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丰顺县的经济

1979年至1983年,全县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基本解决粮食问题。1985年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后,重点组织发动群众治山治水、消灭荒山、造林绿化、耕山种果种茶、兴办小庄园,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解决用钱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丰顺县掀起以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开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优化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搞好山区资源开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培植特色经济,依靠科技兴农,推广良种良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2000年,全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45亿元。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8.32万亩,总产17.76万吨,农经作物有所增长,引进推广种植台湾甜枣、高山花卉、高山香型等一批名优品种,发展农村小庄园,组建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至2000年全县已确立了食用菌、玉米、茶叶、梅花鹿养殖等种、养、加一条龙配套服务的龙头企业。

丰顺县的经济

林业生产经历了由“乱”到“治”、绿化达标、木材加工快速发展和森林分类经营三个阶段,稳步发展。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81年,1981年实施林业“三定”(确定山权、林权、划定责任山、自留山,制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结束了1978~198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第三次森林乱砍滥伐期。1982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的封山育林行动,1984年又实行“二山”(责任山、自留山)并“一山”(自留山),把大部分集体山林划为自留山,从而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第二阶段为1985~1991年,即绿化达标阶段。第三阶段是丰顺县木材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阶段。丰顺县林业部门围绕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农业强县和旅游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指针,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提高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林业两大体系(商品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至2000年底,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3.35万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658.25公里,核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10万亩。

改革开放以后,丰顺水利事业迅速发展。先后新建了八乡山水库,小胜马鞍山水库。较大型的工程有八乡山水库,汤坑内岭改河工程,虎局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等。2000年止,全县已治理易洪面积5万亩、易涝面积1.65万亩,已达有效灌溉面积27.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6%,其中保证灌溉面积22.4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95万亩,改造山坑低产田6.68万亩,整治田间排灌系统11.17万亩(其中已配套8.56万亩)。基本改变了过去埔寨、汤坑、汤西、建桥、丰良、潘田等大面积历史旱区,及汤南、留隍、东留、黄金等易旱易涝的灾区面貌。

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2元,分别增长4.2%、8.1%。优质稻、茶叶、水果、无公害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五大万亩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7家,全县累计分别达到28家和296家。培育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6个,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11个。小胜镇被评为省级油茶专业镇,马图绿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韩山绿茶、红茶在2014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获得特等金奖和金奖。新南方青蒿公司被纳入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建设名录。县粮食局在全市首次获评“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省级试点有效推进。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80公里。 1979年至1983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自然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涌现出一批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商品生产比重增加,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工业生产因基础薄弱,加上初期不适应市场的竞争形势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后经调整,发展横向联系,进行扩大改造和加强管理,始见起色。1985年后,乡镇企业崛起,推动了全县的工业生产。1987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为7298万元,产值为11138万元。改革开放后,个体商业恢复发展,全县真正形成了以国营、供销为主体,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商业市场,商品充裕,市场繁荣。1987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3452万元。2000年,丰顺县认真贯彻“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拓宽市场,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稳中有增,平稳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11.17亿元,其中轻工业总产值54692万元,重工业总产值56958万元。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总产值12481万元,非国有工业总产值99169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发电量、汽车配件、电声配件、家具、钢材(含钢锭)、日用陶瓷、机制纸及板纸、非酒精饮料等。

2000年,丰顺县地方财政收入4952万元,比1979年的920万元增长4.4倍。金融业积极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2000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65亿元。

2009年,丰顺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32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65906万元,增长13.1%。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2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301042万元,增长6.7%。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全年完成2846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35.3%;电声喇叭完成61116万个,增长9.0%;家具完成575万件,增长11.0%;钢材(含钢锭)完成115430吨,增长15.0%;日用陶瓷完成1371万件,减少2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5502万元,比上年减少3.0%。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8855万元,比上年增长6.1%。建筑业总产值368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丰顺商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末年,已有万江圩(今留隍镇)。1978年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调整商业结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开放农贸市场,疏理商品流通渠道,扩展对外贸易,并相继取消了棉布、粮油、蔗糖、生猪等多类物资的统购统销,改为议购议销。1979年至1985年,丰顺的物流商贸活动还受计划经济模式的禁锢、约束,缺乏活力。1985年后,进行购销体制改革,通过抓改革促发展,放开搞活,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流通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平远高度重视市场建设,积极筹集资金投入市场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市场。至2000年,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总额5.77亿元。工商集市贸易成交额35604万元,工商“两费”收入327.43万元。由于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2000年,全县对外贸易和“三资”企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343万美元,“三资”企业产值1.94亿元,出口创外汇108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2万美元。

每年的冬季,菜的价格会持续飙升,尤其是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价格会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冬季很多蔬菜一般都是在大棚种植的,随着时间推移,种植成本会越来越高,从而导致菜的价格攀升

第二,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物质价格都涨了不少,这也是市场规律,无法避免

第三,当春节来临,菜的需求量大增,商家会趁这个时机适当涨价,这也在所难免

总之,虽然菜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我们还是要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质量,切不可因小失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6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