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支持价格也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价格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行这种价格,使他们的农业非常发达,以美国为例。2002年5月13日上午,布什总统在白宫正式批准了当月上旬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新的农业政策。根据新法案,美国政府将在今后6年内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517亿美元的补贴,每年的补贴幅度在64亿美元。我国现在对农业实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也是一种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作用,以农业为例,从长期看支持了农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使农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对过剩的农产品政府只有大量收购,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靠保护成长起来的事物是缺乏生命力的,加入WTO后我们还有几年的减缓期,如果仍用这种支持价格,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另外,政府解决收购过剩的农产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
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生活必须品都实现限制价格,小到材米油盐大到住房都有补贴。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但从长期看,价格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也不利于刺激供给,使本来就短缺的商品更加短缺。为了弥补供给不足部分,政府往往会采取配给制。例如我国住房长期以来实行配给制和低房租,这种政策固然使低收入者可以有房住,但确使房屋更加短缺,几十年住房问题解决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随着我们逐步的放开公产房的房租和住房分配政策的不断改变,商品房的价格由市场调节,调动了开发商建房的积极性,解决了多少年来住房需求的短缺局面。
限制价格是一项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失败的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限制价格,因此,最终要被设计者放弃也就是必不可免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消大量的限制价格政策,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到今天的买方市场,商品由过去的短缺到今天的过剩。
面对凶猛上涨的菜价,政府部门果断出手,通过出台限价令的方式,打响“菜价保卫战”,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还没到值得为之喝彩之时。 “蔬菜限价令”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其一,会伤害了菜农的利益。菜价其实是种菜的终端。当种菜的成本提高了,比如人工费、化肥、农药、水电费都会上涨,菜价当然也要涨,涨价才会抵消涨起来的成本,一味地要求菜价不能上涨,势必损害菜农的利益,也由此消减菜农种菜的积极性,更加导致市场供应的紧张。 一斤番茄的成本只有1毛钱,但是零售价却高达4块钱。为何会这么贵?调查后发现,从种植到零售、批发、运输等环节,都没有赚到钱。究其原因,在于从包装费、进场费、运输费到小工的费用,都在涨。如今,政府部门动用行政命令限菜价,可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个环节都涨的现状,限菜价能走多远还是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一时限菜价容易,但是要想限价政策能长久,还是得制订长久的措施才行。面对居高不下的物价,深圳人已经到香港去买菜。香港的菜价为何便宜呢?原来,香港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蔬菜统营处,统一管理香港的蔬菜供应。特区政府同时规定蔬菜统营处为非盈利单位。市场管理仅收取交易额10%的服务费,还要将其中3.5%反馈给市场,每年的余额为800万-1800万港元,这笔资金将回馈本地农业生产,以促进香港当地农业的发展(据《东方早报》)。显然,这才是更值得政府部门借鉴与学习之处。启动限价令只是救急之举。要想菜价不再高涨,不妨多学学香港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下大力气减少蔬菜供应的中间环节。如此一来,才能治标又治本。杨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7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