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

 对于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样需要进行通报,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了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

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范文一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

 20xxx年下半年,根据省、泰州市安监局下达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9项重点工作任务,市安监局结合兴化实际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开发区。各乡镇、开发区围绕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4个乡镇全部完成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安全隐患网上申报、职业卫生现状评价、职业卫生场所检测、职业卫生人员体检、职业卫生人员培训、职业卫生劳动用品发放、职业卫生建档等9项重点工作,分别是:xx镇等。

 11个乡镇未能全部完成重点工作,分别是:xx镇等。

 近期,市安委办将召开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相关人员参加的重点工作推进会,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月5日

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范文二

 为全面掌握我县1至9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推进第四季度工作落实,9月底,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相关组团工作组对2015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3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对9个乡镇、15个县直单位,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督办等形式进行了重点抽查。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江坪河、淋溪河水电工程建设

 截至9月底,江坪河水电站已复工建设,正在筹备华清公司第四次债权人会议。一是已到湖北能源集团督促其支付江坪河工程资产相应的拍卖价款;二是基本完成对第三次债权人会议后新申报的债权进行法律审查;三是正在编制破产费用收支情况报告与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四是对华清公司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等待遇进一步核算;五是研究制定第四次债权人会议讨论表决有关处理银行抵押权问题相关方案;六是依法推进淋溪河项目。在解决淋溪河项目法律问题工作上,一方面,县法院向州中院、省高院汇报了淋溪河公司合并破产工作方案。组织专班赴湖南桑植等地收集淋溪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档案资料,为合并破产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人与湖南张家界中院沟通衔接,不放弃与湖南信达公司协商解决淋溪河公司债务问题,于9月30日安排专人到张家界中院出庭参加诉讼。其他工作中,完成前期对外签订合同所涉及费用的结算;并就安能公司要求偿还共益债务及解除其履约保函有关事项,组织进行研究论证,提出法律意见;对江苏高院判决华清公司承担4.9亿元债务连带责任一案依法上诉。

 (二)项目建设。官庄河及龙王河流域治理工程、鹤峰县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五里等四个乡镇2013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五里坪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工程(II期)、容美土司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前期推进项目、县思源实验学校建设、下坪乡两凤村二组学校至陈波家公路改造、下坪乡两凤村二组卫生室至廖家岭公路改造、燕子镇蔡坡村五组扁滩子公路桥、中营镇王家村二组水牛坪至三组坡上公路改造、亲水走廊海通大市场至溇水大桥段建设工程等工作进展较慢,未按月完成目标任务。各项目进度见附件(《2015年重点工作目标清单》确定重点项目89项,其中与其他重点工作重合35项,项目进度表统计54项)。

 (三)高速公路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构,成立协调、征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二是草拟征地拆迁实施方案。三是正式签订《鹤宣高速投资协议书》。四是落实了征迁协调小组在太平镇的集中办公场所,县高路办人员已进驻太平镇正式启动征迁工作。

 (四)八峰药化建设。截至9月底,已完成非经营性资产司法拍卖的法定程序,破产重整计划执行进入协商转让阶段;县国土资源局完成土地使用现状调查、制图工作,已拟定办证方案上报县政府;县食药监局指导、协调完成原料药生产线GMP改造及监管,协助八峰药化完成了药品生产的再注册工作;县人社局已落实上年度省人社厅支持八峰药化的社保补助资金;县住建局指导八峰药化完成了丝氨酸厂房《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县规划局配合完成丝氨酸厂房竣工现状平面图测绘工作,提供了规划许可办理行政告知清单,为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件办理所需规划审批做好准备;电力外网线路改造和村企分网工作基本完成。

 (五)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创建工作。截至9月底,通过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管、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减排、严控新增排污量及加大城区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COD)3.5,二氧化硫(SO2)3.07,已基本完成化学需氧量(COD)<3.5、二氧化硫(SO2)<4.5的目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未达成?95%的目标;全县重点用水规模工业企业11家,重复利用率达70?90%的有3家,其他企业重复利用率均在10%以下,与工业用水重复率?80%的目标相差很大;环境保护投资达1960万元,完成半年占GDP比重2.5%的目标,但与全年占GDP的比重?3.5%目标还有差距;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推进较快,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完成?70%的目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约90%工程量;严格审批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正在使用的49户畜禽养殖场中,已达标的有32户,其余正按污染治理要求施工;农村家庭户卫生厕所已建54090户,普及率90.16%,还未完成普及率95%的目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完成?90%的目标;生态县建设专题片正在拍摄制作过程中。

 (六)全省山区小康建设先进县创建工作。截至9月底,重点村和老区村项目98个,其中已完工43个,在建48个,余下7个正在组织筹备;美丽庭院Ⅱ期工程已完成;全省扶贫攻坚走基层新闻发布会、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等工作积极配合完成;?双十比选?活动,正在组织开展培植工作。

 (七)全州城乡一体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截至9月底,八峰公园登山游步道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施工,正在进行凉亭彩绘工作;满山红大道人行道改造工程已完成满山红隧道口至富家湾入口段人行道路基、青石面层、行道树、路灯管线建设;风雨桥南岸林业小区至茶厂还建房道路工程正在进行雨、污水管网施工;人大宿舍至广电局、信访局至工行路面改造工程已完成,正进行收尾工作;华龙大桥北至溇水大道路面改造工程正进行招投标控制价审计,圃子大桥至容美镇食药监所路面改造已完成;圃子大桥已完工;康岭新区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麂子峡桥头至廉租房前管网安装、鸡公洞大桥旁倒虹井施工,正在进行观天下旁污水管网施工;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标单位已进场施工;已完成城区临街、亲水走廊、城乡结合部道路等绿化工程;已完成原企管局还建房、溇水大桥、亲水平台、杨柳潭大桥、麂子峡大桥亮化工程;亲水走廊Ⅰ期工程尚余与四桥交接处未完工,待四桥建成后,可全线交付使用;原企管局、林业小区、粮油小区、容阳半岛还建房已全部交付使用,茶厂还建房正在进行挖孔桩砼浇筑施工,生资还建房完成第二次土地拍卖工作,思源学校还建房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襄阳大道还建房启动招标程序,未按月完成目标任务。中营镇、太平镇、燕子镇、下坪乡等4个乡镇5个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煞尾工程资金已落实。

 (八)茶叶产业建设工作。截至9月底,新建茶园1.8万亩,改造10000亩;金阳、骑龙、翠泉、雀语春、龙福、鑫农公司等6家企业6个产品均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茶转换认证;将骑龙、雀语春列为销售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打造,新增三农、骑龙、齐云春公司等3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新成立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及1家联社;品牌宣传方面,组织企业参加了武汉茶博会、贵州湄潭茶博会、十堰茶博会,参加恩施州首届?硒都杯?茶叶评比,?白果?牌走马翠毫绿茶、容美红茶、走马红茶、?雀语春?绿茶等4个产品获金奖,?骑龙?牌鹤峰茶获银奖;完成鹤峰茶叶产业专题片的外景拍摄及待审片;安装120家农资经销商信息监管平台,完成上年度9家绿色农资专卖店年检工作;查处7起茶叶掺杂使假案件;完成3家茶叶加工企业环境监测,受理茶叶加工煤气污染投诉2起;利用电视及网络发布禁止收购木柴通告,发现并处理3起违法收购木柴行为;对全县煤炭经营市场开展了全面清理检查和整顿;对全县供煤企业和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抽样检测16家17批次,检查率达100%。茶叶出口创汇532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3.2%。

 (九)烟叶产业建设工作。截至9月底,收购烟叶23202.61担,收购金额3821.1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9.01%;查获?三非烟?51.778件,完成年度任务的86.3%,在办网络案件1起,依法取缔无证经营户16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60%;累计销售卷烟5064箱,完成年度任务的76.52%,卷烟累计上缴税收1770.38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十)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工作。截至9月底,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5443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6.52%,实现税金363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9.85%;常规天然气厂房建设完成中压网管5.6公里,因资金问题暂停工;咸盈河电站完成通水验收,即将投产;段家河电站正在进行项目核准;核桃湾电站完成环保验收;页岩气已完成中营钻井。农网改造省级项目完成发改批文;新建沼气池12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20台;安装节柴炉200台;建设村级沼气池后续服务网点10个。段家河电站、核桃湾电站、农网改造等工作未按月完成目标任务。

 (十一)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与争创?中国长寿之乡?工作。截至9月底,完成《大路坪乡村旅游区概念性规划暨部分节点景观设计》专家评审,制定了《创建方案》;完成《满山红创建4A景区提升规划》,待专家评审,其建设项目正在向上申报资金;云南庄通往屏山景区旅游公路里程累计完成2.6公里,总投资完成418万元,景区内路基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73%;完成G351西端视距台10个、西端龚家坪至分水岭32公里绿化工程,完成G351东端50公里路段视距台6个、界牌树至云南庄栽植银杏树665株;争创国家地质公园工作,已启动鹤峰屏山?董家河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规划编制和五龙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土司菜谱》基础调研已完成,现已委托专家开始编纂;培植的鑫农苑特色旅游商店正在进行装饰装修、九龙寨特色旅游商店正在改造建设中;创编柳子戏《盛赞最美鹤峰人》、满堂音《最美家庭大家创》、花鼓灯《花姑儿出台送恭喜》等节目;围绕大路坪创4A的目标,目前已收集博物20余件,完成民族服装丈量。争创?中国长寿之乡?工作,已完成21名高龄老人的体检、建档工作,基本完成80?89岁高龄老人的调查摸底工作,正在组织长寿论文的调研撰稿和全县高龄老人民间艺术作品征集,尚未向中国老年学学会汇报我县长寿之乡创建工作,?长寿之乡?创建没有突破性进展。

 (十二)林业产业建设工作。截至9月底,?绿满荆楚?行动村庄绿化98%,差两个百分点;在产业技术培训工作中已累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8人;新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6家。

 (十三)州县?十件实事?

 2015年州定?十大民生工程?与县定?十件实事?5件重合,合计15件,截至9月底完成情况如下:

 1.南鹤线杨柳坪至北镇(除南渡江移民复建段)路面黑色化工程建设。除南渡江特大桥、南渡江新线、杨柳坪改线段及沙坡2公里水泥路面外,其余黑色化路段路基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路面黑色化90%工程量。

 2.满山红大道人行道改造和襄阳大道主体工程建设。满山红隧道至富家湾段人行道改造已完工,富家湾至麂子峡段预计年底完工。襄阳大道主体工程建设因二级客运站建设影响,暂未开工。

 3.35KV变电站、台区及线路改造工程建设。其中新建35KV ?110KV输变电工程1个,续建3个;新建、改造10KV配电台区66个,改造22个。西城110KV、中营35KV变电站续建工程已投入使用,六峰35KV变电站续建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90%,堰垭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正在进行桩基浇筑。新建10KV配电台区59个、改造22个。

 4.启动溇水河城区段防洪治理项目建设。该项目已获初设审查批复,到位资金2000万元,预计11月开工。(批复工程总投资7784.54万元)。

 5.县二级客运站建设。截至9月底,完成货币工程量3000万元。

 6.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程。建设项目共28个,涉及20个项目学校(教学点),已完成60%工程量。

 7.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30个,补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医生34名。标准化村卫生室已完工10个,在建18个,另有2个正在进行开工前期准备;补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方面,已通过事业单位专项招聘考试新增15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8人,目前正在组织面试工作,县中心医院通过编外聘用公开招考28人。

 8.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6个,3个乡镇福利院服务功能提档升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建设,铁炉乡铁炉村,邬阳乡邬阳村,五里乡金钟村,太平镇奇观村、四坪村,容美镇杨柳坪村,走马镇白果村等7个已完成,铁炉乡细杉村正在建设,年底可建成并投入使用。福利院服务功能提档升级建设,走马镇正在进行水电安装和设备添置,燕子镇正在施工,下坪乡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中营镇已完成征地、规划评审、地址勘查,因土地规划调整问题待审批。

 9.启动实施17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减贫9850人。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2624万元,安排17个重点贫困村和7个老区村建设项目98个,已开工91个,开工率达92.8%,已完工43个。

 10.完成法律援助案件250件,援助事项2500件。已完成援助案件198件,援助事项1770项。

 11.新建、改建4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新建10个,改建30个),新建动物无害化处理厂1个。已完成新建、改建3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任务;新建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方案已制定,目前仍在征地,未按月完成目标任务。

 12.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建设4个标准化社保服务平台。已完成新增就业287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5.8%。铁炉乡社保服务平台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太平、走马镇社保服务平台主体已动工,容美镇社保服务平台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前期准备。

 13.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客车。全县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08个村(社区),完成目标任务。

 14.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57万人。已解决2.3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全年任务的90%。

 15.新建保障性住房442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00套、城市棚户区292套,新增租赁补贴50户;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完成公共租赁住房84套;满山红片区棚户区(220户)改造项目完成货币工程量1000万元,警苑小区城市棚户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72户)已开工;租赁补贴已完成审核工作,正在组织发放;农村危房改造已竣工700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大局意识不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3项重点工作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全面性工作任务,部分单位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落实意识不强,影响工作的整体推进。其中,支持八峰药化建设工作中,县住建局主动服务、协调指导不够,原定7月完成房产确权办证的目标任务未按时完成。

 (二)工作机制运行不顺畅。一是各组团工作组办公室、牵头单位、相关责任单位间没有建立层级负责运转机制,整体工作指挥、协调、督办、落实不够。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对工作思考研究的不深入、不细致,向各组团工作组汇报每月完成情况不主动、及时、准确。各组团工作组办公室向县?落实办?报送每月完成情况不及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二是各组团工作组办公室督办协调作用没发挥好,实际工作中存在单打独斗现象,督办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切实开展现场督查。

 (三)目标任务进度不平衡。一是在项目建设上,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重点工程建设步伐不快,重点工作推进效率不高。八峰供水工程、六峰35KV变电站工程因施工受阻未如期完工,畜牧局实施建设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因选址及征地原因不能按时完工,教育局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程中因无监理致8个建设项目未动工。二是在贫困村和老区村项目建设及通组砂石路建设上,破解问题力度不够,预估不足,措施不力,进展不快。容美镇、下坪乡完成全年目标不足60%货币工程量;通组砂石路建设启动较慢,五里乡、燕子镇、容美镇、中营镇完成全年目标不足60%货币工程量。三是环保指标完成不力,11个指标仅3个已达标,2个指标预计年底达标。四是?绿满荆楚?行动未完成村庄绿化任务。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一)锁定目标,追加工作措施。2015年有效工作时间仅余两月,时间紧,任务重。各工作组团要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的《2015年重点工作目标清单》,强化目标,查漏补缺,追加措施。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赶超意识、创新意识,围绕?总基调?,锁定?总目标?,苦干实干,克难攻坚,尽快突破难点工作,确保本年度重点工作按期全面完成。

 (二)提高认识,强化工作责任。一是加强领导。各组团工作组牵头县领导要牵头抓、负总责,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务必坚持亲自抓、负主责,共同推动?工作落实年?活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各组团工作组、乡镇、责任单位要将各项重点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狠下功夫抓好落实。工作中需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的事项,当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时,及时向组团工作组组长、副组长汇报,不能影响工作进展。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各组团工作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主动介入,不回避、不推诿,积极协调、认真解决,各乡镇、责任单位要主动作为、共同发力,提供政策支持和高效服务,形成组团工作组通力配合、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三)严格督办,量化考评奖惩。一是各组团责任组要加大督办力度,针对各项重点工作涉及的乡镇、县直单位坚决实行一月一督查,适时开展不定期抽查,全面准确掌握各项工作完成进度。二是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强度、深度、精准度,提高联合督查、现场督查频次,对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三是要强化督查成果运用,坚持督查效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直接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四)健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各单位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中心意识,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全力争取政策支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项目管理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打造优化发展的?绿色通道?。

 xuexila

 xxxx年xx月xx日

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范文三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小康?的关键之年。区目标办按照《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东区2016年重点工作责任制><攀枝花市东区20xx年民生工程责任制><攀枝花市东区2016年主要发展目标责任制>的通知》(攀东委发〔20xx〕4号)文件要求,截止20xx年12月31日,对全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梳理,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进展情况

 全区82项重点工作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重点工作有78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重点工作有3项,暂缓实施的重点工作有1项。

 二、未完成年度目标的重点工作

 1.区商务局牵头的?完善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工作,未完成原因:未完成?新建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5个,初步形成东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年度目标任务。目前该项工作仅完成到已制定东区再生资源回收站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初步确定欣盛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作为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单位;正在炳草岗片区寻找社区网点并开展试点工作;

 2.区林业局牵头的?生态功能区建设?工作,未完成原因:未完成?实施新造林500亩?的年度目标任务,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招标;

 3.区住建局牵头的?完善江北片区城市修编?工作,未完成原因:未达到?完成瓜子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目前该项工作仅完成攀密片区控规修编初步成果。由于弄弄坪片区定位尚未确定,市住建局暂停对该片区进行控规修编。

 三、暂缓实施的重点工作

 区投促局牵头的?职教产业园?工作,暂缓实施原因:未找到合作投资方,市、区两级政府未安排资金。

国家汇总时所划的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包含了省级分区中的江淮丘陵区和沿江平原区,耕地面积为 2636269 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45%。

(一)自然质量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1772 ~ 4994 之间,最低等别为 9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为 17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7.26 等,其最低等别与全省其他区域相当,全省最高等别落在该区,国家分区的平均等别在全省排位第二;从农用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以 17 等的面积最大,占 23.35%(图 7-17)。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为 9963.48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0.38%,11 ~ 20 等的中等地为 2291479.6 公顷,占 86.92%,21 ~ 30 等的优等地面积为 334825.92 公顷,占 12.70%。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以中等地为主,也有相当部分优等地存在,劣等地所占比例较小(图 7-18)。

图 7-17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图 7-18 江淮平原区不同质量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平原区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面积的 61.72%;其次为巢湖市,占 31.5%;优等地主要分布安庆市和巢湖市,分别占该区全部优等地面积的 41.63% 和 41.16%;其余均分布在沿江的马鞍山、铜陵和芜湖市。中等地以滁州、六安、合肥 3 市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 30.63%、24.46% 和 18.36%,其他各市均有分布(表 7-16)。

表 7-16 江淮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自然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二)利用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国家级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58 ~ 2483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8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5.90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最高等别也为全省最高,平均等别在以国家分区排序时位列第二;从农用地各利用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也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以 17 等的面积最大,其农用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15.89%(图 7-19)。

图 7-19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2.14%,11 ~ 20 等的中等地占 88.95%,21 ~ 30 等的优等地占 8.91%。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的农用地利用等别以中等地为主,也有相当部分优等地存在,劣等地所占比例较小。

江淮平原区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面积的 95.56%,其余各市所占面积均较小。利用等别高的优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马鞍山和安庆市,分别占该区全部优等地的 49.49%、23.19% 和 17.91%;其余在沿江的芜湖市和铜陵市也有少量分布。利用等别的中等地以滁州市、六安市、合肥市 3 市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 27.88%、23.87% 和17.94%,其他各市均有分布(表 7-17)。

表 7-17 江淮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三)经济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国家级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58 ~ 2444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8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5.12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最高等别为全省最高,平均等别在以国家分区排序时位列第二;从农用地各经济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也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且以 15 等的面积最大,其农用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15.49%(图 7-20)。

江淮平原区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5.62%,11 ~ 20 等的中等地占89.29%,21 ~ 30 等的优等地占 5.09%。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的农用地经济等别以中等地为主,也有相当部分优等地和劣等地存在。

图7-20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平原区的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其次为巢湖市,分别占该区全部劣等地的 64.21% 和 29.64%,其余各市所占面积均较小。经济等别高的优等地主要分布在安庆市和巢湖市,分别占该区全部优等地的 46.6% 和 22.03%,马鞍山市没有优等地分布,其余各市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经济等别的中等地以滁州市、六安市、合肥市 3 市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4.95%、23.10% 和 17.77%,其他各市均有分布(表 7-18)。

表 7-18 江淮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总体上看,江淮平原区农用地质量南部好于北部,西部好于东部。

(四)江淮丘陵区等别分布规律

江淮丘陵区属于国家分区中江淮平原区的一部分,包含合肥市、滁州市及六安市的霍邱县、寿县、金安区和裕安区。江淮丘陵区耕地面积为 1689218.88 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29%。

1. 自然质量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分布在1775~4002之间,最低等别为9等,最高等别为 21 等,共 13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6 等,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排位第三;从农用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基本上呈偏态分布,以 17 等的面积最大,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31.96%(图 7-21)。

图 7-21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农用地绝大多数为自然质量等别中等地,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99.64%,劣等地和优等地均很少,总计只占 0.36%。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以中等为主。

江淮丘陵区自然质量等别低的劣等地全部落在滁州市,中等地遍布各地,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表 7-19)。江淮丘陵区自然质量等别最低等为 9 等,主要落在滁州市的明光市;优等地只有滁州市的全椒县有少量出现。

表 7-19 江淮丘陵区各市不同质量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2. 利用等别分布规律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指数分布在 759 ~ 2112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2 等,共 15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4.63 等。从农用地各利用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基本呈偏态分布,且以 17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全区农用地的 18.15%;其次为 14 等,占17.83%(图 7-22)。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3.23%,中等地占 96.74%,优等农用地极少。由此可见,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利用等别以中等为主。

图 7-22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从表 7-20 可以看出,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以滁州市面积最大,占全区劣等地面积的 98.71%,六安市也有少量分布;在江淮丘陵区的各市中,均有中等地分布,各市中等地的面积占全区比例与耕地面积比例相近;江淮丘陵区的优等地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滁州市。江淮丘陵区最低利用等别为 8 等,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明光市;最高利用等别为 22 等,分布在滁州市的全椒县。

表 7-20 江淮丘陵区各市不同质量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3. 经济等别分布规律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27 ~ 2272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3 等,共 16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4.86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其平均等别在省级分区中排位第三;从农用地各经济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正态分布规律,且以 15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 14 等和16 等(图 7-23)。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总面积的 6.10%,中等地占91.72%,优等地占 2.18%。由此可见,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经济等别以中等为主。

图 7-23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丘陵区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的 92.30%,其他各市均只有少量分布;中等质量农用地各市都有大面积分布,3 市所占面积比例相近;优等质量农用地大部分分布在滁州市,六安市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合肥市所占面积最少(表 7-21)。总体上看,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质量是南部好于北部。

表 7-21 江淮丘陵区各市不同质量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江淮丘陵区三类等别的最低等都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明光市。明光市位于江淮丘陵区东北部,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境内南部为低山丘陵,占辖区总面积的 85%,土壤类型多为以玄武岩、角斑岩、千枚岩和下蜀黄土为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黄棕壤、粘盘黄褐土和漂洗水稻土。缺水干旱,境内河流多为源头河流,水利设施较差,蓄水灌溉能力差;低山丘岗坡度较大,地势较陡,水蚀较重;土壤肥力低,旱地土体浅、砂砾含量大,漂洗水稻土粉砂含量大,易淀浆板结,是致使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三个主要自然因素。2002 年,明光市人均农业总产值较低,农业排灌机械台数在滁州市也较少,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明光市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国家商品粮、小杂粮、优质烟基地县,明光市农用地的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水平有极大的提高潜力。

江淮丘陵区三类等别的最高等都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全椒县。全椒县位于江淮丘陵区南部,地貌类型以岗冲起伏的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20 米左右;水热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为15.40℃ , 年平均降水量为 1000 ~ 1100 毫米 , 全年无霜期为 220 ~ 240 天。全椒县离长江较近,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以渗育、潴育水稻土和粘盘黄褐土、黄棕壤为主,肥力较高。近年来,全椒县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对内全力优化环境,对外大力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力求与“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面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均 GDP、人均农业总产值在滁州市较高,成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绿化先进县、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和棉花大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之一,还是南京无公害农产品配送基地。全椒县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略优于江淮丘陵区的其他地方。因此,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的最高等也都出现在全椒县。

(五)沿江平原区等别分布规律

沿江平原区属于国家分区中江淮平原区的一部分,包含马鞍山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及安庆市的怀宁县、望江县、枞阳县、宿松县、桐城市和安庆市郊区。沿江平原区耕地面积为 947050.12 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16%。

1. 自然质量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分布在 1816 ~ 4994 之间,最低等别为 10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为 16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9 等,在以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排位第一;从农用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向高等偏移的偏态分布,以18 ~ 21 等面积较大,共计占本区农用地面积的 60.69%(图 7-24)。

图 7-24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由图 7-25 可见,安徽省沿江平原区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极少,只占本区农用地面积的0.4%,11 ~ 20 等的中等地所占面积比例为 64.24%,21 ~ 30 等的优等地占 35.36%。由此可知,安徽省沿江平原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以中等地和优等地为主,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沿江平原区的优等地面积比例最高。

图 7-25 沿江平原区不同质量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由表 7-22 可见,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中等地以巢湖市面积最大,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41.93%,其次为安庆市,占 25.44%,其他各市均有分布,各市中等地面积与农用地所占面积比例成正相关;沿江平原区的优等地以安庆市所占比例最大,为 41.63%,其次为巢湖市,占 41.16%,其他各市也有少量分布。总体上看,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是南部好于北部,西部好于东部。

表 7-22 沿江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的含山县,该县处于沿江平原北部,县境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土壤类型以潴育、潜育水稻土为主,长江支流裕溪河和滁河穿越其间,沟渠密布,土地肥沃,含山县西北多为低山丘陵,丘陵起伏,山丘错杂,部分地区水源短缺,灌溉条件相对较差,此处出现该区自然质量等指数最低值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吻合的。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最高等主要分布在安庆市的怀宁县和望江县,此两县均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长江北岸,地貌类型有长江冲积平原、丘陵、岗地和沿湖平原,由于北有大别山脉阻挡寒流,水热条件在全省最为丰富,年平均气温为 16℃~ 16.5℃,无霜期为 250 天,年均降水量为 1300 毫米;土壤类型以潴育、潜育水稻土、灰潮土和棕红壤为主,肥力较高。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沿江平原区出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最高等,也是全省最高等的主要原因。

2. 利用等别分布规律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869 ~ 2483 之间,最低等别为 9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7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8.15 等,其最低等别略高于本省其他区域,最高等别和平均等别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均为第一;从农用地各利用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以 18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 13.04%(图 7-26)。

图 7-26 沿江平原区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中的优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24.75%,中等地面积占75.05%,劣等地面积很少(图 7-27)。由此可见,安徽省沿江平原区的农用地利用等别以中、高等地为主。

图 7-27 沿江平原区不同质量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在沿江平原区各市中,农用地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55.96%,其次为安庆市,占 43.78%,铜陵市也有少量分布;中等地在各市均有分布,所占面积比例与农用地面积比例成正相关;优等地以巢湖市所占面积最大,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49.63%(表 7-23)。

表 7-23 沿江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的最低等分布在巢湖市的含山县,最高等分布在巢湖市的无为县。从农业机械总动力看,含山县在巢湖市最低,而无为县则为最高。由此可见,利用等别的高低自有其因。

3. 经济等别分布规律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58 ~ 2444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8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5.58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最高等别和平均等别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均为最高;从农用地各经济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规律,且以 15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 13.16%(图 7-28)。

图 7-28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4.75%, 中等地占 84.97%, 优等地占 10.28%。由此可见,沿江平原区农用地经济等别也以中、高等为主。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的 97.62%;优等地主要分布安庆市和巢湖市,分别占 64.06% 和 30.26%,铜陵市和芜湖市也有少量分布;中等地在各市均有分布,所占面积比例与农用地面积比例成正比关系(表 7-24)。

表 7-24 沿江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的最低等分布在巢湖市含山县,含山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弱,农业总产值也较低。近年来,含山县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优质米、优质油、特种动物规模养殖、经果林、出口蔬菜 5 个主导产业,成功地建成了 3 个万亩高标准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 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养鹿基地以及青虾养殖基地,含山县农用地生产潜力巨大,特色农业前景广阔。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的最高等分布在安庆市的望江县,望江县农用地自然条件在全省最为优越,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每年种植棉花达 30 万~ 35 万亩,产皮棉 60 余万担;望江县同时是产粮大县,每年种植粮食 70 万亩,产粮 30 多万吨;望江县还是优质油生产基地县,每年种植油菜 40 万亩,产油 6 万余吨。在望江县出现沿江平原区经济等指数的最高值,也是全省最高值,与当地实际是吻合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