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初创的小企业,老板应该怎么做?
作为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一代,如果选择初创企业,那无疑老板老板的作用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跟随什么样的老板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如果进入的是成体系,成规模的大公司,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就可以,或许老板的作用对于普通员工在这样的公司更多存在于精神领袖或方向引领。跟随什么样的老板其作用真正体现在一些小微的初创公司中。
人之一生,除了自身的奋斗,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同样不可或缺。在初创公司中老板是灵魂,是火车头,是动力的标杆和前进的楷模。这就是为什么小微企业类同割韭菜,一茬又一茬,一批倒下了又新出一批,就是因为小微企业中对老板的要求太尖锐,甚至苛刻,几乎是一种全方位的审视和锤炼,不但冲在第一线,更要很好的把控全局,稍有不慎,走错一步,全盘皆输都有可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最能在这样的企业中体现,所谓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勇立潮头的决心,没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没有独到的眼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精准把控,很难生存下来。
首先,老板的人品决定企业是红还是黑,红的才会长久,黑的只是暂时。侥幸的一时得利永远走不远,惨痛的教训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其次,做企业就是做人,商道即人道,老板只有打磨好自己,能真正服众,才能让手下人放开手脚去冲锋陷阵。企业中良好的人文化境对于员工是另一个家的存在,让员工有归属感,有价值认同感,能自发的迸发企业主人翁精神才能彻底激发员工潜能,做到事半功倍,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再就是,老板要放下身段,达到一种忘我和自我的平衡,企业是你的,也是全体员工的,要基于这种心态处理身边的每件事。既能够站在行业的潮头捕捉市场机会,找准缝隙,在夹缝中生存,又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安身立命踏实做好每件事。往往有些追求都是被欲望撑大的,抬抬脚能达到的追求才叫理想,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只能是空想。到头来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初创公司的老板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将帅不分家,不能只想在家做帅而不去分析事件本身,很多具体问题的客观存在是需要集体智慧 和努力才能攻克的。要既能站在行业的高度制定战略规划排兵布阵,还能督促和帮助每件事的贯彻执行,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同时又是利益的最大受益者这也是当仁不让的必须事情。
十二五我国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发展 大冶市三农金融服务中心
一般来说,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品牌。
小企业老板很重要,他的心态、性格、理念基本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前期应该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建立并领导队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这个阶段有基本的管理制度,甚至没有制度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老板要特别注重学习能力,在实战中积累的经验和阅历转化为获取财富的能力。
人,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都说人才难找,我却一直认为人尽其才,则皆为人才。就小企业而言,规模虽小,但也五脏俱全,虽然不能象大企业那样每个部门都分的清清楚楚,每个部门要做的事却还是少不了的,只不过经常是一人身兼多职罢了。有多少能耐就要发挥多少的能量,光靠一个人的能力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缺点,长处固然是好的,缺点却是很难避免的,如何在一个小企业发挥大家的长处避开个人缺点,是一个小企业用人的关键。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销售业绩,所以建立一个有团队精神的销售队伍是小企业用人的重中之重了。
中国银监会2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11.77万亿元。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将继续发挥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均等化、农村金融创新等工作,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发展。
信贷支农力度持续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备
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2.63万亿元,占全年全国7.59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0%以上。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以来,银监会一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投放力度。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395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349家,另已批准筹建11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县域经济,83.9%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
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有所创新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银监会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各类农户、农村小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市场主体的生产发展。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3%,每年得到贷款的农户数在6500万户左右,受惠农民3亿多人。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产品――“小额信用贷款”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推广,受到农民欢迎。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311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515亿元。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31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已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农村金融仍然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尽管“十一五”期间“三农”金融服务快速发展,但受农村经济天然弱质性和农村改革发展滞后性的影响,加之农村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据了解,受城乡金融业务风险收益差异影响,我国的信贷资源仍过多地向城市倾斜,仍然存在资金向大银行集中的“虹吸现象”和资金向城市集中的“马太效应”。
对于农户相对大额的、长期的、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不少地方还存在“贷款难”现象,农村金融服务在提高农户信贷覆盖面和满足度上仍然还有很大空间。
尽管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目前全国还有2312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部分采取流动金融服务方式的乡镇仍不具备“存贷汇”基础服务功能,无法充分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此外,农村金融业务的成本和风险远远高于城市业务,特别是面向广大分散农户提供的普惠式金融服务,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未来还需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相关政策。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将着力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继续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改变,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切实增强服务功能。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培育步伐,积极探索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强化大中型商业银行支农社会责任。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网络、信息等优势,在稳定现有县域机构网点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三农”金融服务。
――着力拓展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按照农业政策性银行方向,引导农业发展银行深化改革,增强在商业性金融难以覆盖领域的信贷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大力发展不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银(社)团贷款,进一步拓展小额信用贷款的适用范围。继续做好农户和农村小企业信贷支持,加大对各类农产品生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小城镇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加强对现代农业各链条和环节的信贷支持。
――继续推动完善涉农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对农村金融的风险监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