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速求江苏省吴江市历史沿革资料

吴江:古称松江,别称鲈乡。位于中国江苏省的最南端,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三大著名城市,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中心区域。吴江市北距苏州16公里,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58公里,至上海港口70公里,南距杭州113公里。吴江境内气候宜人,交通方便,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现有耕地70万亩,水面40万亩,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吴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织,吴江桃源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江建县,至今已有1090年。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吴江撤县设市,揭开了吴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速求江苏省吴江市历史沿革资料

气候:吴江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最高38.4摄氏度,最低-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870.8mm;平均气压1015.7hpa;年平均风速3.2M/S;

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无霜期200-240天;年日照45%。

水文:近50年平均水位(吴淞标高)2.76米,地表平均水位值3米-3.6米。

土质:地区质属湖泊相沉积平原,土质以粘土为主;地耐力6-10T/平方米。

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纬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东经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总面积为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总人口77万。

吴江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适合农作物和水生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全市耕地面积 7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麦子、油菜和蚕桑、苗木等,水生作物有席草、莲藕、芡实、茭白等。境内河道纵横,湖荡密布,水面积2.6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2.7%,水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太湖大闸蟹、太湖银鱼、太湖白虾。太湖白鱼、南美对虾、罗氏沼虾、青虾、塘鳢鱼、加州鲈鱼、鳜鱼、甲鱼等。吴江畜禽养殖颇具规模,近几年还逐步引进了鸵鸟、獭兔、肉鸽、梅花鹿等名特优新品。

吴江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5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气息的同里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园的精巧构思、独特布局和绝伦神韵而名闻遐迩。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两堂三桥”(嘉荫堂、崇本堂和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融成一体,相得益彰。明清商业街、罗星洲、南国茶楼、珍珠塔和陈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里景致的新亮点。同时吴江荟萃了盛泽先蚕祠、震泽慈云寺塔、黎里柳亚子故居、松陵垂虹桥遗址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吴江的古运河风光带、环太湖旅游圈和肖甸湖省级森林公园以其自然的优美景色和妩媚风光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回归自然的胜地。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2002年共投入12亿元,相继完成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松陵城区先后建成了3大景观广场,新辟了5大公共绿地,新增了一批园林绿化达标单位和住宅小区,并对22条主要道路、河道绿化带和松陵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至年底,松陵城区绿地总面积达到341.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2.46%,顺利通过了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同时,还先后完成了市区部分路段的改造工程,完成了震桃公路、环太湖公路和 227省道至我菀坪段改建、苏嘉杭高速公路吴江互通接线、松陵至大观园莘塔段公路建设等工程,完成了220千伏盛泽目澜输变电建设工程,完成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一期工程;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吴江段已基本完成路基、桥梁等前期工程,5万吨级盛泽污水处理工程已进入运行,“西气东输”一期工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招入首届新生,总投资达9.22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各镇在积极配合支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相继完成了一批镇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吴江简介

吴江:古称松江,别称鲈乡。位于中国江苏省的最南端,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三大著名城市,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中心区域。吴江市北距苏州16公里,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58公里,至上海港口70公里,南距杭州113公里。吴江境内气候宜人,交通方便,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现有耕地70万亩,水面40万亩,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吴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织,吴江桃源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江建县,至今已有1090年。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吴江撤县设市,揭开了吴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气候:吴江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最高38.4摄氏度,最低-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870.8mm;平均气压1015.7hpa;年平均风速3.2M/S;

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无霜期200-240天;年日照45%。

水文:近50年平均水位(吴淞标高)2.76米,地表平均水位值3米-3.6米。

土质:地区质属湖泊相沉积平原,土质以粘土为主;地耐力6-10T/平方米。

湘湘精心整理,

江历史悠久。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偏东地为吴江县。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分设8个区、10个区、9个区、5个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共设23个乡,7个县属镇。1958年全县农村成立20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设3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黎里镇与黎里乡合并,实行镇管村,全县共设7个镇,22个乡,1985年又有5个乡镇合并。自1987年起全县各乡陆续撤乡建镇。1992年撤县建市,设有18个镇,5个乡。至2004年全市全面完成撤乡建镇,共设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墟、桃源、横扇、七都10个镇。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72186人,比上年增加2763人, 其中,男性人口384422人,女性人口38776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全市非农业居民231614人,全年出生4639人,出生率为6.0‰;死亡5937人,死亡率为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

吴江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的99.82%,并有回、壮、满、苗、白、土、瑶、彝、畲等26个少数民族,约1558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0 .18%。

吴江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5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气息的同里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园的精巧构思、独特布局和绝伦神韵而名闻遐迩。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两堂三桥”(嘉荫堂、崇本堂和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融成一体,相得益彰。明清商业街、罗星洲、南国茶楼、珍珠塔和陈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里景致的新亮点。同时吴江荟萃了盛泽先蚕祠、震泽慈云寺塔、黎里柳亚子故居、松陵垂虹桥遗址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吴江的古运河风光带、环太湖旅游圈和肖甸湖省级森林公园以其自然的优美景色和妩媚风光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回归自然的胜地。

古往今来,吴江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间,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据资料反映,属吴江籍或长期生活在吴江的历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范蠡,西汉词赋家严忌、严助父子,西晋文学家张翰,南朝梁陈间文学训诂学家、画家顾野王,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宋代进士谢景初、谢涛,明代诗文家史鉴、沈颢、园林建筑师计成,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文学家吴兆骞、词曲家徐曦、医学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诞育了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革命烈士张应春,国学大师金松岑,文学家范烟桥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吴江民间文学源远流长,蕴藏丰厚,尤以芦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挚朴实、曲调优美清新、乡土气息浓厚,在吴中独树一帜。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各呈千秋。吴江人主食以大米为主,杂粮仅用作调节口味,其中盘龙糕、闵饼、麦芽塌饼、熏豆、震泽黑豆腐干等都是吴江颇具特色的名吃名点。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的直属单位

跟诸位看官盘点一下,极致珍馐,中国的顶级食材!

水产类“鱼中西施”长江鲥鱼

一提到“长江三鲜”,第一个从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一定是最近几年炒成天价的“长江刀鱼”。其实,真正在“三鲜”之中坐头把交椅的是那被称作“鱼中西施”的鲥鱼。

鲥鱼,洄游鱼类,鲱科、鲥属,生在江河,长在大海,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多有分布,但惟有长江镇江至南京段的鲥鱼才算得上顶级食材。

中国烹饪鲥鱼的传统由来已久,但由于产量不低,并不是非常名贵。直到,朱元璋坐稳龙椅之后,鲥鱼被列为了“贡品”,从此身价暴涨。

其实,鲥鱼是一种非常难保鲜的水产品。在明朝的运输条件下,从江南经大运河向北京运送鲥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万历野获编》曾记载了当时“鲥鱼贡”的运输全过程。“5月15日收获鲥鱼,先抬到孝陵给朱元璋看看,然后立刻开船,沿路由各州县负责提供保鲜的冰块,一路冰鲜着直达北京。”当时的时限是“六月底之前必须进京,7月1日必须摆上皇帝的餐桌”,违者除了杀头没有第二个办法。

纵使如此急如星火般的急运,鲥鱼到了北京也已经开始腐败,御膳房的厨子们只好用重口味的佐料来掩盖住臭鱼的味道。

清朝之后,鲥鱼贡改为陆运,由快马经驿道二十二个时辰之内限时送达。

明清的皇帝们为了吃一口鲥鱼,耗费的人力和物力真是不计其数,别说老百姓,就连王公贵族弄上一条鲜鲥鱼也得高兴地好几天睡不着。

民国之后,鲥鱼才真正的又回到民间的餐桌,但也绝非一般人可以享用的美味,只有江南的大户人家在宴请贵客的时候才会呈上一盘鲥鱼。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极致的美食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调方式”。能将鲥鱼的鲜美发挥到极致的方法唯有“与火腿片、冬菇片、冬笋片为伍,带鳞清蒸”。据说,只有用这种非常不常见的蒸法,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下鲥鱼皮下丰腴的脂肪,才能产生出那种“入口即化,肥甘胜牛脂”的幼嫩鲜滑口感。

有道是“嘉鱼名卉偏多刺,莫怪题诗易感伤。”,鲥鱼唯一的不佳之处就是“多刺”。上海富家**的代表张爱玲曾在《红楼梦魇》中将“鲥鱼多刺”列为人生三大恨之首。但很多人又说,吮鳞吸骨,将每一根刺上的汤汁都吮吸的一干二净,正式吃鲥鱼时的仪式感。

很可惜,鲥鱼并没有等到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水文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过度捕捞的原因,这种鲜到骨头里的水产已经功能性灭绝。自1994年春,安徽张姓渔民在长江中捕获一条重约2斤的鲥鱼之后,再也没有了它们的消息。与长江鲥鱼同时消失的还有同样浙江的“钱塘鲥鱼”和广东的“西江鲥鱼”。

现在餐厅中动辄几千的鲥鱼其实只是他们的美国和东南亚亲戚,据吃过长江鲥鱼的老饕回忆,比以前的味道差的很远。

“东南佳味”松江鲈鱼

1972年2月,尼克松访沪,上海方拿出了一道“清蒸鱼”,让老尼赞不绝口。回美国之后,老尼时常向各国政要推荐这种“相貌平平,实则鲜美无比”的小鱼。

在老尼的强烈安利之下,于1986年访问我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也点名要吃上一口,那种“鲜美到骨头里”的鱼。但可惜的是,当时上海方面召集了300多条渔船在松江附近昼夜寻找,却是一无所获。

这种让老女王垂涎三尺又求之不得的水产正是上海松江地区特产的“四腮鲈鱼”,也是“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中的鲈鱼。

松江鲈鱼,鲉型目,杜父鱼科,松江鲈鱼种洄游鱼类,在我国东部沿海曾广泛分布,但惟有松江府秀野桥下所产的鲈鱼为“天下之最”。其头大尾窄、巨口细鳞、柔嫩无腥、味鲜绝伦,被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

我国食用四腮鲈鱼已有2000多年之久,《后汉书》、《晋书》、《太平御览》、《后赤壁赋》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晋人张翰想起家乡的莼羹、鲈鱼脍之后,连官也不做了,直接从首都洛阳跑回老家吴中。

松江鲈鱼的做法多样,红烧、白烩、清蒸、汆汤均可治出美味,曾是松江市民大席之上必备的佳肴。

但是随着环境和水文的改变和过度捕捞,野生的四腮鲈鱼在70年代后期已基本绝种。现在野生四腮鲈鱼已经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绝对禁止捕捞。

好在,人工繁育四腮鲈鱼的技术已经完全落地,人工养殖的四腮鲈鱼已经走上了人们的餐桌。

“鱼中龙种”泰山赤鳞鱼

在山东泰山山腰上的溪涧中生活着一种长不足一尺,重不过百克的褐色梭型小鱼。这种极度灵活而敏捷的小鱼学名叫做“多鳞铲颌鱼”,俗称为“赤鳞鱼”或者“螭霖鱼”。

泰山赤鳞鱼是鲤鱼的远亲,方头巨口,龙目龙须,古人将其比作无角螭龙,故名“螭霖”,老百姓因其背部红褐而讹化为“赤鳞”。

泰山赤鳞鱼分为四个等级,背部为赤**者叫“金赤鳞”,为银白色者叫“银赤鳞”,为豆青色者叫“豆赤鳞”,为灰黑色者叫“草赤鳞”,金赤鳞是鱼中的王者,是历朝进贡之品。

我国吃赤鳞鱼的历史由来已久,据《泰安县志》等文献记载,凡来泰山封禅的君王均要吃一口“赤鳞鱼”。李白、杜甫等到过泰山的文人也要品尝一番。李白就曾有诗赞曰“鲁酒瑚珀色,汶鱼紫锦鳞。

赤鳞鱼的油脂含量极高,据说,盛夏之日将其放在岩石上曝晒,便会化作一团油脂而流走。

烹饪赤鳞鱼多以清汆、干炸、香煎为主,满汉全席、孔府宴中皆有以赤鳞为原料做成的佳肴。

目前,野生赤鳞鱼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非法捕捞。好在养殖赤鳞鱼已经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蟹中之王”黄油蟹

在珠江的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地方,生长着一种重达半斤以上的青膏蟹。每到端午之后,某些身体格外强健的膏蟹会把身体内的蟹膏转化成“黄油”,慢慢的渗透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将壳内的蟹肉染得一片金黄。这就是“黄油蟹”,港澳顶级老饕们眼里的“蟹王”,一种万里挑一的顶级螃蟹。

最顶级的“头手”黄油蟹,生长在深圳福永、沙井、白石洲和东莞虎门附近海域。据说这种螃蟹如果身体哪里出现残破,**的油脂就会从破口处流出。因此在烹饪它们之前要先用冰块将其冻死,防止烹饪过程中发生断腿的情况。

黄油蟹是近几年才从粤港地区兴起的顶级食材,烹饪技法极其简单,要么用黄酒做成“醉蟹”生吃,要么冻死后直接扔锅里清蒸,唯有这两种最简单的烹调手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蟹子的鲜美和蟹油的肥甘。

“贵过黄金”金钱鳘花胶

花胶,一种以各种鱼的膘晒制而成的干制食材,一种长得如一张“豆油皮”一般的粤味食材。

在我国,在传统医学的加持之下,只要是顶着“补肾、滋阴、补血、产后、养颜”的名号的食材,立马身价百倍。花胶,这种在大多数硬骨鱼都能找到的器官,这块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劣质蛋白质”,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美食界异军突起的新贵,大摇大摆的走上了各式各样的饕餮盛宴。

黄金鳘,又名石首鱼、黄唇鱼,石首鱼科,黄唇鱼属中大型肉食性鱼类,最大者可以重达100kg,体长1.8米。黄唇鱼与大、小黄鱼、黄姑鱼都是远亲,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入海口以南到珠江入海口的温带、亚热带海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种。

野生黄唇鱼肉价值大约为3000元/斤,但由它的膘制成的花胶绝对是“胶中的王者”,在各路权贵的追捧之下,1kg顶级的花胶已经被炒到了100万港币。更有甚者,一枚陈年的老花胶竟然被拍到230万元。

哎,满满的全是智商税。

各路游医、江湖郎中、传统医学爱好者、养生狂热粉的嘴里,黄金鳘花胶已经从一块不被吸收的蛋白质变成了“保命的神药”,无论是中风、心脏病还是癌症,只要从花胶上割一块下来,立马回九转回魂,起死回生。

在“捞一条吃一辈子”的暴力驱动之下,种族灭绝式的捕捞,硬生生的让曾广泛分布的野生黄唇鱼变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甚至他们的近亲加利福尼亚石首鱼都快被捞的一干二净。

真的,没有买卖,没有杀害。在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之前,大家还是给黄唇鱼留一条活路吧。

(一)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队)

主要职责:按照省渔业主管部门部署,制订太湖湖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监督检查湖区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制订湖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协调处理本湖区渔业管理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和矛盾。

法人代表:王小林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副中心(开发区管委会南)

(二)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滆湖渔政监督支队)

主要职责:按照省渔业主管部门部署,制订滆湖湖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监督检查湖区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制订湖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协调处理本湖区渔业管理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和矛盾。

法人代表:姚建伟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人民中路193号

(三)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政监督支队)

主要职责:按照省渔业主管部门部署,制订高宝邵伯湖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监督检查湖区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制订湖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协调处理本湖区渔业管理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和矛盾。

法人代表:董祥浦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北路62号

(四)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

主要职责:按照省渔业主管部门部署,制订洪泽湖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监督检查湖区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制订湖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协调处理本湖区渔业管理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和矛盾。

法人代表:王欣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黄河花园

(五)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骆马湖渔政监督支队)

主要职责:按照省渔业主管部门部署,制订骆马湖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监督检查湖区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制订湖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协调处理本湖区渔业管理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和矛盾。

法人代表:张建益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202号

(六)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中国海监江苏省总队直属支队、江苏省渔政监督总队直属支队、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要职责:依照委托授权承担我省海洋监察、渔政监督工作,组织海洋渔政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全省辐射沙洲滩涂水域水产增养殖发展规划与管理,调处沿海跨省、市渔业纠纷和矛盾;负责我省海洋渔业无线电安全网络建设与管理,承担海洋渔业生产安全搜救。

法人代表:程建新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跃龙路76号

(七)江苏渔港监督局(江苏渔船检验局)

主要职责:代表国家对我省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实行技术检验、发证,实施渔业港航安全、渔港水域环境监督、渔业船舶登记、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及渔业船舶海上事故处理。

法人代表:胡永生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青年西路32号

(八)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主要职责:开展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促进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组织开展海洋水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提供海洋水产品优良种苗和海水养殖先进技术。

法人代表:张朝晖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路31号

(九)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主要职责:开展淡水渔业科学研究,促进淡水渔业科技发展;组织开展淡水水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提供淡水水产品优良种苗和海水养殖先进技术。

法人代表:夏爱军

邮编:210017

(十)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

主要职责:开展水产质量检测工作,提供水产品、水产加工制品、渔用饲料、渔用药物、水质、水产种菌检测技术服务,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法人代表:夏爱军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外茶亭东街79号

(十一)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职责:开展水产技术推广、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渔业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全省水生动物防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等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研究、信息采集、疫情扑灭、防治技术推广、防疫检疫人员培训以及水质、苗种、饲料、药物检测等工作。

法人代表:晁祥飞

地址:南京市汉中门大街302号

(十二)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

主要职责:开展海域滩涂资源、环境、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承担海洋环境、资源监测和海洋环境污染调查任务;负责海洋环境的常规预报,发布海洋预警报,编制全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海洋灾害公报。

法人代表:盛建明

地址:南京市汉中门大街302号

(十三)中国海监江苏省总队(江苏省渔政监督总队、江苏省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

主要职责:依照委托授权承担我省海洋监察、渔政和渔港监督工作,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处罚权;参与国家涉外海洋监察、海洋渔政监管工作,维护国家权益;指导全省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依法组织实施我省水生动物防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产品安全和渔药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

法人代表:林建华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0号

(十四)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对外经济技术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我省海洋与渔业外事、外经工作,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处理有关涉外事务;指导协调远洋渔业开发。

法人代表:张明丰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0号

(十五)江苏省海洋与渔业信息中心(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

主要职责:承担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编制实施海洋与渔业系统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展全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业务组织与技术指导;编制全省并审核沿海城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年度工作计划,处理相关业务数据;建立维护省级监控指挥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撑。

法人代表:谢伟军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0号

(十六)江苏省渔业无线电管理站

主要职责:开展我省渔业无线电通信管理、设备维护工作,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法人代表:徐海涛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0号

(十七)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财务结算中心

主要职责:负责在宁部分直属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财务决算及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承担工会、学会、协会等社团经费的日常核算工作。

法人代表:马俊斌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90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6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