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世界农产品出口额怎么查

世界农产品出口额查询方式如下:

世界农产品出口额怎么查

1、进入中国海关官方网站,找到“统计数据”栏目。

2、在“统计数据”栏目中,找到“税收数据”选项,并点击进入。

3、找到“出口退(免)税”选项,选择“国别”、“品目”等筛选条件,进行查询。

4、查询结果中,可以看到农产品出口退税总额。

互联网+”开启农产品营销的新时代

农业产生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距今一万二千年到一万年间,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进化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的起源阶段。全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的高峰期在距今2.1万年到1.5万年期间。冰期结束以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体现在文化方面,如石器标准化、宗教仪式出现、社会网络系统扩大,还包括农业出现以及其后定居社会的出现、陶器等各类加工工具的出现。

人类从漫长的狩猎采集社会开始进入驯化农业阶段时,经历了一场重要的变革,即“广谱革命”形态的出现。其生态学解释是:人类从以往利用“k-选择资源”(大型动物,增长潜力有限,过度利用将导致资源枯竭)转向“r-选择资源”(小型物种,潜在产量高,不会因开采而导致资源枯竭)。气候的变化使诸多大型动物灭绝或改变活动范围,人类不得不在渔猎采集之外寻求新的更稳定的食物来源。

何谓“驯化”。以选择为先决条件,导致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被人类活动改变,在动植物与人类之间发展出的一种共生关系,就是“驯化”。而通过能动生产获取的食物数量超过一个社会所需食物的一半以上,驯化的动物已不再被限制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的范围之内,这样的量化程度才能说是进入驯化阶段。

人类对植物的驯化是一个非常缓慢、复杂的过程。首先是野生种作物的栽培和获取,之后才能进入真正的驯化阶段。而包含有部分驯化作物和需要系统耕耘的谷物生产系统的出现,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驯化。驯化的标志是什么?以大麦为例,野生形态的大麦具有防卫性、扩散性,驯化形态的大麦防卫性消失,尺寸变得较大,生长比较稳定且具有同步性,自身授粉迅速萌芽,这是从形态学看待农作物的驯化过程。

驯化及农业起源的探索与实践。欧洲学者早期对农业和驯化产生的理论探索是“农业带状分布说”。该理论认为,从极地到热带,依次分布极地猎人、游牧群体、犁耕农民、游牧+狩猎采集民族、热带种植者+狩猎采集民族。20世纪以后,植物学、遗传学和农学开始探索农业起源,苏联科学家瓦维洛夫对植物学、遗传学和植物种群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在植物分类和分布的基础上,他描绘总结出7个驯化中心,包括热带南亚中心、东亚中心、西南亚中心、地中海中心、埃塞俄比亚中心、中美洲中心、安第斯(南美洲)中心。但植物学的结论并不能解决真正意义上的作物驯化和农业起源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考古学的介入。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最早提出“新石器革命”的理论。农耕的出现、家畜的饲养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发生在近东地区,因此这一地区是探讨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多学科综合研究逐渐成为农业起源的基准研究方法。美国考古学家麦克尼什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在中美洲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他认为在农业的初始阶段并未伴随出现定居村落、陶器、磨光石器等被柴尔德列为“新石器革命”的基本要素。因此,麦克尼什提出农业的起源并非一场革命,而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世界上的七个驯化中心。通过考古学的发现、研究和不懈探索,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在世界上一共分布着七个重要的驯化中心,包括亚洲西部两河流域、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凡纳地区、北美、中美、南美,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等。亚洲西部两河流域,包括西面的黎凡特地区与东面的扎格罗斯山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农业起源地区,尤其是地中海东部沿岸的黎凡特地区。该区域原产野生大麦、一粒小麦。麦类的驯化谱系,通过在近东地区大量的考古学、植物学、遗传学、基因学的研究,发现是从一粒小麦到二粒小麦,再驯化到六粒小麦。农业在近东地区出现以后向外扩散,呈现出向西北方欧洲波浪式的传播,这一过程大概经历了5000余年时间。非洲地区的农业是从黎凡特南部沿地中海进入尼罗河下游河谷的,但是非洲本身也有本土农业,主要出现在撒哈拉沙漠南面的萨凡纳地区。非洲本土农业的品种以珍珠粟、高粱、非洲稻为代表。美洲地区驯化的农作物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占到我们今天食物种类的60%,对世界作物品种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南瓜、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花生及豆类作物都来源于此。东亚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在中国境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驯化作物是水稻,湖南南部道县的玉蟾岩和江西万年的仙人洞遗址对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在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最早的水稻籽粒,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8万年至1.6万年左右,同时还出土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陶器。距今1万年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已经相当普及。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水稻籽实及种植水稻的农具。黄河流域及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也是重要的驯化中心。旱作农作物粟的祖本植物是今天我们在各地都能看到的狗尾草,黍的祖本应该是当时在北方地区生长的一种野生黍。油料作物大豆也是东亚地区驯化的重要农作物。北方地区的考古遗址不少出土有碳化的黍、粟、大豆、大麻。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驯化中心,即东南亚及大洋洲地区。该地区处于热带海洋的岛屿,人们大量食用块茎作物,如薯蓣、芋头等。

根据以上考古新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农业的起源并非局限于世界个别地区,而是在世界若干分散地区独立产生出特有的作物品种。而农业革命通常被认为是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定居农业社会的转变。

驯化及农业的影响。地球上生长约200000种可食用的植物,其中2000到3000种曾被人类作为食物利用,200种曾被人类驯化。地球有70%的耕地种植谷物,谷物为人类提供的热量占50%。但农业并非人类向往或情愿的生产方式,完全是人类在一种外力作用下迫不得已的变革。一些学者对此抱有负面看法。但是,驯化毕竟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人类历史上从事狩猎—采集活动的阶段完全依赖大自然,而驯化活动以及农业的诞生使得人类从单纯依赖自然界供养转向主动创造和索取,使得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指出,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三次巨大浪潮的第一次。距今4500年前后,人类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正反映了驯化与农业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运作的支柱。现阶段,大数据、大流通、大互联已成为农产品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农业营销必须坚持的方向。伴随着国家层面《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更多的工商资本涌入农业电商领域,为现代农产品营销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前提。一、传统农产品营销特点传统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四大部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资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缺乏对农产品深加工的认识流通渠道呈现“两头下,中间大”的不平衡性,“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存在。即对农户而言农产品“卖难”现象突出,而对城市居民而言则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产销对接不通畅。同时,农产品在营销成本较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等条件制约下,品牌价值难以实现。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农户农产品营销观念意识薄弱,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当前我们农户生产多以分散式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营销指导与培训。绝大多数农户都是抱着随重的心理进行农产品售卖。所以农产品营销还不够科学规范。2、农产品产业化集中度较低,缺少合作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农产品深加工不够,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后,产品质量差异大,品牌溢价效应无法得到有限的放大,造成农作物在市场中的销售困难重重。3、流通环节过多,流通半径过小,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环节中容易腐败变质,这就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与稳定性要求极高。所以,保证物流运输的安全性就成为流通环节的重中之重。同时,多数农户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市场容量过小,农户的上级组织合作社在渠道对接过程中难免有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农户的初级产品缺少相应的技术含量,导致销售价格不高。4、营销销售信息闭塞、对市场的分析处理能力差。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传统的沟通方式,缺乏网络等交互性强的覆盖范围大的工具,产品宣传信息不到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产品成熟后大量的积压在家没有销售渠道,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二、互联网+解决农产品营销问题的几点建议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营销思维已风靡全球,农产品网络营销也显得十分必要,加强网络营销,繁荣农村经济势在必行。互联网+的营销策略对于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树立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影响。1、借助互联网+的营销思维,提升农户农产品营销信息意识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网络营销知识体系培训。增强农户农业技术水平,培养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2、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产品物联网追溯体系,提升百姓食品安全意识近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开始采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全过程管理、监督、展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民的收益。3、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电子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多视角、多维度与电商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进行农产品产销直面对接。而且,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物流交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消费者可以直面的利用网络浏览农作物生产、加工、运输、交易过程。增进消费者消费农产品的信心。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转化率,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4、力促农产品信息发布,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及政策优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宣传。引导消费者大众农产品品牌感知,树立良好形象。选准品牌代言人,比如:褚橙的营销、柳桃、三只松鼠的等互联网农业品牌的迅速崛起。让传统农业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利用新型的产业模式创造差异,让农产品特立独行,强势打造农产品差异化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为农产品营销带来意想不到的商机。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产品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农产品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证明,“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工具、一种介质,借助“互联网+”思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或解决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生产、流通、信誉、品牌等问题。互联网+农业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网络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农商达专注农产品线上销售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辅助解决农产品线上销售相关问题。让“互联网+”新思维开启农产品营销的新时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6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