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道口镇的经济历史

道口镇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4亿元,比1994年增长25%;工农业总产值2.72亿元, 比1994年增长25%;农村经济总收入1.6亿元,比1994年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比1994年增长280元;农村储蓄余额5200万元。 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按照稳定粮油,远抓林果,近抓畜牧,养殖业上搞突破的工作思路,全镇逐渐形成了粮、果、牧、渔四大支柱产业。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6亿元,粮食平均亩产60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果园面积1.1万亩,果品总产1650万公斤;共有较大规模养鸡场12处,奶牛场1处,饲养大户300个。肉鸡出栏突破90万只, 肥猪出栏2500头,牛出栏800头,羊出栏2500头。开发淡水养殖面积200亩,海水养殖面积2.1万亩,实验成功了三疣梭子蟹等名优品种,1995年淡海水养殖业实现收入3856万元。 镇村企业发展迅速。到1995年底,全镇镇村企业发展到49家,其中镇办企业13家, 拥有固定资产1.4亿元,职工2630人,其中环渤海集团总公司跨入“全国百强乡镇企业”名列第64位,镇建筑公司与香港合资,在澳大利亚建成海外企业1处(澳鲁有限公司)。1995年镇村企业实现利税4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全镇村及村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738.5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11个。 教育、 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拥有科普学校1处,中小学校21处, 达到省颁六配套标准。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先进乡镇和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道口一中实验教学被评为省级窗口学校。一中、中心小学、北单太阳能小学被评为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和绿化、美化先进单位;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保健网络健全,被寿光市委、市政府评为卫生达标先进乡镇。

道口镇的经济历史

道口镇自1991年以来,全镇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着重地抓了农业建设。在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0.46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1.46亿元,年递增26%;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万公斤以上,其中1995年总产1541万公斤,比1991年增长34.9%;果品产量2581万公斤,是1991年的3.1倍;1995年蔬菜产量680吨,是1991年的4.5倍;林木覆盖率达到10.5%,比1991年提高10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129万元,是1991年的2.16倍;水产品产量达到12483吨,产值8328万元,分别是1991年的5倍和4.5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 乡镇企业发展良好。乡镇企业坚持抓资金投入、抓技术改革、上项目、上质量,使乡镇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1995年底,镇办企业发展到12处,村办企业73处,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2132人,1995年实现企业总产值24865万元、利税1612万元,分别是1991年的12.9倍和0.9倍。该镇的龙头企业山东环渤海集团总公司1995年实现总产值8878万元,利税8.56万元,在1994年,进入“全国乡镇化工百强企业”之列。(1)技改投入逐年增大。1991~1995年共投入资金3125.3万元,技改个数66个,新增产值44994.6万元。(2)搞好外向型经济。1991~1995年,办成中外合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5万美元,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2455.8万元。(3)企业改革不断深化。1991~1995年,有3家镇办企业改组股份合作制,兼并企业3家。全镇组建了山东环渤海集团总公司,由14个二级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组成,形成了以公路工程施工为龙头,以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防腐保温和石油化工、盐化工为骨干的集团经济实体。(4)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1991~1995年,先后为4名贡献突出的乡镇企业家办理了“农转非”,3名办理了“工转干”,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名。共有11名企业厂长被评为寿光市级以上乡镇企业家。

全镇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达471万元,修建柏油路2.4公里,形成四纵四横的城镇建设网络,到1995年底安装路灯187盏,开通程控电话400部,修建排水暗沟2800米,全镇变压器容量达5800千伏安,实现村村通电。1991~1995年,各村共计投资3000万元,新建高标准房1511处,硬化路面2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5盏,村庄规划日益完善,南单前村1994年、1995年分别获省建委和潍坊市政府授予的“村镇建设明星村庄”称号。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2年,经省政府验收合格,道口镇高标准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到1995年底,全镇中小学校已发展到21处,其中初中2处,小学19处,教职工386人,另外有幼儿园35所,幼师38人,在园幼儿1018人。1991年以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全镇共投资1120万元,新建义务教育标准学校9处,扩建学校7处,小学、初中校舍达标率均为98%,内部设施配套达标率为96%;各学校共投资80余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全镇学校绿化面积达5978平方米。2处小学分别被评为潍坊市和寿光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级绿化、美化先进单位;2处幼儿园被评为潍坊市一类园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镇小学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初中率达到100%以上,5年间共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中、中专学生950人。连续3年被寿光市政府评为“基础教育先进乡镇”,道口一中和北平小学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被潍坊市教委授予“实验室先进单位”。在寿光市中小学生理化生物自然实验操作竞赛中,道口中小学获一等奖。

道口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生产。近几年来,该镇从“大稳定、小调整”入手,逐步实施“典型引导,促进整个”和完善“让利与民”的激励政策,落实了果园规划化管理和传授科技新技术,自1993年春,林果生产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1991年前3278亩的基础上,1993年发展优质苹果园1736亩;结合实施“寿北绿色工程”,1994年春~1995年春发展鸭梨园3455亩,苹果园1205亩;到1995年底,全镇果园面积9674亩,是1991年的2.95倍,果园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8.2%,户均达到1.5亩果园,沿海地区“只种粮棉种果难”的传统种植模式,得到了极大改善,产业结构比例得到了明显提高。1995年,道口镇全镇3278亩结果园平均亩产达到5490斤,总产量1800万斤,实现果品收入720万元。全镇果品人均毛收入280多元。1993~1995年连续3年被寿光市委、市政府评为“林果生产先进乡镇”,1991年2月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样板园乡镇”。 自然资源丰富。道口镇滩涂面积广阔,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对发展海水养殖和发展盐业及盐化工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1986年,共建成养虾场2.7万亩,年可创利润1000万元。1991年建成盐田6.7万公亩,年产原盐8万吨,实现产值1160万元,利税180万元。

道口镇2000年底,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比1995年增加1.26亿元,年均递增20%;农村经济总收入3.8亿元,比1995年增加1.896亿元,年均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较1995年增加1640元;财政收入828万元,比1995年增加626.7万元。 农业生产。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亿元,年递增25%。全镇大蒜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蒜苔600万公斤,蒜头750万公斤,亩收入2000多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套袋、喷施果型剂、嫁接改造等技术,果树的优质率达到85%以上,2000年,全镇果品实现收入1500万元,是1995年的2.5倍,全镇果品人均收入600元;畜牧业生产重点抓了饲养小区建设和培植畜牧业生产大户,饲养小区、饲养大户数量分别达32处和517户,2000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完成3400万元,比1995年增加1200万元;林木覆盖率达到20%,比1995年提高9.5个百分点;食用菌生产已形成规模,2000年全镇新发展食用菌标准大棚120个,每棚平均收入2400元;水产品产量3.8万吨,产值1.2亿元,分别是1995年的3倍和1.4倍。农业基本建设成效显著,1996~2000年,为切实改善全镇的浇水条件,先后完成了东丰产河开挖、西丰产河清淤、引弥配套、荒碱地开发、农田综合治理、条田沟清淤等重大工程,共疏通河道2.5万米,沟渠32万米,开挖沟渠1.5万米,改良土地1.5万亩,建扬水站3处,桥涵15座,闸门12个,防渗渠2.8万米,新打机井12眼,修复机井7眼,共搬动土石方152万立方米,投入工日16.3万个,累计投资768.3万元。

寿光市位于东经118o32′-119o10′,北纬36o41′-37o19′,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海岸线长56公里,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地形全部为平原,是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寿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8毫米左右,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95天左右。寿光市辖19个乡镇,3个街道,人口108万。寿光市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物产丰富。中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北部地下卤水储量40亿立方米,富含钠、溴、钾、碘等几十种元素,宜盐面积260万公亩,被列为全国三大重点盐业开发区之一。西北部石油、广阔。沿海滩涂达45万亩,渔业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贝螺虾蟹等10多种。返回

寿光市工业基础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着重培植起了晨鸣纸业、蔬菜产业、海源盐业、联盟化工、板材木业、机械动力、饮料酒业、服装工艺、电力工业等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围绕主导骨干企业,形成了海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工艺品、建筑建材、轻工等六大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盐及盐化工、造纸、机械、纺织、化工、轻工、工艺美术、食品、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50多个门类1300多个品种。其中晨鸣机制纸、仙霞服装、蓝仔啤酒、齐民思白酒、聚宝农用车、鲁丽人造板、风筝刨花板等30多个产品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1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有13家企业利税过1000万元,全市有10多家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其中晨鸣纸业集团被列入全国512家优强企业,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联盟化工集团进入全国百强化工企业。全市有18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乡镇工业有9家进入“中国千家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行列,12家进入“中国千家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行列。返回

寿光农业优势突出,是国家确定的粮食、蔬菜、果品、棉花、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市,形成了60万亩粮食、80万亩蔬菜、18万亩果品、30万亩海淡水养殖和300个饲养小区的格局。目前,全市粮经比例为4:6。

寿光市是山东省确定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起步早,科技含量高,现已建成国家级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走廊、高效林业示范园、农业生态示范园等五大示范样板工程,引进推广了3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新品种、200多项新技术。粮油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大豆。粮食总产达4.3亿公斤。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58.6%。同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国家命名为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区。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2002年,蔬菜总产达到368.8万吨。出口蔬菜20万吨。寿光市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及畜牧业生产,年肉蛋总产量16.9万吨,水产品总量达34.3万吨。返回

寿光市交通、通讯发达。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青羊铁路纵贯南北,潍高、羊临等省道、国道纵横交错。新修的外环路四通八达。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柏油路,公路通车里程达26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6公里。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羊口港,可直达周边国家和地区。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建成了自动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通信三个网,程控电话总容量28.3万线,实装电话19万部。电力事业发展讯速,全市年供电量达到8.4亿千瓦时,农村通电率100%,是“全国农村电气化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区年供水量110万吨,城区园林绿化面积500公顷。商贸服务业功能齐全。全市建成各种专业批发市场36处,商业服务网点2万多处。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返回

寿光市的科学教育事业业发展迅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000多名,涉及造纸、化工、电子、生物、农业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现有各类学校518处,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均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强的吸收、消化先进技术能力。返回

寿光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已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150多处,汉字鼻祖仓颉曾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家,秦皇赢政曾在此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世界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求》的作者贾思勰,诞生于此,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旅游活动方便。近年投资1亿多元新建起的弥河风景区、人民广场、仓圣公园、林海生态博览园、水上公园等娱乐场所,拥有齐全的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了环境优雅的活动场所。返回

改革开放以来,寿光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连续五届进入“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1994年跻身全省首批小康市,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2002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2亿元;各类存款余额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2元。返回

寿光市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以巨大的经济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起了海外客商的广泛重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现已同美国、荷兰、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截止2002年底,全市累计办成外商投资企业237家,合同利用外资513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008万美元。并先后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委内瑞拉等13个国家创办多家海外企业。出口商品发展到12大类120多个品种,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在26770万美元以上,其中出口6670万美元。返回

寿光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总面积30.16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9平方公里。寿光经济开发区东邻秀丽迷人的弥河风景区,西邻寿光城区,是寿光开发的重点。寿光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3.8亿元,规划区实现“八通一平”。拥有总长60公里的公路网,动工建设了第三水厂、新城热电厂、110千伏变电站等骨干配套项目。金融、邮政、移动通信等相继进区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区内以齐鲁经济学院、现代中学、圣城中学、建桥初中等为重点,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的办学体系。寿光开发区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新批进区项目75个,项目投入7.2亿元,区内工业企业231家。天成食品有限公司、华源凯马冲压中心、富康制药厂、墨龙集团等先后进区落户。形成了以盐化工、生物医药、石油机械、服装、印染、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为鼓励更多的客商投资,寿光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新城创业园、科技工业园两大园区;投资5亿元,建成具有异国情调的欧洲村;配套别墅区,四星级接待中心;还将投资3亿元建设贾思勰农展中心。不远的将来,这里就会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寿光经济开发区以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鼓励兴办生物工程及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项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1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