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一种水果

洋姑娘,又名“戈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年生草本水果,系茄科植物“姑娘”的无名杂种,由日本引进的“日本姑娘”作父本,与我国的一种野生“小姑娘”杂交育成。特征特性洋姑娘的果实为球形浆果,如葡萄大小,外被膨大的宿萼包围而恰似一只灯笼,成熟后,果及宿萼均变为杏**,自然从果枝上脱落坠地,故不需摘取,可从地面拾取、收获。成熟的洋姑娘具有葡萄、草莓、香瓜等多种水果的混合美味,甜而不腻,酸度甚微,清爽可口,别有风味。据分析,果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含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量达30%左右,超过新疆葡萄的含糖量;维生素B的复合体比番茄高3倍。另外,还含有大量的橡胶酸铁铵。

一种水果

市面上多了一种“穿了一层衣服”的小圆果子。常有罹患自然缺失症的顾客问曰:“这啥呀?”而摊贩则带着不知其所以然的微笑答曰:“姑娘!”不要追问是哪两个字,他答不上来的。

不止国内,波士顿市场上也有这“姑娘”。

姑娘的名字

关于“姑娘”这个名字,李时珍做过考据:“盖姑娘乃瓜囊之讹,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但这是个孤证,看起来不太靠谱,只能姑妄听之。唯一类似的描述是朱橚的《救荒本草》:“姑娘菜……结房如囊,似野西瓜。”这也是这个名称最早的记载。

你也许见过熟透的“姑娘”。

大概是觉得吃姑娘不太好意思,很多人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会加上很强的儿化音,变成“姑蔫儿”甚至“姑鸟儿”,写下来还会画蛇添足加个草字头以示是种植物。关于后一种读法我听过一个民间的解释:会吃的人,能嘬尽果肉而保持果皮完整,然后以果皮为笛吹出咕叽咕叽的鸟叫。我小时候舌头灵活性不行(后来练过,周围也没有口活逆天的小朋友,总之是没见过有人能实现,所以也不大信。

姑娘的属名

上大学以后,凭着特别的果实形象,我很快就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里翻到了姑娘的正式中文名——茄科酸浆属(Physalis?L.)几种植物的统称。这个属的特征是花萼在果期增大成囊状,把浆果完全地包裹在里面,属名遂来自希腊文的“气泡”一词。

姑娘到底是什么?

扯远了,回到植物上来。酸浆属大约有75-90个物种,绝大多数的都来自美洲,其中至少有46个是墨西哥特有种。

并非所有的酸浆都能吃,而栽培最为广泛、市场上最常见的种类是灯笼果P. peruviana,原产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高海拔地区。这个种的果实成熟时是**的,灯笼的外衣在上市时通常已经有些枯萎,状如草纸。剥去花萼,让浆果在齿间爆开,口感类似小番茄而略坚韧,味道却更接近草莓或菠萝,有时还带有一层奶油味。这个种大约在明朝末年引入中国,由于能够耐受干旱贫瘠,很快就传播到各地乃至逸为野生。和P. peruviana差不多同时传入中国的还有亲缘关系很近的毛酸浆P. pubescens,形态上很难和前者区别,大家知道它也能吃就好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4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