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灵川作文300字
枫亭塔斗山风景区,三面环山,东西临海,有会元寺、玉皇殿、万寿塔等,是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生态园林和山海河田于一体的游览胜地。枫亭镇,自古是闽中沿海兴化府莆田县、仙游县与泉州府惠安县交界处的商贸重镇,暨今莆田市荔城区、泉州市泉港区、仙游县等三县区交界处的交通要镇,是联系湄洲湾南北岸的中枢和纽带,是包含原泉州港、兴化港在内的大湄洲港中心。塔斗山上,天中万寿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站在塔边,环顾四周,可瞭望仙游枫亭、莆田灵川、惠安南埔三地景象,尽收眼底。
枫亭塔斗山风景区风光优美。这里有塔斗山、溪海汇流、海滨观潮等自然景观;有始建于五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中万寿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襄墓”;有蔡京墓、会元寺、朝天寺、兰友祠、麟山宫、宋代古荔枝等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七墩入塔、沧溪古桥、太平陂、枫港码头以及海安省级陆岛码头等名胜古迹和现代景观;还有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观赏的一大亮点,也为各方游客展示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独特风采。
枫亭塔斗山风景区以塔斗山、蔡襄陵园、蔡京墓为主要景点,连接30多处景观。塔斗山形似麒麟,以天中万寿塔作为麒麟之角,称为“麒麟独角”。塔之东有仿古建筑的“天中玉皇殿”;塔之西有始建于宋代的会心书院、文昌阁;山腰中有始建于唐代的会元寺。登山远眺,纵览山海河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蔡襄陵园由蔡襄
灵川地名由来已久。据载:宋代已有灵川里之名,几百年来沿称至今。宋、元时为永嘉乡灵川里,明代为灵川铺。明末至清时为五区灵川里。乾隆《莆田县志》载,灵川析为东西两部,西部为灵川里,东部为醴泉里(包括东庄的石码以及湄洲湾以北沿岸村庄)。民国七年(1918年)划入华亭区,后析为岩头区(今灵川所在地)。
却说灵川的山,横贯东西,山脉系壶公山分支而来,有大小山峰20座,最高海拔639.5米,低的几十米。全镇依山临海,蜿蜒逶迤,全长17公里,远望如一条巨龙俯伏于湄洲湾畔,山脉位于北侧,向南倾斜,面临东海。
造物主的奇特,构筑秀丽的山川,也为先人的命名提供了依据。有龙则灵,又有水之川。民间传说:“灵川”就是聪明的祖先读了《陋室铭》后,顿生灵感,而给自己这个美丽的家园起了这么个动听的名字。当然,亦寄托于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之美好愿望。果真,在明朝景泰二年(1451年),邑人柯潜在殿试中独占鳖头,得中状元。
灵川镇村庄的名字多有缘由。
传说“文革”前有一城里的教师来灵川学区报到,学区欲派他到海头小学任教。他想灵川已经够沿海了,还要到海的尽头,那里必定风猛浪大,不去,不去;派令改写为青山小学,他想青山定然高山峻岭,也不去。工作人员只好打开全学区的学校名册让他选,他挑了坪洋,觉得此校一定在平川坦途。但事后方知,海头无海,青山无山,两村均在公路两侧,唯独坪洋不平,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沟沟里。
灵川镇像坪洋村那样,为了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而给村庄命名的还有蔡厝、东进等村。另一类是依据地理位置命名的,如榜头——灵川之东头;下尾——靠海的最南端;径里——幽静的山区里;山门——村口两垄山似一环形大门。再一类是按照族居姓氏命名的,如何寨——何氏居所在;柯朱——全村四千多人口,多为柯、朱两姓;蔡厝、西厝——姓蔡的居住地。还有一类是据史料或历史典故命名的。如硋灶,传说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南宋时烧制商品瓷外销日本、东南亚各国,至今上下硋灶洋面还遗留古代陶瓷窑址。又如海头村,历史上此处是海滩,后随陆地变迁,当时的海如今成陆地,但仍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名字。以此命名的村庄还有东沙、太湖、云庄、东洋、利角、大埔等村。
灵川镇的村名就是这佯,根据各自特点,各得其所,自成其趣。
1999年灵川析出东海镇,原属湄洲湾北岸管委会。2002年8月归城厢区管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3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