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属于哪个市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
古佛洞天景区
古佛洞天景区
古佛洞天景区
面 积: 2421平方千米
人 口: 52.07万人
代 码: 440281
邮 编: 512200
驻 地: 乐城街道
拼 音: Lechang Shi
区 号: 0751
车 牌: 粤F
乐昌市位于韶关市北部,北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交界,市区距韶关市区50千米。全市总面积2421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52.07万人(2005年末),其中城镇人口25.64万人。
乐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99.7小时,年平均气温19.6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522毫米,无霜期300天。受所处地理环境和山多、地形复杂的影响,自然气候有3个特点:一是夏季长达5个月,春秋过渡快,使农作物获得较好的光、温条件。二是南北垂直气候差异大,北部和南部的温差明显。北部、中部高寒山区7、8月份极端高温29.3摄氏度,极端低温20.2摄氏度,日平均温度24.2摄氏度,夏秋昼夜温差大,春暖迟,冬寒早,夏如秋,具有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三是市内气候时空分布相差也较大,光温比较集中于6月至9月份,降雨量比较集中于4至8月份,雨热同季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境内地貌主要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两大类。地势中部和北面较高,向东西两侧递减,西部有大东山,中部有大瑶山,东北部有九峰山。全市山地占72%,丘陵占13.5%,盆地平原占14.5%。地处中亚热带,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9.6℃,降雨量1500mm,无霜期304天。
基本概况
乐昌位于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全市常住人口51万,面积2391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乐昌历史悠久,公元508年始设县制,距今已一千五百周年。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昌县,设立乐昌市,乐昌开创了历史新的纪元。
乐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早在秦汉时代,乐昌已是中原岭南商贾往来的通衢,历来是粤、湘、桂、赣边境贸易的乐昌市地图繁华市场。今日乐昌,内外贸易日益发展,兴办了一批外向型企业,产品跻身于国际市场,行销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业务与日俱增。
乐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可观。乐昌是广东省重点林区之一,有林面积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500万立方米。乐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具有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全市土地总面358.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9万亩,以山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丰富。乐昌有可作为发展畜牧业利用的草地、草坡、草山及可供牧用的林间草地96万亩,发展草食动物的潜力很大。全市农村总劳动力14.7万人,且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水力资源蕴藏量为34.8万千瓦,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乐昌交通便利,京广铁路衡广复线贯穿境内南北,有地方铁路9条共185公里。
韶关机场距乐昌18公里,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和京(北京)珠(珠海)高速公路途经境内。电讯快捷,500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拔世界各地,无线寻呼机(BP机)和移动电话使用方便。
资源概况
一是木材资源:我市活木蓄积量 500 万立方米,盛产杉、 松、杂及毛竹等, 1998 年年产木材 4.5 万立方米。 主要产地九峰、大源、五山、两江等镇及乐昌龙山、大瑶山等三大国 营林场。
二是土特产及名优产品丰富①乐昌白毛尖茶是有名气高 山茶, 50 年代起便扬名内外。它产于云雾高山之中,主要产地有沿溪山、广北、东风果场等国营茶场及地处高寒山区的 九峰、大源、两江、五山、庆云等镇。 1998 年全市高山白毛茶叶总产量 1088 吨。②北乡马蹄,是解放以来就盛名内外的 特产,其产品具有独特市场竞争力,不但在省内市场,而且在全国市场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还打出国外市场。 1998 年,年产马蹄产品 2.8553 万吨。其中主产区北乡镇被韶关市列为 马蹄生产示范区。 1998 年该镇已种植马蹄 9800 亩,总产量 1.76 万吨,并引进了一批优质新品种进行试验;③以九峰、两江、五山、云岩、梅花、罗家渡、老坪石、庆云等镇为产地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向基地化、 规模化方向发展, 形成了特色。 1998 年全市种植反季节蔬菜 6 万亩,总产量达 7 万多吨。该市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主要品种有:荷兰豆、红罗卜、白罗卜、夏阳白、辣椒、椰菜花等。由于该市有独特的气候等条件,特别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计划若干年内,形成 10 万亩规模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欢迎省内外及外商到该市投资办基地和采购产品[5]。
经济概况
工业
乐昌工业基础较好,依托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目前已形成棉麻纺织、水泥建材、制衣针织、食品饮料、机械化工、木器家私等六大支柱行业;拥有一批富有管理经验和人才和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全市有大中型企业21家,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
棉麻纺织:有大中型企业各一家,能生是各种棉纱、麻纱、混纺纱、色线和“亚格力”毛毯年生产能力为72万条,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水泥建材:全市现在水泥企业13家,年生产水泥200万吨。
制衣针织:拥有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年生产加工能力制衣为45万打,毛巾200多万打,针织成衣100多万件。
食品饮料:拥有意大利全自动易拉罐灌装生产线、生产的猕猴桃汁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称号,“马蹄爽”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机械化工:有企业十多家,能生产矿山机械、机床、变压器、汽车水泵、环保药剂等,其中DK-7732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过了省级鉴定,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产品畅销香港、珠江三角洲等地。
木器家私:利用本地木材加工的原木家私、木地板,畅销欧美、香港等地。 此外,乐昌的采选矿、造纸、印刷、包装、电力等行业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农业
乐昌根据境内地域及其生态环境的差异,实施区域化布局,南部平原地区发展优质水稻、茶、果、马蹄、蔬菜和水产养殖;中部林区发展竹、木、药、果和反季节蔬菜。目前已建立了水稻、玉米、黄烟、反季节蔬菜、药材、蚕桑等生产基地,商品化经济作物总面积达20.9万亩,农产品商品率达64.9%。乐昌是广东省玉米高产试验基地;省重点林区,杉木产量居全省首位。乐昌地理、气候条件优异,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前景广阔。
商贸
乐昌集贸市场、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省际边界是贸易、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地处湘粤交界、107国道旁的“广东坪石贸易市场”首期工程已完成,部分商铺已开始营业,主要经营汽车、摩托车、五金、机电设备、家用电器、建材、家私、糖烟酒、服装布匹、农副产品等批发业务,是典型的省际边界贸易区。
2008年一季度,乐昌市努力克服冰雪自然灾害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灾后复产工作,全市工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完成生产总值9.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5%、 2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89万元,同比增长21.15%。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亮点多、招商引资稳步推进、财税收入实现开门红等四大特点。[4]
行政区划
乐昌市辖1个街道、16个镇:乐城街道、北乡镇、九峰镇、廊田镇、长来镇、梅花镇、三溪镇、坪石镇、黄圃镇、五山镇、两江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大源镇、庆云镇、白石镇,2个办事处。共有195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乐城街道。
历史沿革
乐昌市境周以前属扬州,春秋时属百粤,战国属楚,秦时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平南粤,以曲江、含桄、浈阳三县属桂阳郡,乐昌属曲江县地。后汉置始兴都尉,南朝宋辖曲江,泰豫元年改始兴为广兴。齐仍为始兴。梁置东衡州,废始兴,梁天监七年(508年),分曲江县西北境置梁化县,为本县建县之始。十七年又分梁化县置平石县。陈天嘉元年复置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废郡改东衡州为韶州,十一年废,入广州。十二年废平石县入梁化县,十八年(598年)才改梁化县为乐昌县(因县内有乐石、昌山而得名),直属韶州。宋朝开宝五年废仁化县入乐昌县,咸平三年复置仁化县。乾道二年分县西南境置乳源县。元朝隶属韶州路,明朝时隶属韶州府,民国时属岭南道。公元1920年废道制为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0月20日解放乐昌,同年成立了乐昌县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1958年12月后,韶边自治县以及乳源县管辖的梅花、云岩、秀水、沙坪等地隶属乐昌县管辖。1962年后,韶边县以及原乐昌管辖的瑶族公社、桂头公社、大桥公社等地隶属乳源。
2000年,乐昌市辖20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23444人,其中:乐城镇 85467人、河南镇 32764人、北乡镇 13686人、九峰镇 16631人、廊田镇 26178人、长来镇 17649人、梅花镇 32411人、三溪镇 8661人、坪石镇 29030人、老坪石镇 18839人、黄圃镇 14214人、五山镇 13909人、两江镇 9780人、沙坪镇 17590人、云岩镇 11255人、秀水镇 13226人、罗家渡镇 15071人、大源镇 7554人、庆云镇 9694人、白石镇 11763人、梅田矿务局虚拟镇 10425人、坪石矿务局虚拟镇 7647人。
2002年,乐昌市辖20个镇(乐城 北乡 九峰 廊田 长来 梅花 三溪 坪石 黄圃 五山 两江 沙坪 云岩 秀水 大源 庆云 白石 河南 罗家渡 老坪石),195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乐昌市辖1个街道(乐城)、16个镇(北乡、九峰、廊田、长来、梅花、三溪、坪石、黄圃、五山、两江、沙坪、云岩、秀水、大源、庆云、白石)。
特产
九峰猕猴桃:乐昌的九峰、沿溪山林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终年云雾不断,很适合中华猕猴桃的生长,许多山林都有野生猕猴桃生长,有的一棵藤蔓可摘果几百斤。目前人工 种植面积已有400多亩,收成可达五、六十吨,野生猕猴桃每年也可摘果约15吨。
北乡马蹄: 乐昌素有“马蹄之乡”的美称。马蹄是乐昌较大宗的土特产之一,总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 产量也超过一万多吨。以乐城和北乡为主要产区,廊田、河南、长来、九峰等乡镇也有种植。乐昌马蹄以个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无渣为特点而闻名省、港、澳市场,其品质最优者为乐城田洞150亩产区出产的马蹄,总产约240吨。每年的冬末春初马蹄上市季节,乐昌马蹄产品成行成市,形成长达一公里多的“马蹄街”,众多的外地商贩纷至沓来,把马蹄街围得水泄不通。乐昌马蹄除少量在本地区销售外,大部分销往外省、市,港澳市场也享有盛誉。
沿溪山白毛茶:白毛茶是乐昌又一大宗名优土特产。乐昌的大源、沿溪山九峰等山区,终年云 雾缭绕,雨量充足,其出产的茶叶芽尖及叶背均披上薄薄的一层白毛,“白毛尖” 因此得名。乐昌白毛茶有大叶白毛、中叶白毛和尖叶白毛三类,以大叶白毛品质较优,分布也较广,总种植面积8500亩,年产约350多吨。 乐昌白毛茶八成为手工制作,保持其原汁原味。其最大特点是茶叶肥厚,茸毛多,制成的绿茶其汤色微绿,清澈透明,清香四溢,饮后舌底生津,回甘持久,是全国名茶之一。若能以九峰泉水冲泡,则为上上名贵佳品。清朝时代沿溪山的白毛茶就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目前产品已销往美、日、英、法、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饮誉海外。
张溪香芋:乐昌出产优质香芋历史悠久,其中以河南镇的张溪香芋品质最优。张溪村位于 九泷十八滩出口的右侧,小垌张溪水流淌其中,垌面宽阔平坦,土质为稀流冲积沙 壤土,土层深且肥沃,所产香芋个大肉嫩,内有槟榔花纹,煮熟时松软如棉,香气 四溢,令人闻之垂 ,向来为宴请嘉宾喜上名菜。省内及港澳诸多大酒家制作“香 芋扣肉”时,厨师多指名要购买张溪香芋。 张溪香芋原种植面积350多亩,年产约280多吨,目前已开发扩种至1100多亩, 年产可达900多吨。
甘木通:甘木通是生长在粤北山区的一种野生药用植物。经临床试验证明,甘木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有用量少、药效长、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大有市场前途的药用植物。乐昌、乳源的大瑶山已开始种植甘木通。
乐昌白毛茶:又名乐昌白毛尖。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广东省乐昌县。广东仁化、乳源、曲江等地有分布。广东北部茶区有较大面积栽培。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省有少量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2021年4月,乐昌市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85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乐昌市榜上有名。
2020年6月,乐昌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9年11月,乐昌市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乐昌市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6年2月,乐昌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人口密度怎么样
分类: 地区 >> 广东 >> 韶关市
问题描述:
如题。
解析:
地理位置
韶关市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从古至今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历来重要。京广铁路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向贯穿全市、323国道东西向贯穿全市,均经过韶关市区。我国南北公路运输干线107国道、105国道分别经过本市北部和东南部。
经济概况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曲仁煤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八十年代以来,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全市有工业企业2.1万多家,已形成了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电力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医药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韶钢集团年产钢能力已突破50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韶铸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装备工业有生产大型建筑机械、高空作业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新宇公司、工程机械厂和众力公司等大型企业。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8%、14.3%和13.4%;三次产业比例为16.6:44:39.4,比2004年的17.5:49.5:33明显优化,二、三次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6.62亿元,同比增长14.3%;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14.68亿元,增长14.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9%。工业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共有11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荣誉,注册商标1579件。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7亿多元,确立了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作为全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韶关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特色,蔬菜已发展成为继水稻后的第二大作物;优质稻面积已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近七成,总产达53万吨;优质畜禽如三元杂交猪、山地养鸡、山上养羊等和优质鱼得到很大发展;特色优质水果如沙田柚、三华李、一六李、奈李、青梅、大果枇杷等面积达到22万多亩,占水果面积近50%;丛生竹、毛竹林和烟叶发展迅速;七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近八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亿元、增长14.5%;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信息、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呈快速发展势头。来韶游客人数连年高速增长,2005年旅游业共接待游客达5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4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来源于韶关的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17.7%,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1%,万元生产总值占用金融机构贷款4840元,这些指标在全省均处于较先进水平。2003年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二类地区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类地区第一位,全市人民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 9.8 亿美元,其中进口6.2亿美元、出口3.6 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251万吨;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玩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个县(市、区)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区、镇签约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的热点投资地区。
2005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8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0亿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农科创新中心24个。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70 户。
人口:约35.8万人
人口密度:685人/km2
韶关通天塔
风采楼
北伐战争纪念馆
韶关通天塔
韶关中山公园
面 积: 523平方千米
人 口: 35.81万人
代 码: 440204
邮 编: 512023
驻 地: 东河街道
拼 音: Zhenjiang Qu
区 号: 0751
车 牌: 粤F
浈江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武江、北江以东,东、南接曲江区,西临武江区、乐昌市,北连仁化县。全区总面积523平方千米,总人口35.81万人(2006年)。
基本概况
浈江区是韶关市市辖区之一,是韶关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韶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5个镇、7个办事处(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06个村(居)委会,总面积523平方公里,人口36.26万人。
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1345万元,增长14.2%;农业总产值21227万元,工业总产值112419万元,分别增长4.2%、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61万元,增长16%。
交通优势明显。浈江区是韶关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枢纽。京广铁路贯境而过,区内有多个铁路货运站;韶关火车站和汽车客运总站均在辖区内,韶关火车站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仅13公里,从韶关到广州车程约为2小时30分钟;国道106线、323线,广韶公路、韶赣公路组成连接省内外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以火车站广场为起点,乘坐旅游大巴或出租车可直达“珠三角”各大城市和韶关市和县(市、区)的任何一个旅游景点。境内沿浈江、北江建有大型集装箱货运码头,水路航运可直达广州、香港、澳门。同时,区内的金融、证券、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机构齐全,海关、商检等管理服务机构都设在浈江区,为投资者在出入境登记、查验、管理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务。
城郊型农业初具规模。现已建成上万亩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甜笋竹、水产养殖3大农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炭、化工、耐火材料、汽车装备、机械制造、液压元件、电力、中草药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年产煤炭达100万吨以上,水力资源可供开发量近10万千瓦。
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区内建有十大专业批发市场,经营品种涵盖汽车、建材、服装、家具、日用品、粮油、蔬菜、水果、三鸟、水产品等;区内有风度、华星、亿泰、大文等知名度高、规模大的商业广场,经营摩托车、电脑、电讯产品、粤北土特产的专业街销售畅旺,全区已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格局。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业发展迅猛。浈江区西临武江,浈江润境而过,武江、浈江向南汇流成北江。辖区内风景名胜有建于明代弘治年间被誉为韶关标志的风采楼,建于明代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的大成殿和北伐时期的南教场──中山公园,皇岗山、帽子峰、莲花山、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公园、文化广场、环碧园、河滨公园、曲江园、大鉴寺、太傅庙等,是游客和市民游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区内有众益福大酒店、丽晶酒店、小岛饭店、韶华酒店等星级酒店,世界著名快餐连销店肯德基、麦当劳已落户浈江区,韶关市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莱斯大酒店已开业。“吃、住、购、娱、乐”旅游服务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农业资源
浈江区农业资源丰富,是韶关市区主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地不断扩大。全区形成了蔬菜基地4万多亩,水产养殖基地23000亩,甜笋竹基地25000亩。农业生产向基地化、特色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本区大力培育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一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以猪苗培育和生猪屠宰加工为主的群达屠宰厂,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北江蔬菜流通协会生产基地、阳元中药饮片公司、天忆农业发展公司、石山奶牛场、十里亭、水口花卉苗圃场等一批农业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14019万元,农村人平均纯收入4190元。主要高质高效农产品:淮山、粉葛、各类优质蔬菜,甜笋竹及其加工产品,北江优质鱼类(江倒刺_、倒刺_、禾花鲤、桂花鲤、大沙勾、江河鲫、星洲红鱼、北江_),优质肉鸡、肉鸭、瘦肉型生猪等。
产业概况
本区立足区们特点,致力于增创商贸流通及城郊型农业两大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高”农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
实施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战略。商贸流通兴旺发达,十公里沿江经济带初具规模。 房地产建筑业引进、联合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之路,得到稳步发展;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城郊型农业加快发展。万亩“菜篮子”生产基地和甜竹笋基地正在规划建设并初具规模。十万只山地鸡养殖场、美国青蛙养殖示范场、农业综合开发庄园等特色产业,培育出一大批种养专业大户。成为“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典范。
贸易市场
以启明路建材一条街、站南路日用百货批发一条街、韶南大路农副产品批发一条街为重点,以建材、家具、服装、日用百货、水产、蔬菜、粮食、三鸟、水果、生猪等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三街十市”,重点30亿元的规模,形成了强劲的市场辐射能力。
经济概况
浈江区农业资源丰富,是韶关市区主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地不断扩大。全区形成了蔬菜基地 4 万多亩,水产养殖基地 23000 亩,甜笋竹基地 25000 亩。农业生产向基地化、特色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本区大力培育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一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以猪苗培育和生猪屠宰加工为主的群达屠宰厂,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北江蔬菜流通协会生产基地、阳元中药饮片公司、天忆农业发展公司、石山奶牛场、十里亭、水口花卉苗圃场等一批农业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4 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 21419万元,农村人平均纯收入 4190 元。主要高质高效农产品:淮山、粉葛、各类优质蔬菜,甜笋竹及其加工产品,北江优质鱼类(江倒刺_、倒刺_、禾花鲤、桂花鲤、大沙勾、江河鲫、星洲红鱼、北江_),优质肉鸡、肉鸭、瘦肉型生猪等。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炭、化工、耐火材料、汽车装备、机械制造、液压元件、电力、中草药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年产煤炭达100万吨以上,水力资源可供开发量近10万千瓦。
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区内建有十大专业批发市场,经营品种涵盖汽车、建材、服装、家具、日用品、粮油、蔬菜、水果、三鸟、水产品等;区内有风度、华星、亿泰、大文等知名度高、规模大的商业广场,经营摩托车、电脑、电讯产品、粤北土特产的专业街销售畅旺,全区已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格局。
行政区划
目前是5镇
乐园镇
新韶镇
十里亭镇
犁市镇
花坪镇
7办
车站街道
东河街道
南门街道
和平街道
太平街道
曲仁街道
田螺冲办街道
2008.11.15
浈江区辖5个街道、2个办事处、5个镇:东河街道、车站街道、太平街道、南门街道、和平街道、曲仁办事处、田螺冲办事处、新韶镇、乐园镇、十里亭镇、犁市镇、花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河街道。
东河街道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代码:440204001
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坐落莲花山南麓,处在北江支流上游口的浈江下游段。辖区东西相距3.8千米,南北宽约1.1千米,总面积4.2平方千米。街道总人口4.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0.43万人。
2004年浈江区和北江区合并时13个居民委员会除陵南路居委会划拨新韶镇管辖外,其余12个居委会于2005年6月合并为6个社区。
车站街道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6万多人代码:440204002
位于韶关东南面,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13.37度,北纬24.47度。辖区范围:北至南韶路,与韶瑶路及东河街道办事处陵西路社区相接;东至韶塘路南方技工学校,与新韶镇东联村委会交接;南至韶南大道机务新村社区,与乐园镇沙梨园村委鹤冲村相接;西至北江路,与浈江区南门街道办事处及武江区新华办事处辖区相连,总面积4.2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4.4万人。管理8个社区。
办事处于1984年10月成立。车站街道所在的莲花山下火车站一带,在两汉、三国时期,是曲江县治最早的所在地,本境一直是韶州(后称韶关)的城区与郊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建国初期,市区浈江以东城镇设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一个是火车站办事处,为现在车站办事处的前身。1956年,一度撤消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并入南门街道办事处。1968年恢复火车站街道办事处;1971年,再撤消火车站街道办事处,改置南郊区。1976年8月,东河、南郊两区并为浈江区。1984年,浈江区升格为县级,恢复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后称车站街道办事处)至今。成立之初,车站街道办事处办公室设在站南路83号;1996年办事处办公楼因特大洪水淹墙一米,墙体断裂,于同年6月搬迁到市二运公司三楼;1999年8月至今,街道办事处办公室设在浈江区南郊一千米四通市场内兴通大厦B座三楼。
太平街道面积:0.86平方千米人口:3.09万人代码:440204004
位于市区小岛北区,二面临水,南止于风采楼(风采路),北与十里亭镇五里亭村接壤;东西以浈、武二水为界、南北分别与和平街道办事处和五里亭村相邻。辖区面积约0.86平方千米,总人口3.09万人(2005年末),其中常住人口占90.1%。管理风采路、风度北、北直街、中山路、升平路、市政府和峰前街7个社区。
1984年9月恢复北江区建制,并设立太平办事处。2004年9月并入浈江区。办事处原驻中山路17号,2006年3月搬迁至西堤北路38号。
南门街道面积:0.64平方千米人口:2.37万人代码:440204005地图:链接
位于韶关市区小岛的南端,东西分别以浈江河与武江河为界,南起浈武两江汇合处,北至建国路、复兴路,与浈江区和平街道办事处相接。是0韶关市委所在地。辖区面积0.64平方千米,总人口2.37万人。办公地点设在浈江区漂布塘6号。
原属北江区。2004年8月浈江区和北江区合并后,属浈江区。现管理6个社区:河滨社区、文化街社区、井巷社区、老东门社区、解放路社区、环园路社区。
和平街道面积:0.3平方千米人口:1.76万人代码:440204006
位于浈江区市区中心小岛中段,南止于复兴路、建国路以北,北至风采路以南,东西以浈武二水为界,分别以南门、太平街为邻。面积300775平方米。常驻人口为17602人(2005年)。管理风度中路、建国路、学工街、圣堂巷、东堤南路6个社区。
曲仁办事处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近3万人
办事处地处浈江区花坪,离韶关市区28千米;原是广东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曲仁矿务局。辖区面积9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近3万人。
田螺冲办事处面积:约1.3平方千米人口:约1万人
办事处于2004年建立的,接管田螺冲和大塘山两矿区。总面积约1.3平方千米。其中:田螺冲位于韶关市东郊,距市区约6千米,西临浈江河,紧靠国道323线,与新韶镇黄金村、大源村连成一片,面积约0.5平方千米;大塘山矿区位于韶关市韶塘路9千米,毗邻与韶关大学和新韶镇石山村,面积约0.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000人,其中户籍人口5435人(田螺冲5117人,大塘山318人)。办事处办公所在地位于田螺冲矿区长山社区原矿部。
新韶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2.3万多人代码:440204100
位于浈江区东北部,东与曲江区大塘镇相邻,南到韶瑶路,西到东河办事处,北至长坝镇。辖区总面积106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多人。辖1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共有100个村民小组,是典型的郊区镇。镇政府驻市区启明南路。
乐园镇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代码:440204101
位于韶关市区南面。总面积30平方千米,总人口38631人,其中农业人口6627人。辖6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共有18个村民小组。
十里亭镇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代码:440204102
位于韶关市北郊,北与犁市镇五四新村相接,东与长坝交界,面临浈、武两江。全镇面积57平方千米。2005年,全镇辖靖村、金凤坪、五里亭、良村、腊石、湾头6个村委会(共49个村民小组)和黄岗、十里亭、五里亭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4891人。镇政府驻十里亭街。
十里亭镇(原北郊公社)建于1978年11月,1984归属北江区管辖,2004年区划调整以后,归属于韶关市浈江区辖管。
犁市镇面积:305平方千米人口:46550人代码:440204103
距韶关市区13千米。全镇总面积305平方千米,总人口46550人(2005年)。辖15个村委、1个社区。
犁市旧称犁铺头。1949年10月,犁市解放。1959年7月成立犁市人民公社。2001年12月,梅村镇并入犁市镇后,全镇共有15个村委会。2004年7月以前犁市镇属曲江县管辖。2004年7月,犁市镇划归韶关市浈江区管辖。
花坪镇面积:76.5平方千米人口:7864人代码:440204104
位于浈江区北部,东经113°29′00″~113°34′23″,北纬24°55′20″~25°06′00″,东北面与仁化、乐昌两县相接。2005年,全镇面积76.5平方千米,人口7864人,其中农业人口7110人。
因地形似花盆,故得此名。花坪村名出现于民国时期,属犁市管辖地域。1964年6月从犁市公社划出,成立花坪镇。1966年,因境内的曲仁矿务局改称为“红工矿务局”而改镇名为“红工镇”。1981年复称花坪镇。2004年8月,区划调整后花坪镇属浈江区管辖。
历史沿革
1976年设区,1984年升格为县级。
2000年,浈江区辖2个街道、2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04640人,其中:东河街道 34978人、车站街道 39006人、新韶镇 26983人、乐园镇 29100人、韶关钢铁集团虚拟镇 36554人、第十六冶金公司虚拟镇 5901人、韶关冶炼厂虚拟镇 7508人、大宝山矿业公司虚拟镇 9161人、瑶岭钨矿虚拟镇 1245人、粤北工业开发区虚拟镇 9933人、曲仁矿务局虚拟镇 4271人。
2002年,浈江区辖2个街道(东河 车站)、2个镇(新韶 乐园),20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北江区的行政区域和原曲江县的花坪镇、犁市镇划归浈江区管辖。调整前,浈江区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20万。新成立的浈江区于8月3日挂牌,人口由原来的19.7万增至36.23万,面积由140平方千米扩大到523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浈江区辖5个街道(东河、车站、南门、和平、太平)、5个镇(新韶、乐园、十里亭、犁市、花坪)。
原:北江区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撤销韶关市北江区,将原北江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浈江区管辖。
北江区总面积69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2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2000。行政区划代码:440202。区号:0751。拼音:Beijiang Qu。
2000年,北江区辖3个街道、1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39684人,其中:太平街道 22977人、南门街道 32682人、和平街道 12284人、十里亭镇 47116人、曲仁矿务局虚拟镇 24625人。
2002年,北江区辖3个街道(南门 和平 太平)、1个镇(十里亭),6个村委会、36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韶关市北江区,将原北江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浈江区管辖。
2020年6月,浈江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片区)。
2016年2月,浈江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0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