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大中棚育苗的技术措施:水稻育苗棚架子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

水稻大中棚育苗的技术措施:水稻育苗棚架子

1 技术优点

1.1 提早育苗、抢积温、促进早熟

大中棚育苗有效的解决了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一般大中棚可以提前7~10天育苗,争抢积温80℃~150℃左右,提前成熟3~5天,增产8%以上,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出米率高。

1.2 成苗率高,壮秧效果好

大中棚保温效果好,棚内昼夜温差小,抗逆缓冲能力强,防止了倒春寒的危害。高温时温度极值小,低温时温度极值高,昼夜温差合适,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秧苗素质。另外,大中棚内温光条件好,湿度适宜,降低了青、立枯病及恶苗病的发病率,也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多,生育旺盛。一般大中棚育苗成苗率可达95%,可以育出4.0~5.0叶中大苗带蘖壮秧(单蘖率80%,双蘖率20%)。

1.3 提高秧田的管理水平

大中棚由于棚内空间大,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因此育苗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内进行,不受天气条件限制,便于浇水、施肥喷药及温度控制等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管理水平提高,秧苗质量好,成苗率高,缩小了秧田面积。距本田地近的可以庭院育苗、距本田地远的可在本田采用高台育苗。秧田连年固定、常年培肥,能真正达到早育秧的床土标准。

1.4 育苗成本低、省种、省工

由于大中棚内温度和光照条件好,出苗整齐,秧苗素质好,成苗率可比小棚高10%,边苗利用率100%。超稀值栽培每公顷用种量为15~20公斤芽种,较普通旱育稀值栽培节省种子24~30公斤。用种量少,秧本田比例可由1:60~80减小到1:100~150,可以节省秧田三分之一,节省了大量的育秧物资和管理用工。另外由于大中棚可以育出大龄带蘖壮秧,搞超稀植栽培,插秧进度快,提高工效20%以上。比普通旱育稀植栽培每公顷减少30~80平方米苗床,并节省农用物资和管理用工,秧田成本可降低50%。

1.5 单位面积用苗少,省工省成本

超稀植栽培中,南部采用9x8寸规格,中北部地区采用9x6寸规格,平方米只有12.5~16.7穴,每穴插2~3株基本苗,平均需苗25~38株(9x9)或33~50株(9x6),较普通栽培减少30~62株基本苗,并且提高插秧速度,节省了插秧用工。

1.6 可变营养生长期长,分蘖成穗高

同一品种在超稀植条件下,由于生长条件好,叶龄进程快,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一片叶,有效分蘖期可延长到7月15日,较普通栽培延长6~8天。特别是后期有效分蘖增长快,成穗率高。

1.7 穗部经济性状好

超稀植栽培由于植株空间环境好,所以穗部经沸睦状明显好转,为依靠穗大粒多创高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超稀植栽培一般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比普通栽培少100~150穗,但是穗粒数、结实率、千粒中等明显优于普通栽培,穗粒数多16.3~41.3粒,结实率提高1.5~3.9%,千粒重提高0.2~1.5克。

2 大中棚的建造

钢骨架结构、原子灰结构大中棚由于骨架结构是预先制定成型的,只需按说明安装,建造比较容易。现具体介绍生产上常用的成本低廉的竹木结构大中棚。

2.1 建造地点

如本田地近,可在庭院建棚;本田地远的要留设集中的秧田地。建棚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地;没有旱田的纯水田区,可在水田中选返浆轻的高地,挖好截水排水沟,建成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

2.2 规格

大中棚一般为南北走向,建造高1.5~2.5米,宽5~8米,长度根据本田面积计算,竹弓一般长6.0米以上,要去掉竹弓上的毛刺,还要尽可能去掉立柱和棚条相接处的夹角,使之光滑,用旧农膜包好也可以,以免磨损农膜。棚内设立柱5道,正中间立柱与棚同高,注意立柱顶上不能加横梁,以免横梁和防风绳磨坏棚膜。棚膜裙围高80~100厘米,立柱入土深度30~50厘米,立柱间隔依据春季风力大小、土质疏松情况而定,一般为1.5~3米。大中棚西侧建栅栏防风。

2.3 扣棚

扣棚应在播前10~15天,增温解冻。棚膜宜选用0.08毫米以上的无滴防老化兰色膜,具体扣膜方法:一是整幅扣法,以6.0米膜扣5.4~6.0米棚,优点是节省棚膜,防风能力强,缺点是不便通风,要双侧开门;二是单侧开闭式,开闭缝在背风侧,两块农膜交叉重叠30~60厘米,大幅膜6.0米左右,小幅膜2.0米左右,重叠处距地面1.0左右,优点是方便通风,便于管理,缺点是浪费农膜;三是脱裙子式,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两侧分别用开闭式,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优点是方便管理,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注意防风。为提高保温效果,还可加盖草帘、棉被或遇有霜冻时在棚内生烟增温。也可采用三层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即在大棚内作小床,小床上扣小棚(类似于小棚育苗),苗床上在铺一层地膜。这种方法保温效果极好。一般可用于旱育苗或育大苗采用。

水稻育苗技术要点有哪些

水稻育苗要点有哪些?水稻需肥规律是什么?水稻是世界上种植比较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那么水稻育苗有哪些?需肥规律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水稻育苗要点有哪些1、选地做床苗床固定在一个地点。

选择地势较高,土质肥沃,向阳的旱田地。

追施有机肥和草碳,以培肥地力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秋翻地,秋做床。

2、床土处理为了培肥床土,满足秧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每平方米施优质过筛有机肥10公斤,可以把有机肥和壮秧营养剂一起均匀地混拌到苗床中,深度10厘米左右。

如果床土呈偏碱性,必须进行调酸,调到PH值4.5~5.5,PH值不要超过6,否则容易发生立枯病。

3、选种、浸种及催芽选种:常用的方法是比重选,一般用50公斤水兑10~12公斤盐或兑20公斤黄泥。

搅拌后捞出浮在上面的秕粒和半秕粒,选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两遍后用浸种剂进行浸种。

浸种:水稻浸种时间与浸种保持的水温高低有关,水温20℃,浸种约需4~5天;水温15℃,浸种约需5~6天;水温10℃,浸种约需7~8天。

在播种的前一天,捞出凉晒。

催芽:有条件的可选择催芽器进行催芽,便于温度的控制和掌握。

催出的芽1~2毫米为宜,不宜太长,要整齐一致。

没有催芽器的农户在催芽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掌握,适宜的温度30~32℃,一到二天即可。

不能超过40℃,防止高温烧芽。

4、播种播种时间: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

不同的移栽方式,播量也不相同。

水稻需肥规律是什么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

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

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

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

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

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多和强度时期。

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

以上就是为大家讲述的水稻育苗要点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农资方面的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1、水稻种子处理:我们在育苗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工作,这样就可以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如果想要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首先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晒种,然后再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浸种,一般都是使用百客或咪鲜胺杀螟丹加水进行浸种,将种子放进去浸泡5到6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2、水分管理:在水稻育苗期间对于水分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育苗地的水分不需要浇灌太多,一般能够将畦面浸透就可以了,其次就是当田间的水分减少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及时的浇水工作,将土壤的湿度保持在原来的湿度就可以了。

3、浸种催芽:将之前全部处理好的种子装在网纱的袋子里面去,催芽的时候温度也是一定要控制好,只有合适的温度才能够保证种子顺利的出芽。催芽时的温度最好是控制在30到32度左右,等到芽根长到2毫米左右拿出来放在阴凉的地方了,这个时候也是可以播种了。接下来就是育秧的环节,出芽之后的秧苗会渐渐长大的,一般长到筷子的长度就可以拔出来重新的移栽了,不然是不能出水稻的。

4、移栽:要将所有的秧苗全部都拔出来,然后再扎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转到大的水稻田里面去,接着就是再将这些秧苗重新的插进去,但是间距要保持的大一点,要是过于紧密的话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也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4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