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一个万亿赛道!预制菜成创业新风口
随着春节脚步临近,关于年夜饭的“硬仗”也正式打响。但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就地过年”的倡导,让更便宜、更方便的预制菜成了年轻人的年夜饭新宠。
这个由外卖驱动、兴起于B端市场,疫情催化下向C端拓展的赛道,正成创业新风口。那么,爆火的预制菜究竟是什么来路?它能抓住年轻人的胃吗?
如今,流行于各大电商平台的预制菜套餐,解决了很多年轻人头疼的做饭问题。
所谓预制菜,就是预先做好的半成品菜。预制菜的中央厨房通过清洗机、切菜机、包装机等设备组成生产线,制造出大量标准化、规范化,口味统一的预制菜。这种搭配好的食材,经冷冻或真空包装后推向市场,消费者购买回来后,只需要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就能在短时间内做出一道道佳肴。
这种情况下,即便一个人的厨艺没那么好,也可以在预制菜的帮助下,搞定自己平时做不出的 美食 。尤其是家喻户晓的、有“技术难度”的节日硬菜,比如酸菜鱼、佛跳墙、梅菜扣肉、剁椒鱼头等品类。
预制菜真正的兴起要归功于连锁餐饮店的发展和外卖行业的出现。 价格低、出餐快是外卖商家的基本诉求,而预制菜能满足商家降本增效且饭菜品质稳定的需求。预制菜大大缩短了餐品的出餐时间以及对后厨设备的要求,这让餐饮行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相较于口碑不太好的料理包,预制菜的加工方式更安全,品控方面也更严格。
于是,大量B端餐饮商家开始使用预制菜产品,促使预制菜行业2015-2020年复合增速达31.2%。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是,用户们日常下单的外卖中70%都来自预制菜或料理包。
近年来,冷链运输能力的提升以及叮咚买菜等新零售企业的前置仓铺设,为预制菜向C端消费者的拓展打下了基础。
2020年疫情之后,预制菜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C端消费者对外卖的需求逐渐转移到预制菜上。受疫情影响的餐饮企业,也顺势抓住了这个机会,不断 探索 餐饮零售新模式,一些头部餐饮企业纷纷推出了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预制菜产品。比如西贝推出了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海底捞推出了半成品菜肴品牌“开饭了”。
“比外面餐厅干净,但比自己做的方便快捷”,这正好切中了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较大的工作强度以及较快的工作节奏迫使很多年轻人只能选择外卖,而预制菜的出现让这些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随着家庭小型化发展,消费者愿意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变短, 疫情的出现也催生了更多年轻人居家做菜的场景。 当然,对于预制菜的尝试,除了实际需求,也带有尝鲜的意味。
多重因素推动下,预制菜出圈了。2020年天猫双11期间,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近2倍。而今年就地过年对年夜饭预制菜套餐的需求,更是推高了市场对预制菜行业天花板的预期。
在淘宝上搜索「预制菜+年夜饭」,可以看到很多品牌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年夜饭套餐,月销量500+的店家层出不穷,套餐价格大都在300-1500元不等。
预制菜兴起的背后,源于B端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极致需求,以及C端用户变得更忙更懒的现实需求。根据盒马鲜生的数据显示,54%的95后盒马消费者经常自己购买食材做饭,而半成品菜是他们最爱的商品之一,购买比例是65后的两倍。
近日,有消息称曾深陷财务造假丑闻、最终从瑞幸的漩涡中抽身的陆正耀,正在孵化一个名为“舌尖工坊”的预制菜新项目,并打算以加盟模式大举扩张。
火热的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天眼查数据显示,2011年从事预制菜相关业务的企业注册量为1796家,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突破8000家,2020年全年共新注册1.25万家。而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
根据光大证券的数据,从2019年开始,预制菜行业以年复合26%的增长率增长,至2025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将超万亿元规模。总体来看,预制菜是一个具有刚性需求的蓝海市场,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短时间内能大爆发的赛道。
科技 能使餐桌食品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人从厨房劳动中解放出来。不过,想要征服挑剔的中国胃,商家还需要不断突破。调味、调料的多样化和精致化能加速预制菜种类的丰富度,但如何将炒、煮、蒸、炸、烤、焖、炖等技法贯穿其中的技术难题,仍需要持续攻克。
虽然预制菜行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消费习惯,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与西餐相比,中餐在量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很多西餐都有一套可量化、精准化的烹饪体系,只要按照食谱控制好温度、时长、成熟度、调料比例,烹饪出一顿美味佳肴就不是问题。但是,中餐口感与烹饪过程密切相关,工厂把产品的各个调理包生产好,再给到顾客加工,一旦到了烹饪环节,口味只能靠个人厨艺把控,口味复原是个大问题。
而且,国人长久以来的饮食习惯就是追求新鲜,中餐量化后的质感是无法和现炒相比的,因为新鲜度变了。以主食为例,即便是五谷杂粮,也讲究“新米、新面”,冻货、存货、工业出品的预制菜,至今仍被一些消费者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中餐的口味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拿简单的番茄炒蛋来说,就有“南甜北咸”的差别。即便是同一地区,口味也可能不一样。这种口味上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规模化扩张。
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为例,其招股书就透露出对于产品口味以及迭代速度的担忧。目前该公司的产品销售主要覆盖江浙沪地区,虽然已逐步在重庆、成都、武汉等地展开布局,但是,由于进入不同地域的市场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消费者饮食习惯、消费能力等多种因素,味知香表示,在短时间内,很难针对特定区域迅速做出调整与改变。
此外,由于预制菜需要保持菜品新鲜度,这对于下游冷链运输和渠道拓展的要求极高。味知香在进入新区域的初始阶段,难以形成物流配送、规模效应等竞争优势,新区域的消费者也需要花时间尝试并接受新产品。
目前来看,虽然预制菜在消费者心智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市场对预制菜的需求确实存在。餐饮商家的需求,以及人们快节奏和“懒宅”的生活方式,都在支持着这一行业的发展。
如今,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以湾仔码头、理想国为代表的传统速冻派,以海底捞为主的酒店派,以盒马、天猫超市为主的零售派,以及以富煌三珍、圣农等上游产业链公司为主的原料派。长期来看,它们基于自身优势,均能在这个市场里找到一定的生存空间,行业也必将诞生出巨头。
虽然入局者众多,但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还处于草莽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分散。
对整个预制菜赛道而言,更大的挑战其实来自于用户需求的稳定增长。疫情之下,预制菜行业迎来了爆发增长,但这并非行业长期的红利。而这种未知,其实会给整个赛道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
世间万物,唯有 美食 最抚凡人心。在未来, 科技 或许能搞定挑剔的中国胃,预制菜很可能会成为年轻人厨房的常备品。但这并不是一个门槛低的行业,预制菜需要大规模的产业协作,想要做成全国性的预制菜品牌也绝非易事。
参考文献:
妙投APP《预制菜这股风还能吹多久?》
豹变《 热一下就能吃的预制菜,能抓住年轻人的胃吗?》
财经 早餐《预制菜“热上加热”,下一个万亿市场是真的吗?》
天下网商《万亿预制菜成下个创业新风口,有公司半年三轮融资!》
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
生鲜到家行业主要公司:阿里巴巴系:天猫生鲜、淘鲜达、饿了么、盒马鲜生;京东系:京东生鲜、京东到家、7fresh、兴盛优选;美团系:美团闪购、美团买菜、小象生鲜、美团优选;初创公司:多点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食享会、同程生活;商超连锁:永辉超市、沃尔玛、山姆、家乐福、大润发优鲜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鲜电商市场规模;CR5市场集中度;NPS值
疫情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竞争随之加剧
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规模超4干亿元,较2019年增长64.0%。其中网络零售交易规模3641.3亿元,同比增长42.5%。疫情推动生鲜电商迎来快速发展。
并且,伴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新的入局者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TOP5平台的市场份额之和为49.9%,较2018年下降了13.2个百分点。
精细化运营亟待优化,也是未来提高竞争力之关键
——生鲜网购成投诉重灾区,涉及用户体验的多个环节
然而,当前的生鲜到家消费者体验方面面临多重问题,用户相关投诉涉及到用户体验的各个环节。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投诉举报2130.32万件,其中网购生鲜食品投诉举报6.58万件,是投诉率最高的领域之一。2021年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其主要的消费问题集中在:品质不过关、配送时效差、售后服务差、下单容易取消难、虚假促销等。且商品漏发、商品质量差和久未发货显示送达等问题,客服无法有效处理,反映了当前生鲜电商急需优化精细化运营。
——仅平台型到家模式用户体验表现尚可,其他模式均有欠缺
iResearch通过用户深访及专家深访,将生鲜到家平台的用户体验分为五个体验环节,并针对五个体验环节(商品情况、配送服务、平台服务、会员体系和线上功能),询问推荐及不推荐原因。通过对比4大类经营模式显示,平台型”模式用户体验表现良好,前置仓型、“到家+到店”电商平台用户体验较弱,“到家+到店”商超连锁模式的NPS值相对最低,用户体验较差,传统商超仍需时间适应新零售玩法,加速转型,以适应生鲜到家行业的激烈竞争。
注:调研样本N=1698;NPS:
根据用户的推荐意愿,将用户分为三类:推荐者、被动者、贬损者,推荐者与贬损者是对企业实际的产品口碑有影响的用户,这两部分用户在用户总数中所占百分比之差,即净推荐值(NPS)!
——各体验环节方面:会员体系、商品情况和线上功能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2021年,生鲜到家行业中平台服务和配送服务整体用户体验较好,且高于整体值42.0,会员体系、商品情况和线上功能表现不足,是后续提升的方向。
——推荐意愿影响因素:时效、价格和退换货便利性占主导
从用户的推荐意愿影响因素来看,来自配送时效、商品的价格和平台退换货便利性三者的影响最大。在推荐意愿低的原因中占据分别位居配送服务、商品情况和平台服务第一。
生鲜到家行业有待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客单价及复购率,建立平台竞争壁垒,从需求侧,生鲜电商企业应该着眼于用户精细化管理,而在供给侧应该能加专注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
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每日优鲜计划利用自营前置仓即时零售业务积累的技术核心能力,通过业态优化、硬件升级、深度数字化、渠道扩展等方式,推动菜市场标准化,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
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16月25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红旗菜场重新开业。这并非每日优鲜改造的第一个菜市场,事实上,加上安庆另外两家传统菜市场,每日优鲜已在青岛、常熟、黄山等20多个城市,改造了近百家。但红旗菜场是每日优鲜布局智慧菜场、孵化市场连锁商户的重要试验田。
以红旗菜场中的榈源生鲜为例,这家此前专门给社区团购供货的商户,开始打算自己开门店。但在线下门店高昂的租金和进驻智慧菜场之间,这家商户最终选择了后者。安庆红旗菜场运营负责人杨海林告诉记者,随着每日优鲜改造菜场提速,未来被孵化的商户会更多,帮助他们实现从1到N的连锁化。
如何改造
始建于2013年的红旗菜场,整体面积1750平方米,服务覆盖1.5公里内红旗小区、新龙社区等17个社区在内的近6万居民。
杨海林介绍,原先的红旗菜场基础设施陈旧、环境状况较差,占道经营容易堵塞通道,且品类配置和布局设计不合理,购物体验较差。而分散的菜市场经营权,也让管理存在难度。针对菜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每日优鲜主要做了四步改造。
一是硬件上对红旗菜场进行重新装修,增加新的岛台,重新安装菜场内的硬件设施,如空调新风系统、红外测温、摄像监控等,重新疏通下水排污管道,并为每个商户配备统一的围裙。
二是重新规划菜场布局,按照鲜、活、生、熟、干、湿等区域划分商户,让场内动线更合理。此外,菜场设置了自产自销区,让原来在门外摆摊售卖自家种植农产品的农户也进入了菜场。
三是升级菜场的智慧化,在菜场门口安装智慧大屏,为每家商户安装展示屏,配备智能电子秤。消费者走进红旗菜场,就能在智慧屏上看到当天的市场指导菜价及食品安全检测结果。
四是将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解决方案装入菜场,这套运营管理工具包括品类招商、日常运营管理、营销、商户赋能等,日常运营管理则还包括对市场、商户、合同、物业、人事等方面的管理。
“商户一开始对改造有抵触心理,他们担心会不会涨租金,做生意会不会变得很麻烦。但改造后,他们觉得更方便了。比如之前商户会有支付宝和微信两个付款码,算账的时候需要把两个账户相加,提现还需要付费。现在通过一码通,商户只有一个收款码,更好算账。我们和银行合作,商户提现也不需要手续费。”杨海林说。
对于菜市场而言,智慧菜场的意义在于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录入系统的商铺进货票据、金额等信息,到居民扫码进入菜场的人员流动信息,甚至是通过大数据可溯源的菜品以及价格,系统还明确标注了商户的菜价、信誉等级,促进商户自律。
杨海林介绍,整个菜场改造历时2个月,过渡阶段用集装箱搭建了临时过渡点,没有耽误商户的生意。
为何改造
作为国内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为何要去改造传统菜市场?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及理念的改变,在生鲜电商已成为许多人购物选择的今天,菜市场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生鲜零售渠道,也是各大城市社区零售最重要流量入口之一。
但在食安监管、应急保障、卫生条件、硬件设施、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相对落后,传统菜市场始终无法匹配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加上生鲜电商线上零售市场份额几近饱和,三四线城市菜市场改造正值蓝海。
艾瑞咨询数据也显示,中国智慧菜场整体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0.4%,快速提升至2025年的14.6%,市场规模也将由2020年的138亿元,提升至2025年的6004亿元。
但改造菜场需要得到政府支持。安庆市提出用3年时间有序完成城区72个菜市场“建改转”工作,菜市场“建改转”工作也被列为2022年安庆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在盈利模式上,杨海林也表示,每日优鲜会选择产权清晰的菜市场标的,将其整包,签约数年经营权,不仅仅停留在改造菜市场层面,而是要成为菜市场的运营方。
“我们打造的智慧菜场是将传统菜场从生鲜聚合地,变成一个集食品、餐饮、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社区Mall,为百姓提供更齐全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杨海林表示,每日优鲜的菜市场改造计划,不是要卖低溢价的生鲜产品,而是要做多业态、多服务的组合。
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2创新是时代的象征,常熟五星农贸市场可谓说是创新潮流里的典范。踏进常熟五星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就是其整齐划一的摊位,空敞的走道,而且摊位上的蔬菜肉类分门别类。据悉常熟五星农贸市场此次的创新改造得益于每日优鲜的智慧加持,在全新改造后,不论是菜场里的商户还是前来购物的居民,都对此次的升级改造十分满意。
“现在我在这里卖菜是一种享受,不仅环境整洁干净,而且每天闻着蔬菜、水果的自然清香,也是一种享受!”王女士见证了市场发生的变化。王女士称,她已经在五星菜场经营30余年了,从之前地摊经营,到后来菜场建成转入室内,看着菜场不断更迭,她回忆道,此前菜场过道较为狭窄,高峰期的`时候整个菜市场人挤人,连厕所都无法出去上。
而改建后的五星菜场,过道可同时容纳3-4人并排通行,不仅提升了通行效率,也更方便挑选采购,且中央摊位以正方形展示,更便于消费者挑选商品。
智慧菜场是每日优鲜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连锁化经营,数字化赋能,将传统菜市场升级为社区Mall。
每日优鲜计划利用自营前置仓即时零售业务积累的技术核心能力,通过业态优化、硬件升级、深度数字化、渠道扩展等方式,推动菜市场标准化,优化商户组合引入新业态,让菜市场不再是简单的交易场景,而是一个集食品、餐饮、休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社区,打造一站式场景下的社区Mall。
为了便于商户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常熟五星农贸市场也为商户成功开通“一码通”支付功能,智能一码支付大范围涵盖顾客使用的多种支付途径如微信支付宝,便于商户分析经营成果并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当然,未来常熟五星农贸市场将继续向一站式、一体化、一账通深度发展,以期实现更高的居民生鲜购买优质服务!
每日优鲜开始改造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场3每日优鲜在成立的七年里,不断调整优化自身,调整布局。每日优鲜首创了生鲜行业的前置仓模式,将仓库建立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一方面提高了那些高损耗的生鲜配送的速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成本。
有了前置仓,每日优鲜的高效配送就有了保障。前置仓对响应用户应急所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活工作压力更大的一二线城市,前置仓模式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你在下班的路上突发奇想到了一道美食,动动手指,在每日优鲜的APP上下单,算好时间,你到家了,食材也到家了,这就是每日优鲜能提供给消费者的方便快捷。
不仅如此,每日优鲜提出了新的多业态战略布局,即(前置仓+智慧菜场)*零售云,以此来梳理更高的竞争门槛。每日优鲜敏锐地洞察到消费者的喜欢,满足他们向往线下精挑细选与品类众多的购物体验,因此,智慧菜场应运而生。
智慧菜场是每日优鲜于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是一个集生鲜食品、餐饮、休闲娱乐、邻里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通过业态优化、硬件升级、深度数字化、渠道扩展等方式,推动菜市场标准化,优化商户组合引入新业态,让菜市场不再是简单的传统交易场景,而是一站式社区消费的新场景。
目前,每日优鲜已经与全国多个城市,几十家菜场签订运营协议,通过改造场地,优化商品,提供电子支付与在线营销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升级,多样化的服务、近万种SKU商品,足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每日优鲜依托着更科学化的零售网络,实现了线上线下多举措的经营模式,也让消费者在每日优鲜有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1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