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两座中型大米加工厂
大米加工设备工艺分 3 个阶段:稻谷预清理工段、砻谷分离工段、碾米及成品整理工段。
稻谷清理工段工艺流程为:稻谷→初清→去杂 ( 沙石、金属及稗粒等 ) →净谷。
砻谷分离工段工艺流程为:净谷→砻谷→稻壳分离→谷糙分离→净糙。
碾米及成品整理工段工艺流程为:净糙→一次碾白→二次精碾→分级→凉米→白米分级→抛光→白米分级→二次抛光→滚筒精选→色选→配米→计量包装→成品入库。
大米加工设备主要组成:杂粮清理机、去石机、砻谷机、分离机、碾米机、分级机、大米色选机、抛光机、输送机等。
1、厂房工艺布置种类及特点1.1棚式布局
棚式布局方式主要用于 100 t/d 以下加工能力的工艺设计,多应用于 30 t/d、50 t/d、70 t/d 等加工厂,工艺流线短,布置简单,总体投资低。适合于小型加工厂、粮库内配套应急加工或用于出口型的成套机组采用。
建筑设计主要采用大跨度门钢结构,中间无柱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棚内空间布置设备,设备平台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设备布置呈“一字型”布置, 长度短,便于操作和管理。典型布置形式如图 1 所示。
1.2天井式布局
天井式布局方式主要利用车间内设备平台和土建空间形成车间内天井,利于采光,使得车间内宽敞明亮。该布置方式主要用于 100 ~ 300 t/d 加工能力的工艺设计,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和地域特点需要进行单线或者双线布置。双线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进行生产安排,适用于中型规模的加工厂采用。
设计形式主要有两种:
(1)采用钢结构外棚配混凝土平台设计,主要利用大跨度钢结构无柱设计,利用混凝土或钢结构平台布置设备。优点是采用钢结构施工, 安装周期短,投资相对节省,缺点是车间整体形象略差。私企米厂多采用此种形式,典型实例如图 2 所示。
(2)采用混凝土楼房结构配钢结构吊挂设计,利用局部钢平台吊挂以节约土建成本。优点是混凝土建筑设计可大大增加车间使用寿命和减少车间噪音,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保证食品安全。缺点是建设周期较长, 整体投资略高。典型实例如图 3 所示。
1.3平铺式布局随着企业规模化的发展,配备参观走廊,提升品牌形象,保证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大米加工企业关注的焦点,车间设计形式也随之改变。促使发展了平铺式布局的米厂设计形式。主要建筑方案为 3 层混凝土结构布置,第 1 层为提升设备基座层,第 2 层为主机设备层,第 3 层为缓冲及提升设备机头层,分层布置实现了各类设备分区管理。
平铺式布局中,参观走廊和主机设备集中于 2 层布置,与控制室处于同一层,便于设备管理和维护, 其产量区间在100 ~ 1 000 t/d。受制于单机产量的限制,100 ~ 220 t/d 生产线可以采用单线布置,大于 220 t/d 的生产线需双线或多线平行布置。平铺式布局因采用多层混凝土结构,优点在于各层布置分工明确,便于生产区和参观区的隔离;缺点是土建造价较高。但因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齐全,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成为用户的首选。
典型平铺式平面布局图及现场图如图4、图5 所示, 一般设置参观走廊、设备区、除尘区和管理区 4 大区域,设备区可根据车间产量进行单线或多线平行布置, 参观走廊使用玻璃幕墙与主设备层进行隔离;除尘区与设备区使用实墙充分隔开;管理区一般面向主设备区进行设置。
1.4高层布局平铺式布局考虑到米机、抛光机等主机操作需要人工操作,主机一般集中布置于同一层,便于操作, 减少人员数量。但随着经济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平铺式布局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显现。
随着国内近几年单机加工设备尤其是多联立式米机的研发应用,自动化程度也随着提高,高层布置的设计方式日益成为发达地区米厂设计的趋势,高层布局充分利用高度空间发展,设备布置逐层展开,将目前仍需要人员操作的设备尽量集中布置于一层,如图6所示。既解决了平铺式布局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又保证了操作的便利。
此布局缺点是对米厂管理和自控设备的配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企业加大投入自控设备方面的配置, 利用温度、湿度等传感参数来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的松花江流域,土质肥沃,降水丰沛,盛产优质水稻,松花江大米闻名全国,长春市充分发挥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稻米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把稻米产业做成长春的名片。
传奇传说
长春松花江大米曾是皇家贡米
作为长春松花江大米的主产地之一,德惠市岔路口镇位于德惠市的东北部,东依美丽的松花江畔,四面环水,土地肥沃,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
传说中,位于北纬40度——45度之间的长春,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最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还曾经是东北第一个政权夫余国的王城;也曾是渤海国的重镇与重要的商业中心,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此后,长春松花江大米便开始出现在紫禁城的御膳房里,皇亲国戚的餐桌上。
到了近代1931年前后,吉林省曾派出100多名农业种植技术专家专门到朝鲜和日本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一年后,100多名专家学成归来,并利用所学技术在德惠市试种,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水稻也随之在德惠市开始大面积种植。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传说在翻天覆地的巨变中虽已无从考证,但长春松花江大米却被后世人广泛播种,代代传承。
产品畅销省外
日前,长春松花江大米上海运营中心在江杨北路农产品(000061,股吧)批发市场揭牌,“吉林馆”开馆,标志着长春松花江大米正式进入上海市场。上海市民将可以吃到正宗的长春大米。
据悉,长春松花江大米上海运营中心位于江杨北路农产品批发市场干货交易区二楼入口处的吉林馆内,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
据长春市粮食局局长鲍文明介绍,作为长春松花江大米等农产品在上海首设的批发销售中心,“吉林馆”重点销售松花江稻花香大米、梅河口市生态有机大米、姜家店贡米和延边绿色优质大米,以及28种吉林特有的各种高科技杂粮和生态山货、菜干等。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玉米早已成为一张“黄金名片”。2014年,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开始了一次大米的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探寻,吉林省粮食经济的又一张“白金名片”—长春松花江大米耀然面世。
长春松花江大米施行品牌战略,一路南下。短短半个月,从松花江到珠江再到黄浦江,长春松花江大米一路“飘香”,吸引百余家媒体报道,引来一批批经销商、代理商和投资商抢签多个万吨级采购大单,可谓名噪一时,蜚声“三江”。
此外,长春市粮食行业协会还与上海市粮油行业协会签订了粮食产销战略合作协议,长春市粮食行业协会稻米分会与上海黑吉贸易签订了首批10万吨优质大米产销合作协议。
区位优势:
地理环境
处于东北腹地的吉林省长春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长春松花江大米特有的品质,历史上曾是清朝贡米之地,如今更是东北优质大米的主要生产基地。
松花江蜿蜒绵长,黑土地沃野千里。长春位于北纬40——45度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来说,这是最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长春地域辽阔,土地肥沃,黑土层厚达0.6-1.0米。土质多为黑土、黑钙土、冲积土、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营养丰富,在全国属于优质水稻土,最适宜优质水稻生产。
气候条件
长春在气候特征上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每天长达13至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不易出现高温效应;同时由于气候相对冷凉,病虫害发生程度轻,农药用量低,确保了绿色无公害大米的品质。
松花江是长春市九台、榆树、德惠、农安四县(市)灌溉的第一大水系,由于水质没有污染,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长期以来为长春松花江流域的优质米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
地理位置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千颗粒重22g到25g;出饭率1:1.5;蒸饭后软、香、弹;凉后还不会生,软硬恰到好处,既软糯又劲道。不就菜就能吃上好几碗。
这样的米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长春,位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地处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素有“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天下粮仓”的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城市”;所辖四区一县(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均进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
在松花江流域的黑土地,以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成就了水稻生长的优越条件。这些大米全部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已有19家企业的31个标识产品达到绿色大米、有机大米的标准。
营养价值:
长春种植的水稻为温带粳稻,大面积种植吉粳88等部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稻米米粒丰盈,横断面近于圆形,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煮后柔软可口,米香味浓,口感在粳米品种中较为突出,同时营养丰富,富含钙、铁、铜、镁、钾、硒、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氨基酸等,是东北地区大米中的极品。
从传统播种到技术创新,为优化长春松花江大米带来了质的变化。域内知名的农业科研院校奠定了科技创新的基础,从优质品种的研发、种植技术的创新、病虫害的低毒防治、优质水源的选用,到稻米的精深加工等方面,不断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措施,使长春松花江大米达到国际优质大米的标准。
长春松花江大米达到了无公害大米的标准,有19户企业的31个标识产品分别被认定为标准更高的绿色大米、有机大米。其中,绿色大米的年产量已达到20万吨、有机大米年产量达到5万吨。
一粒粒种子、一亩亩粮田、一江湍流不息的松花水,养育了中国最好的水稻;几分深情,无限责任,一次政、企、农的戮力合作,打造出中国好大米——“长春松花江”。长春松花江大米带着款款深情,和整座城的大米文化,盛装走进广州,与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魅力之城结下良缘。170家经销企业闻讯而来,中国经济导报、南方日报11家媒体17名记者,对此进行关注。
生产工艺
虽然还未到新稻米收割的时间,位于岔路口镇的百顺米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从没有去皮的稻米到晶莹剔透的大米,足足要经过15道工序。稻谷-初选-清理-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糙米精选(厚度分级)-多级轻碾-白米分级-多级抛光-白米分级-白米精选(长度分级)-色选提纯-包装-入库。
“稻米进入提升机后首先来到圆桶初清筛,粗清理米中的杂质;再进入振动清理筛去除水稻表面的小杂质;接着进入去石机清除所有杂质、砻谷机去壳、立式砂辊米机打油皮、白米分级回转筛清除碎米、光电色选机清除霉变粒……15道工艺加工完成后,即可按类别装袋投入到全国各地市场销售。”工作人员介绍,生产车间利用两条国内最先进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全部采用电脑自动化控制,利用机械化代替人力,年加工能力可达12万吨,日产量达300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