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在煲汤的手喜欢放一两根沙参进去的,这个沙参放着一起炖汤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功效和作用?沙参是可以直接吃的吗?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沙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根据产地和植物的种属不同,又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整体的功效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养阴、生津润肺、化痰的一种中药,在临床上多数用于肺热内渗、肺阴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干咳、少痰或者是无痰,痰的质地比较黏、色黄,或者还可以有口干咽燥、大便干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另外沙参含有的养阴成分比较丰富,有生津的作用,这个生津包括肺经,也包括胃经。对于胃内的津液比较少的情况,感觉烧心、食欲不振,类似于临床处理萎缩性胃炎的时候可以用到沙参,对于大便干结等等情况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沙参整体来说味甘,性偏寒一点,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食用沙参要注意控制量。
沙参可以吃吗
沙参可以生吃,但是那是不健康的吃法,沙参的最佳吃法还是要煮熟来吃所有的营养物质会随着热量而生。细菌也会随着热量而退。建议不要生吃,比较危害健康!
沙参是什么味道
沙参的口感是甜的。 沙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部很像胡萝卜。它的味道甜中带点苦,把根煮一煮苦味就会变淡。
沙参有几种
1、北沙参。北沙参别名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北条参等,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等症,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
2、南沙参。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轮叶沙参产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华东、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沙参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之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症。
3、轮叶沙参。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叶3-6轮生,卵圆形至线状披针形。花序分枝也常轮生;花盘较短,长2-4mm,直径不超过1mm;花冠细小,近于筒状,口部稍收缢,裂片长约2mm。花期7-9月。
4、杏叶沙参。本种与沙参的区别在于:茎生叶在茎上部的无柄或仅有楔状短柄,叶基部常楔状下延,基生叶具长柄。花序分枝粗壮,几乎平展或弓曲向上;花萼裂片卵形至长卵形,最宽处在中下部,通常多少重叠,宽1.5-4mm,花盘多功能数有毛,少无毛;花柱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
5、泡沙参。本种与前四各的区别在于:茎常密被倒生短硬毛;茎生叶无柄,极个别有楔状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圆形、狭椭圆形和倒卵形,两面被毛,边缘有2至数个粗大齿。花序通常在基部有分枝;花盘被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南沙参 Nanshashen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 Stricta Miq. 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趁鲜刮去粗皮洗后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别名知母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兼能清肺热。亦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其润肺清肺之力均略逊于北沙参。但对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进排痰;对气阴两伤者,还略能补脾肺之气,可气阴两补。常与北沙参、麦冬、杏仁等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 2.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生津止渴,并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两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多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反藜芦。 鉴别用药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或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多种萜类和烃类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萝卜苷、饱和脂肪酸、沙参酸甲酯和沙参醇。沙参中含呋喃香豆精类。 2.药理作用:杏叶沙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轮叶沙参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较紫菀差;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体外试验,沙参水浸剂(1:2)有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本品配伍麦冬、金银花等药,制成蜜丸,空腹时含化、缓咽,1日3~5次,治疗食管炎12例,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福建中医药,1982,4:28)。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肺气。” 2.《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配伍效用: 南沙参配伍北沙参 二者均有养阴清热之功, 但南沙参体轻质松, 味苦性寒, 长於清热祛痰止咳;北沙参体重质坚, 味甘性凉, 功擅润肺益胃生津.二者合用, 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热阴伤之燥咳、少痰、咯血;或热病伤津、胃阴不足之咽干、舌燥、口渴等症. 沙参配伍党参 沙参甘凉以补肺胃之阴;党参甘温, 以补肺胃之气.二者合用, 有补气养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胃气阴两虚所致诸症. 沙参配伍麦冬 二者皆味甘性寒, 均有滋阴清热之功.但沙参体轻质松, 多入上焦, 清肺热、养肺阴;麦冬甘寒柔润, 善入中焦, 清胃热、益胃阴.相须为用, 其功效更著, 用於治疗肺胃燥热之干咳少痰、口渴咽干等症. 沙参配伍石斛 二者均有滋阴养胃生津之功效.相伍为用, 其效更著, 用於治疗热病之后、胃津不足之口干舌燥、食少干呕等症. 沙参配伍浙贝母 沙参润燥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二者合用, 有清热、润燥、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疗咳嗽、痰稠咳吐不爽、舌红而干证属肺燥者. 注意事项 宜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医家论药 `肺主气, 故肺家之药, 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於燥, 而能滋肺者, 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 色白体轻, 疏通而不燥, 润泽而不滞, 血阻於肺者, 非此不能清也.'(《本草经百种录》) `人参甘苦温, 其体重实, 专补脾胃元气, 因而益肺与肾, 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 其体轻虚, 专补肺气, 因而益脾与肾, 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 一补阴而制阳, 不可不辨之也.'(《本草纲目》) `沙参清肺, 肺气肃则下行自顺, 气化咸借以承宣, 故清肺药皆通小水.喻氏谓有肺者有溺, 无肺者无溺, 可以勘破机关.'(《重庆堂随笔》) `沙参有南、北两种, 北沙参质坚性寒, 南沙参体虚力微.'(《本草求真》) 附注:根据文献记载, 古代沙参并无南、北之分, 据对其形态的描述及功用推测可知, 古代文献中之沙参应为今之南沙参.因此, 古代文献资料处方中所用沙参一名, 多系指南沙参.至清代张石顽《本经逢原》始言沙参`有南、北两种'.《本草纲目拾遗》论述南沙参时提到`南沙参功同於北沙参而力稍逊'.嗣后沙参方有南、北之分.现今之处方名`沙参', 则大多指北沙参. 北沙参在我国北方地区均有出产, 其中产於山东即墨县丁字港海南的半岛上的栽培品, 加工细致, 品质较优, 称海南参;产於辽宁者, 称辽沙参.北沙参药材呈条状、细长、色白如银而质坚, 亦称北条参、条沙参、细条参、银条参.有医家习用真北沙参一名, 只为强调正品入药而已.北沙参体重质坚, 性味甘凉而腻, 偏擅於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宜用於阴虚火旺、咳嗽少痰、骨蒸劳热、口苦烦渴或病后阴耗津亏之口燥咽干者, 常配伍麦冬、玉竹等养阴之品同用.此外, 临床应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时, 可用本品代西洋参入药.因本品性质柔腻, 有外证者一般不宜用. 南沙参形较粗大, 体轻质松, 根心空似丝瓜络, 故亦有大沙参、空沙参之名, 少数地区(如四川)又称其为泡参.南沙参微苦, 性凉, 入肺经, 功专清肺祛痰、养阴润肺, 可用於肺虚有热之咳喘, 常与川贝、麦冬等清肺止咳药同用.对肺阴不足而兼有外感者也可应用, 如桑杏汤中每多选用南沙参配伍, 以治疗外感温燥、肺阴受灼所致的头痛身热、口渴咽燥、干咳无痰之证. 北沙参功效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字体[大中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主治:1.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偏于苦寒,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常与相似的养阴、润肺、清肺及止咳、平喘、利咽之麦冬、南沙参、杏仁、桑叶、玄参等药同用。 2.胃阴虚证。本品能补胃阴,而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及胃痛、胃胀、干呕等证。常与石斛、玉竹、乌梅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胃阴脾气俱虚者,宜与山药、太子参、黄精等养阴、益气健脾之品同用。 性味:苦、微寒、无毒。 归经:归肺、胃经。 别名:南沙参,北沙参(功效比南沙参好)。 用量:9~30克 慎忌:反藜芦(会增强藜芦的毒效)。虚寒证忌用。 名称考证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真北沙参,莱阳沙参,莱阳参,银条参,辽条参,北条参,野香菜根,细条参,珊瑚菜根,滨防风,轮叶沙参,杏叶沙参,阔叶沙参,铃儿草,四叶沙参,挺杖沙参,长白沙参 释名 亦名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 根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结热邪气头疼,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去皮肤浮风,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补虚,止惊烦益心肺,排脓,消肿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发明:时珍说:人参甘、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肾,适宜内伤元气者。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肾,故适宜金能受火克者。一个补阳而生阴,一个补阳而制阳,不可不区分。 主治 1、肺热咳嗽。用沙参半两,水煎服。 2、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 一茶匙,酒送下。 3、妇女白带。用沙参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沙参分为北沙参南沙参两种 一、北沙参:(补益药:补阴药)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应用: 1、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可单用。复方中常与麦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参麦冬汤。 2、用于热伤胃阴或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常与麦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9—30克。 二、南沙参:(补益药:补阴药) 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作用。 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较为适宜。 用量、使用注意等,与北沙参相同。 各家论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0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