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繁育技术介绍?
孔雀的繁育技术也是养殖孔雀的重要技术之一,怎样在繁育期间管理好孔雀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孔雀的繁育技术
1、繁殖期
蓝孔雀的繁殖期有强烈的季节性,一般在6~8月份。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了产蛋季节。
1 *** 与求偶
成年的蓝孔雀,特别是公孔雀常常追逐母孔雀,并将华丽夺目的舵羽上的覆羽通过皮肌的收缩,高举展开如扇状,俗称“开屏”,并且不断抖动,索索作响,并可多次开屏,每次长达5~7分钟之久,且左顾右转,翎羽上的眼状斑反射著光彩,引得母孔雀频频接近公孔雀。在群养情况下,为争配偶常引起剧烈殴斗,有时已 *** 的母孔雀被公孔雀追得无奈而受伤。
2交配
公母配种比例为1∶3~5,母孔雀交配15天后产蛋,为此要在角落处挖一沙坑,放好沙供其产蛋用。应有专人值班拣蛋,免发生食蛋癖或诱发抱性。
2、孵化
1自然孵化
最好利用抱性强烈的乌骨鸡及土种草鸡来代孵,并用配抱药催醒有抱性的母孔雀。一般体型小的抱鸡只能每次抱孵4~6个孔雀蛋。在孵化期间,将抱鸡每天上午、下午定时放出或抱出2次,进行排粪,同时供应饮水和谷粒,约15分钟后抱回继续孵化。孔雀的孵化期为26~28天,其中于第7、14和21天分别验蛋。
2人工孵化
凡孵禽的电孵机,只要将孵化盘按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后即可孵化。按常规消毒种蛋与孵化装置。孵化工艺基本相同。
孔雀繁殖期需要注意什么
孔雀繁殖的季节性很强,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孔雀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年产蛋30枚/只左右。每天产蛋时间是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不会出现连续每天产蛋。
孔雀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但也不能超过1∶5配比,否则,受精率会降低。每一个组合为一个产蛋群,每产蛋群只能一个栏舍饲养。进入产蛋季节,孔雀开始 *** ,公雀会发出求偶讯号,一般都在早上10:00前和下午5:00后。公雀求偶,首先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 *** 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雌雀没有 *** ,则没有反应,不理不睬或者避开公雀。如果孔雀受到外界干扰 *** ,孔雀也会开屏,并发出叫声,这是因为受到外界干扰 *** ,而引起戒备。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作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孔雀蛋重约108克/枚,孵化期为26~28天。孔雀蛋必须及时收集放冷库储存,5天入孵一次。孵化温度37.5℃,溼度65%~70%。孵化至25天时,胚蛋转入出雏机,温度为37℃,溼度75%。刚出壳雏雀重为80克/只。
孔雀育雏管理要点
1.种蛋要优先
大小适中、蛋形正常平均90g,表面光滑清洁,无皱纹、裂痕、污点等,储存时间不超过15天,储存温度18℃,相对温度为70%~80%,通风良好,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2.雏雀要优选
挑选体质健壮的雏雀是养好孔雀的前提,所以对雏雀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康的雏雀表现为膘好毛光,挣扎有力。对那些体重过小,孱弱无力和畸形的雏雀,应剔除。
3.育雏分室内外
育雏间分为室内育雏和室外育雏。室内育雏,用角铁等材料先搭成架,每个架250cm×120cm,底高80cm,四周高60cm,用1.5cm×1.5cm的电焊网,也可用胶网或鱼网,可用于饲养20日龄前育雏。室外雏雀,栏舍面积为5m×10m,室内外各一半,室内高4m,上盖石棉瓦,下面均匀搭上竹架,供孔雀栖息,可用于饲养20~60日龄雏雀。
4.密度要合理
20日龄以内的雏雀,每平方米15只左右为宜。20日龄至60日龄的雏雀,应从室内移到室外饲养,每平方米养5X8只为宜,同时还要根据气温变化灵活掌握防止高温挤堆雏雀闷热而死。
5.分群要适宜
在雏雀饲养中,由于雏雀体质、品质、雌雄差别,经常出现雏雀个体大小不一,强雀抢食,弱雀吃食不足,影响群体均衡增重现象。应及时把雌雄、强弱雏雀分群饲养,以便于饲养管理。
6.温溼度要适中
温度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开始时为34℃,以后每天降温0.3℃。相对溼度控制在60%~70%之间,看雏施温的原则是,雏雀表现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饮水适度,雏毛匀整光滑,休息安宁。
7.喂食要科学
针对雏雀肠胃容积小,易饥饿的特点,饮水、食料供给应充足,必须配合全价料,每天喂食5~6次,喂给量以刚好吃完,不大量剩余为宜。以防残料污染变质。
8.空气要新鲜 因雏雀代谢旺盛,产生二氧化碳、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多,室内育雏既要保温,又要通风,做到人进室不感觉闷。
9.光照饮水要卫生
育雏初期,以自然光为宜,1周龄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让其适当晒晒太阳,起到促进骨骼发育作用,饮水要先饮0.1%的高锰酸钾溶液,开食后供给清洁饮水,水温以25℃左右为宜。饮水要常换,每周喂给一次0.1%百病清等溶液。水具要常洗刷消毒。
孔雀的养殖
1、孔雀养殖场基本与家鸡要求差不多,以僻静的半山坡为佳。养殖场准备好后选择引进羽毛光滑、活泼、食欲好、敏捷的孔雀种,
2、养殖前要接种疫苗。
3、每日以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的配搭为饲料。
4、饲料的来源很杂,有豆饼、大豆、花生饼等植物饲料,还要有鸡蛋、骨肉粉、蚕蛹、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平时还需加点青菜、野菜等。养殖中注意做好防疫,避免感染病。
孔雀养殖技术:
饲养方法
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白孔雀。蓝孔雀从印度引进,其驯化时间长,产蛋率高,易于大规模人工饲养;白孔雀系蓝孔雀变异种经选育而来;绿孔雀主要产于中国,因数量稀少,显得特别珍贵。孔雀雄鸟体长约2.2米,羽毛绚丽缤纷,头顶冠羽聚起成撮或屏开为扇状,尾上覆羽延长尾屏,尾屏长约1.5米,五彩斑斓,开屏时华丽无比。孔雀生性机灵、胆大不怕人,善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在栖架上栖息并露宿在外。即使是寒冷的雨雪冬夜,也见孔雀不进屋而在栖架上过夜,因此建孔雀棚时要重视外运动场的面积,以内舍加外棚相结合为好,外棚比内舍大一倍,棚高3米以上,周围及顶用镀锌铁丝网或尼龙网围起,网眼2×2.5cm。距地面1.5~2m,用竹木条做栖架,便于孔雀上架栖息,地面一角设置沙池让其沙浴。内舍应铺沙土,夏天在外棚上可覆盖遮阴网,或种植遮阳植物。养殖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座北向南的地方。孔雀的食性为杂食性,人工养殖一般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并适当投喂青绿饲料。
饲养管理
1、人工育雏:雏孔雀由于其体弱而娇嫩,需要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求管理精心细致。育雏前应先彻底消毒笼舍及设备。刚出壳的幼孔雀要加强保温,温度可根据雏鸟的日龄和表现来掌握。一般情况下1~10日龄34~300C,11~20日龄30~260C,21~30日龄26~240C,以后每周降10C,直至180C~200C。一般温度过低,孔雀苗堆在一起,靠近热源;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脱温后一周左右,可让雏孔雀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促进发育。雏鸟养殖密度为30~50只。雏孔雀出壳后24小时先用0.02%高锰酸钾水饮水,有利于胎粪的排出,然后喂料(要求含粗蛋白22.5%以上),要求保持料、水不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15日龄内的孔雀在饲料中加入熟鸡蛋黄、青饲料、黄粉虫、添加剂(如速补14)。平时要仔细观察雏孔雀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定期清洗消毒水槽、食槽、垫料,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由于孔雀翅羽生长速度快,一周后即可飞翔,应注意防逃措施。在整个育雏期间,应定期防疫。1~15日龄用青链霉素3000单位/只饮水,3天后用千分之二土霉素拌料,交替使用,防止白痢及球虫。一周龄后用万分之一痢特灵防黑头病,20天一次。7~9天用新城疫IV系弱苗和传支H120免疫,14日龄用法氏囊中毒疫苗,21日龄用鸡痘疫苗,35日龄用传喉疫苗(视当地情况定)。
2、 育成期管理:育成期是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饲料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使其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采用栏舍饲养,并适当喂些新鲜多汁青饲料,此期饲料有颗粒料(如玉米、小麦等)、混合料(如蛋白质饲料及骨粉、钙粉、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青饲料三部分组成。成年孔雀每年8~11月换羽,10月后大部分羽毛换齐。雄鸟尾屏依年龄和体质不同,2年龄方能长好。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内,每天开屏4~5次,每次长达10分钟,雌鸟和幼鸟也能作相仿的姿态,但不具尾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7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