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万应锭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饲鹤亭集方》之万应锭 4.1 方名 4.2 万应锭的别名 4.3 组成 4.4 主治 4.5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5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万应锭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6 《疡科纲要》卷下之万应锭 6.1 方名 6.2 万应锭的别名 6.3 组成 6.4 功效 6.5 主治 6.6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6.7 制备方法 6.8 用药禁忌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万应锭 7.1 万应锭的别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7.5 功能主治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之万应锭 8.1 处方 8.2 制法 8.3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8.4 功能主治 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万应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用药禁忌 10 《中国医学大辞典》之万应锭 10.1 方名 10.2 万应锭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10.7 制备方法 10.8 用药禁忌 10.9 附注 11 万应锭药典标准 11.1 品名 11.2 处方 11.3 制法 11.4 性状 11.5 鉴别 11.6 检查 11.7 功能与主治 11.8 用法与用量 11.9 注意 11.10 规格 11.11 贮藏 11.12 版本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万应锭 1 拼音

wàn yìng dìng

万应锭简介

2 英文参考

wanying troch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anying 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万应锭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组成为胡黄连100g、黄连100g、儿茶100g、冰片6g、香墨200g、熊胆粉20g、人工麝香5g、牛黄5g、牛胆汁160g。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的功效。用于邪毒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小儿高热、烦躁易惊。

4 《饲鹤亭集方》之万应锭 4.1 方名

万应锭

4.2 万应锭的别名

老鼠屎

4.3 组成

川黄连2两,胡黄连2两,明乳香2两,净没药2两,孩儿茶2两,生大黄2两,延胡索2两,麒麟竭1两,明天麻1两,真熊胆1两,陈京墨4两,自然铜5钱,梅花冰片2分,原麝香2分。

4.4 主治

《饲鹤亭集方》之万应锭主治痰火中风,半身不遂;疔毒归心,痔疮、漏疮,喉闭,乳蛾,牙疳;温疹,伤寒,中暑,痢疾,血热,霍乱,瘟毒,黄病,疟疾,牙痛;小儿痘疹、惊风;妇人月经不调;无名肿毒,臁疮,手疮。

4.5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大人45分,小儿23分,俱用凉水送下;一切无名肿毒、臁疮、手疮,俱用醋磨,敷于患处。

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头胎男子乳化熊胆,杵和成锭,如鼠粪样,飞金千叶为衣,密储勿泄气,听用。

5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万应锭 5.1 方名

万应锭

5.2 组成

胡连4斤,黄连4斤,儿茶4斤,朱砂4两,熊胆2两,冰片2两,麝香2两,古墨6斤4两。

5.3 功效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万应锭具有清火解热之功效。

5.4 主治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万应锭主治中暑头晕,咽喉肿痛,无名肿毒。

5.5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用胆汁合药,拈鼠粪形,上金衣。

6 《疡科纲要》卷下之万应锭 6.1 方名

万应锭

6.2 万应锭的别名

金老鼠屎

6.3 组成

陈胆星3两,生锦纹3两,天竺黄3两,红芽大戟3两,千金子霜3两(去净油),生玄胡索3两,象贝母3两,川黄连3两,仙半夏3两,明天麻,建神曲3两,毛慈姑4两,陈京墨4两,胡黄连2两,麒麟竭1两5钱,净腰黄1两5钱,真熊胆1两5钱,麝香3钱,大梅片3钱。

6.4 功效

《疡科纲要》卷下之万应锭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导滞,活血行气之功效。

6.5 主治

《疡科纲要》卷下之万应锭主治小儿停痰积热,发热不退,大便不爽;温热病胃肠实热,斑疹丹痧,暑湿痰热,赤白滞下,实热便闭;妇女血热瘀垢,月事不调;疡科瘰疬,痰核,时毒发颐,痄腮温毒,实热咽喉肿烂,乳蛾喉疳,喉痹喉癣,牙疳舌疳,口糜重舌,暑天热疖。

6.6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临用磨服,大人45分至1钱,小儿减之,随证酌量;肿疡亦可磨敷。

6.7 制备方法

上各为极细末,糯米饮杵为锭,不拘大小。

6.8 用药禁忌

妊身勿服。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万应锭 7.1 万应锭的别名

金鼠矢[1]

7.2 处方

黑墨60g,胡黄连、儿茶各30g,黄连15g,熊胆、牛黄各6g,冰片2.4g,麝香0.9g。

7.3 制法

为细末,熊胆汁为锭,金衣

7.4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每服3g,白开水送下。

7.5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万应锭功能泻火解毒,凉血疏风。治风火喉痹,喉蛾,牙疳,瘟疫,斑疹伤寒,痘毒惊风,卒然昏倒,四肢拘急,壮热,神昏谵语,狂躁,衄血,不眠,咳血便血,干呕烦渴,肝胆湿热,口臭龈肿,便燥溺涩。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之万应锭 8.1 处方

乳香、没药、胡黄连、儿茶、香墨各33kg。

8.2 制法

为细末,每18kg细粉兑麝香108g,冰片96g。研匀,用牛胆汁9.5kg为锭,每30g约作200粒,每500g上金衣40张。

8.3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每服15粒,小儿每服5粒,温开水送下,日2次。

8.4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之万应锭功能祛暑解毒止血。治中暑中风,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及小儿热症,无名肿毒。

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万应锭 9.1 方名

万应锭

9.2 组成

乳香1056两(炙),儿茶1056两,没药1056两(炙),香墨1056两,胡黄连1056两。

9.3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万应锭具有清热祛暑,解毒止血之功效。

9.4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万应锭主治中暑头昏,吐血衄血,无名肿毒,咽喉肿痛,及小儿热症。

9.5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至1钱,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每服5粒,三岁以下者,酌情递减。

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每576两细粉兑麝香3两6钱,冰片3两6钱,研细,混合均匀,用牛胆汁360两为锭,每两约作200粒(干重),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每16两上金衣40张,阴干,蜡袋装1钱。

9.7 用药禁忌

忌食辛辣、油腻等物,孕妇忌服。

10 《中国医学大辞典》之万应锭 10.1 方名

万应锭

10.2 万应锭的别名

金鼠矢

10.3 组成

京墨2两,儿茶1两,胡黄连1两,川黄连1两,冰片6分,麝香5分,当门子5分,犀牛黄5分,熊胆2钱。

10.4 功效

《中国医学大辞典》之万应锭具有清热镇惊,凉血止血。清热祛暑,解毒止血。清火,凉血舒风。镇惊之功效。

10.5 主治

《中国医学大辞典》之万应锭主治中风中痰,中寒中暑,半身不遂,口眼歪邪,喉闭乳蛾,牙疳,霍乱,瘟疫,疟痢,血热便血,斑疹,伤寒,黄病,疔毒攻心;小儿痘证,惊风;无名肿毒,臁疮,伤水疮。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牙齿疼痛,及小儿热症。

10.6 万应锭的用法用量

内证每服45分,小儿减半,熟汤化下;外证用醋研敷。

10.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再用人乳合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

10.8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0.9 附注

金鼠矢(《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11 万应锭药典标准 11.1 品名

万应锭

Wanying Ding

11.2 处方

胡黄连100g、黄连100g、儿茶100g、冰片6g、香墨200g、熊胆粉20g、人工麝香5g、牛黄5g、牛胆汁160g

11.3 制法

以上九味,胡黄连、黄连、儿茶、香墨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人工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取熊胆粉加温水适量溶化,牛胆汁浓缩至适量,滤过,与熊胆液混合,泛制成锭,低温干燥,即得。

11.4 性状

本品为黑色光亮的球形小锭;气芳香,味苦,有清凉感。

11.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不规则团块棕黑色或黑色(香墨)。升华物结晶呈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及**球状物(胡黄连)。

(2)取本品0.15g,研细,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呈不定形的无色片状结晶,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渐显紫红色。

(3)取本品6g,研碎,加甲醇20ml,置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10ml(剩余的滤液备用),蒸干,残渣加5%氢氧化钠溶液5ml,置水浴中加热8小时,放冷,用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水10ml,摇匀,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胆酸对照品、胆酸对照品、去氧胆酸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相对湿度小于40%),展距约18cm,取出,挥尽溶剂,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10℃加热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鉴别](3)项下的备用滤液5ml,用甲醇稀释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mg.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11.6 检查

应符合锭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E)。

11.7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用于邪毒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小儿高热、烦躁易惊。

11.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4锭,一日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11.9 注意

孕妇慎用。

11.10 规格

每10锭重1.5g

11.11 贮藏

密封。

11.12 版本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逍遥丸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检查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 3.11 规格 3.12 贮藏 3.13 版本 4 逍遥丸(水丸)药典标准 4.1 品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性状 4.5 鉴别 4.6 检查 4.7 含量测定 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7.4 测定法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贮藏 4.11 版本 5 逍遥丸(浓缩丸)中药部颁标准 5.1 剂型 5.2 拼音名 5.3 标准编号 5.4 处方 5.5 制法 5.6 性状 5.7 鉴别 5.8 检查 5.9 功能与主治 5.10 用法与用量 5.11 规格 5.12 贮藏 6 逍遥丸(水丸)说明书 6.1 药品类型 6.2 药品名称 6.3 药品汉语拼音 6.4 药品英文名称 6.5 成份 6.6 性状 6.7 作用类别 6.8 适应症/功能主治 6.9 规格 6.10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6.11 禁忌 6.12 逍遥丸的不良反应 6.13 注意事项 6.14 逍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6.15 逍遥丸的药理作用 6.16 备注 7 逍遥丸(大蜜丸)说明书 7.1 药品类型 7.2 药品名称 7.3 药品汉语拼音 7.4 适应症/功能主治 7.5 规格 7.6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7.7 注意事项 7.8 逍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7.9 备注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逍遥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用药禁忌 8.8 附注 9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保生信效方》之逍遥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逍遥丸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 10.2 剂型 10.3 逍遥丸的主要成份 10.4 逍遥丸的药理作用 10.5 逍遥丸的功能主治 10.6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10.7 逍遥丸的不良反应 10.8 逍遥丸的禁忌 10.9 注意事项 10.10 逍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1 参考资料 附: * 逍遥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xiāo yáo wá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逍遥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723 58 丹栀逍遥丸 水丸 6g 袋 0.55 中成药部分 * 724 58 丹栀逍遥丸 水丸 3g 袋 0.29 中成药部分 725 58 丹栀逍遥丸 水丸 36g 瓶 2.9 中成药部分 726 58 丹栀逍遥丸 水丸 60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727 58 丹栀逍遥丸 水丸 72g 瓶 5.5 中成药部分 728 59 逍遥丸 水丸 60g 瓶 6.4 中成药部分 * 729 59 逍遥丸 水丸 6g 袋 0.76 中成药部分 730 59 逍遥丸 水丸 9g 袋 1.1 中成药部分 731 59 逍遥丸 水丸 18g 袋 2.1 中成药部分 732 59 逍遥丸 水丸 30g 瓶 3.4 中成药部分 733 59 逍遥丸 水丸 36g 瓶 4 中成药部分 734 59 逍遥丸 水丸 48g 瓶 5.2 中成药部分 735 59 逍遥丸 水丸 50g 瓶 5.4 中成药部分 736 59 逍遥丸 水丸 54g 瓶 5.8 中成药部分 737 59 逍遥丸 水丸 120g 瓶 12.2 中成药部分 738 59 逍遥丸 蜜丸 9g 丸 0.49 中成药部分 739 59 逍遥丸 蜜丸 54g 瓶 3 中成药部分 740 59 逍遥丸 蜜丸 120g 瓶 6.6 中成药部分 741 59 逍遥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7.5 中成药部分 *△ 742 59 逍遥丸 浓缩丸 48丸 瓶 1.9 中成药部分 743 59 逍遥丸 浓缩丸 120丸 瓶 4.6 中成药部分 744 59 逍遥丸 浓缩丸 180丸 瓶 6.8 中成药部分 745 59 逍遥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7.2 中成药部分 746 59 逍遥丸 浓缩丸 220丸 瓶 8.2 中成药部分 747 59 逍遥丸 浓缩丸 240丸 瓶 8.9 中成药部分 748 59 逍遥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3.2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逍遥丸药典标准 3.1 品名

逍遥丸[1]

Xiaoyao Wan

3.2 处方

柴胡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炒白术100g、茯苓100g、炙甘草80g、薄荷20g

3.3 制法

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5~145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1],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1];味甜。

3.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白芍)。革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炒白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油管含**或棕**分泌物,直径8~25μm(柴胡)。

(2)取本品2g,剪碎,加乙醇15ml,放置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1g,加乙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18g,加硅藻土10g,研匀,加乙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乙醚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3次,每次20ml,弃去水洗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鉴别](3)项下剩余的供试品溶液,加少量中性氧化铝,置水浴上拌匀、干燥,加在中性氧化铝柱(200目,2g,内径为1cm)上,用乙酸乙酯-甲醇(1:1)的混合溶液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7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6.3mg[1]。

3.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9 功能与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3.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1]。

3.11 规格

(1)小蜜丸? 每100丸重20g? (2)大蜜丸? 每丸重9g[1]

3.12 贮藏

密封。

3.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逍遥丸(水丸)药典标准 4.1 品名

逍遥丸(水丸)

Xiaoyao Wan

4.2 处方

柴胡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炒白术100g、茯苓100g、炙甘草80g、薄荷20g

4.3 制法

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0分钟,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或与煎液混合后制丸,干燥,即得。

4.4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或为黑棕色的水丸;味甜。

4.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白芍)。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炒白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油管含**或棕**分泌物,直径8~25μm(柴胡)。

(2)取本品1g,研碎,加乙醇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1g,加乙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12g,研细,加乙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3次,每次15ml,弃去水洗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鉴别](3)项下剩余的供试品溶液,加中性氧化铝2g,置水浴上拌匀、干燥,加在中性氧化铝柱(200目,2g.内径为1cm)上,用甲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2.5mg。

4.8 功能与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4.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

4.10 贮藏

密封。

4.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逍遥丸(浓缩丸)中药部颁标准 5.1 剂型

浓缩丸

5.2 拼音名

Xiaoyao Wan

5.3 标准编号

WS3B222096

5.4 处方

柴胡 100g 当归 100g 白芍 100g 白术(炒) 100g 茯苓 100g 薄荷 20g 生姜 100g 甘草(蜜炙) 80g

5.5 制法

以上八味,柴胡、当归 50g、薄荷、生姜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白术、茯苓 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的稠膏, 白芍及剩余当归粉碎成细粉。取甘草约 20g,粉碎成细粉,剩余甘草制成浸膏,将上述膏、 粉及挥发油与饴糖适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5.6 性状

本品为亮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甜、辛、而后苦。

5.7 鉴别

(1)取本品 5g,研细,加乙醚20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 干,残渣用醋酸乙酯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 5g,同法制成对照 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0: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 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蓝色 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 5g,研细,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 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 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2)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5.9 功能与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 欲减退,月经不调。

5.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5.11 规格

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 3g

5.12 贮藏

密封。

6 逍遥丸(水丸)说明书 6.1 药品类型

中药

6.2 药品名称

逍遥丸(水丸)

6.3 药品汉语拼音 6.4 药品英文名称 6.5 成份 6.6 性状 6.7 作用类别 6.8 适应症/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6.9 规格 6.10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

6.11 禁忌 6.12 不良反应 6.13 注意事项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经期错后,或 *** 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5.儿童、年老体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15 逍遥丸的药理作用 6.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7 逍遥丸(大蜜丸)说明书 7.1 药品类型

中药

7.2 药品名称

逍遥丸(大蜜丸)

7.3 药品汉语拼音 7.4 适应症/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7.5 规格

每丸重9克

7.6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7.7 注意事项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经期错后,或 *** 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5.儿童、年老体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8 逍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9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逍遥丸 8.1 方名

逍遥丸

8.2 组成

当归2两,赤芍1两6钱,醋柴胡1两6钱,云苓1两,焦术1两2钱,香附5钱,甘草6钱,丹皮1两1钱,山栀1两1钱,薄荷8钱。

8.3 功效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逍遥丸具有调经舒气,强心清热之功效。

8.4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逍遥丸主治头晕目眩,肢体酸痛,胸腹气滞,两胁疼痛;血虚疲倦,五心烦热,口燥舌干,发热盗汗;月水不匀,脐腹疼痛;室女阴虚骨蒸劳热。

8.5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水送下,日2次。

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8.7 用药禁忌

忌食辛辣。身体衰弱者不宜服。

8.8 附注

原书(昆明方)将本方改为散剂,名“逍遥散”。

9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保生信效方》之逍遥丸 9.1 方名

逍遥丸

9.2 组成

半夏(汤浸,洗7遍,焙)2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槟榔(锉)1两,赤茯苓(去粗皮)1两。

9.3 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保生信效方》之逍遥丸主治小儿膈实气痞,痰盛喘促。

9.4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荆芥汤送下;别作小丸与小儿。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10 逍遥丸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

逍遥丸

10.2 剂型

1.大蜜丸:120g,200g;

2.水丸:60g。

10.3 逍遥丸的主要成份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10.4 逍遥丸的药理作用

1.具有抗抑郁作用。能使情感性精神病忧郁症患者血浆rAMP上升至正常。

2.其他作用。有降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

10.5 逍遥丸的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10.6 逍遥丸的用法用量

1.大蜜丸:口服:每次1丸,每天2次。

2.水丸:口服:每次6~9g,每天1~2次。

10.7 逍遥丸的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10.8 逍遥丸的禁忌

尚不明确。

10.9 注意事项

1.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孕妇服用时请向医师咨询。

3.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4.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 *** 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服药2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10 逍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0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