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影响蔬菜批发价上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多因素影响蔬菜批发价上行,主要的因素包括节假日的影响以及天气原因。
最近对于一些家庭主妇来说,在市场上面会发现很多蔬菜基本上都涨价了,而且并不是说小幅度的涨价,有一些蔬菜基本上是涨了两三倍,涨价的幅度太大,而且太明显了,让很多消费者都觉得今年的菜价是真的贵呀。而且在疫区爆发的地方,蔬菜的价格还更要贵一点,就是因为疫情影响人们出行,总体影响到蔬菜的价格了。基本上蔬菜的涨价就是跟节假日有关,离中国最喜庆的节日春节越来越近了,各方面的东西都有点上涨的趋向。而且在一些寒冷的地区,天气原因,也是影响着蔬菜的价格。
一、春节影响蔬菜价格上涨。
其实中国的春节影响蔬菜价格的上涨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在这个喜庆的节日,人们的消费能力是最强的,而且需求量也是最大,这时候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基本上市场上很多东西都会有一点小幅度的上涨,这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这样的现象也一直有好多年了。毕竟春节不放假,做生意的商贩需要赚取更多的钱财,小幅度的涨价对于他们来说是正常的,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正常的。
二、疫情地区蔬菜价格更贵。
在国内多地区又爆发了新冠病毒,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封城处理,而且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基本上需要在家里面居家隔离,也就导致市场上消费能力变得非常的不好,蔬菜盛流量非常的多,也就是说损坏率特别的高,对于商贩来说损失是非常大的,而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减少批发量,而需求量慢慢变多的话,就会导致价格越来越贵,这也是影响蔬菜价格的一个原因。而且在疫情爆发的地区,蔬菜的价格还会越来越贵。
三、一些寒冷地区影响到蔬菜的价格。
由于前一段时间寒潮冷空气的影响,全国各地的气温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于是蔬菜的种植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蔬菜产量非常的低,价格自然就会上升。因为蔬菜产量低,种植户损失也就非常的高,为了把损失弥补回来,所以就必须提高蔬菜的价格。所以没有办法,今年的蔬菜行情还是会挺高的,不过肉的价格还是可以的。
最近蔬菜价格暴跌,是什么原因?
一、蔬菜供应滞销
由于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雨水天气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主要的蔬菜产区都受到了暴雨的影响,再加上多地都遭遇了洪涝灾害。连绵不断的大于把菜地都淹死了,导致多地的蔬菜被损坏其产量下降,再加上自入秋以来冷空气来袭,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雹灾蔬菜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叶子都被打烂了。因此也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其运输成本也有所增高。
二、天气影响
蔬菜和粮食不同,蔬菜大多都是新鲜的好,价格产生波动也是根据天气定制的,蔬菜的生产与播种都极易受季节因素以及天气的影响。在北方天气转凉后蔬菜供应就相对紧张了许多,大多都是依靠大棚种植。像黄瓜、豆角、西红柿这些时令的新鲜蔬菜,都会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因此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尤其是现在上市的大棚菠菜这么少供应不上,所以才导致现在菠菜价钱那么高。
三、疫情影响
菜价上涨也是疫情所致,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家实施全面封锁管控疫情,一般对于北方的农贸市场而言,大多都是依靠南方运输的蔬菜供给。但是由于疫情的管控运输道路被封锁,运输成本增加供应不足导致菜价大幅度上涨,并且为了能保持蔬菜的新鲜程度,只能加大蔬菜的运输成本,因此看到现在蔬菜这么贵也不足为奇。
四、生产成本上升:蔬菜的种植、运输和销售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可能因为原材料、劳动力、设备和交通等方面的上涨而增加。此外,天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可能对蔬菜产量和价格产生影响。
五、消费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素食、膳食结构趋向健康,这导致蔬菜需求量增加,供应量相对减少,价格自然就上涨了。人口增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可能导致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影响价格。
六、市场竞争:在某些地区,超市和零售商为了增加利润,会提高蔬菜价格,这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更高。总之,蔬菜比肉类更贵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生产成本、消费需求、人口增加和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选择合适的购买地点等方式来减少蔬菜的开支。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蔬菜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管理,以确保蔬菜供应稳定,并保持价格的合理水平。
近日,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对此,商务部昨天紧急部署对策,稳定蔬菜市场,帮菜农寻找销路。其中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现状
几分钱一斤仍然卖不动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菜、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现在白菜在寿光当地根本没人买,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做大白菜生意20多年的寿光菜农说。
>>怪圈
消费者未感到菜价下降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没有认为目前菜价有下降趋势。有报道显示,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8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8-9毛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
有专家分析称,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往往要经历4个环节。随着物价的上涨,各环节的花销肯定都要增加,再加上房租等隐性成本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额菜价。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探因
“大小年”因素或为主因
日前持续维持高位的菜价近期为何出现“跳水”?
市场分析人员表示,今年出现了几个蔬菜品种因集中种植、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这种情况被称为农民的“大小年”,也就是往往头一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菜贱伤农。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据了解,有的菜农甚至储藏了大量白菜等,准备今年上市抛售。另有观点认为,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
还有分析认为,日本地震并造成核泄漏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消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措施
组织批发市场直接采购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天表示,商务部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求商务部门与农业等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千方百计缓解蔬菜“卖难”。
各地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与出现“卖难”的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优先销售滞销蔬菜。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采购滞销蔬菜。
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尽可能减少农民损失。
此外,还将发挥地方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应急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卷心菜等具备短期贮存条件的“卖难”蔬菜。
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还将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上海举措
为菜价“买保险”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了解到,为降低菜农种植风险,保护菜农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已制订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
据了解,上海已于去年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青菜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相关专家认为,绿叶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了市民和菜农利益,有效缓解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问题。
据悉,上海已着手制订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比“冬淡”保险,今年的“夏淡”保险的保险品种进一步扩大到青菜、鸡毛菜、米苋等5个品种;计划保险面积扩大到12.5万亩次;保险时限进一步延长,从“冬淡”保险期的59天延长到“夏淡”保险期的77天。
■北京情况
近20种常见菜批发价不到1元/斤
菜价出现暴跌菜农面临亏损
昨天,来自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的监测显示,天气转暖后,蔬菜大量上市,本市蔬菜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市场上常见蔬菜如大白菜、菠菜、油菜等近20种蔬菜价格全部在一元以下。市场分析人员表示,大白菜、油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品种因出现大量集中种植的情况,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菜农面临亏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