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储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避免接触异味源。由于茶叶含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使得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它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能将各种异味吸附在自己身上。如果将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如烟草、油脂、化妆品、腌鱼肉、樟脑等混放在一起,无需多时就会被污染,从而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
2、温度的控制。温度高,能加快茶叶的自动氧化,温度截止高,变质越快。茶叶一般适宜低温冷藏,这样可减缓茶叶中各个成分的氧化过程。相关试验表明,将茶叶储存在零下5度,茶叶的氧化变质会非常慢;贮存在零下20度,可久藏不变质,几乎能完全防止品质劣变。作为茶馆或家庭,一般以10℃左右茶叶储存的效果较好,如果降低到0-5℃,则茶叶储存的效果就更好。
3、光照的控制。光线除了促进茶叶色素氧化变色以外,还能使茶叶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光化反应,产生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异味,即通常所说的日晒味。有的人为了驱除茶叶中的潮气,把茶叶摊放在太阳下晾晒。这种做法有损茶叶品质,特别是对于高级绿茶更为不妥,因为茶叶绿茶在经阳光照射之后,温度逐渐升高,茶叶的内含物便会发生强烈的光化反应,其色素脂类和多酚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至使茶汤变红、滋味苦涩,不仅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新鲜风味和清香,还会产生一个令人讨厌的鱼腥气味,从而加速了茶叶的陈化,使品质变劣。因此,茶回潮后,切不可在日光下暴晒。一旦发现茶叶受潮回软式,应及时将保存不当的茶叶放在锅中烘干或焙笼烘干。火温掌握在40℃左右,最高不超过50℃,并不断用手翻动茶叶,炒至捏茶条成末状即可。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全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享受生活的人越来越多,而品茶,也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福建地区,可以说是中国名茶的重要产地。那么本期饮食文化就来为大家介绍福建十大名茶有哪些!
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小种红茶开始的。武夷山红茶是全发酵红茶,主要出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曾经英国皇室喜爱的红茶,武夷红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产于武夷山桐木关的红茶即是“正山小种”红茶。所谓“正山”是表明了“高山地区所产”。另有外山小种,即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种的小种红茶,质地较“正山小种”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武夷红茶以“正山小种”为正宗。正山小种的产地就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桐木关关坪、江墩、庙湾一带。由于桐木关地处闽赣交接处的黄岗山下,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润。特别春茶季节,常遇绵绵雨天,日照极少,故此地采摘的茶鲜叶萎凋,大部分要依靠加温萎凋,也就是借助燃料进行烘焙。
当地松树众多,用于烧火的燃料都是松柴,松柴燃烧后能积淀许多松烟味,因此鲜叶在萎凋时,吸足了松脂味。在烘干过程中,仍将发酵茶叶摊在竹筛中,放在吊架上干晾或烘烤,下面还用松柴燃烧烘烤,茶叶更进一步吸收松脂味。制好的正山小种茶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光油润的外形特征。茶汤棕红色,茶汤则具有浓醇的桂圆汤味。
生产情况
武夷山有茶园10万亩,茶农2.2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近5万人,年产茶叶490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出口1850多吨,出口值3580多万元,茶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9%。当地有700多家茶企业,包括2家省、地级茶叶龙头企业,61家岩茶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40687.html