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现拥有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生物物理学2个博士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个硕士点和农产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有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功能食品与生物活性物质、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辐照与贮藏、食品工程和食品生物技术7个重点学科方向,在农产品加工品质分析与评价、粮食与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质构重组、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功能食品开发、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食品非热力杀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食品高效分离提取和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优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作为本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肩负着发展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转化技术成果、培养农产品加工高级科研人才、组织全国科研协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提供农产品加工政策咨询等使命,“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制”,开展农产品加工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产品研制和标准制定,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引领我国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服务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行使国家队职责。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要承担着中国农业科学院九大学科群之一——农产品加工与食品科学的建设和发展重任,设立了粮油加工与功能食品、果蔬加工、肉品加工、乳品加工、农产品保鲜与物流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等6个研究室,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一级学科,以及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生物物理学两个博士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两个硕士点和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
截至2010年底,研究所在职职工98人,科技人员6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研究员15名、副研究员20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22名,在读各类研究生120余名。
“十一五”期间主持的重大项目有863项目3项,支撑计划2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1项,“948”项目3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专项3项,国际标准跟踪平台项目1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防科工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制修订标准15项,鉴定成果10余项,主持项目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与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依托建设在加工所。研究所占地约150亩,现拥有1400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用房和5000平方米的科研辅助用房,其中有约6000平方米的食品科学研究中心、1000平方米的食品安全实验室、2600平方米的辐照中心和1000平方米的质检中心等。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80余台套,总值2000余万元,研发中心建成中试线9条,大型仪器设备150余台(套),总值1000余万元,质检中心设备30余台(套),总值近400万元。
建成了中国-阿根廷食品科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德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
组织科研大协作,主办“全国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长高层论坛” 和“全国农产品加工院所联谊会”等。与企业、兄弟院所、大专院校共建学科和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多层面、多机制科研协作。
参加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农科院“三百”科技支农、科技援疆、援藏和科技扶贫等行动。
研究所开发出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大豆蛋白技术、新型果蔬变温压差膨化(非油炸)干燥技术 、花生功能性短肽制备关键技术、酵母β-葡聚糖制备技术、甘薯蛋白生产技术、特色杂粮全营养饮品生产技术、面粉厂麦麸及麦胚副产物综合开发技术、冷却羊肉加工技术、ESL奶的生产技术、发芽糙米及其系列化产品生产技术等。研究所愿意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自2003年12月19日成立以来,研究所承担的项目主要有:国家“十五”863项目、“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十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一五”86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社会公益类专项、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农业部的“948”项目和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专项和国际原子能机构TC项目等100余项。研究所共申请专利1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4项,农业部等部门鉴定成果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工商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建所三年多来,研究所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契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服务,产出一批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如: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大豆蛋白技术、新型果蔬变温压差膨化(非油炸)干燥技术、花生功能性短肽制备关键技术、酵母β-葡聚糖制备技术、发芽糙米及其系列化产品生产技术。
文山中专学校有哪些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验室
于2005年根据新办专业实验需要建立。经过近三年的不断投入和建设,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现有近80㎡实验室1间、40㎡准备室1间、30㎡标本室1间,分别位于南校区新二教五楼515,513和504。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实验室属农学院作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的子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结合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中药加工与炮制、中药鉴定学、中草药资源调查、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标本室中已陈列了人参、三七、黄连、天麻等250多种中药材。目前,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子实验室共开设10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涉及的课程有:中药炮制学、中药栽培学、生物技术制药、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品质分析与鉴定、中药化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药剂学等。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植保、农学、园艺专业为依托,侧重于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污染物质检测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00㎡,位于南校区六教五楼。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由有机污染物前处理室、重金属前处理室、有机污染物分析室、重金属分析室、准备室以及专业办公室组成,是教学实验、科研、对外技术合作的基地。目前实验室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的仪器分析、农药学原理、农药残留分析、环境监测与评价、有机食品生产原理与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与应用、天然农药学、有害生物绿色治理等10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旨在使学生掌握农药、重金属等农产品污染物分析方法,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的专业实验室,是一个教学科研型实验室。本实验室始建于贵州农工学院成立之初,并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承担了农业昆虫学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1996年12月本实验室被贵州农学院评为先进实验室,实验室在建设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1999年“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被贵州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实验室亦在建设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重点依托本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动物学二级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主要依托本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包括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又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以本实验室为基础之一的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获准成立建设。本实验室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大建设力度。同时本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贵州大学和农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推荐参加此次省级专业实验室评估,本实验室也希望在这次评估中能得到进一步的建设发展,为贵州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贵州大学“211工程”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实验室现承担有植物保护 、农学、园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本科专业的农业昆虫学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要承担动物学专业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的实验研究任务。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本实验室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24项,共计科研经费25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本实验室设在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第6教学楼和第12教学楼。针对所承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设计,并配置农业昆虫学及相关学科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制订并严格执行了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现已能够较好完成所承担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实验室现有专职人员5人,兼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博导4人,硕导10人。 果树科学实验室
贵州大学果树科学实验室定位为教学科研型专业实验室,2005年通过贵州省专业实验室评估。果树科学实验室地处贵州大学南区新二教7楼和六教3楼,共计用房14间,面积540m;其中实验用房12间,共470m。
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共计200余台(件),总价值200余万元。实验室现有教师和实验专职技术人员共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主任安华明教授(博士)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果树科学实验室主要由果树栽培与育种实验室、果树生理实验室和果树生物技术实验室等三个子实验室组成,主要承担园艺、农学、烟化、植保、林学、草业科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本科生的《植物组织培养学》、《果树栽培学》、《果树育种学》、《园艺植物营养与施肥》、《园艺学概论》、《果树种苗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及运销学》等和果树学硕士研究生《果树营养生理学专题》、《喀斯特山地果树栽培学》、《现代果树研究法》、《果树生理实验技术》等10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承担实验项目约50余项,年均生时数5000以上。同时还是园艺专业本科生和果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实验平台,并向全校相关学科开放。
此外,果树科学实验室还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2004年以来,在权威期刊和其它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0多篇。
2023文山的中专学校有:云南文山州财贸学校、云南文山农业学校、文山州卫生学校等。
1、云南文山州财贸学校
文山州财贸学校位于文山州职教园区,全校在册学生2020余人,建校57年来,共为社会培养了 6万多名各类人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训设备先进。
2、云南文山农业学校
云南省文山农业学校建有“植物组织培养室”、“农产品加工实验室”、“计算机教学中心”等一批先进的实验实训基地。各专业开设课程实用性强,技术过硬,就业渠道畅通,是广大有志年、学生理想的求学之地。
3、文山州卫生学校
文山卫生学校是文山州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座落于文山县城西山脚下,毗邻西华公园,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6年3月步入省(部)级重点中专行列。
中专学校的发展前景有市场需求、技能匹配、继续深造、实践经验和实习机会
1、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受到所学专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影响。一些热门行业,如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可能对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某些行业可能需求较少或者竞争激烈,就业难度会相对较大。
2、技能匹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与其所学专业的技能需求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有关。如果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上紧缺的技能、职业需求相符合,那么他们可能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
3、继续深造:一些中专学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通过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获得更高的学历和专业资格,从而拓宽就业机会和提高竞争力。
4、实践经验和实习机会: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