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宁夏

宁夏 *** 自治区简介:

宁夏

宁夏 *** 自治区简称宁,下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7个县级市辖区、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94个乡、93 个镇、40个街道办事处。

省会是银川市。

一、地理位置

宁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

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据2004 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平均海拔为1090~2000 米。

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为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

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 个市县,境内流程397 公里。

二、地理概貌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

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

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

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

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

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

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

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

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缘为一陡坎,是宁夏向东突出的灵盐台地。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

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等市县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中卫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固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5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三、地理特点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

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

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

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

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

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

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

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

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

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

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

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

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

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

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

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

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

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

平原面积较广。

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

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

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

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

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三)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

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

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

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

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

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

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四)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

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

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

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

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

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宁夏气候条件

宁夏地居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位于中国季风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正当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冬处在东南季风西行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68),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南湿北干和气象灾害较多等优点。

以麻黄山北缘—青龙罗山南麓—李旺—关桥—干盐池一线为界,气候资源南北差异明显。

该线以北的宁夏中、北部地区,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稀少,为温带干旱区,无灌溉便无农业。

主要气候资源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5711~6096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8~9℃,〉0℃积温3700℃左右,>6℃积温3500℃左右,>10℃积温为3200~33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年干燥度〉3。

该线以南的宁夏南部地区,降水稍多,热量不足,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主要气候资源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为4932~5661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7℃,>0℃积温2550~3100℃,>5℃积温2540~2900℃,>10℃积温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00~677毫米,年干燥度1~3。

宁夏深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7月最热,平均气温24℃;1月最冷,平均气温-9℃。

年平均气候为5-10℃ ,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为300mm—677mm。

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黄河水的滋润,宁夏平原地区虽然大气干燥,大地却并不干旱。

宁夏旅游旺季是4-10月,淡季到宁夏旅游也别有情趣。

一、年平均气温

1. 宁夏年平均5~9℃之间,呈北高南低分布。

固原市在7℃以下,贺兰山和六盘山最低,分别为-0.8~1.0℃。

同心以北至宁夏平原,年均气温在8~9.4℃之间,中宁、大武口分别为9.2℃和9.4℃,是年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2.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是多数作物生长活跃的时期,同心以北地区出现在4月中旬末到4月下旬初;固原市出现在5月上中旬,南北相差约25天左右。

10℃的终日,同心以北地区在10月上旬;固原市在9月中、下旬,南北相差20天左右10℃是作物生长旺盛期,中北部平原地区持续天数在170天左右,积温为3100~3500℃;固原市持续天数在120~150天,积温1900~2600℃;贺兰山、六盘山,持续天数在40天以下,积温400~500℃。

3. 日平均气温,0℃初日,是土壤开始化冻,牧草萌动,春麦下种的时期。

宁夏全区是由中部最先开始出现的,以同心、中宁为最早,在3月8~10日;银川以北和盐池、中卫一带略迟,为3月11~14日;固原市和麻黄山等较晚,迟至3月18~25日;贺兰山、六盘山最迟,为4月暮途穷8日和4月23日。

日平均气温,0℃终日,和初日相反,由南向北推迟。

固原市和麻黄山等地较早,在11月4日~9日,宁夏平原地区较迟,大部分在11月中旬,其中,中卫、吴忠等地最晚,在11月18~20日。

如以日平均气温》0℃为农耕期,宁夏中、北部平原持续天数较长,大部分地区在250天左右,青铜峡、吴忠、中宁最长为257天。

固原市持续天数较短,在230天左右。

贺兰山、六盘山最短,仅有165天和184天。

二、年降水量

宁夏降水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3.4~677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六盘山地区600毫米以上,黄土丘陵区300~600毫米,同心、盐池一带200~300毫米,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200毫米左右。

六盘山和贺兰山年降水分别为766毫米和430毫米,是宁夏南、北多雨中心。

年降水总量中,夏季占51%~65%,冬季占1%~2%,秋季占20%~28%。

各地水曲线都呈单峰型,进入6月,降水量迅速增大,9月以后,降水量急剧减少。

降水量最大值一般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期间的降水量,中、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月平均降水量最小值一般出现于12月,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各地都在0.5%以下。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年降水量是少雨年降水量的2~6倍。

降水变差系数0.20~0.46,由南向北增大,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不稳定。

.

三、年蒸发量

蒸发量的分布。

宁夏各地年蒸发量在1214.3毫米至2803.4毫米之间。

韦州站年蒸发量最大,为2803.4毫米。

西吉、泾源、隆德等地年蒸发量较小,平均小于1481毫米。

其分布趋势大致为韦州以南各站自北向南年蒸发量逐渐减少;韦州以北各站分布情况为:以韦州为高中心向北逐渐减少,至石嘴山市又呈增大趋势。

宁夏人口

2004 年全区出生人口9.0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97‰,比上年上升0.29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11.18‰,全年净增人口6.53 万人。

年末总人口587.71 万人,其中 *** 206.49万人、汉族377.42 万人。

宁夏宗教信仰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 *** ,全民信仰 *** 教。

在宁夏 *** 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 *** 寺3000 多座,有阿訇约4000 名。

*** *** 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

*** 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 *** 还在自治区、各地区、市县建立了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 *** 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

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 *** 教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 *** 语专修学校,帮助 *** 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除 *** 教外,宁夏还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

自治区人民 *** 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1、民族数量

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

2、宗教种数

宁夏共有5种宗教: *** 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3、主要宗教的规模

*** 教:180余万教徒,阿訇4600余人,满拉6900余人;

佛教:居士13万人,出家僧人120人,尼姑70人;

道教:道士、道姑30多人;

天主教:教徒万人,牧师4人。

4、宗教活动场所

*** 寺:3500多座,拱北、道堂20余座;

佛寺:265座;

道观:10座;

天主教堂:22座(含聚会点)。

宁夏 *** 风俗习惯

受 *** 教的影响,宁夏 *** 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 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

*** 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

*** 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

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 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

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

*** 一般不抽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

喜庆节日, *** 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

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 *** 小吃热情款待。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

*** 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

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 *** 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

*** 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

葬礼包括清洗尸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过去, *** 受 *** 教和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不提倡歌舞,但 *** 群众喜爱唱一种叫“花儿”的民歌, *** 妇女爱弹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口弦”。

至今,民间还活跃着不少“花儿”歌手和擅长弹“口弦”的 *** 妇女。

宁夏资源优势

宁夏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和能源优势突出。

全区有耕地128.8 万公顷。

其中水浇地33.3 万多公顷。

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 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 万公顷、荒水面积5.6 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 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5 位。

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

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已探明的同心县喊叫水乡贺家口子大型矿床,石膏储量20 亿吨,国内罕见。

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 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 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

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 种。

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曾达100 万吨。

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00 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宁夏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

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

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

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 年撤销宁夏省,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

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宁夏 *** 自治区。

宋代以前的宁夏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中卫长流水和固原地区诸多太古先民活动遗址的发掘发现,表明,早在2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三代”以前境内为北狄、西戎各游牧部落居牧区,先后被称之为荤粥、鬼方、狁、匈奴和胡等名。

至战国间,宁夏地区开始归隶中原政权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九原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两次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设定郡。

十六国间,为匈奴铁佛部首领郝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社会日渐稳定,经济开始恢复。

北魏,北周时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放,当时就已称这片塞上灌区为“塞北江南”了。

唐朝安禄山乱后,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平原已相当富庶。

宋代,党项族正是凭借这块塞上得天独厚的绿洲作为根据地,才能在西北 建立一个史称“西夏”的万里之国。

西夏王朝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1227年,元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近、现代的宁夏

民国初年宁夏改为朔方道,此时大部分时期在马福祥、马鸿逵家族 *** 军阀的统治下。

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 *** 自治区。

合肥长临河古镇怎么样?

长临河古镇(长临河老街)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是一条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街。长临河古镇内的古民居建筑群、古塔、蔡永祥纪念馆和吴忠性故居也使这20多公里的岸线更富有价值。

长临河古镇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古镇的名称--“长临河”、“长宁河”自有史以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源于“陷巢州、长庐州”的千年传说。传说中巢湖是一座美丽繁华的城市(巢洲城),城内的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得知,城里巢洲庙门前的石狮眼睛一红,灾难就会降临。所以她每天都去打探,终于有一天晌午, 狮子的眼睛有一点变红,她就四处奔走告诫人们离开,最后才通知家里的父母。此时已是深夜,汹涌的洪水淹没了整个城市,所有人都躲过了这场灾难,唯有小姑娘的一家人没有离去。

长临河在巢湖的东面,在合肥市环巢湖地区总长约75公里的岸线中,长临河就有岸线长达20多公里;与烟墩、义城相比,长临河的巢湖水面要干净清澈得多,孤山、姥山在湖中点缀,湖光山色,景色秀丽。

巢湖的银鱼、毛鱼、虾米堪称“湖中三宝”,名扬四海。而且,镇内的四顶山、茶壶山白马山、羊羚山、青阳山等,其中:“四顶朝霞”被列为“庐阳八景”之一;青阳山泉水清澈甘甜,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山水相抱,青山叠翠,也为之增色,在整个环巢湖地带,只有长临河有水也有山。

长临河镇六家畈古民居

六家畈村中出过淮军将领、军阀海军次长、少将等,衣锦还乡之时带动六家畈的空前繁荣。六家畈中,徽派建筑的砖瓦、木雕都极为精细考究,保存良好,实为历史迷不可不去的重点保护遗址。

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楼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雕精细,建工考究。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吴姓在六家畈老街北头西侧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宗祠(民间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说)祠堂为三进,每进五间,砖瓦结构,大门楼为宫殿式建筑,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门前有石鼓、旗杆,是吴氏出过举人、进士的标志。黑漆大门红膛黑字对联是“渤海家声远,兴隆世泽长”。厅前院内向西有一角门,通往清廷敕建淮军统领吴伯华的专祠,祠内挂吴伯华的画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题颁的“寿”字横匾,两边还有李鸿章、李瀚章题的匾额。厅前院内有一长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药各一株,院南为花厅,门上题有“挹翠”二字。

吴氏旧居

长临河古镇旅游景点:吴氏旧居

吴氏旧居是吴忠性的故居,占地177平方米,坐南朝北。临街四间半正屋,正屋后面有二间厢房,厢房之间是天井小院,为砖木、小青瓦结构,是皖中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内里收藏有吴忠性的生平事迹,有很高的游览教育价值。

百年邮电

长临河古镇旅游景点:百年邮电

百年邮电始建于190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肥东县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也是合肥乡村里最早的邮局。在历史的洗礼下,百年邮局古韵十足,里面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讲述着古老迷人的历史故事,魅力十足。

长临河老街

长临河古镇之古,主要体现在两条老街,南北街长360米名曰老街,东西街长240米,名曰东街,两条街形成一个“丁”字形,是现今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传说长临河古镇像一艘宝船,绕过古镇的长宁河仿佛一条纤绳,拉着宝船驶入巢湖。丁字街为吴氏先祖设计,有两个寓意一是像锚和钉一样稳固宝船、稳固根基,二是盼望吴氏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发达。

长临河老街在鼎盛时期,有店、行馆、庄、堂、铺、房、坊、摊点等各类商业近百家,以米行、布庄、药店、酱园、酒馆、五洋百货为主体。整座老街依旧呈“丁”字形分布,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房屋顺着目光蜿蜒向前延伸,造型古朴,色彩清纯。沿街漫步,“幸福长临”、“吴氏旧居”、“百年邮政” 、“准提寺”等古建筑依次摆开,原色木门,雕花木窗,曲线形马头墙、 气派的木制大门,红红的灯笼,高悬的匾额从眼前慢慢划过,行者仿佛步入了徽州老街,习惯了城市的繁华与忙碌的人们忽然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巢湖北岸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内有座山,因四峰骈列,故名四顶山。又因此山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后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又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等书,均有记载。

长临渔场垂钓休闲度假区

肥东县长临渔场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距合肥市仅25公里,占地面积5650亩,其中连片精养鱼塘3500亩,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场内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相继开发建成“农家生态庄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修通了场内到每一塘口的道路。区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结构良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渔场养殖品种齐全,养殖技术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长临河古镇特色美食有哪些

1、小萝卜

小萝卜是长临河罗家疃的特色之一!其产量不大,形状独特,个头小,圆形,直径1.5cm左右,皮白、肉嫩、汤浓,且风味独特,脆香鲜美,口感极好,营养成分丰富,常食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2、泥鳅挂面

将把洗好的泥鳅放入锅中,添水烧开后小火煮至泥鳅离刺、汤变白,再把面条放进去,烧滚后,停火盖锅盖焖三到五分钟,出锅后加少许葱花即可上桌。泥鳅挂面鲜香四溢、肉质嫩滑,令人回味无穷。

3、狮子头

狮子头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葱、姜、鸡蛋等配料斩成肉泥,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红烧,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4、毛刀鱼

毛刀鱼因其状如刨花片,故人们又将这种鱼称为刨花鱼或鲁班鱼。此鱼头小,体扁,刺细可食,可腌制、可红烧。风味独特,口感上乘,是喝酒下饭必备菜肴之一。

5、驴巴

更多关于合肥长临河古镇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宁夏周边好玩的景点介绍

宁夏周边好玩的景点介绍

宁夏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历史上宁夏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很是繁华。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宁夏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以下是宁夏周边好玩的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陵、西夏帝陵,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座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区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里边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占地近50平方公里。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由于八九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地面建筑遭到破坏,但遗迹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台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错有序、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贺兰山麓的冲积扇上,仍可见昔日的辉煌。

水洞沟

宁夏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曾经的80多年间,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水洞沟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石器和化石,能够更加了解古代的`历史。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沙坡头旅游区

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公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即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在沙坡头旅游区有着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很多游客都会来这里享受滑沙带来的乐趣。除了这些这里还有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及娱乐设施。有着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在这里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半岛,这里地形优越,景观奇特,民俗淳朴,资源丰富。可以在演绎中心观看具有异域风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黄河塞上人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享农家乐;滨河浴场可以体验母亲河的沐浴,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

沙坡头特色之一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

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将稻草竖着埋在沙子中,形成一个个方格,方格内的沙子不能被刮走,放格外的沙子又不能留下来,起到了固定沙丘的目的。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给沙坡头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沙坡头特色之二是滑沙和爬沙山

游人从平地一步一步的爬到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也可以坐索道上去)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人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爬沙山最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有人穿防沙鞋套,多数人是光脚,当你双脚在松软的沙子上爬行时,别有一番情趣!注意:不能再太阳很毒的时候爬沙山。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滑沙场,近200米长、80米高。若天气晴朗,气温升高,从沙坡头向下滑时,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犹如金钟长鸣,故有“沙坡鸣钟”之誉,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

传说很久以前,沙坡头有一座美丽的城镇,后被黄沙掩埋殆尽。于是那鸣钟声,有人说成是震动了埋在城里的古钟,也有人说是被埋在沙丘下的冤魂发出的呼救信号。传说充斥着古人对沙漠的畏惧,每一页都是累累白骨,斑斑血泪。然而今非昔比,在游人的耳中,那高亢的鸣声,不再是冤魂的悲泣,而是快乐的音符。昔日的传说,也褪却了恐怖的色彩,只留下神秘的趣味,让人好奇地探索。“百米沙坡削如立,碛下鸣钟世传奇,游人俯滑相嬉戏,婆娑舞姿弄清漪”,是对当下最好的写照。

沙坡头特色之三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沙坡头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穿越沙漠伸向远方的奇迹;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兰山岩画

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发现。贺兰山是我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

周口临河三a景区在哪?

答:周口临河三a景区位于河南省周口市临河新区,是一处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该景区位于周口城市区之外,距离市中心有20公里左右,可以驱车前往,也可乘坐公共汽车前往。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如江景、湖景、山景、树林、河流、桥梁等。此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历史遗迹、文化古迹、民俗风情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而彻底放松身心,恢复体力。

此外,景区内的娱乐设施也十分齐全,有游泳池、游乐园、滑雪场、游艇、高尔夫球场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总之,周口临河三a景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娱乐设施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游客们追求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好去处。

巴彦淖尔临河周边有成吉思汗雕像吗

有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又称成陵旅游区,俗称东联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成吉思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景区、内蒙古龙头旅游景区。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

成吉思汗八白室随着历史的变迁,辗转迁徙,几经风雨。在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漠北的哈拉和林,元朝都城元上都和元大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进行供奉。这一局面延续了一百年”。每年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许多海内外游客都会前来祭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0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