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鲇适合在哪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胡子鲇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池塘的中下两层。它在中国广泛分布。它可以在长江和长江以南的水体中发现。此外,许多地区都有人工繁殖,如广东、福建和其他省份。
1.喂养
鱼苗入池后,对蛋白质含量高的鱼苗采用开放式饲料喂养,早晚各一次,日摄食率为5%~8%。饲料应均匀地洒在整个池塘中,使每条鱼尽可能多地进食。喂食饲料前,用清水浸泡饲料,使其软化后再喂食,以防止一些油炸食品因吃得太饱、胀气而死亡。喂食14天后,鱼苗体长超过8厘米。胡子鲶专用漂浮饲料,可不浸泡饲料进行饲养。日摄食率降至3%~5%,要求定期定量摄食。
2.池水调节
胡子鲶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0℃~28℃。要求养殖水质新鲜、无污染、溶解氧含量充足。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胡子鲶高密度养殖的要求,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需要合理调节池水。喂食14天后,池塘水开始变厚,鱼体已长到8厘米以上,水位应加深到1米,每3~4天交换一次水交换量;当鱼体重量达到30g以上时,池水深达到1.2m,水交换能力每2~3天交换一次。在炎热的夏季,应适当增加水交换容量。鱼塘水体的交换方式是向上和向上的。
3.清理污垢
及时清除鱼塘底部杂物和水面漂浮物,定期打开底部出水口,排出鱼粪和沉淀污泥,保持底部和水面清洁。
4.鱼病控制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的方针,控制鱼种选择,科学饲养,精心管理。一是控制池水水深和水交换能力,定期定量补给;二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水清洁;第三,对摄食和活动异常的鱼类及时进行捕捞,查明原因,并进行个别摄食和观察;第四,在防治鱼病过程中不使用禁用药品,按照无污染标准进行水产养殖生产。
淡水养殖专家杨先生告诉记者,1995年通过杂交养殖技术培育出了一种白色鲶鱼,叫“金丝鲶”,从外观上看比黑色鲶鱼要好看一些,但是肉质与黑色鲶鱼是一样的,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但也不是绝对没有。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一名老师称,与我们见到的“白蛇”一样,鱼身通体白色可能是白化病所致,这样的鱼最好不要食用;但是也不排除该鱼是杂交品种,但是杂交品种很少出现在天然的水库中,一般是人工养殖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3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