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整治天价彩礼!彩礼可以退还吗?一文解读
情人节刚过,2022年2月22日这一“最有爱的日子”又接踵而至,而民政局登记结婚大排长龙的场面,成为了这几天不少人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但这一热闹的表像背后,实际上我国结婚率却是在逐年下降的。
根据民政统计数据,去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为历史新低。
为什么现在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这和高价彩礼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好在近期出台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重点聚集于天价彩礼的治理工作,这股不正之风或许即将成为过去式。
彩礼包括什么?
彩礼即双方约定的聘金,包括有现金和财物等等,多用于购买婚房、家具、婚后生活用品等等。
一般来说,会按照当地的农村习俗将彩礼的具体数额写在彩礼单上。
而大家熟知的三金等首饰一般是赠予性质,不属于彩礼范畴内。
另外,以下两种东西也不属于彩礼:
1、赠送的礼物
赠送的礼物只是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并不属于彩礼的性质。
同样的,微信红包、转账“520”、“1314”也不能按照彩礼要求返还。
2、改口费、认亲费
亲戚朋友赠送礼金如改口费、认亲费等,也不能算作彩礼。
彩礼可以退还吗?
退还彩礼,得需要具备的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比如双方还未办理登记结婚;双方结婚了但又未同居生活;或者是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已出现困难。
通常在这几种情况下是可以申请退还彩礼的。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情形也要注意:
1、同居后又分开
双方未办理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同居后又分开,并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了一定损失的,可要求退还彩礼。
2、一方患有疾病
患有不能结婚的疾病,婚约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彩礼也应当退还。
3、过错程度
给付彩礼一方过错导致婚姻解除的,可退还部分彩礼。
接受彩礼一方过错导致婚姻解除的,则要退还全部彩礼。
4、婚前彩礼还有部分资产购置的
比如婚前彩礼买的家电一般可以认定为个人的财产,在离婚时另一方是没有权利分配的,也需要进行退还。
5、婚后彩礼购买物品的
比如男方要求退还彩礼,但女方婚后彩礼购买了一些结婚的相关物品,其花费应从彩礼中扣除,剩余的部分再予以退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定调高价彩礼
2月22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
其中在文件中特别提到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而国家之所以要对农村高价彩礼频繁的出手打击,其原因还是要回到结婚率和出生率上。
结婚少了、生娃少了、离婚多了,这是现有的中国婚姻状况,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人口老龄化问题只会持续加重。
因此,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高价彩礼这座阻碍农村婚姻的“大山”势必要拔除。
全国婚俗改革新政策
1、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提倡农村婚礼由“红白理事会”承办,迎亲车辆不超过8辆,对违规改装婚车、闯红灯等婚礼车队违规进行处罚。
2、河南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也将婚丧礼俗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红事每桌不超过350元。
3、湖南
湖南省澧县倡导节俭办婚宴,控制喜宴菜品数量、份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规定单方举办婚宴不超过20桌,男女双方合办不超过30桌。
4、江西
江西余江区举办首届零彩礼的集体婚礼,在婚礼上,有32对新人以零彩礼的形式结婚。
5、山西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就对彩礼给出了行政规定,要求席面不超过60着,单桌不超过200块钱,婚车不能超过6辆,彩礼不超过6万。
6、陕西
陕西省彬州市要求,城市的彩礼最高上限为3万元,农村的彩礼最高上限为6万元。
总的来说,国家大力治理彩礼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结婚率低的问题,同时也能建立良好的农村婚嫁礼俗。
而且从我国各地实施婚俗改革来看,都会给出相关的规定,去明令禁止索要高价彩礼的情况。
要注意的是,对于彩礼国家并不是一刀切政策,天价彩礼自然是不可取,但合理的彩礼也是人之常情。
而农民朋友自身也要从实际出发,破除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深耕“三农”沃土 农业银行发布《2022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近日,农业银行发布《2022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行连续第15年发布“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7.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1万亿元,增速17.9%,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贷款年增量首次实现超万亿元。
农业银行保持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2年末,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253亿元,增速15.4%。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3149亿元,较年初增加481亿元,增速18.4%。“富民贷”余额116亿元,支持农户14.6万户。
农业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359亿元,增速22.5%;种业领域贷款余额282亿元,增速81.7%。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增速22.4%。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56万亿元,增速21.6%。县域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全行绿色信贷余额40%以上。
农业银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大力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创新推广农户专属融资产品“惠农e贷”、农业龙头企业“龙头e贷”“智慧畜牧贷”等系列线上产品,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7477亿元,较年初增加2031亿元,累计服务1500多万农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已在1488个县上线,覆盖14.8万个行政村;1819个乡镇入驻乡村治理平台;“智县”已在16个省50个县推广。手机银行县域个人注册客户超2亿户,手机银行乡村版月活客户数达1744万户。
农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县域农村客户提供更具温度的服务。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央行涉农贷款口径)余额2.21万亿元。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46亿元。在县域设立网点1.26万个,占全行网点的56%;惠农通服务点乡镇覆盖率94.1%;移动服务车办理业务20.4万余笔;远程银行累计服务“三农”县域客户4626万人次;组建1.75万支先锋队,累计进村服务148万次。
农业银行秉持合作协同理念,汇聚内外部合力服务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与全国工商联开展“金融服务进民企”专项活动,为超过5万家下乡民企提供金融支持,信用余额超过5000亿元。已与所有省级农担公司合作开展业务,贷款户数超26万户,贷款余额达752亿元,位居同业前列。农银投资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资超过345亿元,在总投资规模中占比超25%。农银理财存续乡村振兴惠农和共同富裕系列产品规模合计6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
农业银行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三农”专属信贷产品总数已达273项,其中当年创新推出54个;已派出4000余人赴地方政府挂职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其中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帮扶干部全覆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2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