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把什么作为重中之重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该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学深悟透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工作时度效。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为什么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十一五”期间,必须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由于粮食增产,避免了粮价过度上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切不可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乏力的问题,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继续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城镇化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和建设规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就一定能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2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