的姚能强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他也在320省道边撑起了伞,自己种自己卖。他告诉记者,他在新桥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种草莓已有五六年了,他原来在外打工,挣不到多少钱,还照顾不到家,看到这里种草莓收益不错,他承包起十几亩土地,种植草莓和蔬菜,每年收益也有十几万元。
“为何不将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姚能强说:“前几年我们也有这个想法,但是经过仔细算账,我们觉得不划算。一方面种植面积大了忙不过来,就要雇人,现在人工工资高,另外销售也是问题,产量多了只靠路边销售就销售不掉,拿到批发市场,价格就低了很多。”
据示范园的负责人程家高主任告诉记者,在汪德和的带动下,目前示范园和周边已有30余户农户种植反季节草莓达200亩,每年产值近千万元,农户们有些自产自销,有些则运往市内各水果市场。种植反季节草莓成为这一带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定期请专家给农户们讲课,指导农户施肥用药,目前园区生产的草莓和葡萄分别获得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园区近两年来,通过对反季节草莓、甜瓜和葡萄等种植技术和人员的引进,使园区特色生产迅速发展,实现了园区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都有新鲜瓜果上市,辐射带动近5万农户生产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2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