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除草剂有哪些,如何使用棉田除草剂
对于棉花种植户来说,棉田除草剂是必备产品之一。棉田除草剂的施用,让大量的劳力从繁重的除草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率。但目前棉花田间化学除草技术还不完善。本文对棉花田间杂草、除草剂和使用技术进行了总结。
1棉田杂草类型
棉田苗期杂草有9科15种。其中,禾本科杂草占27,阔叶杂草占69,莎草科杂草占4。相对多度达1O以上的杂草有马唐、铁苋菜、马齿苋、半夏、鳢肠、苋菜、香附子、狗牙根、刺儿菜和婆婆纳等10种。其中,马唐为优势种。蕾期杂草有9科16种。相对多度达10以上的杂草有马唐、鳢肠、马齿苋、铁苋菜、半夏、香附子、稗草、牛筋草、刺儿菜、苋菜和狗牙根等11种.其中,马唐仍为优势种。
2棉田除草剂类型和品种
棉田除草剂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对使用技术要求很高,是农业生产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生产资料。棉田除草剂的主要类型和品种如下:
2.1芳氧苯氧基丙酸类
主要产品:(1)精吡氟禾草灵,商品名称精稳杀得,15乳油。(2)右旋吡氟乙草灵,商品名称高效盖草能,10.8乳油。(3)精喹禾灵,商品名称精禾草克,5oA乳油。(4)精嗯唑禾草灵,商品名称威霸、骠马,6.9浓乳剂、lO乳油。(5)喹唑糠酯,商品名称喷特,4乳油。
2.2环己烯酮类
主要产品:(1)烯禾啶,商品名称拿捕净,2O乳油。(2)烯草酮,商品名称收乐通,24乳油。
2.3酰胺类
主要产品:(1)甲草胺,商品名称拉索,48乳油。(2)乙草胺,商品名称禾耐斯,9o乳油。(3)异丙甲草胺.商品名称都尔、稻思乐,72乳油。
2.4取代脲类
主要产品:(1)敌草隆,商品名称地草净,25可湿性粉剂。(2)绿麦隆,商品名称绿麦隆,25可湿性粉剂。
2.5三氦苯类
主要产品:扑草净,商品名称割草佳,5O%可湿性粉剂。
2.6联吡啶类
主要产品:百草枯,商品名称克芜踪,2O水剂。
2.7二硝基苯胺类
主要产品:(1)氟乐灵,商品名称氟特力,48乳油。(2)二甲戊灵,商品名称施田补、除芽通,339/6乳油。(3)地乐胺,商品名称地乐胺,48乳油。
2.8二苯醚类
主要产品:乙氧氟草醚,商品名称果尔,24乳油。
2.9有机磷类
主要产品:草甘膦,商品名称农达,419/6农达水剂。
2.10其它
主要产品:(1)有啄草酮,商品名称农思它,25%乳油。(2)环庚草醚,商品名称艾割、恶庚草烷、仙治,82乳油。
3棉田除草剂使用技术
3.1土壤处理
把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或将其耙入土中防除杂草,一般都是防除杂草的幼芽、芽鞘和幼根。
3.1.1播种前土壤处理。(1)氟乐灵。播前整好地,每公顷用48氟乐灵乳油1875~2250mI,对水750kg,均匀喷施土表,随即混土2~3ClTt厚,混土后即可播种。氟乐灵蒸汽压高,在棉花地膜覆盖时使用,每公顷用量不超过1500mL。氟乐灵易挥发、光解,必须在施药后6小时内混土。(2)二甲戊灵。棉花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播前施药最好施后浅混土。每公顷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3000~4500mL,对水750kg。注意:在双子叶杂草较多的田块,需同其它除草剂混用。为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在土壤处理时应先施药后浇水。
3.1.2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1)甲草胺。华北地区棉花播种后每公顷喷施48甲草胺乳油3750~4500mI(有效成分1800~2160g)。盖膜棉花每公顷喷施48甲草胺乳油2250~3000mL(有效成分1080~,1440g)。长江流域、华南地区每公顷喷施48%甲草胺乳油3000~3750mL(有效成分1440~1800g)。注意:甲草胺水溶性差,如遇干旱天气又无灌溉条件,应采用播前混土法。甲草胺对已出土杂革无效,应在杂草种子萌动高峰而又未出土时喷药。(2)乙草胺。9O%乙草胺,华北地区每公顷用750~900mL;长江流域用600~750mL;西北地区1200~1500mL(北方地膜覆盖田不推荐使用)。(3)异丙甲草胺。每公顷喷施72异丙甲草胺乳油1500~3000mL(异丙甲草胺对萌发而未出土的杂草有效,对已出土的杂草无效,只作土壤处理使用)。(4)敌草隆。棉花播种后出苗前,每公顷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0~2250g+25除草醚3000~6000g,对水45O~525kg均匀喷施于土表。(5)绿麦隆。每公顷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0g,对水525kg均匀喷施每公顷用于土表。注意:绿麦隆水溶性差,施药时应保持土壤湿润。绿麦隆在土壤中残效时间长,对后茬敏感作物如水稻,可能有不良影响,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6)扑草净。播前或播后苗前使用,每公顷用5O扑草净可湿性粉剂3000~3750g或5O扑草净3000g+48%氟乐灵1500mI。注意:要严格掌握施药量和施药时间。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容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施药后半月内不要任意松土或耘耥,以免破坏药层。(7)地乐胺,48乳油。播种后出苗前或营养钵移栽前使用。每公顷用48地乐胺乳油2250~4500mL,对水450~900kg进行全田喷雾。(8)乙氧氟草醚。棉花苗床或棉花播种后施药。每公顷用24乙氧氟草醚18O~270mL,混用+6O丁草胺900mL;地膜覆盖棉田在棉花播种覆土后盖膜前施药,用24乙氧氟草醚270~360mI;直播棉田在棉花播后苗前施药,用24乙氧氟草醚540570mL;移栽棉田在棉花移栽前施药,用24乙氧氟草醚6001350mL。采用喷雾法除草的稀释液应当天使用。(9)嗯草酮。露地种植:在播后2~4天,北方地区每公顷用25%嗯草酮乳油1950~2550mL(有效成分487.5~637.5g),南方地区每公顷用25嗯草酮乳油1500~2250mL(有效成分375~562.5g)加水675~900kg配成药液均匀喷施。地膜覆盖种植:在整地做畦后覆膜前,每公顷用25嗯草酮乳油1500~1950mL(有效成分375~487.5g)加水450~675kg配成药液均匀喷雾。(10)环庚草醚。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每公顷用82%环庚草醚乳油7501005g(有效成分),加水45O~675kg配成药液均匀喷雾。
3.2茎叶(叶面)处理
将除草剂喷洒或涂抹到杂草植株上,使其被吸人杂草体内再传导到杂草作用点。
3.2.1播种前茎、计理。播种前针对农田已经长出的杂草,选用速效性好、杀草谱广、不影响播种的除草剂。如百草枯,播前或播后苗前处理,每公顷用2O水剂1125~3000mI,对水375kg喷雾防除已出土杂草。
3.2.2生育期茎、叶处理。为防除棉花生长期间的杂草而实施的药剂处理,根据选用的药剂不同,具体方法如下:选用生理生化选择性比较好的除草剂,可直接茎、叶喷雾。如:(1)精吡氟禾草灵。棉苗3~4叶,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公顷用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495~1005mL,加水150kg作茎叶喷雾处理。(2)右旋吡氟乙草灵。棉花苗后杂草3~5叶期,每公顷用右旋吡氟乙草灵375~450mL(有效成分40.5~48g),加水150kg作茎叶喷雾处理(下雨前1小时内不要喷药)。(3)精喹禾灵。棉苗3~4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公顷用5精喹禾灵乳油750~1200mL,加水150kg,茎叶喷雾处理。(4)精嗯唑禾草灵。每公顷用6.9精噫唑禾草灵浓乳剂750~1050mL,加水150kg,茎叶喷雾处理。(5)喹唑糠酯。每公顷用4喹唑糠酯乳油600~900mL,加水150~450kg,茎叶喷雾,自杂草2~3叶至大龄逐渐增加用量。(6)烯禾啶。每公顷用20烯禾啶乳油1275~1500mL对水喷雾。(7)烯草酮。在棉花苗期、禾本科杂草生长旺盛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一般每公顷用24烯草酮乳油450~600mL喷雾。
对棉花产生药害的除草剂,可使用带保护装置的喷雾器定向喷雾。如百草枯,在作物生长期间,每公顷用20水剂1500~3000mL,加水300kg,做行间定向喷雾。
使用涂抹器对生长的杂草涂抹药液,既可防除杂草又不伤害作物,如用草甘膦防除香附子等杂草(在药液中加适量柴油和洗衣粉,可提高药效)。
除草剂对人的危害
1.2,4-滴丁酯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挥发性强,遇碱水解。该药是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进入植物体后,抑制植株顶端生长,又刺激植株下部过度生长成畸形。由于其挥发性强,田间使用时,它的蒸气能影响邻近敏感作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毒性
低毒。
剂型
72%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小麦、大麦、青稞、玉米、谷子、燕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防除播娘蒿、藜、蓼、荠菜、葎草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1)麦田:一般在麦类作物分蘖盛期至拔节期,阔叶杂草3~5叶期用药,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40~60毫升,对水喷雾。宜用常量或低容量喷雾。
(2)玉米田:玉米4~6叶期,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30~50毫升,对水30~50千克喷雾。
(3)高粱田:高粱5~6叶期,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40~60毫升,对水喷雾。
(4)谷子田:谷子4~6叶期,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30~50毫升,对水喷雾。
(5)稻田: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前,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40~50毫升,对水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施药后第二天灌水,保持浅水层3~5天。
(6)牧场、甘蔗田: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50~75毫升,禾本科牧草3叶期至分蘖期、蔗苗30~50厘米时加水喷雾。
注意事项
棉花、豆类、瓜类、马铃薯、油菜、瓜类、果树、向日葵等对其十分敏感,施药田要与这些作物有100米以上的隔离区,以防雾滴飘移造成药害;分装和喷雾2,4-滴丁酯的器械要专用;严格掌握施药时期和用药量,以防药害。
2.禾草灵
其他名称:伊洛克桑。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部分有机溶剂。该药是选择性苗后除草剂,以触杀为主,兼有一定内吸作用。禾草灵在植物体内传导很慢,只有将药剂施到杂草顶端或节间分生组织附近,才能使杂草生长受抑制,进而枯死。
毒性
低毒。对鱼类高毒。
剂型
36%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小麦、大麦、黑麦、大豆、甜菜、油菜、马铃薯、亚麻、花生等作物田,防除野燕麦、毒麦、稗草、马唐、看麦娘及狗尾草等。对阔叶杂草无效。
(1)麦田:施药适期是野燕麦等杂草2~4叶期,防除稗草和毒麦亦可在分蘖开始时施药。施药期可以不考虑小麦的生育期,重要的是不要等到杂草被作物覆盖后,影响杂草受药和药效。每667平方米用36%乳油150~200克,对水喷雾。
(2)甜菜、大豆田:在杂草2~4叶期用药,每667平方米用36%乳油160~200毫升,对水喷雾。
注意事项
禾草灵不宜在谷子、高粱、玉米、棉花等作物上使用;不宜与苯氧乙酸类及苯达松等除草剂混用,也不宜与氮肥混用,喷过禾草灵后,间隔7~10天方可使用2,4-滴等除草剂。
3.吡氟禾草灵
其他名称:稳杀得、氟草除。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药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该药是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安全。药剂进入植物体后,经筛管和导管传到生长点及节间分生组织。由于它的吸收传导性强,可达地下茎,因此,对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也有较好的防除作用。
毒性
低毒。
剂型
35%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大豆、棉花、甜菜、马铃薯、甘薯、花生、豌豆、蚕豆、菜豆、烟草、亚麻、西瓜、阔叶蔬菜等多种作物及果树、种植园、林业苗圃、幼林抚育防除一年生禾草,如旱稗、狗尾草、马唐、牛筋草、野燕麦、看麦娘、雀麦、臂形草等。提高剂量可防除多年生杂草,如芦苇、狗牙根、双穗雀稗等。
(1)大豆田:大豆2~4叶期,每667平方米用35%乳油50~100毫升,对水喷雾。多年生杂草芦苇、狗牙根防治,每667平方米用35%乳油130~167毫升,对水喷雾。
(2)花生田:花生苗后2~3叶期,每667平方米用35%乳油50~66.7毫升,加水30升,茎叶喷雾。
(3)甜菜田:杂草3~5叶期,每667平方米用35%乳油50~100毫升,对水茎叶喷雾。
(4)果园、林业苗圃:在杂草4~6叶期,每667平方米用35%乳油66.7~100毫升,若提高剂量到130~160毫升,对多年生芦苇、茅草等有较好效果。一年生杂草,以禾草幼小时喷药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相对湿度高、水分条件好时除草效果好。干旱条件下,杂草茎叶吸收药剂困难,此时要用剂量高限;一般田杂草多为单、双子叶杂草混生,防治时可与对阔叶杂草效果好的除草剂混用。
4.精
唑禾草灵其他名称:骠马、威霸。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米色至棕色无定形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部分有机溶剂。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草后茎叶处理剂。被茎叶吸收后传到叶基、节间分生组织、根的生长点,抑制脂肪酸进行生物合成,损坏杂草生长点、分生组织。
毒性
低毒。对鸟类低毒。对鱼类有害。
剂型
6.9%浓乳剂,10%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小麦、黑麦田,防除看麦娘、鼠尾看麦娘、风剪股颖、野燕麦、野黑麦、自生燕麦、稗、毛状黍、黍属、狗尾草、宿根高粱等大多数禾本科杂草。不能防治一年生早熟禾及阔叶杂草。此药不能用于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等作物。
(1)冬小麦田:防除看麦娘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于看麦娘3叶期至分蘖期,每667平方米用6.9%浓乳剂40~50毫升,对水进行茎叶喷雾。
(2)春小麦田:防除野燕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于春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每667平方米用6.9%浓乳剂50~60毫升,对水茎叶喷雾。
注意事项
施药后3小时内遇雨,应重喷;此药不能和苯达松、百草敌、甲羧除草醚、激素类盐制剂混用。
5.麦草畏
其他名称:百草敌。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丙酮。该药具内吸传导作用,易被植物的茎叶和根吸收,并向全株传导,积累在新陈代谢高度活跃的部分,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其死亡。
毒性
低毒。
剂型
48%水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麦田、玉米、高粱、谷子和牧草地,防除阔叶杂草如猪殃殃、荞麦蔓、蓼、藜、苋菜、铁苋菜、大巢菜、繁缕、苍耳、田旋花、鲤肠等。
(1)麦田:在小麦4~5叶期至拔节期以前使用,每667平方米用48%水剂15~30毫升(北方)对水30千克喷雾。由于百草敌杀草谱较窄,对一些抗性杂草效果较差,而且对小麦安全性较小,所以在生产上采用百草敌和2,4-滴丁酯或2甲4氯胺盐混用。
(2)玉米、高粱田:在玉米3~4叶期,高粱出苗后10~15天施药,每667平方米用48%水剂25~3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百草敌可与阿特拉津、甲草胺等混用。
(3)禾本科牧草地:当大多数阔叶杂草出苗后,株高5~15厘米时,每667平方米用48%水剂100~120毫升(北方),对水30千克喷雾茎叶。施药后不宜立即放牧或割牧草。
注意事项
小麦3叶期前和小麦拔节后禁止使用;大风时不要施药,以防飘移,伤害邻近敏感的双子叶作物。
6.丁草胺
其他名称:去草胺、灭草特、马歇特。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浅**油状液体,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难溶于水。该药属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幼芽和幼小的次生根吸收,并输导到全植株。作用机制是抑制和破坏蛋白酶,影响蛋白质合成。
毒性
低毒。对鱼类和水生生物毒性大。
剂型
50%、60%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稻田。在土壤潮湿条件下可用于旱田。防除稗、鸭舌草、节节草、萤蔺、马唐、看麦娘、异型莎草、水莎草、鸭趾草、鳢肠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某些阔叶草。
(1)育秧田:秧板做好后,于播前3~4天灌浅水,每667平方米用60%乳油80~110毫升,对水35千克,喷于地表,施药后保水层2~3天,排水落谷。
(2)移栽田:在插秧后3~7天,每667平方米用60%乳油75~140毫升,对水喷雾或拌细土撒施。施药时稻田有3~5厘米水层,并保持3~4天。
(3)旱育秧田:在播种复土后,每667平方米用60%乳油110~140毫升,对水喷雾,保持床面湿润,覆盖薄膜。
(4)旱直播稻田:在播后“灌蒙头水”之后施药,每667平方米用60%乳油100~125毫升,对水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
秧田如秧苗素质不好,施药后突然降温,灌水过深或田块漏水时,都可能产生药害;为了施药均匀,防止局部地方因药剂浓度高而引起药害,喷雾最好采用常量喷雾法。
7.异丙甲草胺
其他名称:都尔、甲氧毒草胺、屠莠胺。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棕色油状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该药是1种选择性内吸芽前除草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作用机制是抑制发芽种子的蛋白质合成,抑制胆碱渗入磷脂,干扰卵磷脂形成。
毒性
低毒。
剂型
72%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高粱等旱地作物。可防除牛筋草、马唐、狗尾草、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及苋菜、马齿苋等阔叶杂草和碎米莎草、油莎草,但对铁苋菜防除效果差。
(1)大豆田:在大豆播后苗前或播前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100~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若天气干旱,土壤湿度小时,可浅锄混土,以提高除草效果。
(2)玉米田: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用量同大豆田。可与阿特拉津、草净津、麦草畏等混用。
(3)花生田:一般为播后苗前用药。裸地栽培春花生田每667平方米用72%乳油150~200毫升,覆盖栽培的春花生,夏花生每667平方米用量100~15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
地膜田施药不混土,药后必须立即覆膜;如田间阔叶杂草多,可与其他药剂混用。
8.乙草胺
其他名称:禾耐斯。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淡**至紫色液体,微溶于水,溶于丙酮、苯等有机溶剂。该药为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在杂草体内传导,干扰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毒性
低毒。对皮肤、眼睛有刺激。对鱼类毒性较强。
剂型
50%、86%、90%乳油,2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玉米、棉花、大豆、甘薯、油菜及蔬菜等作物上。黄瓜、菠菜、韭菜、水稻、小麦、谷子、高粱上不宜使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对兔丝子效果良好。对问荆、刺儿菜、苦荬菜等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1)玉米、花生田:播后杂草出土前,每667平方米用50%乳油100~160毫升,或在覆盖薄膜前用药,每667平方米用50%乳油75~100毫升,对水喷雾。
(2)油菜田:冬油菜栽前或移栽后3天用药,每667平方米用50%乳油75~100毫升,对水喷雾。
(3)大豆田:播后杂草出土前用药,每667平方米用50%乳油150~200毫升(东北),100~150毫升(其他地区)对水喷雾。
注意事项
对已出土杂草无效,使用前应将出土杂草锄掉;土壤墒情差药效不好。
9.莠去津
其他名称:阿特拉津。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结晶,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该药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根吸收为主,茎叶吸收很少。作用机制是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
毒性
低毒。对鱼、蜜蜂、禽低毒。
剂型
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防除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玉米、高粱、糜子、果园(桃树除外)、林木苗圃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1)玉米田:夏玉米在播后苗前,每667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40%悬浮剂175~200毫升,对水喷雾。玉米4叶期,用50%可湿性粉剂200克或40%悬浮剂20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
(2)高粱田:每667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200~350克,苗前或苗后对水喷雾。
(3)果园:每667平方米用40%悬浮剂250~300毫升,对水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
该药残效长,量大时对后茬作物如小麦、大豆、水稻等有药害,可采用低剂量与乙草胺、拉索、都尔等混用;玉米田套种豆类,不能使用;喷药要匀,防止重喷;桃园不能使用此药。
10.氯磺隆
其他名称:绿磺隆、嗪磺隆。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至淡灰色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有机溶剂。该药属高效内吸选择性除草剂。植物根、茎、叶均可吸收,以茎、叶吸收速度快。
毒性
低毒。对蜜蜂无毒。
剂型
20%、25%可湿性粉剂,75%干悬浮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防除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亚麻田杂草。该药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大多数阔叶杂草,如本氏蓼、苋、藜、苍耳、繁缕、猪殃殃、田蓟等杂草。也能防除稗草、马唐、狗尾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用量及使用时期因杂草种类、土壤pH值、气候及轮作制度不同而异。通常作物每667平方米用25%可湿性粉剂2~5克,休闲地及非耕地每667平方米用6~18克。可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也可在苗后茎叶处理,以杂草苗后早期使用最为理想。
注意事项
本制剂活性较高,用药量少,因此药量一定要准确,切勿过量;对后茬秋作物易产生药害,旱作区使用要慎重;甜菜、豌豆、白菜、玉米、水稻、棉花、芹菜、胡萝卜、辣椒、苜蓿等对此药敏感。大豆、烟草、向日葵、萝卜、南瓜、大麦、黄瓜等也敏感。勿在敏感作物上使用。
11.苯磺隆
其他名称:阔叶净、麦磺隆、巨星。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固体,在水中分散性好。该药属内吸传导型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可被杂草的茎、叶和根吸收,并在体内传导。作用机制是抑制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导致杂草死亡。
毒性
低毒。对蜜蜂、鱼类低毒。
剂型
75%干悬浮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禾谷类作物田防除田蓟、繁缕、麦家公、麦瓶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反枝苋、地肤、蓼等杂草。对田旋花、卷茎蓼、铁苋菜、野燕麦等效果不明显。
小麦、大麦3~4叶期,杂草萌发出土后株高不超过10厘米时喷药,每667平方米用干悬浮剂0.89~1.4克,对水喷雾。
注意事项
该药活性高,用量少,称取药剂要准确,并先用少量水充分混匀后再倒入喷雾器;本剂对油菜、菠菜等阔叶作物敏感,喷洒时要防止飘移。
12.氟磺胺草醚
其他名称:虎威、除豆莠。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体,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大于600克/升。该药为选择性除草剂。能被杂草的叶片、根吸收,进入叶绿体内,破坏光合作用。
毒性
低毒。
剂型
25%水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大豆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如茼麻、铁苋菜、反枝苋、田旋花、荠菜、藜、刺儿菜、鸭趾草、问荆、裂叶牵牛、卷茎蓼等。一般剂量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
大豆出苗后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水剂67~100毫升,对水进行叶面喷雾。
注意事项
此药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对后茬作物如白菜、高粱、玉米、谷子、小麦、甜菜、亚麻等产生药害;在干旱等不良条件下喷药,大豆叶面会受到一些伤害,严重时会有暂时萎蔫,但在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13.乙氧氟草醚
其他名称:果尔。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褐色固体,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容易光解。该药属触杀型除草剂,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内,经根部吸收较少。芽前和芽后早期使用效果最好。
毒性
低毒。对鱼类、草虾高毒。
剂型
24%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移栽稻,也可用于大豆、玉米、棉花、花生及果园、针叶苗圃等。防除一年生杂草。
(1)移栽稻田:适用于秧龄30天以上,苗高20厘米以上的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插秧4~6天,稗草芽期至1.5叶期,每667平方米用果尔10~20毫升,用水100~200毫升稀释制成母液后混成毒土撒施,保水3~5厘米5~7天。
(2)陆稻、大豆、花生、玉米田:播后苗前每667平方米用24%乳油30~50毫升,对水喷雾。
(3)果园、针叶苗圃:每667平方米用24%乳油40~50毫升,对水定向喷于杂草茎叶及土壤表面。
注意事项
喷施要均匀周到,施用量要准确;本药剂对人体有害,避免与眼睛和皮肤接触。
14.二甲戊乐灵
其他名称:除草通、施田补、除芽通。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橙**结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部分有机溶剂。该药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是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而起作用。该药在杂草体内传导性很差,受害症状是幼芽和次生根被抑制。
毒性
低毒。对鱼类及水生生物高毒。
剂型
33%、50%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玉米、大豆、棉花、小麦、花生、蔬菜、烟草及果园等。防除稗草、马唐、狗尾草、苋、藜、蓼、繁缕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1)大豆田:东北地区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200~300毫升,华北及以南地区夏大豆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150~200毫升,播前或播后5日内对水喷雾。
(2)玉米田: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200~250毫升,对水在玉米播后苗前喷雾。
(3)花生、棉花田: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200~300毫升对水,在播前或播后苗前喷施。
(4)蔬菜田:韭菜、小葱、甘蓝、菜花、小白菜等直播菜田,可在播后施药后饶水,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移栽蔬菜可在移栽前或移栽缓苗后施药,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100~200毫升,对水喷雾。
(5)烟草田: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100~200毫升,在移栽后对水喷雾。
(6)果园:每667平方米用33%乳油,在杂草出土前对水喷施土壤。
注意事项
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药效发挥;此药对鱼有毒,防止污染水源。
15.氟乐灵
其他名称:茄科宁、特氟力。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橙**晶体,难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易挥发、光解。该药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主要被禾本科植物的幼芽和阔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子叶和幼根也能吸收,但出苗后的茎和叶不能吸收。由于氟乐灵易挥发、光解,施药后一般需混土。
毒性
低毒。
剂型
48%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苜蓿、菜豆、豌豆、甘蓝、胡萝卜以及果园,防除稗草、马唐、牛筋草、千金子、早熟禾、狗尾草、大画眉草、马齿苋、蓼、蒺藜等杂草。
(1)大豆田:播前或播后苗前喷雾,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80~175毫升,对水喷洒,随即混土。
(2)油菜、花生、蔬菜田:播前3~7天施药,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
(3)棉花、向日葵、红麻田:可在施药后播种,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150~200毫升,也可在播后苗前对水喷雾,施药后立即混土。
(4)水稻田:插秧缓苗后,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150~200毫升,拌土撒施。
注意事项
春季天气干旱时,施药后立即混土保墒;果园药后盖稻草,可延长药效,防止药剂光解;本品避免阳光直射,用时摇匀。
16.甲草胺
其他名称:拉索、草不绿。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非挥发性乳白色结晶,水溶性差,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遇强酸、强碱分解。该药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的幼芽吸收,并向上传导。种子和根吸收量较少,传导速度慢。出苗后主要靠根吸收向上传导。药剂在植物体内抑制蛋白质合成,使芽和根停止生长,不定根无法形成。
毒性
低毒。
剂型
48%乳油,10%、15%颗粒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适用于大豆、棉花、马铃薯、向日葵、萝卜、甘蔗、羊葱、辣椒等多种作物和果园。
(1)大豆田:播前或播后芽前土壤处理。沙壤地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200~300毫升,壤土地每667平方米250~400毫升,粘土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地每667平方米用300~450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
(2)花生田: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150~250毫升,对水喷雾,随即用耙混土3厘米,然后播种。
(3)玉米田: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250~300毫升,对水在播后苗前喷雾。
(4)蔬菜田:在播种或移栽前,每667平方米用48%乳油20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
施药后如干旱无灌溉条件,应混土3~4厘米。此药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
17.百草枯
其他名称:克芜踪、对草快。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结晶,极易溶于水,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制成品外观为黑灰色水溶性液体。该药是1种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对绿色植物叶片有极强杀伤能力,但无传导作用,只使着药部位受害,施入土壤后即被吸附钝化,对植物根部无效。
毒性
中等毒。
剂型
20%水剂,5%水溶性颗粒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麦、稻轮作时少耕除草:小麦、油菜收割后,不翻耕,每667平方米用20%水剂200~300毫升,对水30~40千克杂草叶面喷雾。
(2)玉米免耕除草:玉米播后苗前,每667平方米
药害的症状:
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与某些病害症状类似,在诊断上往往造成认识错误。一般药害较病害症状表现快,无病原物出现。在生产上应加强对除草剂药害的识别。 (一)苯氧羧酸类:常用药剂有2,4-滴、二甲四氯、2,4-滴丁酯等。 症状为叶、花、穗畸形。叶片厚、浓绿,卷曲,鸡爪状或葱管状;茎脆,易断,茎基肿大;根短粗,无根毛,植株矮小;严重时停止生长,皮层开裂,落花、落果,最后死亡。 (二)芳氧苯氧丙酸类:常用药剂有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威霸、骠马等。 症状主要为植株畸形,生长点变黄褐色,心叶紫或**。 (三)二苯醚类:常用药剂有草枯醚、杂草焚、虎威等。 症状为叶片产生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畸形,枯焦,无新叶。 (四)酰胺类:常用药剂有拉索、都尔、敌稗、丁草胺等。 症状为轻时叶黄,重时叶出现斑点,卷曲皱缩,最后枯死。 (五)氨基甲酸酯类:常用药剂有杀草丹,灭草猛、燕麦畏等。 症状为叶卷曲,分蘖多,茎基、新根粗短,植株矮小。 (六)取代脲类、三氯苯类:主要有绿麦隆、扑草净、西玛津等。 主要为缺绿症,心叶和叶尖开始,发黄似火烧,植株矮,生长慢。 (七)杂环类:主要有百草枯、草甘膦、豆科威、恶草灵、苯达松等。 症状为叶变色,枯黄,最后植株枯死。
药害的防止:
为了防止除草剂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技术,规范操作。 (一)注意除草剂与敏感作物。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除草剂敏感程度不一致。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而阔叶类作物对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敏感。如2, 4-滴、二甲四氯对棉花、瓜类、豆类、果树等敏感;盖草能、稳杀得等对小麦、水稻、玉米敏感。因此在使用时,要看好说明书,认清除草剂的特点与性能,注意敏感作物,谨防误用或药剂漂移。 (二)注意作物敏感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作物在发芽、三叶前及扬花灌浆期对除草剂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 (三)严格掌握除草剂用量和浓度。为防止除草剂用量和浓度过高造成局部药害,在使用除草剂时,药液要均匀喷洒,行走速度、手动控制喷幅的宽窄、快慢也要均匀,工作时间不易过长。 (四)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要点: 1、“一平”:地要平。施药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无坑坑洼洼。 2、“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3、“三准”:施药时间准、施药量准、施药地块面积准。如40%燕麦畏防治野燕麦,于播种前,3千克/公顷用药。 4、“四看”:看苗情、草情、天气、土质。对未扎根或瘦弱苗不易施药:根据杂草的种类及生长情况用药;气温较低时施药量在用药的上限;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药量少些;土壤干燥不用药。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过心叶不施药;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时不施药;稻田漏水田不施药。 (五)掌握药剂性能。掌握药剂是否易挥发、光解,在土壤中是否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六)明确“主攻部位”。一般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主攻部位”是杂草刚萌发、幼嫩茎叶等部位,即3叶前。而磺草灵在杂草盛期作茎叶处理,由茎叶吸收后再传导到其它组织。 (七)用药时间合理。如敌稗在2叶期,丁草胺在播前2-3天,克无踪、草甘磷随杂草叶面积增加而提高效果。 (八)发挥水的作用。西草净、果尔、禾大壮、农得时等施药后保持水层4-6厘米,可发挥药效,不产生药害;而杀草丹、除草醚在田块积水时易产生药害。 (九)禁止乱混乱用。除草剂混用可提高药效,扩大杀草谱,但盲目混用,易造成药害。如敌稗不能和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混用;二甲四氯不能和酸性农药混用等。 (十)清洗喷雾机具。用过除草剂的喷雾机要清洗干净,可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或2-3%碱水反复洗数次,最后再用清水冲洗。[1]
药害的克服:
一旦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排毒。⑴当用药最大时,应立即排掉田间灌溉水,数次用新水冲灌,并施入石灰等中和酸性除草剂。⑵若植株上除草剂多时,可用喷灌机械水淋洗,减少粘在叶上的毒物。⑶当田块局部发生药害时,先放水冲洗、耕耘,后补苗,再增施速效化肥。⑷若田块中毒严重,地块应暴晒,淋洗后深翻,无影响后再种植,否则再冲灌。或栽种少量敏感作物,观察10-15天。 (二)加强田间管理。药害轻时,及时打顶或摘除受害部分,增施速效肥,并合理灌溉;严重时,翻耕土地,补种或改种;对禾本科发现筒状叶时,可多施分蘖肥和有机质肥,还可用稀氨水或1%石灰水喷施,并喷激素农药。 (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4%赤霉素乳油,促进作物生长。 (四)应用安全剂。安全剂又称解毒剂,可保护作物,对多种除草剂能够解毒。如用活性炭包覆种子或蘸根、蘸茎,或均匀撒于土表,可防西玛津对大豆、小麦产生药害;荼二甲酐可防止丙草丹等硫化氨基甲酸酯类对玉米的药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3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