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农资 >

温室大棚桃一边倒种植项目的建议

1 选地及整地

温室大棚桃一边倒种植项目的建议

空棚和种植西红柿、辣椒等日光温室均可种植,碱性太大的土壤除外,其余土壤要求不严。但空棚种植前要消毒,进行土地平整、灌水,适时耙耱保墒。

2 品种选择

99—1油桃和早红密油桃基本适合金昌地区和河西地区种植。

3 栽培时间

以金昌地区为例,一般在3月初~3月15日左右为宜。

4 合理密植

日光温室栽培油桃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投资较大。因此,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光能,采取合理密植的栽培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日光温室栽培油桃行距1.25m,株距1m;株距成埂,不要过宽,行间成畦(浇畦后畦埂湿透为宜)。每亩日光温室一般定植360~540株幼苗为宜。

5 田间管理

5.1 幼苗温度控制 桃幼苗从发芽至60cm适宜温度为25 ℃。芽品苗从接口向上2cm剪去,成品苗从接口向上留10cm为宜,只留一个好芽,把其余的芽及时抹去。如果气温超过33 ℃,新梢会萎焉低头,这时应立刻放风,浇小水急救,否则,3天后就会死亡。

5.2 中耕 要多次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增加透气性。原则浇小水,多次浇水,如果浇水过大,根部呼吸困难,叶片黄化,影响生长。

5.3 施肥 一般施肥在“五一”拔菜后开始①肥料不足的大棚应补施300kg/亩磷肥加鸡粪6方(注:必须离树30cm远),翻地30cm深;②树高70cm以上时,离树30cm撒施碳氨,以水代肥,树小亩用80kg/次,树高1.50m一次用碳氨200kg/亩,严禁沟施与穴施;③7月中旬亩用碳氨分几次共用300~400kg为宜。肥地少用,薄地多用,另外,多次冲施腐熟鲜鸡粪亩6方,分几次粪水冲浇。

5.4 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在桃树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一般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严禁在中午高温时喷肥。每15d喷1次叶片,一喷雾器对牛奶2kg,再加速生快长的肥药50g,重点喷底面和生长点。

5.5 病虫害防治 桃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其中危害叶片的主要有蚜虫类、潜叶蛾类、红蜘蛛类等害虫和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

蚜虫的防治选择使用的药剂很多,主要有喷布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90%万灵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展着剂,并且要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单一药剂。桃树潜叶蛾一年发生多次,以蛹在被害叶片和枝干上结白色丝质薄茧越冬。以幼虫潜入叶肉取食为害,严重时叶片枯黄,造成早期落叶,对花芽形成和树体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防治方法:①在秋季落叶后到扣棚前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基数。②喷洒25%灭幼脲3号2 000倍液,杀卵效果好。喷洒92%杀虫单原粉2 0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500~600倍液或30%蛾螨灵1 000~1 500倍液,杀成虫效果好。红蜘蛛的防治方法:①在秋季落叶后进行彻底清园,将落叶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口基数。②喷布5%尼索朗1 500倍液或20%螨死净2 5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的方法有:喷布65%代森锌400~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

5.6 摘心 当侧枝长到30cm时摘心10cm留20cm,以增加分枝次数,并插竹竿捆住树干,以免大风折伤。撤棚膜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根据温度的高低可提前或退后几天。

5.7 抑制新梢生长 7月下旬根据桃树生长情况,分3次每3d喷一些抑制桃树生长的药物(如多效唑200倍液),为桃树休眠期打好基础。同时,这一段时间还要做好灌水及排涝、除草、松土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5.8 拉枝 8月初树高达到2.10m时?留垂直干50cm?其余树干向西拉成80度角?形成一边倒树形,树形必须整齐规则。

5.9 休眠 桃树休眠5~7 ℃为宜,99-1油桃480小时(约20d即可),早红密休眠期750h(约30d),休眠期完成再进入升温期。

强制休眠:如果使桃子早上市,摘去叶子早休眠可用冰块降温,强制提前休眠,使用冰块前保温设备备好,棚上扣上薄膜,扣上草帘和棉被,保持温度在7 ℃以下。

自然休眠:以金昌地区为例,金昌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夜间温度在7 ℃以下至12月中旬,积累休眠700小时就可完成休眠期。休眠期完成后喷1次1 500倍阿维菌素加扫螨净1 500倍加甲铵磷500倍,象给树洗澡一样把潜伏在树皮上的虫、螨、卵一次性消灭掉,5d后喷1次5 ℃的石硫合剂把菌除掉,浇水划除后盖地膜。

5.10 升温 初生温期,白天15 ℃,夜间温度4 ℃为宜,每25d加1 ℃,33d开花,花蕾期可以在26 ℃以上。春节前初花,花期15d(注意花期授粉),温度调整在20~22 ℃之间。温度过高时把棚前面的薄膜拉上去,棚顶上面的放风口拉开,形成空气对流调整温度。温度过高午间间隔放一层草帘或放遮阳网,严禁超过23 ℃。

5.11 授粉 用香烟棉咀一天1次授粉或用鸡毛掸在花上滚动也可,置止花尽为止。授粉时去掉无效枝,授粉后期去掉大叶芽,大叶芽只留4~5片,旺枝多次摘心。严格温度控制,幼果期23~25 ℃,膨果期日温26~27 ℃,夜温12 ℃,成熟期日温28~30 ℃,夜温15 ℃。

5.12 疏果 桃子在像杏仁大时第一次疏果,旺枝大果多留果,弱枝桃小少留或不留果;像杏核大时第2次疏果,直径4cm的粗树枝留果80个,最多不超过100个。

6 收获

花尽到成熟共60d,4月中下旬可上市。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

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

(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其原因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内置放水袋(充满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另外,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5、土壤湿度和盐分:

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湿度较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最好能铺设软管滴灌带,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施放肥水,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由于大棚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盐分随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动,容易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造成盐渍化。因此,要注意适当深耕,施用有机肥,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进行测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一、温室的建设

 1.设计建设温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温室的墙体应该怎样建设,保温效果才会更好些?

 3.什么是砖包复合孔穴实心墙体?它有哪些好处?应当怎样建设?

 4.以前建设的土墙温室,能改造成砖包孔穴墙体吗?怎样改造?

 5.怎样在温室的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增设保温层后的效果如何?

 6.温室设置防寒沟有什么好处?防寒沟应该怎样设置?

 7.温室的通风口应该怎样设置?

二、节能日光温室生态环境条件的调控

 1.温室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与露地环境条件相比有哪些不同?

 2.怎样改善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3.温室室内的温度应该怎样调控?

 4.为什么在严冬季节温室的温度应该比作物的适宜温度上限再高2-4度?

 5.怎样做才能提高温室内的温度,有效地预防冷害、冻害的发生?

 6.覆盖地膜会不会影响作物的根系发育?怎样解决好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气湿度与促进根系发育的矛盾?

 7.怎样预防温室蔬菜栽培的高温为害?

 8.什么是“闪秧”现象?应该怎样避免发生?

 9.不同蔬菜生长发育要求的空气相对温度是多大范围?怎样调控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20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