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县农委是什么单位级别是什么

县农委是县政府下属机关,主管农业工作的职能部门。正科级。

县农委是什么单位级别是什么

组织起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承担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指导协调农业行政执法及体系建设,承担农业法制宣传、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承担农资市场质量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

扩展资料:

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调研。同时研究拟定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研究拟定我县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开发规划,组织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按管理权限,负责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重大项目。

3、研究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节农村经济利益关系,指导、监督农村土地承包、集体财务、集体资产管理和减轻农民负担、耕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

4、研究制定我县农业各产业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措施;组织协调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负责农业优质化工程、种子工程建设以及病虫监测、土壤监测和农业统计。?

5、参与拟定农业各产业的地方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负责农业各产业的名优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工作及其质量认证的申报和组织管理工作。

6、负责全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质的监测、鉴定、市场准入认定和执法监督管理;以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同时负责县内种子、农药、兽药、饲料、肥料、农膜等产品的供销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全保障供应工作。

7、负责全县动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组织协调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负责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以及渔政的监督管理。负责农业各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8、依法监督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参与研究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渔业水域的开发利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工作,组织实施出口创汇农业,推动农业对外开放.

9、组织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申报工作;组织农业、农村基层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负责农、科、教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并协助乡镇抓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同时指导和督促其业务工作开展。

10、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和县农委

擦亮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擦亮金字招牌

农委是机关行政单位,农委全称农村工作委员会。

农委职责调整:

1、将原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合署的市政府农村经济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市农业委员会。

2、将原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挂牌的市政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的农村土地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承包合同管理等职责划入市农业委员会,指导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责划入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扩展资料:

农村工作委员会职责:

1、负责本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总结的拟定并组织实施;

2、负责联系农口部门和乡镇有关农业经济方面的工作;

3、对联系部门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检查和监督,为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4、负责起草、审核、校对本工作委员会有关工作和议题的文字材料;

5、承担人民群众对联系部门的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办理工作;

6、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对口联系单位:县委农办、水务局、扶贫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粮食局、供销社、气象局、东风堰管理处。

百度百科-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洛川苹果、赣南脐橙、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农业品牌大国,但离农业品牌强国仍有一段距离。

 现状

 ——多数农业品牌影响力停留在局部,跨区域品牌少,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

 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截至2011年底,我国涉农产品的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10万件,地理保护标志1382件,居世界总量第一。近年来,各地倡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我国品牌农产品发展迅猛,农业品牌在开拓国内市场、拉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我国多数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仅停留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域品牌少,国际知名品牌更是寥寥无几。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农业品牌,其规模与全球对应产业的品牌相比差距明显。

 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不少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我国还不是农业强国,最突出的就是缺少一批像荷兰花卉、泰国大米那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我国不少优势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只能占据低端市场,无法带来高溢价。

 “口口相传谓之品”。尽管品牌实力有大小,知名度有高低,但如今无论是农业企业还是合作社农户,对农业品牌的认识均有提高。细心人会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农产品滞销卖难现象,大多发生在没有品牌的农产品领域。去年,山东部分地区发生大白菜卖难,但胶州大白菜保持畅销,且价格不受影响。尝到甜头的“胶白”菜农们告诉笔者,“胶白品牌是无形资产,不仅市场需求稳定,还能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品牌专家指出,农业品牌化的过程,就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过程,要实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社会化服务。通过发展农业品牌,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挥农业规模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短板

 ——许多企业重创牌、轻维护、少经营,品牌保护的意识能力不足

 “我国每年新增品牌10万个以上,但能够生存、发展并在市场上形成较大影响的却不多,品牌的生命力平均更是不足2年。”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程世根坦言,从安徽名牌农产品的情况看,1997年评审的首批安徽名牌农产品,至今仍在市场上销售的已不足10个。

 创立一个好品牌自然离不开大量资金、时间、精力的付出,但这并非一劳永逸。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重创牌、轻维护、少经营。很多企业在品牌创建后,后续宣传推介跟进较少,品牌保护意识较淡薄。

 “从开始的无品牌,到本世纪初的多品牌,到现在统一使用赣南脐橙品牌,赣南脐橙目前处在品牌经营的初级阶段,品牌经营措施仍显得不够有力。”赣州市果业局局长吴至海说,赣南脐橙在市场上难于有效区分,其识别方法只有通过口味、色泽和形状,没有其他标准。目前,品牌的保护也仅限于商标注册、打击假冒伪劣等领域。

 也有学者认为,农产品品牌先天具有品牌形象脆弱性特征,维护起来很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主要以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者的品牌共享意识差,同种产品品牌多、规模小,企业、农户共创品牌工作难以协调,品牌整合难度大。

 更多的专家则表示,农业品牌的维护具有一定脆弱性,但并非不可实现。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合力,是维护农业品牌的最佳路径,政府部门起推动作用,企业起主体作用,协会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机制。

 “推进品牌农产品发展,农业品牌认证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朱保成指出,个别认证机构存在着把关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获证企业存在不按标准规范生产等问题,使得品牌质量受到质疑、品牌公信力有待提高。

 对此,多位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着力营造有利于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尽快建立和培育出与农业品牌紧密相关的市场中介机构,创立有关品牌培育与发展的咨询服务机构,并通过规范评审的规则、标准和监督办法等,提高其技术水平和透明度。

 发力

 ——一方面应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一方面鼓励单个企业突出独立识别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创建和维持品牌的费用越来越高,价格障碍和规模瓶颈已成为制约品牌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企业逐步实施品牌整合,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村合作经济专家缪建平说,日本农协产品在全国市场塑造“农协”牌的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优农协会副秘书长谌建章说,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可以优化配置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标准化管理,降低单个品牌维护的重复投入,克服市场分散经营的风险。对农户而言,一个有力的农业区域品牌,可以提升地区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农户增加收入。

 在陕西洛川县,“洛川苹果”成为全县共用的公用品牌。洛川县苹果产业协会作为商标持有人,在政府支持下负责品牌形象塑造、推广使用、标准制订和宣传保护等工作,采取品牌授权使用的方式,将证明商标和争创的各类冠名荣誉权捆绑使用,按照“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渠道统一、质量统一”要求,强化品牌经营管理。受益于此,“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30.36亿元。

 然而,公用品牌该如何避免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呢?谌建章说,重点要完善公用品牌使用许可、管理发放、质量监督制度。他建议,公用品牌商标持有人制定区域品牌管理办法,对其使用管理、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包装等进行全方位规范。

 “在公用品牌的大伞下,各企业品牌的独立识别也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单一品牌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个区域品牌。”专家说,单个企业除了遵照区域品牌的规范外,还可以突出自身产品的个性。四川蒲江县探索出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重点,“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并进的路子,形成了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良性互动机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6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