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往户延伸是什么
修通产业路、快递进乡村、家门口看病……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何加快乡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创新机制,建管并重,村组路通向千家万户
炎炎夏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西涝峪口村,街巷路面干净整洁,笔直的水泥路上,不时有收割机穿村而过。
一大早,村民徐屯粮开着电动三轮车到田里割草,“路好了,干活不费力!”这几年,他养的牛从4头增加到30头,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路一直是西涝峪口村乡亲们的挂心事。这些年,得益于政策扶持,村里主干道全部硬化,但是三组、四组两个村民小组还是砂石路。“路面坑坑洼洼,两边野草丛生,车都开不进来。”徐屯粮回忆,一次村里来了个收牛的客商,车开到巷口一看,摆摆手,转身就走了。
2017年初,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西涝峪口村申报了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政投入51万元,村集体自筹13万元,当年夏天就开始施工,修路期间,全程有监理。”玉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丁立介绍。
路修好了,谁来管护?“村里负责日常养护,出现大问题可以报修,交通部门派人来修。”西涝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弋孝宏介绍,新修的2公里水泥路,让三组、四组52户村民受了益。
农村路网越织越密。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是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去年,我国完成脱贫地区公路投资超过8000亿元,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6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修复性养护工程19.1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46.6万公里,其中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2.2%。
“近些年,政府持续加大农村公共品投入,特别突出了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普惠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董筱丹说,通过“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实现建管并重,让乡村工程切实落地,让后续维护更可持续,推动乡村公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路通百业兴。畅通交通“微循环”,为乡村带来了更多资源。
“下一步可以搞乡村旅游!”弋孝宏信心满满。目前,村里建了蓄水池,将山泉水引入村中,泉水井水相互补充;安装路灯200余盏,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全;污水管网改造加速,今年6月竣工投用……在鄠邑区,沿山街镇已陆续兴起乡村旅游,平原村庄苗木、瓜果、蔬菜等产业也搭上“交通快车”,发展如火如荼。
健全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村级寄递畅起来
“点一点,5包,没错吧?”公交车师傅探出脑袋。
“对头!”刘宗路揩去额头上的汗珠,“最近卖得不赖,下午还有几包。”
晌午时分,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麻峪村快递服务点,村民刘宗路将客户订购的桃子打包,搬上公交车,“客户下单,清晨采摘,当天发货,运往全国各地。”
蒙阴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长出的桃子果肉细腻、汁甜如蜜。不少桃农学电商、开网店。“过去,村里没有发货点,每次都得跑到镇上发货,件数少的时候,挣的钱还不够油钱。”刘宗路日夜盼着,村里物流畅通起来,让客户尝到新鲜的桃子。
村级寄递服务是物流配送体系的神经“末梢”。为了打通这一瓶颈,蒙阴县推出“联配联送”物流模式,整合交通、邮政等部门资源,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
“政府‘做媒’,邮政、快递公司和我们‘联姻’,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提升配送效率。”蒙阴县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李丰军说,现在发往乡镇的下行件,都在县级物流服务中心统一分拨,再派送至乡镇物流服务站,返程时捎回乡镇的上行件,实现“一个区域、一批货、一辆车、一站到达”。
蒙阴县还开展“客货邮合作”,实现乡镇到村即时直送。“在试点线路上,途经村里物流配送点的城乡公交车承担起快递员职能,只要把包裹往车上一放,在交接单上签个字,公交车司机免费把包裹送到乡镇物流服务站。”李丰军介绍。
依托这一模式,越来越多的果子走出了大山。目前,全县各类电商店铺5300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去年网络零售额达6.65亿元。“一天有六七趟班车,急件随时发,省内次日送达,省外偏远地区两三天送达,客户收到的桃子又香又甜,生意越来越旺。”刘宗路笑着说。
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已建成1300多个客货邮融合站点,开通900多条客货邮合作线路。去年,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到370亿件,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今年内将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快件收投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快递进村揽投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鲍家伟建议,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广抱团进村、驻村设点等模式,发挥邮政、交通、供销、商贸等网络优势,扩大快递进村覆盖面。
构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在蒙阴,政府推动,一座占地3000多亩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建设集冷链物流、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打造一体化智慧物流系统,力争实现农村物流统配统送更快一步。”李丰军说,“到那时,客户收到的桃子,说不定还挂着新鲜的露珠哩!”
推动资源要素下沉,村民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高压150,低压88。最近天气热,平常多提醒老人,按时吃降压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卫生室里,医生蒲荣奉给71岁的蒲奶奶量完血压,叮嘱陪在一旁的儿媳李秀菊。
南凤村常住人口近900户,65岁以上老年人344人,不少老人有慢性病。趁着门诊空闲,蒲荣奉翻开档案,仔细查阅近期的就诊记录,看有没有需要上门随访的患者。在办公桌旁边,一个红色的访视包随时待命。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关系村民健康。过去,南凤村卫生室就是公路边上的一间小屋,医疗设备只有“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老三样。“这几年村里脱了贫,产业发展起来了,返乡的人多了,家门口的公共卫生服务跟不上了。”村干部许明蓉说。
在政策支持下,村里把卫生室“搬”到了村委会边上。新的卫生室面积约105平方米,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配备2名乡村医生,还与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下沉,让农村居民更方便了。“平常小病小痛,不用出村就能刷卡看病、拿药。每年3、4月份,镇卫生院还来村里组织体检。”李秀菊说。
干了十几年的村医,蒲荣奉更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变化:“慢性病规范管理水平提升了,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
为了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旺苍县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卫生健康局工会主席陈文介绍,目前,全县设置乡镇卫生院23家、村卫生室220个,加快建设二级乙等医疗机构。同时,通过建立患者数据集成共享、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影像会诊、教学系统“四大平台”,推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让“下级检查、上级诊断”成为现实。
截至去年底,全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成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目前,居民县域内的就诊率超过90%,乡村两级诊疗量县域内占比长期保持在2/3以上。
董筱丹表示,进一步提升医疗、文化、养老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供给上适应乡村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采用固定设施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对接。从长期看,应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通过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等关键发展要素下沉基层。
今年,广元市将所有在村卫生室岗位从事过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纳入补助范围,对60岁及以上已退出和在岗待退的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对小于60岁且在岗的乡村医生鼓励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定额补助。“通过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养老保障问题,助力农村卫生健康网越织越密。”陈文说。
青菜涨涨涨涨价,市民大呼比肉贵!
“以前没钱吃肉,现在没钱,吃肉。”这个段子如今成了现实。
广州越秀区东兴南的钱大妈,小菠菜飙升到了25.3元/斤,芥兰苗也超过了10元/斤,用**牌子标着特价的龙须豆也得9.45元/斤。和这些贵价蔬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99元/斤的五花肉,以及15.8元/斤的瘦肉……
近日,#蔬菜价格大涨#、#国内多地菜比肉贵#、#部分叶菜贵过猪肉#等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接力晒出了当地的菜价——从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到十八线的小城,从东北到海南,到处都有涨声一片,菠菜、黄瓜、白萝卜等成为领涨大军的主力,价格可以用“飙升”、“跳涨”来形容。
青菜为什么这么贵?会一直贵下去吗?还能不能买到便宜的青菜?几乎全国人民都在等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是天气惹的祸?
蔬菜的价格确实在涨。
浙江乐清的荷兰豆、秋葵等蔬菜每斤价格都在10元以上,比平常价格至少贵了一半;湖北武汉,平时1块钱一斤的黄瓜涨到5块;首都北京的菜市场小菠菜15元一斤,快菜苗13元一斤,西兰花10元一斤。以往几毛钱的大白菜呢?那是不存在的,基本上放眼望去,几毛钱一斤的菜基本从市场上消失了。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至18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87元,较9月底上涨8.7%,较近3年同期均价上涨16.8%。其中,黄瓜、西葫芦、白萝卜和菠菜均价较上月分别上涨65.5%、36.3%、30.7%和26.5%,相对而言,耐储运蔬菜的价格保持稳定。
在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看来,近期蔬菜价格反常跳涨主要是受降雨、低温影响。
今秋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也导致了10月份以来,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部分品种10月份均价大幅上涨,总体菜价跳涨的情况。
据南方日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认为,近期部分区域菜价较快上涨,是多个短期因素导致:一是当前蔬菜正处于秋冬“青黄不接”,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二是今年夏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降雨偏多,极端天气频繁,部分地区蔬菜受灾减产。三是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蔬菜种植成本增加,叠加汽柴油等运输费用增加,共同推高菜价。
菜涨肉降
导致价格差感受更明显
在广州白云做牛杂店的阿杜对蔬菜涨价感受明显:“以前萝卜八毛九毛,现在四块五块;菠菜好早就15一斤了,香菜也18了,啥都涨就自己吃的猪肉没涨!”
不过看了各大媒体对菜价飞涨的报道,小野对蔬菜涨价的感受是没有那么夸张。
“菜心上个月卖5块、6块,现在是6块、6块5,比较夸张的可能是萝卜,上个星期打火锅,要4块一斤,以前是1块5,其它日常吃的,生菜什么的,现在是4块左右,比以前贵了,但还没有贵过猪肉。”
在广州老城区的豪贤路菜市场,放眼望去,基本上青菜的价格都在10元以内,以4-6块价位的居多。在这里经营蔬菜档口的芳姐表示,她们一般都在江南市场批发比较普通的蔬菜,贵的菜她们都会少进或者不进,“老城区都是老人家老街坊多,太贵也不好卖,本地的菜心、莲藕这些,价格也涨但不会涨很多,可能北方的菜会涨价高一点。比如宁夏菜心,那边下雪出不来,批发都要6块一斤,我们一般卖便宜点,6块5,卖完就行了,也不多赚了。”
与蔬菜价格攀升对比强烈的是,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
“多少年都没有买过这么便宜的猪肉了!今年终于可以腊多一点腊肠腊肉了!”在广州越秀区东川生鲜市场买肉的林姨,挑了几块靓靓五花肉准备回去做腊肉,“去年五花肉一斤卖到三四十块钱,都舍不得做腊肉了,今年补回来。”
广东省发改委价格监测显示,猪肉价格已连降35周。本周,所监测的4种猪肉零售均价为每500克19.59元,比上周下降1.31%;价格自春节后已连降35周,累计降幅41.94%。
就全国来说,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60.8%,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养猪大王温氏股份,一个季度的猪肉业务就亏损了70亿元,由此也可反映出猪肉价格断崖式的下跌。
一上一下,两者一相比,价格差等感受自然就变得更明显了。
“去年是除了猪肉涨感觉其它都没涨,今年是除了猪肉没涨感觉其它都涨。”
什么时候蔬菜会降价?
蔬菜价格还会再涨吗?不少专家和有关部门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还给出了一个期限:11月初。
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有关专家称,10月省内蔬菜生产正值夏季瓜豆类上市尾期,预计10月省内蔬菜产量环比降幅8%以上,11月开始冬种蔬菜逐渐大量上市将恢复稳定供应量。
按照以往的经验,10月广东省外蔬菜北方主产区山东、河南等地处于露天与大棚蔬菜换茬空当,但云南、海南等产区会迅速补充市场空缺,只要这些地方的产量上来了,菜价下降也指日可待。
而就全国来说,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也给出了稳定蔬菜价格的信号——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资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秋季蔬菜生产,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