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突发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反应能力,确保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进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和控制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加强农产品安全的日常监管,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把有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及县农牧局,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要科学妥善作出处理,按照各自的职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农业生产因素引起的农产品污染安全事件,造成可能对农产品安全构成潜在的危害,并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组织机构

 县农牧局成立“进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领导小组下设5个行动组,即:种植业生产安全组、养殖业生产安全组、供京蔬菜基地检测组、农业投入品检查管理组和信息安全组,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四、报告制度

 1、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主管领导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漏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各乡镇、村及有关企业和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县农牧局报告。县农牧局应立即向县政府报告。

 五、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各乡镇、村及有关企业和单位,要确定一名联系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队伍保障

 县农牧部门及局属各单位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准确、高效。

 (三)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队伍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测、预警、监测和应急工作管理模式等技术的研究,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建立应急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参谋、咨询和指导作用。

 (四)物资保障

 各乡镇、村及有关企业和单位应当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

 (五)事故处理

 1、一旦发现有进京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乡政府及县主管部门。

 2、县进京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派出检测组及相关人员深入到现场,对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进行相关调查和取样鉴定。

 3、对存有质量问题的蔬菜运输车辆,县农牧局要及时会同公安、工商、质检部门予以扣留,并进一步核查,如核查属实,则就地销毁。

 4、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及上市前,发现使用违禁农药的,要就地销毁。如属用药方法不当,要继续监控,直到合格为止。

 5、事故处理完毕,按相关规定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苏丹红鸭蛋事件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IV号。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

经调查,这些自称野生鸭下的“红心”鸭蛋,是在鸭饲料中掺了苏丹红,才出现“红心”。

“红心”蛋问题出现在农产品生产源头——鸭子的饲养上。“红心”鸭蛋的出现暴露出农户的经营问题,同时蛋制品缺少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而相关质检部门对“红心”蛋等农副产品质量抽检出现漏洞,生产管理缺位。而《食品卫生法》不能覆盖食品产销全过程,留下诸多的执法空隙。

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蛋安全要求》、《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蛋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审定会,首部蛋制品国家标准出台。

同时,北京食品办考虑制定蛋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必须提供有效的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才能上市。

多头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道难题。以前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

2008年,多家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长期摄入会造成婴儿生殖、泌尿系统损害。

2010年,调查指很多餐厅使用地沟油,媒体称内地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高达200万至300万吨。

2010年4月7日,江苏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被发现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达30%。卫生部发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2010年8月26日。江苏苏州抽查爆出问题银鱼,含孔雀石绿和甲醛。

2010年12月16日,沈阳晚报对华润万家超市三经街店出售的散装脐橙涉嫌含有苏丹红进行了报道。

2011年3月15号,内地媒体曝光瘦肉精猪肉。

3月18号,重庆媒体报导,有商家往牛血中添加福尔马林,让血旺的卖相更好,这样的血旺日产达到4000斤。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4月12号,上海多家超市被曝多年来销售染色馒头.随后浙江温州和广东广州也相继发现生产或者销售染色馒头。

4月15号,多地曝出牛肉膏事件,可将猪肉变成价格相对高出很多的牛肉。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4月17日,沈阳连续三天共查获40吨毒豆芽,含有多种禁用添加剂,其中包括致癌物质,及动物专用药。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切实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具体的治理措施提出建议,希望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所帮助。那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呢?

1、 市场经济下强烈的利益驱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计划经济也不存在现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 农产品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学过经济学都知道,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有三个假定:经济人、完全信息、完全竞争。完全信息指的是交易双方对相关信息完全把握从而保证交易完美高效。按照这个假定,交易双方是优质优价、愿打愿挨、两相情愿,产品安不安全交易时双方是清楚的,所以不存在谁损害谁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 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的影响是双重的。

4、 收入水平提高后对生命安全、生活质量更加关注。人们可能有个印象:随着食品事件曝光,好象现在食品比过去绝对差多了,食品安全越治问题越多,水平越来越下降。

5、 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增长方式不适应及农业组织制度不适应。我国农业客观存在粗放型增长。主要是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实现产量增长。我国农业实行一家一户为单位家庭经营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6、 社会治理的缺失。我国仍然处于经济、政治社会重要转型时期。政治,法制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正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两型社会建设还只是起步。社会,受市场经济影响,传统道德伦理受到冲击,重建社会道德秩序任务十分沉重。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根源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3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