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的中药信息
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应用 1.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
2.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亦可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本品补精益髓、强筋壮骨,也可配龟甲、锁阳、狗脊等,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如虎潜丸(《医方集解》)。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鉴别用药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熟地黄的疗效与禁忌有哪些
熟地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的作用。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熟地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1、对于补肾,熟地也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除此之外,如果与何首乌一起可以治理精血亏虚白发等。
2、熟地还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外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的作用。如果和生地一起合用,可以补益,又能清热,对治疗阴血兼有热象的病症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也经常用熟地来加入汤料,让煲出来的汤有淡淡的熟地味道,滋补益髓。也有用熟地泡酒,根据不同的需要放入不同的药材一同泡制出来的酒,对养生有非常好的作用。
?
3、熟地为甘带甜,微温不会很寒,归肝、肾经。一般可以用熟地来补阴益精,作为补血的药物,经常和当归、川芎以及白芍一起使用,能够治疗血虚,心悸,眩晕,以及失眠和月经不调;如果和远志、酸枣仁等共用,则可以治疗安神血虚;如果是崩漏下血则可以和阿胶、艾叶等一同服用治补血。
熟地的禁忌一、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二、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熟地黄的作用,熟地黄虽好但禁忌多
三、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四、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熟地的药材配伍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
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供晒干以去水气)400克,沉香5克(或白檀15克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200克。每药500克,可用高烧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伙食,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未后,炼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
治暗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十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侵,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未,每服15克,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洽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抬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未,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治小便数而多:尤骨50克,桑螵蛸50克,熟干地黄50克,恬萎根50克,黄连50克(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10克。
治小儿肾怯失音,额开不台,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熟地黄40克,山英肉、干山药各20克,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15克。上为未,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10~15克,当归10~15克,水二盅,煎八分,温服。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15~25克,熟地15~25克或50克,麦冬10克,知母、牛膝各7.5克。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滔泄者,乃非所宜。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 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 外受风寒 咳嗽 呕恶 多痰 喘急等证:当归10克 熟地15~25克陈皮7.5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二盅 生姜三五七片 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熟地黄的疗效与禁忌。
熟地黄的疗效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
熟地
块根肉质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红**。基生叶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页面多皱缩;茎生叶小。
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裂;花冠筒状稍弯曲,先端5裂,略呈唇形,紫红色,内面常有**带紫色的条纹;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2室。蒴果卵圆形。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1]
药材形态
该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熟地黄煎剂治疗高血压,血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且脑血流图和心电图也有所改善(熟地黄炮制加酒与否科研成果鉴定书,1980.6)。用复方五子地黄口服液治疗男性不育症总有效率为84%。
熟地黄的禁忌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熟地的功效关于熟地黄和生地黄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能够强烈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
而熟地抗凝血酶的作用较弱,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讨对纤溶系统的活化作用,发现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无此作用。
亦有报告认为,地黄炒炭前后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黄制炭后止血作用并未增强。
对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1、熟地黄延缓衰老的作用
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
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2、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
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
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著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
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
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著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
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
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0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