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灌南县的行政区划

1958年,将涟水县的六塘、花园、硕湖、新集、百禄五乡;灌云县的曙红、海亭、李集、张店、三口、新安、陈集、苏光、树德九个乡镇成立灌南县。

灌南县的行政区划

1960年5月,经省人委批准,将滨海县的响水、周集2个人民公社划归灌南县,1964年10月,根据省人委指示,周集、响水2个公社和响水镇又划回滨海县。经过50年的变迁,灌南县现有新安镇、堆沟港镇、长茂镇、三口镇、百禄镇、汤沟镇、孟兴庄镇、张店镇、北陈集镇、新集乡、花园乡、李集乡、五队乡、田楼乡共14个镇乡;23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共有人口75万多人,版图面积10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

2005年,灌南县行政区划做出调整,将新安乡、大圈乡与新安镇合并设立新安镇,镇政府驻乔庄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安镇行政区域面积142.61平方千米,人口15.76万人,辖4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将小窑乡与百禄镇合并设立百禄镇,镇政府驻百禄村。行政区划调整后,百禄镇行政区域面积105.02平方千米,人口6.05万人,辖24个村委会。六塘乡与李集乡合并设立李集乡,乡政府驻李集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李集乡行政区域面积87.85平方千米,人口6.58万人,辖21个村委会。区划调整后,灌南县辖9个镇、5个乡。

2013年3月2日,灌南县召开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对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堆沟港镇、五队乡,将原堆沟港镇、五队乡合并设立新的堆沟港镇,镇政府驻五队居委会五队街。行政区划调整后,堆沟港镇行政区域面积155.48平方公里,人口8.6万人,辖27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撤销田楼乡、长茂镇,将原田楼乡、长茂镇合并设立田楼镇,镇政府驻三兴居委会三兴街,行政区划调整后,田楼镇行政区域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7.7万人,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撤销花园乡、新集乡,将原花园乡、新集乡合并设立新集镇,镇政府驻新集居委会新集街。行政区划调整后,新集镇行政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调整后,灌南县县乡镇由之前的14个乡镇减少到11个,下辖1乡10镇。 乡镇:辖北陈集镇、张店镇、孟兴庄镇、汤沟镇、李集乡、百禄镇、三口镇、堆沟港镇、新安镇、新集镇、田楼镇等10镇1乡。

工业园区:江苏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连云港化工产业园、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灌南现代化物流园、灌南金

属精加工园、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灌南生态农业产业区、灌南五龙口文化产业园、灌南特种船舶产业园

县政府:江苏省灌南县人民中路20号,县委书记李振峰

所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所在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所在市:连云港市(Lianyungang city)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6亿元,可比价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可比价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8亿元,同比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2亿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4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7元,同比增长10.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8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844元,比上年增加3929元。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2:50.02:31.26调整为19.56:45.63:34.81,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1.9%,比上年提高个0.6百分点。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增长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53亿元,增长1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6.27亿元,增长29.37%,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全年财政总支出80.09亿元,增长2.8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57亿元,增长11.21%。 工业

2013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31.23亿元,同比增长19.56%,实现工业增加值89.46亿元,可比价较上年增长14.9%。年末规模工业企业数达146个,规模工业总产值407.79亿元,增长25.25%,其中民营工业总产值397.20亿元,增长25.61%;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5.49亿元,可比价增长17.3%。

建筑业

2013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52亿元,同比增长31.97%。按项目所在地计算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79亿元,同比增长42.87%;在外省完成产值20.73亿元,同比增长15.1%。 固定资产

201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29.57亿元,规模上城镇投资121.95亿元;规模下投资完成53.81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16.32亿元,其中规模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9.65亿元。

市场消费

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1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批发业零售额6.27亿元,增长18.1%;零售业零售额41.81亿元,增长17.2%;住宿业零售额0.94亿元,增长17%;餐饮业零售额4.99亿元,下降1.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完成40.36亿元,增长24.7%,乡村市场完成13.66亿元,下降5.7%。

金融存贷

2013年,灌南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35亿元,比年初增加15.4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8.23亿元,比年初增加15.84亿元。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2.06亿元,比年初增加12.2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26亿元,比年初增加14.37亿元。

徐州自动化芦丁鸡养殖最大的在哪

百禄镇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南端,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市之说,该镇历史悠久,系苏北重镇,向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人杰地灵,全镇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62139亩,辖24个行政村,258个村民组,14104户,总人口58534人,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22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0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5元。该镇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工作都取得好成绩,被评为市20优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综合考核中获得三等奖。

地理与资源优势 百禄镇是灌南县的东大门。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一帆河贯穿全境,穿越境内的327省道、326省道分别与204国道、宁连高速公路相互交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均占地1.03亩;现有成片林2135亩,农田林网4811亩,四旁植树17万株,林业育苗176亩,在县政府植树造林评比中获得第二名。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有5000亩浅水藕、3000亩花生,3000亩山芋及近3.5万亩优质粳稻。

农业 该镇是灌南县农业大镇、工业小镇、财政穷镇,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可耕地8万亩,水面近2.5万亩,区域优势明显。近几年,该镇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压缩粮食生产,提高生猪、山羊及鸡、鹅、鸭等家禽家畜饲养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浅水藕、棉套瓜(西瓜)、杞柳、波尔山羊、特种养殖等高效、特色农业,取得明显效果。2001年,农业总产值达1.85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

百禄镇党委、政府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的带动能力。按“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方式,围绕优势产品和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形成抓好一个龙头企业,牵出一个特色产业,促进一片基地发展,带动一批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化进程。

工业在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该镇还特别注重发展工业。他们针对苏北农村人口众多,建材市场好的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在近十年时间里就新建三座轮窑厂。同时还结合本地盛产棉花的实际,于90年代初筹建卫生材料厂,生产药棉、医用纱布、口罩、绷带等医疗用品,主产品药棉曾出口西班牙。2001年,该镇创工业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

百禄镇党委、政府明确以工业主导作用新兴工业思路战略方针,努力壮大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是强镇富民的必由之路。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0987 万元。

特色与品牌产品 百禄镇是远近闻名的“泡桐之乡”、“杨木之乡”、“蘑菇之乡”,更是全县粳稻、蘑菇、山药的发源地和重要基地。因工艺独特而食、香、味俱佳的“百禄”牌套肠、“小窑”牌肉圆曾是清朝乾隆时的贡品,现誉满方圆百里,极具开发潜力。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全镇形成具有特色的万亩浅水藕基地和万亩林木基地,连同近3.5万亩的优质粳稻,构成本镇的农业支柱产业。特色产品浅水藕基地在2004年拿到了全国唯一的浅水藕绿色产品基地证书。“白莲”牌浅水藕驰誉国内外,畅销日、韩及欧洲国家。

招商引资 2005年,该镇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辉煌成绩,全年共引进项目1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两个,分别是投资3亿元的联合皮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金泉皮业有限公司。在招商引资项目中,民丰食品有限公司将构建以百禄镇为中心、辐射全县的草鸡生产基地,将有力地推动该镇农户畜禽养殖规模快速扩大。

第三产业 2005年,全镇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876户,比“九五”期末的527户增加349户。从业人员达2628 人,私营企业发展到22家,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38281万元,比“九五”期末的22968万元增加15313万元。

财税收入 百禄镇党委、政府本着“大放开、广培植、强征管”的财税思路,大力培植财源,强化财税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加强资金调度管理,较好地保证了正常工作的运转和重点建设资金的支出。“十五”期末实现财政收入1053万元。

社会事业 积极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设施得到加强,中小学新建教学用房0.35万平方米,新添课桌椅2000套。卫生系统投入27万元,配备了医护专用车和新型诊疗设备。计划生育实行村为主,做到平时工作与突击活动相结合,全镇的计划生育率达95.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以内。坚决执行土地管理政策,没有发生一例违法用地现象,小城镇建设得到加强。

劳务输出 2005年,百禄镇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在劳动力普查工作中严格按县政府和镇党委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全年转移劳动力19560人,实现劳务收入1174万元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05年,百禄镇党委、政府根据镇情逐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布局分为农业三区,大南生态林业示范区,326省道优质粳稻示范区,327省道有机浅水藕高效示范区。一个工业小区,位于百禄、周彭两村所辖327省道两侧。

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2005年完成水利投入20万元,疏浚了管王大沟、翻身河等4.6公里。解决了15个村的排灌难问题,修建了电灌站5座、大沟桥6座、中沟桥7座。全镇有24个村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筹措资金,铺设水泥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全镇装电话的总户数达13500户,通自来水的村24个,通自来水的户数达14070户,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4500户。 唯一不好的是百禄垃圾菜市场 混乱根本就是在307省道马路上卖菜 灰尘尾气污染严重谁敢吃 过时了 应有远离马路 住宅也是 小尖镇周集乡都有远离马路的固定的菜市场

党委书记:陈永祥

镇 长:周文生

入冬后的冷感一天比一天重,但灌南县百禄镇大新村的市芦丁鸡养殖基地的大棚中却是暖意融融,一只只娇小可爱的芦丁鸡正在不同笼子里自由觅食、嬉戏,养殖场负责人芮海霞和技术人员一起正在给鸡添加饲料。芮海霞是返乡创业青年,她通过“基地+农户”的养殖形式带富众乡邻。

芦丁鸡又名桂花雀,是我国雉鸡类中最小的品种,因为蛋内富含芦丁成分而得名,成年后的公鸡一般只有40克左右,母鸡体重也只有50克左右。别看它的体量小,但是繁殖力却超强,一只母芦丁鸡年可产蛋300枚以上。并且芦丁鸡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鸡蛋经过16天的孵化即可出壳,雏鸡一般45天就可以出售。一只芦丁鸡的市场售价一般在5到10元,而饲料成本只有1元左右,肉质细嫩的芦丁鸡市场前景被一致看好。

芮海霞此前曾在常熟做蔬菜批发生意,在外地每天起早贪黑忙碌让她感觉非常劳累。后来,她从朋友处了解到芦丁鸡养殖项目,并对养殖产生了浓厚兴趣。2017年底,她和丈夫潘鄅一起回到了大新村,投入70多万元,创办了芦丁鸡养殖基地,并邀请了相关专家上门辅导,其养殖基地当年就获得很大收益。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芮海霞还积极鼓励周边贫困户一起养殖,并和他们签订收购协议,帮助养殖户解除后顾之忧。村民葛如富之前遭遇车祸,花了很多钱,妻子又得了糖尿病,在当地属于特殊贫困户。芮海霞夫妻俩了解情况后,一个多月前免费为葛如富提供了近千只种鸡,并亲自上门指导他们如何养殖芦丁鸡。目前,第一批雏鸡已经孵化出壳,年前即可完成销售。葛如富指着笼子里的芦丁鸡开心地说:“再过一个多月,我们的第一批鸡就可以出栏了,年底估计能挣3万多块,真的得感谢他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9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