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如何提高水貂的受胎率和产仔率

提高水貂产仔率“七招”

如何提高水貂的受胎率和产仔率

一是水貂年龄比例要适当。选育优良种貂。2~3岁龄的水貂在发情旺期成熟滤泡最多,交配后排卵数也最多,因此,产仔率较高;当年母貂和4岁以上的母貂空怀高。在选种时,应以2~3岁母貂为主,一般占貂群的70%~75%;当年母貂,以不超过25%~30%为宜,这样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稳定生产,提高产仔率。

二是适当控制水貂配种体况。种貂过肥、过瘦都会降低受胎率。通常种貂体况以中等为最佳(体重指数在22~26克/厘米)。在准备配种期里每周采取目测、触摸、抽查称重、计算体重指数等方法进行一次鉴定,对两极种貂要进行减肥或催肥。

三是适时放对配种。首先要仔细观察发情时外阴部变化,掌握配种最佳期,严格把握开配时机(早配不一定早产,晚配不能适应两个周期三次配种)。其次配种时应注意先配经产貂,后配初产貂,先配发情好的,后配发情不明显的。同时做好查空补配。

四是适当采用双重和多重交配。在不影响选种的前提下,采用双重和多重交配,以提高水貂的繁殖能力。但应注意,不能选用双重和多重交配的后代留做种貂,以防造成近亲繁殖。

五是缩短胚胎滞育期。水貂妊娠期越长,胚泡死亡率越高,产仔数相对减少。要适当控制复配落点,在配种旺期完成复配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数。同时,采取人工增加光照的办法,可缩短滞育期2~5天。此外,适当减少复配次数,也有利于产仔率的提高。

六是检疫并处杀阿留申阳性病貂。为了有效地提高水貂的繁殖力,控制阿留申病,每年应进行两次阿留申病检疫,并及时处杀阳性病貂。

七是要加强水貂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妊娠母貂对饲料种类、品质和外界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因此,在饲料上要达到六要:即品质要新鲜,营养要齐全,适口性要强,给料量要适当,加工要仔细,浓度要稀释。在管理上,本着保胎的原则做到四加强:加强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病从口入;加强笼舍维修,防止跑貂和减少捕捉;加强疫病防治,定期预防接种,定期投放预防性药物;加强饮水,经常保持水盆内有清洁充足的饮水。

养殖水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毛皮,而饲料的营养对毛皮质量又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而水貂饲料一般应满足以下儿条要求。

(1)必须符合水貂的食性和消化生理特点。水貂是肉食性动物,犬齿发达,消化道短,胃容量小,无盲肠,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对动物性饲料的消化能力强,对植物性饲料特别是纤维素的消化能力弱,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因此,水貂的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根据不同生理时期的需要,动物性饲料的比例为70%左右,纤维素少的植物性饲料为30%左右,并适当充加必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2)要求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对母貂的繁殖和哺乳功能、仔貂和育成貂的生长速度及貂皮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水貂的不同生理阶段,应提供相应水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维持期为22%-26%,生长期为33%-38%,繁殖一哺乳期为38%-46%(均为干基含量)。

(3)要求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因为水貂体内将碳水化合物酶解活化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求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要低,但为了防止消化不良和提高貂皮质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又不能低于?定限度。一般原则掌握是:生长和长绒毛期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占日粮总代谢的15%-30%,母貂怀孕、哺乳期占10%-20%。

(4)应具有高的消化率和吸收率。水貂对脂肪的消化率约为90%,对蛋白质的消化率约为85%,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约为75%。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1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