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之乡的双阳鹿业
1995年,双阳区被中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大会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双阳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42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8%;全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总人口37.7万人,占长春市区总人口的13.7%。双阳距长春市中心区37公里,处于长春半小时经济圈内,是长春市城市规划空间格局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功能区。域内交通环境非常便利,长清、双蒋公路连接长春市主城区,龙双公路连通龙嘉机场,长双烟铁路贯穿双阳南北、连接沈吉和京哈铁路,长春至双阳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轻轨即将开工建设,初步构建了辐射全区、纵横全境、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
双阳区矿产资源种类多,迄今已发现各类矿藏34种,有开采价值的矿产19种。其中石灰石、油气、煤炭、矿泉水、膨润土等资源储量大、品质高、开采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石灰石储量达到30亿吨,储量及品质位居东北地区前列。煤炭资源总储量8900万吨,占长春市煤炭总储量的64%。石油、天然气分布面积达47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8000万吨、天然气储量24亿立方米。全区矿泉水储量1亿多立方米,可开采量达到7800万立方米以上。膨润土储量达到380万吨,开发价值非常巨大。
双阳区是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水网密集、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境内共有中小河流17条,中小型水库和湖泊41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全区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双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长春第一峰及东北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面积最广的岩溶景观和世界罕见的冰瀑布,生态旅游、休闲康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双阳区投资环境优越,拥有双阳经济开发区和长春文化印刷产业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省、市政府为促进双阳经济快速发展,出台了“41+1”优惠政策,使双阳在省市层面上享受了“县益从县、区益从区”的特殊待遇,为争取政策和项目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随着长吉图战略的深入实施,双阳作为未来长春市副中心和长吉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其战略地位、发展优势将更加重要、更加凸显。 双阳养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早在公元1725年的清朝雍正年间,双阳区鹿乡镇盘古屯就有人捕获野生梅花鹿,围起栅栏,实行人工驯养。(“盘古屯”为满语音,译成汉语即“养鹿的地方” )
双阳养鹿业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
自发散养阶段(1725——1949)。这个阶段是清雍正年间至解放前,养殖形式以少部分家庭自发散养。据史志记载到1927年双阳鹿存栏仅有307只,建国前达到400—500只左右。也正是这个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鹿茸的药用功效,并成为东北三宝之一。
规模养殖阶段(1949——1978)。1949年双阳县在长岭陈家屯建起第一家国营鹿场,这标志着梅花鹿的养殖由散养向规模养殖方向发展,同年底全县梅花鹿存栏达556只。1958年,双阳县国营鹿场的两架优质鹿茸选入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1959年建立国营第二鹿场。1962年建立国营第三鹿场,全县梅花鹿存栏达2717只。1969年以后陆续建起了国营第四鹿场和国营第五鹿场。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全区建成国营鹿场5家,鹿只存栏总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
计划与市场并存养殖阶段(1978——199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双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以国营鹿场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大国加强养鹿基地建设,加快富县裕民”的战略方针,鼓励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养鹿业,全县掀起养鹿高潮,使个体养殖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同步发展的格局。1987年,国家为保护湖北神农架野生动物种群,从原县国营第三鹿场调拨20头双阳型梅花鹿投放到神农架自己保护区放养。1988年,双阳县被列为吉林省养鹿基地县。1990年《双阳梅花鹿选育提高项目》被国家科委列入“八五”星火计划,双阳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国家种鹿基地。1995年双阳撤县设区后,全区拥有国营鹿场5家、集体鹿场38家、全体养鹿户3600户。全区梅花鹿存栏43830只,占全国的17.5%,占全省的33.75%,年产鹿茸23160公斤,占全国鹿茸产量的12.9%。同年4月,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双阳县为全国首批唯一的“中国梅花鹿之乡”。同年5月,国家经贸委、外经部批准双阳鹿茸及鹿产品等11大类产品享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1996年6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确定双阳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鹿业贸工农一体化试点单位。1998年,全区梅花鹿存栏达57091只,其中国营鹿场存栏3000只,集体鹿场存栏5000只,个体养殖户存栏49091只;全区鹿茸产量38089公斤,产值1.2亿元。1989——1998年,双阳鹿只存栏、鹿茸总产、鹿茸单产、鹿茸优质品率及鹿副产品出口创汇5项指标连续10年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现代养殖阶段(1999——现在)。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1999——2000年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双阳区国营鹿场种鹿已全部出售,职工全员买断,国有资产划拨国家,国营鹿场全部改制为个体民营鹿场。此后,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梅花鹿产品已由原来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产品方向转变,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一大批实力强的企业,如吉林省长双鹿业特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尊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双阳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长春市虹桥鹿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博文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蜂顶山鹿业有限公司、吉林鹤年堂参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盘古梅花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春世鹿鹿业有限公司等现代化企业不断涌现,全区梅花鹿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双阳区被省、市政府确定为“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振兴工程”的鹿产业基地。2006年双阳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2008年 “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予以注册,结束了双阳乃至长春市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历史。2009年双阳区梅花鹿产业被吉林省政府列入长吉图战略规划。2010年双阳区因特有的梅花鹿产业,与天津滨海新区、河南郑州、湖南张家界等国内20多个省份的60个市镇被香港大公报评选为“2010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区)、镇(乡、村)”,双阳及双阳梅花鹿再次名扬海内外!2011年双阳区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梅花鹿产业发展“双核驱动”的重要“核心区之一”。同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确定为“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区”。 中国梅花鹿之乡-吉林双阳 ,多年来,无论是梅花鹿养殖数量,还是鹿茸总产量、单产量、鹿茸优质品率和创汇额均居全国各养鹿县(区)首位,引领和主导全国梅花鹿产业的发展。双阳梅花鹿产业发展具有六大优势:
一是规模优势。2004年双阳区制定并出台了全国唯一的梅花鹿标准化养殖规范性文件——《梅花鹿系列吉林省地方标准》。2006年,双阳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为全国梅花鹿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2011年,双阳区梅花鹿存栏数量19.5万只,占全国总量的30%,占全首总量的50%。梅花鹿养殖户近万户,其中百只以上养殖户400户,超千只规模养殖户8户。多年来,双阳鹿存栏、鹿茸总产、单产、鹿茸优质品质率和创汇率始终稳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二是品种优势。“双阳梅花鹿育种”科研项目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1979年被列为农垦部重点科研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1986年由双阳县高级畜牧师韩坤同志带领的科研团队,培育成功了我国乃至世界首例人工繁育定型的优良品种——“双阳梅花鹿”,并通过农业部的鉴定。1987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星火计划,因双阳梅花鹿较其它梅花鹿具有鹿茸优质高产、遗传性稳定、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成活率高等特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第二次中国鹿业大会上,双阳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19号公鹿获得“鹿王”称号。
三是产品优势。全区拥有资产超千万元以上的高端鹿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7家,产品覆盖6大类130多个品种。修正药业、长双鹿业、世鹿鹿业、中汇鹿业、盘古鹿业等企业自主研发的梅花鹿基因营养液、鹿胎精华素等多种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吉林生物鹿业制品有限公司取得中国首家鹿产品、保健品的GMP认证。“尊鹿”牌“生物菌介蛋白”成功推向省外市场;“世鹿”、“长双”、“鹤年堂”、“盘古”等10多个品牌的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日本、阿富汗、阿联酋、西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四是人才优势。双阳拥有韩坤等一批国家、省市级科研人员,产品研发团队聚集各类专业人才3420人,以长双鹿业为基地,成立了优质梅花鹿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专项课题科技攻关组,6个课题由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解放军农牧大学、吉林特产研究所等省内知名院校25位专家领军,分别就良种繁育、专用饲料、疫病诊治、鹿茸护肤品、养生饮品、基因资源进行深度研发。其中韩坤的梅花鹿育种科研成果填补了世界鹿科动物定型品种的空白。市场营销团队拥有2000多持证经纪人的营销队伍,培养了宋先宗、柴玉娟等一批鹿产品销售人才,销售网络已经延伸到国际领域。养殖服务团队拥有鹿业诊疗服务人员430余人,鹿业养殖熟练工3.8万人,遍布全国。
五是市场优势。2011年,双阳共有各类鹿产品经销企业187家,鹿副产品年吞吐量达到1500吨,已经形成了鹿乡镇和双阳城区两大鹿产品交易中心,年实现总产值9.2亿元,利润近1.3亿元。每年仅鹿乡镇的客流量就近百万人次,鹿副产品吞吐量达到1000余吨,鲜鹿茸吞吐量达到100吨,该镇鹿产品专业市场的鹿产品价格始终左右着全国,成为全国鹿业市场走向的“晴雨表”。
六是发展优势。“十一五”期间,双阳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振兴工程”的鹿产业基地,获得了10万头肉用鹿基地项目建设和省级鹿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以及对可繁母鹿补贴的政策扶持。双阳区的梅花鹿产业再次被列入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2008年4月,“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注册,实现了全省养殖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2009年,双阳鹿产业规划被吉林省政府列入长吉图战略,2011年双阳区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梅花鹿产业发展“核心区”之一。 双阳梅花鹿是通过地方类型选育的途径,采用个体表型选择种鹿、单公群母配种、品质与亲缘选配、大群闭锁繁育等方法,经过组建基础群、初选扩繁、精选提高三个阶段培育而成。双阳梅花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人工培育定型的优良梅花鹿品种。
一、体质外貌特征
“双阳梅花鹿”经长期圈养和多年人工选育,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多的培育型特征,具体而言,体形中等、毛色较深、梅花斑点大而清晰、背线较浅、头长额宽、胸部宽深、腹围较大,在吉林省五个梅花鹿类型中,双阳梅花鹿的头长指数、体长指数及胸围指数为最大,体高指数为最小,肢长指数居中,整体结构紧凑、丰满。
二、生产性能
双阳梅花鹿具有较高的鹿茸高产性能。1985年,原双阳三鹿场上锯公鹿平均单产为1050g(成品茸),比选育初期高1.15倍,比吉林全省同期平均单产高59.6%,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一倍多。1986年至1989年期间,上锯公鹿平均单产为1243g(成品茸),比1985年的1050g提高18.3%,三锯以上公鹿产鲜茸(三权)超5000g的达10%以上,其中96号优秀种鹿连续三年产鲜茸均在15000g,创下了梅花鹿产茸的世界之最。
双阳梅花鹿不仅具有鹿茸优质高产的性状,而且鹿茸质量也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特点是:鹿茸枝头肥大、质地松嫩、茸型完美、色泽鲜艳、含血量足、有效成份含量高等特点。
三、遗传性能稳定
“双阳梅花鹿”是长期纯繁选育的成果,在选育过程中,一直把鹿茸产量和质量作为首要的选种条件,因此,“双阳梅花鹿”的遗传性能稳定,特别是茸重性状的遗传力更为突出,经中国农科院特产所测定,其遗传力为0.48,属于高遗传力,因此,“双阳梅花鹿”具有很高的育种价值。
四、早熟性明显
主要表现在经济性状早熟。16个月龄育成母鹿80%达到性成熟,12个月龄育成公鹿100%可收初角茸,二岁公鹿可收15%以上的高档三杈茸,三岁公鹿可收60—80%的高档三杈茸,七岁公鹿达到产量高峰。
五、适应性强、耐粗饲
双阳梅花鹿对环境、气候等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饲料的选择范围广、食性杂、耐粗料。 2007年,双阳区鹿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双阳梅花鹿”商标注册申请。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予以核准注册。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结束了双阳乃至长春市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历史,对打造“中国梅花鹿之乡”品牌,实现富区裕民,加速梅花鹿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8月第四届中国梅花鹿之乡(双阳)鹿产品交易会期间,双阳区在长春市会展中心大酒店举行了“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闻发布会。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特产文化节暨首届中国地理标志文化节上,双阳区原区长王明德被文化节组委会授予功勋人物称号,双阳区鹿业协会被授予先进单位,双阳区原副区长张立新在此次文化节中国特色经济高峰论坛上做了关于《倾力打造地理标志商标,做大做强梅花鹿产业》报告,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给双阳梅花鹿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双阳梅花鹿的地位更加突出、明显,假冒双阳鹿产品的行为明显减少,进一步增强了双阳梅花鹿的市场竞争力。在增收致富方面,未获得“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2007年全区鹿农直接从出售鹿只及鹿产品得到的收入人均仅为1500元,占当年鹿农人均纯收入的35.5%;获得证明商标以后,2009年鹿农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是2007年的2倍多,占鹿农人均纯收入的65%,梅花鹿产业已成为双阳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在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动了双阳鹿业的发展,鹿业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修正药业、长双鹿业、锦鹿科技等重点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所生产的六大类130多种保健产品已远销东南沿海城市,一部分鹿产品在港、澳、台地区和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鹿旅游资源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一批赏鹿、戏鹿、品鹿的旅游产业正在开发之中。双阳正在依托梅花鹿产业园区,全力做大做强鹿及鹿副产品产业,努力把双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梅花鹿产业基地。 2007年3月1日,双阳区鹿业协会经双阳区民政局批准成立,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拥有会员1200人。
协会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为前提,以协调、自律、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发展壮大双阳梅花鹿特色产业为工作目标,在鹿业养殖、产品加工及销售、中介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广泛开展服务性工作,并采取咨询、培训、代理、研究、指导等方式,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完善企业技术基础性工作,强化服务和引导,帮助企业提高鹿及鹿产品的品质,提高经济附加值,促进经济繁荣。
协会工作范围:对鹿业协会会员单位按国家的有关要求进行规范,执行鹿及鹿副产品的标准,根据市场行情和信息,每年制定出台活体鹿及鹿茸的指导价格,每月向会员发送信息简报,实行网络服务,对会员进行培训,对市场进行监管,规范会员单位生产、经营行为,对会员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同时发展壮大深加工企业。
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制定和修改协会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会成员,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决定其它重大事项和终止事宜等。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负责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选举产生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定期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决定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等工作。协会设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每届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
2007年5月25日,双阳区鹿业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暨鹿业协会成立大会。会议选举产生双阳区鹿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成员35名,选举产生会长1名、副会长14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2007年至2012年,双阳区鹿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先后组织召开三次理事大会,制定并通过了《长春市双阳区鹿业协会章程》、《双阳区鹿业协会理事会规章制度》等文件,组织实施了《关于开展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打造诚信鹿业规范经营倡议书》。
2012年6月5日,双阳区鹿业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会议选举产生双阳区鹿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成员45名,选举产生会长1名、副会长11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本届理事会对今后协会工作做出部署:一是加强沟通联系,打好政策牌;二是与时俱进,利用外脑,做好科技攻关;三是内联外延,合力构建发展平台;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场管理;五是穿针引线,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公布了《2012年梅花鹿鲜茸上市价格指导意见》。
历史记录
据《双阳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在双阳区鹿乡镇盘古屯(满语:养鹿的地方)就人饲养梅花鹿。从盘古屯出土的石碑也记载了这一点。包括相传过去盘古屯有一外号叫崔抱子的财主,诱鹿、养鹿的故事也都说明双阳人工养鹿的历史不止三百年。
2000年长春市自来水公司双阳区梨树屯修建污水处理厂,挖土至10米深左右,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其中有一块长有枝杈犄角的头骨化石。据考证,这块化石就是梅花鹿化石。由此推断,双阳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梅花鹿生存。
武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相关的国有企业
简介:首农集团简介
2009年4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重组为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元集团始建于1949年9月的平郊农垦管理局;华都集团始建于1975年4月的北京市机械化养鸡养猪工程指挥部(北京市畜牧局的前身);大发畜产公司创建于1985年5月。三家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为首都副食品供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的首都农业集团经营性资产超过500亿元,员工近4万人,国有全资及控股企业64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1家,境外公司4家。首农集团在畜禽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物产物流等方面具有行业明显优势,业已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5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三元”、“八喜”、“峪口禽业”、“太子奶”、“丘比”、“华都”、“黑六”、“百年栗园”等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首都农业集团将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内涵,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食品加工业和物产物流业融合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和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提供绿色健康食品、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龙头地位、首都标志性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
公司简介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北京首农集团所辖奶牛育种、奶牛养殖、畜牧技术服务体系、种猪育种等相关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于2013年10月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旗下拥有绿荷牛业分公司(原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种牛科技分公司(原北京奶牛中心)、华育种猪分公司(原北京养猪育种中心)、饲料分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河北首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农畜牧山东分公司及河南分公司、白城分公司(吉林)、兰西分公司(黑龙江)。涵盖畜禽养殖全产业链,以良种繁育为核心,以“做世界一流动物育种专家”为愿景,充分发挥首农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高产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畜牧企业。
法定代表人:张振新
成立日期:2001-09-11
注册资本:175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158028909490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英文名:Beijing Lvhe Cattle Farming Co., Ltd.
人员规模: 1000-4999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德茂庄德裕街5号
经营范围:生产种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祖代);经营种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纯种;大长、长大杂交一代母猪);生产、经营种公牛冷冻精液(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褐牛、娟姗牛);生产、经营荷斯坦奶牛;批发兽用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中成药、外用杀虫剂、固体消毒液;加工浓缩饲料(禽畜、幼禽畜、种禽畜)、配合饲料(禽畜、幼禽畜、种禽畜)、精料补充料(反刍)(饲料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03月31日);加工复合预混合饲料(禽畜水产、反刍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06月12日)(以上范围限分支机构经营);牛场设计;猪场工艺设计;生产、经营荷斯坦奶牛(公牛)(限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地址,许可证有效期至2017年02月20日);养殖牲畜;批发机械设备及配件(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手续);种植农作物;奶牛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批发饲料、饲料添加剂;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修理林牧渔机械。(该企业于2013年11月11日由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武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相关的国有企业包括:
1. 武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该企业是武威市生态农业龙头企业,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武威市天骏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武威市生态畜牧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牛、羊、鸡等畜牧业生产和加工,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积极拓展农牧业产业链。
3. 武威市协和医院:该企业是武威市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国有企业,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探索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模式。
4. 武威市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武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从事物流、仓储、配送等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物流”模式,提升区域物流配送能力。
5. 武威市城市燃气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武威市城市燃气行业的主要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以上是武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相关的国有企业的部分示例。这些企业在推进武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于武威市的相关企业,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自身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9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