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下跌!危险加倍?猪价、粮价突变!国家制定调整新方案!
今天猪财神继续为大家收藏一下,3月3日全国猪价的走势趋势!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迎来了剧烈震荡。
尤其是随着3月份的正式开始,基层猪价并未向之前那般迎来了稳步上涨,而是呈现了持续震荡,不断下跌的趋势。
对于我们养殖户们来说,生猪市场行情再次面临震荡,这是否预示着在3月份猪价面临暴跌的危险正在加倍?而根据目前生猪屠企的最新调价动作来看,全国多地猪价再次迎来震荡回落,生猪市场行情也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变局。
今天猪财神就为大家重点收藏一下,猪价、粮价的行情趋势。
同时针对生猪、粮食市场方面的相关政策,猪财神也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汇报。
国家已经提出了新方案,希望广大的种养殖户们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随着3月份的正式到来,在最近一段时间基层生猪市场行情不容乐观。
生猪价格在经过了连续改善之后,在近期已经呈现疲软下跌状态。
这也再次为我们表明,目前基层肉类消费市场并不火热,哪怕现在猪价总体水平处在较低状态,也难以提振肉类消费。
而根据现在生猪主流市场收购价情况来看,目前生猪主流报价维持在15.20~15.96元每公斤,猪价环比涨幅在9.12%~10.25%,同比涨幅维持在25.47%~26.1%。
而随着生猪价格迎来小幅波动的同时,玉米、豆粕价格在近期已经接连迎来了连番回落。
现在玉米报价为2912元每吨,环比跌幅在1.95%。
豆粕报价为4794元每吨,环比跌幅达到了4%。
综合现在生猪主流市场情况来看,基层数量比保持在5.48:1的水平。
而这样的猪粮比也与之前的5.46:1相比迎来了小幅提高。
不过这一次猪粮比的上调主要原因还是受到玉米、豆粕价格下跌的影响,这并不代表生猪价格的上涨发挥作用。
同时随着生猪屠企的持续性调价展开,基层猪价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震荡的概率也在持续扩大。
一方面是养殖户们的持续性抛售卖猪,让肉类供需关系发生转变。
另外一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启动的储备肉收储利好效应正在减弱。
在前段时间有一组数据也引起了猪财神的收藏,受到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家启动的这一次肉类收储发挥的作用正在下降。
目前首批猪肉收储的流拍率已经达到了64.5%,这组数据说明养殖端对于未来生猪市场的看涨情绪正在变得越发浓厚。
而且近期仔猪价格更是迎来了连番回涨,这也再次为我们预示着在今年的下半年,基层生猪市场很有可能会迎来新的行情变数,这也恰恰是猪财神个人最担心的问题。
如果大家盲目的看涨后市,在高位进行投资扩栏,最终很有可能就会导致自身的生猪饲养收益受损,彻底搞乱生猪出栏节奏。
特别是在近期猪价行情本质上来看,并未呈现实质性的利好转变。
这一次的猪价恢复性上涨,主要是受到肉类收储的调控影响。
而一旦基层的猪粮比回归到了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肉类收储动作的启动缺乏基础。
那么市场层面就会给予养殖户们最真实的反应。
届时因为消费低迷和猪价相对较高等多边原因影响,生猪市场很有可能会再次遭遇寒潮震荡。
而在近期,玉米、豆粕价格虽然会呈现连番回落,但这也仅仅是短期行情。
并不代表今年玉米、豆粕市场都会处在震荡下跌的趋势。
所以养殖户们依然会面临较高的生猪饲养成本问题。
这也都为我们充分预示着,养殖户们现阶段选择捂栏扛价,赌市场、赌行情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而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调控政策来看,在今年国家针对粮食、生猪等重点农产品已经做出了明确要求,将全面抓好粮食和国内重点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在稳定产能的同时保障供应,这是今年国家政策调控的总要求。
而相较于目前生猪市场的涨价过度依靠政策调控的现状来看,这也再次为我们充分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猪价面临下跌的概率正在扩大。
猪财神还是希望广大的养殖户们能够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合理分析,理性判断,不要盲目的盼涨盼高!在这里还是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的猪价、粮价系列利好调控政策点个赞。
农产品市场突变!麦价大跌,玉米“变脸预警”,鸡蛋猪价跌势返扑
伴随着全球各地干旱、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频发,2010年8月,粮食问题再度成为摆在各国政府案头最为重要和敏感的工作之一。 8月5日,遭遇干旱已久的俄罗斯考虑到本国国内粮食供给充足程度的问题,宣布了小麦出口禁令,宣布从8月15日至2010年12月31日暂停谷物出口。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粮食供给短缺与粮价大幅上涨的种种猜测和忧虑的情绪,伴随这一禁令大肆渲染开来,瞬间转化为恐慌性的市场疯狂。
在世界各地气候异常刺激之下一直持续上升的国际粮价,出现飞跃性上涨。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为例,8月5日当天,其12月小麦期货价格冲至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达到每蒲式耳7.6475美元。今年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已经实现了累计42%的涨幅。
与此相对应的是,气候异常变化与多于往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粮食供给的压力,使国内市场对粮食供求关系如何平衡蒙上疑云。同时,市场购买主体仍在观察国际粮价大幅跳升给国内市场带来的价格传导压力。当前,市场各方力量都在相机而动,希望在粮市的小步进退中,获得利益最大化;政府则希望在供求双方的平衡中,获得粮价的整体稳定,为管理未来进一步的通胀预期奠定基础。
长期留意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人们也许颇为熟悉眼下的场景。事实上,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时,国际和国内粮食供给与价格曾出现类似恐慌。由于当年粮食产量存在全面性的、较大幅度的收缩,部分国家和地区确曾出现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事隔两年,这一恐慌是否会再度转化为现实,酝酿一场真实的粮食危机呢?从生产、供应到资金环境,当前的市场与2008年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质,又将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这场正在升级的粮价恐慌,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更关键的人为推手?国际粮价波动如何传导到国内?中国相关当局,又应该在未来数月,采取哪些措施稳定粮食市场?
地球今年不缺粮
“与2008年的粮食产量相比,2010年全球主要产粮国家并非减产,甚至不少产粮大国,例如美国都正在增产。”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程国强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他认为,今年全球粮食产量呈现局部性减产但整体稳定的格局。
8月5日俄罗斯政府宣布的谷物出口禁令,主要是连续干旱气候,导致今年俄罗斯小麦等农作物预计产量大幅降低。进入6月份以来,俄罗斯诸多地区出现130年以来的罕见高温,目前已经有28个地区遭遇旱灾,7个地区出现森林大火。干旱与火灾导致俄罗斯成片农田被毁,其现有耕地的20%今年或将出现绝收的风险。这一系列因素很可能造成俄罗斯今年的小麦产量,较2009年小麦丰收年份时减产1.2千万吨,这使得俄罗斯政府颇为忧虑国内的粮食供给稳定,出口禁令由此而来。
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往年充当粮食出口国角色的国家,也正在面临同俄罗斯类似的气候与粮食减产困局,这些国家今年很可能还将面临一定程度的进口压力。
旱灾之外,位于北美地区的加拿大可能将因为过量雨水和洪涝灾害带来粮食减产。目前,加拿大预计今年的小麦产量或将同比下降17%。
“正是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持续的气候异常现象,以及大面积的农田受损,让人们对粮食减产的忧虑不断加深,甚至有2008年粮食危机重现的错觉。”程国强说,“但2010年全球的粮食供应格局,与2008年存在很大不同。”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粮食分析师马文锋对《环球》杂志表示,从全球整体粮食产量来看,2010年将成为2000年以来的第四个高产年。“不仅产量高,由于2009的大面积丰收,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比较丰富,这与2008年的情况大相径庭。”
在俄罗斯政府宣布谷物出口禁令的一周之后,美国农业部发布农业展望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小麦库存正在出现下降的态势,但库存总量仍然比2008年粮食危机的时期高出40%。此外,报告指出今年美国农作物产量很可能将超过市场预期。其中,玉米产量预计将创历史纪录,达到133.65亿蒲式耳,超过市场交易商此前预测的132.79亿蒲式耳。而大豆产量则可能达到34.33亿蒲式耳,比此前市场的预计高出2.3%。该报告认为,虽然俄罗斯等国出现大面积减产,但是美国的农作物产量可以帮助填补这一缺口。其农业部长表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小麦产量可以避免在全球平抑局部性的短缺,防止出现全球性的小麦短缺局面。
同时,全球的粮食库存也呈现乐观态势。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在俄罗斯粮食出口政策调整后波动异常,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周之内紧急出面表态,表示在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的创纪录丰收后,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充裕。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NgoziOkonjo-1weala表示,俄罗斯宣布出口禁令后出现的谷物价格骤升不可能构成实质性危机。
中国粮食储备充足
接受《环球》杂志采访的数位专家表示,与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的情况类似,2010年国内粮食产量也趋于总体稳定,虽然部分地区遭遇自然灾害,但并不意味着大量减产,甚至造成供应危机。
程国强表示,在去年粮食产量中夏粮大约占30%,秋粮占70%。今年夏粮出现略有减产的现象,目前来看,秋粮的产量是关键。“目前,关于洪涝灾害导致大量减产的忧虑比较多。但是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以东北洪涝灾害为例,对粮食产量并不存在明显影响。”程国强说。
他指出,洪涝灾害对农田的损害仅是~条线”的范围。按其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如果今年东北无早霜,那么玉米产量不仅不会减产,还会比2009年增产1500万吨以上。由于2009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今年的恢复性增产将对稳定玉米价格预期产生重要作用。“这1500万吨将会对玉米市场起到一个稳定器的作用。”程国强表示。
社科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表示,今年秋粮的整体产量出现增产可能性极小,而全国范围内减产的幅度目前仍难以预测。对此,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秋粮产量目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有可能会比去年有所回落。
但他指出,从库存角度看,中国粮食安全有较为充分的保证。“当前我国的粮食库存/消费比高达40%,这在全球都处于最高水平,这决定了中国市场的粮食供给与需求是基本平衡的。”刘元春说。
这意味着,即使今年的秋粮产量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出现波动,国内小麦、玉米和晚稻的整体供应也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主要粮食品种的供应问题不值得忧虑。“近几年中国一直实行强有力的收储计划,粮食储备基金充裕,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程度也较强。”刘元春表示。 据马文锋掌握的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范围内小麦储备量高达6000多万吨,而其中有3000万吨到4000万吨属于国家储备;7月末,粮食总量的储备达到1.4亿吨左右,其中有超过一半属于国储。
强大的粮食储备,一方面可以对抑制粮价大幅波动起到很好的平抑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价格确实有强烈的上涨预期,那么在出现农民惜售粮食、市场购买主体又不理智抢购的情况下,国家储备粮食则可以通过集中投放、或者区域转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供应粮食品种,稀释市场恐慌情绪,扭转局部供应短缺的假象。
李国祥同时指出,虽然从中短期看,中国不存在粮食供应危机,但农业政策制定者不仅应关注短期的市场忧虑情绪,更应重视长期的国内粮食安全隐患。农业耕作资源,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的逐渐紧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的务农人口不断减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都将从中长期带来粮食供需的明显矛盾。“最终形成供给有限、需求却刚性增长的局面。”李国祥说。
国际粮价震荡人为所致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短期内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对异常气候与自然灾害的本能反应,体现出供给趋于紧张的现状,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在一个十年以来处于第四个产量高峰、且全球库存充裕的年份里,将粮食价格大涨归因于供不应求,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马文锋说,“不要怪大自然,真正的推手是人,是追求炒作利润的游资。”
在金融风暴后遗症远未褪去的“后危机”时代,探究国际市场上任何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也许都应该从过去两年美联储的印钞机中追根溯源。
刘元春认为,农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国外发展成熟,很容易成为热钱炒作的对象。在国内市场,部分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的价格,会因此产生同步波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则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国内现货市场的炒作,抑或受到国外期货市场的间接影响。
“说到底,还是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各国政府在救市的过程中采取了过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从而导致目前的金融市场上充斥着巨额货币。”马文锋说。目前,金融危机暂告一段落,但这些热钱会在全世界范围寻找机会,一旦有风吹草动,任何商品都可能成为炒作对象。“它们甚至不惜创造噱头来赢得炒作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洪涝灾害、一片干旱,抑或一场暴雨,都将成为游资“编故事”的素材;而可能对市场产生最直接刺激的农业政策,更是好题材,俄罗斯出口禁令带来的市场反应便是这样一个“案例”。
程国强指出,俄罗斯宣布谷物出口禁令后的几天时间内,全球小麦期货价格疯涨,便是游资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制造题材,放大粮食减产的现实,从而达到抢购抬价的效果。“2008年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诸多主要粮食供应国同步限制出口,是多国同时减少供应导致的。”程国强表示,“仅俄罗斯减产抑或限制出口,并不足以改变当前全球粮食供应的格局。”
在这样的前提下,游资炒作带来的价格上涨只能走出一条华丽上扬的“短线”,很快就面临回调的尴尬。在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纷纷发布报告、详解全球粮食产量和库存之后,市场炒作热情亦随着时间推延而逐渐退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在一周之内迅速回调。“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粮价在游资的炒作下,这种上涨和反复震荡的局面还会持续。”马文锋表示。
国际粮价如何影响国内?
上半年到现在,国内市场粮价看涨预期居高不下。专家认为,中短期粮价上涨的压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今年秋粮产量的不确定性,国内过度充裕的货币供给带来的游资炒作效应,以及国外部门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价格压力。
李国祥表示,目前政策当局应尽快加强的举措是保证秋粮的稳定增产与供应。“相关部门已经投入11个亿来确保秋粮生产,这都是有利于平抑秋粮价格、稳定未来几个月市场的有利政策。”
国内游资炒作的道理同国际市场相仿,但不同的是国内市场可能同时面l临国内游资和国际热钱的双重炒作,因此如果监管不力,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波动。“事实上,各种农产品的炒作,对于国人而言已经不陌生,比如绿豆、青椒、大蒜、姜等等。只是这回在国际市场情绪的渲染下,可能会轮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马文锋表示。
但是与青椒和大蒜等蔬菜类农作物不同,小麦、玉米和晚稻这些基础粮食作物,涉及到粮食安全供应,同时由于下游牵引的生产链条较长,对整体物价水平影响较大,从而对未来几个月相关政府部门管理通胀预期、稳定宏观经济也起到基础性作用。
“国家储备粮食应该发挥积极影响。”程国强强调,“提高国储库存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大量的国储库存,是小麦等农作物不同于青椒与大蒜市场运作的特别之处,粮食储备机构托市购粮与拍卖的运作,是政府用以稳定粮价的利器。
此外,李国祥表示,未来数月国内粮食价格仍然面临较强的输入性上涨压力。“对于部分农作物而言,例如大豆,面临直接的价格传导压力。其他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则面临间接的传导效应。”李国祥说。
近几年,随着农产品进出口力度加强,国内农产品价格同国际价格联动的相关性正在逐年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平均联动系数从2003年以前的17%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0%。”刘元春表示。其中,中国市场上大豆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非常明显,几乎是趋于100%的联动效应。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大豆产量将趋于稳中有升,但缘于小麦等期货价格的带涨作用,大豆期货价格已呈明显上涨。预计2010年美国大豆产量将比2009年提高1.5%,达到34.33亿蒲式耳;但2010年的美国大豆库存情况并不乐观,截至2010年8月31日,美国大豆在2009年到2010年间的库存达到1.5亿蒲式耳,比此前市场预估降低5%。
对此,马文锋指出大豆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后,将带来豆油和饲料等下游产业链产品价格的普遍上调,从而最终传导至终端食品价格,肉蛋奶的价格将迎来新一轮调升压力。
小麦、玉米和晚稻由于主要供给来源仍保留在国内市场,因此受到国际粮食价格联动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是间接影响不可小觑。”李国祥说。国际粮价的提升,将导致国内农民的惜售心理,并可能刺激中间商屯粮现象的出现,从而带来人为的价格上涨。
程国强指出,目前,美国小麦价格上涨了50~60%,带动美国玉米价格上涨了约30%,传导至国内市场,导致看涨玉米价格。为稳定玉米价格,程国强建议,2010年相关政府机构不再实施临时收储措施,停止收购补贴等政策;同时,加大库存充裕的市场稳定作用,加大对南方销区的投放力度,并取消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从而平衡玉米在全国范围内的供求关系,稳定玉米价格。
进入5月下旬,农产品市场表现不佳,不管是小麦、玉米等粮价,还是生猪、鸡蛋、牛羊等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农产品市场究竟如何?咱们今天重点讨论一下小麦、玉米、生猪、鸡蛋等几种重要农产品的市场情况:
一、麦价下跌逼近1.5元大关
在小麦市场连续大幅下跌的环境下,5月29日小麦市场继续下跌,个别企业收购价正在逼近1.5元大关,下跌形势相对吃紧。
由此分析,前几天出手小麦的农民朋友,还是卖出了个不错的价钱,而1.6元附近收购小麦的贸易商,可能会吃点苦头了。
5月29日,小麦市场又有10家企业下调收购价格,可以说是跌声一片:山东地区目前报价略好一些,主流价格在1.56-1.61元/斤之间,今天也有4家下调,梁山利生跌3分,1.57元/斤;华统面业跌1分,1.620元/斤;天邦面业跌2分,1.610元/斤;东明五得利跌2分,1.565元/斤。
河北报价1.55-1.60元/斤,有3家企业下跌,深州利生跌2分,1.55元/斤;华龙头庄跌1分,1.610元/斤;隆尧今麦郎跌2分,1.600元/斤。
河南地区报价偏低,其中遂平五得利已经降至1.525元/斤,距离1.50元只有一步之遥。
今天河南也有4家公司下调报价,详情见附表:
小麦价格的回落,一方面是因为前期炒作价格上涨得过快,存在一定的“超涨”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小麦收获在推进,上市量持续上升,对小麦价格构成压制。
综合分析来看,进入6月份之后,随着新小麦收获的进一步加快,小麦价格还将出现回落,跌破1.50元/斤应该不算意外。
二、玉米市场风险大增
最近几天,由于山东地区玉米企业门前到车数量锐减,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出现连续的小幅回升,东北地区也有所趋暖,但是昨天开始,到车数量开始增多,上涨的势头变缓。
5月28日,山东盛泰药业、寿光晨鸣、天力药业、寿光金玉米、等4家企业均上调0.5分,报价分别为:1.440元、1.43元、1.429元、1.430元/斤;临清金玉米涨0.5分,1.400元/斤。
同时河南孟州厚源生物涨1分,1.455元/斤。
5月29日,嘉吉生化跌10元,2740元/吨。
由于小麦价格的连续回落,对玉米价格也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毕竟玉米和小麦在饲料、工业加工等很多方面存在替代关系,麦价回落,必然也会波及到玉米市场。
同时,近期关于玉米的负面消息也比较多,所以对玉米市场的预期,就是短期“仍有风险”,下半年上涨“没有悬念”。
三、猪价继续下行
进入5月份,猪价震荡频繁,涨跌两难,不过从进入5月下旬开始,猪价走势偏弱,全国生猪均价受阻于8元大关之前,全国平均猪价7.92元/斤。
5月29日,全国猪价继续以下跌为主,华中、东北、西南等地为下跌主要区域,其中华中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4省猪价下跌0.1元,主流价格7.65-8.05元/斤;东北的黑龙江、辽宁下跌0.1元,主流价7.6-7.9元/斤;云、贵、川3省下跌5分到1毛,主流价7.3-8.0元/斤。
从市场供城情况、以往猪周期上涨初期走势等方面分析,短时间内猪价还很难出现单边的上涨行情,应该是一种“震荡偏强”的走势,6月份猪价突破8元,冲击8.5元应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至于下半年的猪价预期,很多业内人士分析,第四季度猪价达到10元/斤,猪肉均价15元/斤的概率比较大。
四、鸡蛋价格持续回落
最后来说说鸡蛋市场,从五月中旬开始,鸡蛋价格出现现高位回落的走势,目前全国鸡蛋批发的主流价格已经回落到4.3-4.5元区间,零售价在4.7-5.1元/斤左右。
5月28日,全国鸡蛋市场继续下跌,不过比26号、27号有所收窄,下跌的区域由前两天的全线下跌,收窄到北上广等主销区和中北部产区,其中:北京普跌7分,4.2元/斤;上海普跌0.11元,4.51元/斤;广州跌5分,4.53元/斤;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局部下跌,跌幅在4分到1毛之间,主流价4.2-4.5元/斤之间,其他地区报价稳定。
5月29日,鸡蛋市场跌势反扑,只有广东1省蛋价上涨,其他各个产区销区全线下跌,报价如下:今天上涨的广东报价4.80-5.40元/斤,东北地区报价4.22-5.00元/斤,华北报价4.22-4.90元/斤,华东报价4.27-5.60元/斤,华中地区4.37-5.35元/斤,西北报价4.7-5.35元/斤。
从报价情况看,各地报价差异很大,最低的4块2毛多,高的5块多,这都只是一些地区的极限报价。
蛋价回落,既有存栏量回升因素,也有市场供销关系因素,也有疫情方面的因素,从未来预期看,蛋价短期内仍有压力,第三季度会有一个反弹过程。
各位朋友,5月29日新麦“一泻千里”,玉米、蛋价、猪价“全线下跌”,你咋看?后市如何判断?
#今日玉米价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7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