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的苍南县城
灵溪地处冲积平原,山水秀丽、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浙闽交界的咽喉要地,是浙南闽东北的商品交易枢纽。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苍南县,确定灵溪为县城。灵溪充分利用人文地理优势,发挥县城集聚效应,适时出台优惠措施,广开贤路,招商引资。2007年实现市场成交额99.3亿元,同比增长11%。浙闽副食品商城、浙福水产城、浙闽物流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已成为浙南闽东北颇具影响的龙头市场,参茸市场获“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金名片。浙闽汽车城(4s别克专卖店)的成立,填补了苍南高级轿车专卖的空白。站南五金电器建材市场、浙闽物流中心二期等项目正在筹建之中。灵溪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按20%—30%的比例递增,综合经济实力在温州市30个强镇中名列前茅。
1992年到2000年期间,灵溪镇政府提出“东开发、西改造、南规划、北配套、中完善”的建设思路,整体推进,抢道建设。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重,城市形象、品位得到重视,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多次修编,强调项目的优化设计,开展大规模的“亮丽工程”和绿化行动,提出构筑“三山两水”公园城镇格局的设想。短短数年,全镇总投资近20亿元,完成公建项目600多项,建城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为原来的20多倍。如今,灵溪高楼林立,大街纵横,既有肃静幽雅的行政办事区和宽敞舒适的住宅区,又有繁华热闹的商业区和生机盎然的工业区;既有科技、电信、医疗、宾馆等文体娱乐场所,城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人居环境逐渐完善。
灵溪经济以工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灵溪工业企业以传统的“三编”家庭企业起步,沿着快速、健康的轨道前进。利益直接,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制和合力兴工的共识,使得灵溪的工业企业充满活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塑料编织、五金机械、仪表仪器、食品加工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加上股份制超前发展等特点,成为温州经济模式的重要发源地和典型代表之一。2001年,塑编行为产值达25.1亿多元,占全国同类产品的20.48%,成为灵溪工业的支柱产业。
温州灵溪苍南
属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濒临东海,南连福建,1981年6月从平阳县析出独立建县,因地处玉苍山之南,取县名为苍南。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陆地界于东经120°07′~121°07′,北纬27°06′~27°36′。领海位于北纬27°00′~27°32′48″ ,东经121°07′向东至水深200米等深线以内。2006年陆地总面积为1261.0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97.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苍南县辖20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总人口122.4万灵溪镇、龙港镇、宜山镇、芦浦镇、莒溪镇、_艚镇、钱库镇、望里镇、观美镇、藻溪镇、桥墩镇、炎亭镇、金乡镇、大渔镇、矾山镇、赤溪镇、马站镇、霞关镇、沿浦镇、南宋镇;凤池乡、浦亭乡、腾_乡、云岩乡、仙居乡、新安乡、括山乡、五凤乡、石坪乡、龙沙乡、昌禅乡、中墩乡、渔寮乡、蒲城乡、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4个社区、94个居民区、776个行政村。除汉族外,还聚居着畲、回等少数民族3万多人,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苍南也是浙江省的海洋大县,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苍南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县城在灵溪镇。
苍南平原占三分之一,山区、半山区占三分之二。其中平原地区河道密布,古树、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苍南是农林牧渔的综合产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名特优稀产品有四季柚、荔枝、甜橙、梭子蟹、对虾、石斑鱼等,许多产品远销海外。“世界矾都”矾山明矾储藏量占全世界的60%。水陆交通方便,沿海有7个港口,公路通达全县每一个角落。
苍南县旅游条件优越,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210.5平方公里,由渔寮、炎亭、玉龙湖、玉苍山、莒溪等五个景区和碇步、蒲壮所城两个独立景点组成,其中渔寮、炎亭、玉苍山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另有石聚堂、鲸头、燕窠硐三个县级风景区,构成以灵溪镇和龙港镇为依托的风景旅游体系,可开展山水游、人文游和商务游。经过各级党委、0的大力扶持,目前,苍南县的旅游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的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利用玉苍山景区“石奇、溪幽、湖秀、林荫”的特点,初步建成了集观赏自然风光、登山保健,森林探险于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第二板块以渔寮、炎亭两大沙滩为中心,以沿海岛屿为侧翼,初步建成集水上运动、沙滩体育、品尝海鲜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第三板块以灵溪、龙港两镇为中心,以燕窠硐、鲸头、石聚堂等县级景点为依托,初步建成了集家庭休闲、郊游、购物于一体的周末休闲游乐区。
建县以来,“敢吃第一口,勇为天下先”的苍南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曾创造出股份制、浮动利率等十几个全国第一。近年来,又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和浙闽边贸市场,在龙港、灵溪、金乡、钱库等重点乡镇规划总面积达1万余亩的7个省批特色工业园区,已建成3000多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使苍南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8亿元,财政收入达8.22亿元。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优质粮、磨菇、马蹄笋、生猪、蔬菜、席草、水产、食草动物、禽蛋等十大效益农业基地,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裕的资源。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印刷包装、塑料制品、轻纺、商务礼品、仪器仪表、食品加工等多个工业支柱产业。其中包装印刷行业拥有近千家企业和10万从业大军,2003年产值近80亿元,已占全国总量的15%。市场发育较早,商品交易活跃,现有市场76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7个,超10亿元市场3个。温州礼品城、浙福水产城、浙闽边贸副食品商城名闻遐迩。2003年开始,县委又在全县轰轰烈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然地理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隅,县境地形北部宽阔,南部狭小,略呈三角形,亦类似侧飞雁。全县陆地面积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88公里。
苍南境内主要山脉为望州山,海拔753.3米,由于处于沿海平原之中,突兀而起,所以显得十分雄峻。望州山南麓有荪湖山,地势险要,蜂峦众多,最高处为大尖山,上有龙湫,常云气蒸腾,风雨雷霆常从此出。
苍南大部分境域属鳌江水系。鳌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还有钱塘江和闽江)。初名始阳江,旋改为横阳江,再改为钱仓江,后因涨潮时江口波涛汹涌,状如巨鳌负山,民国易名为鳌江,俗名青龙江。干流总长91.1公里,支流横阳支江最长。干流流域称北港,横阳支江流域称南港,南北港在凤江汇合后,东流注入东海,经湖前、沿江、龙港镇至江口一段,以鳌江中线与平阳县为界。苍南鳌江水系,包括横阳支江以及与之相沟通的沪山内河、萧江塘河、藻溪和江南河道。
苍南县水资源量比较充沛,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1716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为107.5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产水量的4倍。其中地表水10.9458亿立方米,占总量90%;地下水1.2258亿立方米,占总量10%。而按保证率85—95%计算的干旱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仅有7.64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59亿立方米,地下水1.2258亿立方米。
苍南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4℃-1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08天—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670.1毫米。
苍南濒临东海,海域面积约3.72万平方公里,其中近海渔场面积约1.35万平方公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石斑鱼、梭子蟹、小黄鱼等珍贵水产品。
矿产资源诸多,非金属矿藏已发现43处,17个种类,已探明的矿产有明矾石、高岭土、叶腊石等10多种。明矾矿石储量为16216万吨,占全国储量的80%,占全世界储量的60%,故我县的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名、特、优”产品众多,四季柚、蘑菇誉满神州,翠龙茶叶、席草制品远销海内外,桥墩翠冠梨、马站荔枝、望里甜橙以及马蹄笋深受百姓青睐。马站四季柚,誉为“仙家名果”,现在栽培面积达2500亩,产量10000吨,2002年荣获中国柑桔博览会金奖。蘑菇产量3万吨,产值1.3亿元。五凤翠龙茶采制面积3.2万亩,年产量4000公斤,在2003年上海国际文化节上获中国精品名茶绿茶类金奖。马蹄笋生产基地29000多亩,年产鲜笋8000吨,产值5000万元。农特产品开发技术不断创新,成功研制开展出蘑菇保鲜、美味软包装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历史沿革
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明代为抗倭前线,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老根据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
今苍南地,远在商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春秋时为东瓯越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闽中故地置闽越国,属闽越国。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世称东瓯王,为东海辖地。汉武帝时,东瓯举国内迁江淮间,国除。汉昭帝始王二年(公元前85年),今苍南地属回浦县。此后历属章安、永宁、罗阳、安阳、安固、始阳、横阳、永嘉、平阳等县。
1981年3月6日,0平阳县委、平阳县革命委员会向0浙江省委、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提出《关于要求分县问题的报告》。6月18日,国务院给省0下达批复,批准设立苍南县。将原属平阳的矾山镇以及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宜山、桥墩等7个区的72个公社划归苍南县管辖,县城设在灵溪镇。同年11月5日,苍南,平阳分署办公。后经几次行政区划调整,现辖36个乡镇(其中乡16个、建制镇20个),104个居民区,818个行政村,总人口122.4万。
苍南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有着悠久、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19年,地处东南海域的古镇金乡,各小学师生和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举行反帝爱国大0,组织进步社团,传播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6月,江南白沙盐民在吴信直的带领下,首举暴动义旗,掀起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怒潮。这些活动,启发了苍南人民的觉悟,为后来中国0在苍南地区建立组织和开展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
2021年4月,2021浙江53个县市综合指标排名出炉,苍南县位列第47。
2021年3月,苍南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66名。
2021年2月,苍南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44名。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苍南县排名第49。
2020年12月,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苍南县名列第93。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苍南县上榜,排名第32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苍南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苍南县位列第35名。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苍南县位列第76名。
2018年1月,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苍南县为2016—2017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7年12月,苍南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6年2月,苍南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灵溪镇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福鼎相毗邻,是浙江南大门。104国道横贯全镇,3条鳌江支流(横阳支江、肖江塘河、沪山内河)穿城而过,4条县级公路在镇内交汇,客货车直达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穿过镇域,温福铁路在镇内设置苍南站。
经过1992年和2000年两次撤扩并,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千米,人口22.6万人。本地语言以闽南语为主,瓯语为辅。镇政府驻新城区人民大道。邮编:325800。灵溪镇下辖4个社区(大门、灵堡、城中、莲池)、18个居民区(古磉、上街、凤山、双台、柴街巷、黄宅内、会龙门、塘北、站东、韩头桥、灵浦、站前、站北、望江、玉龙、南鹤、横阳、城北)、112个行政村(樟浦、家堡、双台、双灵、古磉、下东垟、双垟、大门、厅基、西山、宫后陈、灵丰、山东、五垟、洽尾缪、东仓、上江、水门内、上垟庄、河尾庄、上林、官堂、新建、灵堡、岩头、龙渡、鱼塘口、垟、后垟、坑底、岭北、大观、南龙、溪心、水头、坑源、五亩、金岙、晓丰、田、北山下、坝头、下埠街、岭前、象松、过港、秦岙、渡龙、双汇、叶家垟、屿湖、宕顶、西程、埭头、白鹤、望鹤、余桥、水垟、凰山前、蔡宅、联进、横支、四大、横河、金福、桥底、营垟、内李、王宅、梧梅、浦边、江苏、河口叶、新港、仓浃、沪山、新溪、台溪、柳庄、五爱、三河、山北底、凤阳、畔垟、门前、山南、周林、浦口、后蔡、前蔡、新桥头、新浦、百丈、塘下、横浦、华山、大洽头、上刘、红星、塔里、横江、平水桥、双家垟、棋南、汤家垟、山脚李、平南、下汇周、斗南、郭家车、镇江、上垟)。
灵溪地处冲积平原,山水秀丽、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浙闽交界的咽喉要地,是浙南闽东北的商品交易枢纽。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苍南县,确定灵溪为县城。灵溪充公利用人文地理优势,发挥县城集聚效应,适时出台优惠措施,广开贤路,招商引资。2007年实现市场成交额99.3亿元,同比增长11%。浙闽副食品商城、浙福水产城、浙闽物流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已成为浙南闽东北颇具影响的龙头市场,参茸市场获“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金名片。浙闽汽车城(4s别克专卖店)的成立,填补了苍南高级轿车专卖的空白。站南五金电器建材市场、浙闽物流中心二期等项目正在筹建之中。灵溪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按20%—30%的比例递增,综合经济实力在温州市30个强镇中名列前茅。
1992年到2000年期间,灵溪镇政府提出“东开发、西改造、南规划、北配套、中完善”的建设思路,整体推进,抢道建设。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重,城市形象、品位得到重视,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多次修编,强调项目的优化设计,开展大规模的“亮丽工程”和绿化行动,提出构筑“三山两水”公园城镇格局的设想。短短数年,全镇总投资近20亿元,完成公建项目600多项,建城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为原来的20多倍。如今,灵溪高楼林立,大街纵横,既有肃静幽雅的行政办事区和宽敞舒适的住宅区,又有繁华热闹的商业区和生机盎然的工业区;既有科技、电信、医疗、宾馆等文体娱乐场所,城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人居环境逐渐完善。
灵溪经济以工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灵溪工业企业以传统的“三编”家庭企业起步,沿着快速、健康的轨道前进。利益直接,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制和合力兴工的共识,使得灵溪的工业企业充满活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塑料编织、五金机械、仪表仪器、食品加工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加上股份制超前发展等特点,成为温州经济模式的重要发源地和典型代表之一。2001年,塑编行为产值达25.1亿多元,占全国同类产品的20.48%,成为灵溪工业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灵溪充分发挥地处浙南闽东北交通枢纽有利优势,加大市场建设、开发和管理力度,市场财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以浙闽副食品商城和浙福贸水产城为核心,沿104国道集散中心,辐射全国,水产、副食品市场的商品远销台湾、日本。
灵溪又是浙南的主要产粮区,全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苍南县1/10以上,“一优两高”农业及规模经营发展完备。
如今的灵溪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浙闽边界熠熠闪光。灵溪人民正继续以开拓者的雄才大略、创业者的拼搏精神、实干家的踏实作风,用浓墨重彩描绘未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2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