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调查的分析有哪些项目?
土壤样本需检测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和有效钼含量。在收获期采集每个小区中等大小果实样本。小型果实如沙糖橘、年橘等,每个小区每株分别采集8~10个果实,中型果实如蕉柑等,每个小区每株采集6~8个果实,大型果实如沙田柚等,每个小区每株采集4~6个果实。
每个小区每株采集的果实样本混合成为一个小区果实样本。
同时,在收获期记录每株试验树产量。
如试验树分多次收获,也可在果实成熟初期记录每株试验树挂果数,在大量收获时期采集果实样本后计算单果重,以挂果数乘以单果重计算株产。
采集果实样本后调查其农艺性状,
不同施肥处理柑橘果实农艺性状调查
并测定其果实品质。不同施肥处理柑橘果实品质调查
试验结束后,填写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施肥处理柑橘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结果数(个/株)单果重(克)横径(厘米)纵径(厘米)皮肉比。
怎样辨别和检验各种化肥?
种植玉米过程中,化肥的作用很重要,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极大的养分,如果是同样一片地块,施化肥和不施化肥种出来的玉米,能相差好几百斤。
但是,在施肥的过程中,农户们最担心的莫过于买到假化肥,一旦买到假化肥,玉米长势不旺,产量上不去,错过了一季的收成。
在小帮手高产交流群,有农户就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他今年种了10亩地的玉米,在他们当地的农资店购买了玉米专用的复合肥,一袋180元,价格也不便宜。
但是,施用以后,自家的玉米长势就不旺,和邻居家的玉米相比,高度能相差一半左右。
如今邻居家的玉米都已经授粉完毕了,看起来长势良好,而自家的玉米,授粉还未完成,并且从长势来看,后续灌浆也会受到影响,减产是肯定了。
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就怀疑买到的化肥是假化肥,去找农资经销商讨要说法,而经销商却说自己卖的化肥是真的,双方各执一词。
上述情况相信还有其他的农户也遇到过,站在农户的角度来说,我买了你家的化肥,玉米长势却不旺,就是化肥的问题,如果不是化肥的问题,为什么邻居用的其它化肥,玉米长势却很好。
出现这种情况,经销商就需要赔偿损失。
而站在经销商的角度来说,自己在卖化肥的时候,也经过了慎重选择,哪些厂家的化肥能卖,哪些厂家的化肥不能卖,毕竟店开在了乡镇上,来购买化肥的都是周边的村民,如果自己卖了假化肥,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不仅化肥卖不出去,店里的农药以及其他的农资产品也卖不出去了。
所以,不会冒险卖假化肥。
既然双方各执一词,那么该怎么解决呢?
1、经销商所销售的这种化肥,不会只卖10亩地,几吨几十吨是有的,可以查看其他农户使用该化肥之后,玉米所表现出现的情况,如果大多数农户都遇到了玉米长势不旺的情况,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化肥的问题。
2、如果购买该化肥的农户,玉米长势基本都正常,就自己使用之后,出现了长势不旺的情况,则基本上可以排除假化肥的问题,进而转为使用方法的问题上,如果化肥使用方法不当,也会出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如果农资店还有该化肥没有卖完,则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查验该化肥的成分、含量等,以此来判断真假,这种方式比较准确,双方也会认可。
如果是假化肥,经销商要对农户进行赔偿,如果是真化肥,则还要分情况对待。
4、小帮手查询了类似的案例,如果是真化肥,需要分2种情况。
其一,经销商告知了农户该化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农户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比如干旱情况下施肥、施肥的时间不对等原因,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出现玉米长势不旺的情况,则经销商不用负责任,农户自行承担。
其二,如果经销商没有告知该化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农户使用以后出现了问题,则经销商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需要对农户的损失作出一定的赔偿,具体赔偿金额,双方可协商。
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农户们在遇到类似的事情之后,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先自己找证据,判断购买的化肥是真是假,如果判断不出来,可找相关部门查验真假,如果化肥为真,而经销商没有起到告知的义务,则也会有相应的责任。
看到这,大家对此事有什么观点呢?
化肥统称:复肥。 其中主要分两大类。1复混肥料。2掺混肥料。
复混肥料:一般指,几种含氮磷钾的粉状原料,通过滚动,制造成颗粒!
掺混肥料:一般指,几种含氮磷钾的颗粒状原料,掺混而成。
复混肥料在,滚动造粒过程中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叫做:复合肥料。
检验可以看国标:复混肥料GB15063-2009。 掺混肥料GB21633-2008。
至于控失肥,缓失肥,也都是这两种的升级版,加点包衣尿素,化的慢点就是控失,也可以加酶等等,总之就是降低他的分解,从而达到缓失和控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36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