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东边村位于哪个市

位于联合乡金鸡山腹部,尤溪县的最北部,与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毗邻,距乡镇中心7公里,距福银高速公路尤溪互通口18公里,距尤溪县城、南平市区均为40公里,海拨530米,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45户,1020人,其中男558人,女462人,劳动力人数577人,其中劳动力转移人数302人,土地总面积4533亩,其中耕地面积768亩,林地面积2126亩,2008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874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1334万元,工业总产值540万元,村财收入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63元,是个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革命老区贫困村。

东边村位于哪个市

东边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这里曾是0南尤沙边委重点革0据地之一,该村董顺清于1943年9月由0南沙尤支部李铁、余兴瑞介绍加入中国0,成为尤溪第一个0员,革命烈士曾志洽曾是地下游击队小队长,1948年11月在泰宁战斗中被杀害,年仅22岁,现安葬在连云烈士墓。在解放战争时期,东边村人民英勇顽强,坚定信念,善于斗争,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该村被省、市定为革命老区重点村。

东边村人民努力求发展,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发展养殖业、劳务输出等。2008年全村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多吨,农民畜牧养殖年存栏约1800多头,其中小规模肉猪重点养殖户6户,家禽重点养殖户3户,梅花鹿养殖户1户,近年来,引进小规模企业2家,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280多人,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

东边村社会在不断变化,1999年公路实现柏油路硬化,2007年村内公路实现水泥路面全程硬化,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结合滑坡体综合治理和本村实际,分别在4个自然村实施重建家园,到2008年全村新建住户达80多户,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全村3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房,90%安装有线电视,90%拥有程控电话、手机,80%拥有摩托车,东边村部办公大楼于2000年落成,到2009年内各自然村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为新农村建设起了良好的开端。

东边村人民注重教育,东边小学成立于1960年,教学楼建于1975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现有九年制在校生70多人,就学率达100%,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0多人,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3人,据统计,该村籍在岗国家工作人员达40多人,其中担任处级干部以上5人,1988年全国高考当中,全省文科状元陈熙满就出在该村,东边村人民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东边村人民勤劳朴实,东边村梯田精耕细作,景色迷人,被评为福建省最美的梯田,现已被烈为省摄影家创作基地,东边村干部群众有着艰苦奋斗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只要扬长避短,勇于创新,相信东边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东边村附近有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村、侠天下旅游区、枕头山森林公园、南溪书院等旅游景点,有尤溪金柑、尤溪绿笋、尤溪绿茶、尤溪红、尤溪茶籽油等特产。

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粮经比为3:7。苹果3万多亩,形成了以北山果业为龙头的集贮藏、包装、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苹果产业发展链。东河村绿色无公害苹果示范园被命名为省级科技示范园。中药材450O多亩,与成阳步长集团合作兴建的文家蒙芪种子药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50多亩,为全镇中药材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烤烟、玉米、西甜瓜,畜牧业和饲养业等各种特色产业及社会整体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2009年,我镇着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群众吃鲜菜难问题,积极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建成了太村镇张家村、城关镇纸坊村等一批大棚蔬菜基地村,示范带动了全县大棚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落实温室大棚367座。其中,建成285座,正建82座。定植230座,其中西瓜78座,西甜瓜26座,蔬菜126座。

太村镇张家村果蔬大棚基地 位于太村镇以东2公里处,紧邻211国道、306省道。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123口人,耕地面积2113亩,苹果面积1275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372元。该村现有果蔬大棚10座。西瓜种植规模达到20多亩。今年,该村引进了厦门的花美人、瑞蓝、红小玉等5个西甜瓜品种,并与泾阳龙泉育苗基地、厦门的“金秋丰年”公司、海南的“峪友种苗”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一条龙式的生产销售合同,年创经济效益可达16万元。该果蔬大棚生产基地建成,对周边村乃至整个太村镇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 赵家坡村位于太村镇以西8公里处,辖2个村民小组154户802口人,耕地面积2370亩,其中塬面耕地1170亩,沟坡耕地1200亩,果园 面积81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6350

今年以来,该村抢抓全县杂果经济林建设项目机遇,精心部署,合理安排,坚持标准,规范技术,新栽核桃1120亩,为群众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一是合理规划,严把整地关。该村高度重视规划设计,特聘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引导群众合理疏松土壤,按照每亩40株5x6标准整地挖坑,同时,严格标准,打通通风带,确保苗木通风、透气。

二是规范作务,严把栽植关。该村主要以香灵、辽核、鲁西等良种核桃为主,栽植过程中,严把技术关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作业,规范栽植,浸根蘸浆,浇水覆膜,确保苗木抗旱保墒。

三是强化管理,严把管护关。该村严格落实管护责任,采取主要干部亲自抓,村组干部具体抓,每块地落实到户到人,形成齐心协力管护核桃经济林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日常浇水、防虫、除草等管理,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太村镇杨家村辖3个村民小组,248户,1040口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3420元。

今年以来,该村把畜牧养殖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积极动员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西安东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高峰同志支持家乡发展,回到家乡开办乌鸡养殖场,实行果园生态养殖,发展特色养殖业,建成大型乌鸡场一个,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特色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杨家村乌鸡养殖场 总投资600万元,其中固定资金270万元,流动资金330万元。占地面积50亩,建成鸡舍8幢,地下鲜蛋存储库60平方米,围栏1300米。现有员工8名,其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2名。今年4月份购回雏鸡5000只,9月份购回雏鸡10500只,现存活15000多只。乌鸡采食、饮水全部实现自动化。目前,绿壳蛋市场走俏,已与北京、宁夏、西安等多家超市签订购销合同,据统计每天产蛋7000个以上,按照销售协议价格,每个乌鸡蛋价格2--2.2元,预计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按照乌鸡场建设规划,二期工程明年3月开始,将进一步引进良种、扩大规模、健全基础设施并逐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等模式,做大做强做优乌鸡养殖,示范带动本村村民增收致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1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